第81章 番外二
珍珍从空间里拿出一辆老式汽车, 准备带孩子们回乡过年,
后备箱里准备了八十年代的流行的墨镜,海外的化妆品, 保健品,还有给各家的一些工业品,
到云海市后, 珍珍先把几个孩子送回各家, 总得让人家亲生父母看看孩子。
建设夫妻俩送别小姑后, 拉着栋梁左看右看, “高了,也胖了。”
栋梁腼腆笑了笑:“姑奶家的饭菜太好吃了。”
做饭的陈阿姨据说她爷爷是开酒楼的,她爹是在国营饭店上班, 她也有一手好厨艺, 并且家里一年四季的水果不断,很多都是栋梁以前没吃过的。
建设老婆见儿子出去半年就和自己生疏了,眼泪汪汪地看着建设,语气埋怨:“别家都是女娃, 就我家是男娃,你也真是舍得。”
“你懂什么!”
他打开栋梁带回来的背包, 出了两本书, 还有一套棉袄和一套棉毛衬衣, 还有一大袋子的橘子和苹果香蕉。
别家都送孩子去北京, 那可是北京啊, 自家要是不送不就吃亏了嘛, 看这崭新的衣服, 不送去的话哪里来的。
再说了, 送小姑养也没啥, 就算上了小姑户口,也是跟自己一个姓,左右栋梁以后还是自己的孩子。
珊瑚接到孩子后对着珍珍左谢又谢的,
“带点咸鱼回去吃。”珊瑚拎了一篮子自己晒的咸鱼给珍珍,
珍珍没有拒绝,收了下来:“那好,这些年可一直吃的你家的咸鱼,不吃还不习惯了。”
珍珍走后,珊瑚看着变白的闺女高兴得泪眼朦胧:“燕子,在京城过的怎么样。”她粗糙的手摸着闺女的脸,心里已经有答案,可还是想女儿亲口跟她讲。
“在表姨家可好了。”燕子的双眼亮晶晶的:“房子好大好大啊,现在装修好了中间院子,我有自己的房间呢!”
自己一人住在东厢房,靠窗户的是书桌,屋里装了空调,地板和墙面都是白白的瓷砖,开了灯后像是给屋子里打了一层光,
有高到屋顶的大衣柜,柜子上有整面的大镜子,到了季节表姨就会带他们五个人去商场里买换季的衣物,
也不给他们买太大的衣服,说是每个季节都买,没必要买大的。她就带了自己和妹妹的夏天和秋天衣服回来,自己和妹妹长得太快,明年都不能穿了,表姨说可以带回来给妹妹穿。
珊瑚摸着她带回来的旧衣服爱不释手,跟新的没两样,
可见女儿这么开心,丝毫没有因为换了地方就不习惯,语气酸涩地问:“燕子,你怨妈不?”
燕子楞了下,:“妈,我干啥要怨你,我还要谢你呢。”傻乎乎的燕子根本不明白她妈的意思,
小小的雀儿更不明白了,到了她妈怀里有些不自在的动了动身子。
珊瑚也不知道这么做是对是错,目前来看孩子过的很好,这就可以了不是吗。
珍珍回了村上,村上的房子勉强住得下几人,可珍珍还是打起了装修房子的主意。
她跟她大哥二哥讲:“哥,我想给我那屋子重新盖下。”
云海有自己的发电厂,电力充足,停电时间很少,也想给父母多添置一些家用电器,最起码空调、洗衣机、电饭锅得安排上。
“为啥啊,住不了不是浪费吗?孩子们都不在家住。”韩老大摇头,孩子们就过年回来几天,还不是都回来,离得近的喜儿当天就回婆家了,离得远的立平立安有时候一年都不回来一次。
韩老二倒是有些意动,他和大哥家不同,大哥家就一个儿子还在外地,自家的建国和建设都在市里工作,隔三差五就回来一趟,以前孙子辈还小,跟大人挤一屋,现在孙子们眼看着一天天大了,是要分开住了,多盖点屋子好。
“云海市有海有码头,发展潜力大得很,你看市区都扩建到村前头了。”
可不是吗,以前离市中心要走半小时,
现在这条路上盖了两间工厂,两间工厂又有那么多工人、工人家属,还新建了工人新村,
村上的人屋前屋后种的蔬菜吃不完的往工人新村菜场门口一摆,很快就能卖完。
“哥,村西边在盖百货批发市场吗?”珍珍又说:“这市场我看盖的可大了,感觉没几个月就能完工了。”
“是啊,那边村子拆迁了,家家都住楼房了。”韩老大语气艳羡。
