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青春校园 > 文薰的民国日常 > 第87章 未来之路【完】
    昆城的日子在文薰看来,是沉静的。


    早晨,伴着花香和鸟鸣从睡梦中醒来,洗漱,吃饭,然后踏着温暖的风前往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


    学生们的表情是快乐的。


    先生们的表情是轻松的。


    当夜晚笼罩在这座小城时,月色便仿若母亲的手一般温柔地抚过每一户人家。炊烟袅袅,小桥流水,哪怕是进入梦里,回想起白天的生活也是带着一阵波光粼粼。


    这天,学校传达室的工作人员转送过来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件。文薰只稍微瞥见了署名,便被情绪刺激得鼻头一酸。


    她将信件紧紧拿在手里,生怕外头的风将这几张单薄的纸吹去。她小跑着回到楼上书房,整理好碎发坐下,才用裁纸刀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


    信是钱碧莹寄来的。她说,她现在定居港城,也是从报纸上得到消息,确定文薰可能在昆城,在联大,才寄来了这封与旧友重联的信。


    她先对金陵城的遭遇表示了悲痛,而后又以朋友的身份询问文薰和霞章的生活。


    “我当然还记得年年,可是你们经过逃亡,还有钱吗,还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吗?我光是看报纸,知道那三千文化长征,知道你们可能是从津市一路走去潭州,我就心痛得无法呼吸。”


    国难当头,每个人都在战火中失去了根,化作浮萍随波逐流。


    钱碧莹是发自内心的担心,她说:“我们有那么多年没见,我只从你寄来的照片里看过你母亲的样子,那不是我心里的你。我心里的文薰,是可爱的、容易害羞的,是个极会打扮、极爱漂亮的姑娘。你现在还有在追求时髦吗?还有在做新衣服穿吗?还有在烫头发吗?我知道我这些话问得可能过于个人,可,文薰,我对你的祝愿,与国家形式无关。”


    钱碧莹希望文薰能过上好的生活,所以在信件后,是一张一千美元的支票。


    这钱文薰当然不能收,她已经想好回信时,再把这张支票重寄回去。


    关心完了文薰,钱碧莹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说她结婚了,对方是位英国人。


    文薰对这个消息是感到讶异的,因为在她印象里的钱碧莹,是一位没有宣之于口的不婚主义,更准确点说,她一直在贯彻婚姻谨慎主义。


    钱碧莹和她的丈夫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碧莹却没有描述太多她和先生之间的故事。她述说完自己对文薰的思念,便开始展示自己的生活。在最后一页信纸中,碧莹提到了林伟兰。


    “局势一乱,工科专业的先生莫名吃香,好比伟兰的先生彭兴朝研究的铁路专业,更是于国有用。我知道她二人是满怀报国之心的,所以当金陵政府决定搬去渝城,表态要将金陵大学的教授们带去时,伟兰和彭先生便欣然成为了其中一员。可是我去年听说,彭先生因不满金陵政府行事,和伟兰逃了出来。天杀的,外头战火漫天,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能逃去哪里。”


    钱碧莹希望她的朋友文薰能安稳幸福,她也善良地盼望着熟知的每一个人能安全。


    她最后说:“文薰,真的很想念你的声音,我最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你为瞿建深填词的那首歌曲。我好想念过去的日子,好想再去看看栖霞山,再次和你,和品芳一起工作。”


    “可怜的品芳,她死在了轰炸中。”


    这个消息来得突然,文薰当即伸出手捂住了嘴,她的大脑仍在震惊着,她的眼睛已经先一步流出了泪水。


    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模模糊糊地瞧见支票底下好像还有一张照片。


    那是那年春天,金陵大学的先生们组织的春游活动的留念照片。文薰还记得,是伟兰获得了钓鱼大赛的第二名,碧莹为她和她的鱼拍照,而后又喊来其他老师帮忙,为她们一起拍照。


    有她,碧莹、伟兰、品芳。


    文薰摩挲着照片上品芳的脸,过去的快乐和得知她死亡的悲伤一同袭来,让她支撑不住伏案恸哭。


    霞章刚从外头回来,便听到了细碎的哭声。他站在院子里仰着头辨别了一下方向,闻声上楼。他见文薰正是伤心,便站在门口没有进去。


    他的手里也握有一封信,是刚才罗友群拿过来的。信上讲了一些原金陵大学的先生们的近况,吴品芳的死讯赫然在列。


    他很容易便猜到文薰因何而悲伤。


    他眨了眨眼,双眸里也再度被注入忧郁。


    文薰没有哭多久,她很快发现了霞章的存在。她用手帕擦去泪水,说:“我有时候一直觉得,现在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


    “是这样,”霞章轻声地和她表达着同样的观点,“活着的人,有义务承担死去的人的责任。”


    文薰偏过头稍作扫视,“你手上也有信,是谁寄来的?”


    “是刚才朴公拿给我的。”霞章稍微拿起来了些,“里面除了提到吴品芳先生去世的消息,还有江弈材先生的死讯。”


    “江先生为什么会……”


    “撤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学生中弹了。”


    文薰微张着嘴,她的声音全部吞没在咽喉中。


    在她的印象里,江弈材是对学生分三六九等的那种先生。他高傲,他狭隘,他固执地认为只有天赋者才能读书,也只有聪明的学生才能学好语言,所以他在授课时,经常带着一种精英分子的傲慢。他不止一次嫌弃学生们愚钝,并且拒绝帮助那些“无可救药者”。他甚至会拒绝英语系系主任郭滔布置的教师义务翻译任务,因为他觉得他人的翻译是没有灵魂的,爱英语者,非得自己有能力不可。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先生,他的人生居然是以这样令人意外的方式而终结。


    不可否认江弈材极有才华,但他是一个怪咖。他或许不是一位合格的先生,但至少他是一位好人。


    一位无法看着年轻的学生去死的好人。


    将悲伤暂且放下,文薰拿着信和照片去文学系找作文老师陈玉兰教授。


    玉兰是从金陵大学调任到北大,再一起成为联大教授的。在金陵大学任教时,她便和品芳最好。当文薰把照片和碧莹的信取出,玉兰也哭成了泪人,一时之间不能接受这个消息。


    文薰悲从中来,又跟着哭了一轮。


    好半天,她们才能红着眼睛,恢复短暂的平静。


    “我们应该给品芳写一首诗。”玉兰这样说。


    文薰当即赞同:“是的,我们要为她写一首诗。”


    玉兰写中文诗,文薰写英文诗。


    文薰知道品芳和自己一样喜欢济慈,她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加入了