“虽说是楼房,可那么点地方够干什么,连种菜都没地方种,就一百二十平的面积,两层楼也就最多十间屋子。”韩老二知道的更多些,不屑说道:“我们这前前后后的多好,两百来平呢。”
珍珍:“我准备也盖楼房,等那边市场盖好了,总有外地人过来做生意租房子住,或者是租仓库放货,那边我看了,都是门面房,没什么仓库。”
“那还等什么啊,不仅盖,还要往大了盖。”哥俩也不是啥笨人,一点拨就明白了。
“我盖,在上面加盖一层,当时地基打的深,加盖没问题的。”韩老二说道,村上有几家条件好的就是加盖的,质量挺好的。
“不行,地基打的再深,也不是按照楼房标准来的。”珍珍可不想让哥几个住危房,他们房子倒了自己房子也会受到波及。
韩老二就有些犹豫,他手里没那么多钱,以前在老村上地多,工分值钱,手里攒了点钱。
后来拆迁到这边村上就只能拿点死工分,他们自己年纪也不大,不好意思跟儿子要养老钱。
“我有同学家是做建材的,沙子、水泥、瓷砖、玻璃、油漆都有,这些你们可以欠账,其他的砖瓦钢材什么的就得去买了。”这些在珍珍小镇里都有很多。
韩老二听到这话松了口气,他刚刚都打算盖房子钱让两个儿子出,反正这房子以后也是要给他们的,现在不用了,等房子盖起来,租出去,就有钱还盖房子的钱了。
韩老大自己手里有钱的,他是煤矿退休的,有退休金,缺的话几个儿女凑凑也就够了。
珍珍跟大哥二哥商议了一些细节,让他们去找建筑队,等天气暖和起来好开工的时候自家也先盖,盖完了以后挨个给大哥和二哥盖,三哥和四哥的房子估计也会盖,就算他们不盖等以后见到他们几家收租就会自己要求盖了。
“妈,我带你去北京玩玩吧。”
“哎呀不去不去。”小闺女上大学的时候她去过北京了,看了北京的几个景点,没什么吸引她的了,大城市无非是楼房高点,人多点洋气点,还是她自己的家舒服。
“我那边房子也弄好了,可大可好了,以前是王爷住的,想不想去看看?”
“好好好,那我去看看。”王红芬没拗过珍珍,那王爷啊,可是以前皇帝的亲戚呢,她出生的时候还算是清朝呢,没两年就是民国了。
“那等五月份的时候我过来接你,那会天气不冷不热正正好。”也正好趁着老两口不在家,让哥俩帮她把房子盖了。
六月底北京胡同里,王红芬一早起来就嚷嚷着要回家,
“马上就走。”珍珍院子里停了两辆车,一辆是自己的吉普车,另外一辆是包的邻居家的车,五个孩子还有三个大人,一共八个人加上物品赛的满满的。
韩铁柱晕车的,珍珍这次就带着两辆车的人先回村上,几人下车后,
韩铁柱和王红芬有些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家,
五层外墙贴着瓷砖的楼房气派极了,
王红芬瞧了瞧这楼房的前后左右,位置没错啊,闺女就说家里孩子多要盖楼房,怎么会盖这么高呢,
住不完根本住不完,打扫卫生也得累死。
推开大门,里面没有她想象中那么昏暗,中间是空空的采光天井,天井最上面是钢化玻璃封顶,另外安装了活动玻璃窗透气。
整个地基没留一点种菜的地方,全变成了楼房地基盖房子了,
除了中间一块天井的地方,周围盖了一圈的房子,这得大几十间吧,
老两口一脑门子的问号,不明白为什么要盖这么多房子,
“妈,爸,你们还是住在东屋里。”
主卧装修是他们喜欢的中式风格,
里有一个小小的隔间,里面放了抽水马桶,这样他们起夜的时候可以不用出屋了。
老两口可满意了,东摸摸西摸摸,
其他几间客房没有独立卫生间,
只能在一楼的公共卫生间上厕所。
淋浴房是单独一间屋子,里面有两个淋浴头,还有浴缸可以泡澡。
“闺女啊,花了好些钱吧,盖的太多了。”韩铁柱心想,难道闺女是想以后回来后,给每个孩子们一人一层屋子住吗.
珍珍笑而不语,让他们去楼上看看
从二楼起,每间屋子都有一个阳台可以晒衣服,阳台不是全封闭阳台,也可以在上面放炉子做饭,现在没办法都装抽油烟机,所以珍珍没在屋里留下厨房位置,等以后需要的时候在装修,也许不等以后就拆迁了呢。
不过屋里都做了独立卫生间,里面装了抽水马桶,屋里除了床和桌子,还放了满墙的储物柜子,住户一到两个人的储物空间足够了。
老两口这才知道原来都是要租出去的。
“现在的日子不得了啊!我们俩没白活啊!”韩铁柱老两口感慨万分,他们从来没想到,从食不果腹、兵荒马乱的战乱年代不过短短三十多年,日子就能这样好了呢。
一楼给老两口的厨房里还是保留了一个柴火灶,这是老两口用惯了的,
另外放了一个煤气灶还有用电的小家电。
韩老大家盖了两层,他觉得自家只有一个儿子,盖多了住不了,至于出租房间,他也不知道房租多少,有多少人住,可不敢像小妹那样大气的盖五层。
也没有过度装修,就屋里墙上抹了白色腻子,地上是水泥地,房屋布局和珍珍家的一样,只不过二楼屋里的独立卫生间里是没有抽水马桶的,韩老大想的是,不管是儿女还是租客用住,起夜用塑料的马桶的话,还是放在隔间里,不然味道难闻。
韩老二是在韩老大家主体盖好了轮到的他家,他跟两个儿子又要了点钱,咬咬牙盖了三层,欠了珍珍沙子水泥的钱等以后慢慢还,格局的和装修的话完全比照的韩老大家,听说批发市场要招商了,他打算去看看房租多少,去做个小生意啥的,不然欠的钱哪天能还的起啊。
在珍珍的劝说下,哥哥家的地基都是按照五层楼打的,生怕以后他们加盖房子导致地基塌陷房屋倒塌。
等珍珍寒假回家,就见村上大变样,人多了好多,
村里来来往往的拉货的三轮车,各种口音的外地人。
“闺女,咱家房子太好了,租不出去。”王红芬拉着闺女的手絮叨着说着:“你大哥二哥他们家房子全租出去了,一间有二十块钱呢,你大哥家租出去十七间,你二哥租了二十八间,可比上班强多了。”
“妈,我有钱,咱家的房子没三十不租。”她不缺钱,而且钱在银行跑不过通货膨胀,等以后拆迁了才是最赚的。
王红芬就苦恼:“唉,就租出去两间,你还盖这么多亏死了。”
“放心,不会亏的,这房租年年涨的。我和大嫂说了让她帮你把关,要租给有身份证,单身的女孩子,两个女孩子合住一间也没事。”
这会租户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也许有逃犯呢,虽然晚上有兄弟俩过来陪着老两口,珍珍还是不放心,女孩子相对武力薄弱些。
不过,她帮着两个哥哥算了算,一层有十间屋子,大哥家总共二十间,除去留了自家住的三间都租出去了,二哥家租了二十八间是怎么租的,这马上过年了,建国建设要回家住几天的都没地方住。
没想到王红芬说道:“你二哥说了,建国他们要是回来在我这住几天,他舍不得房子空在那。”
珍珍扶额,二哥是钻钱眼里去了,大概是欠账的压力太大了。
【www.daj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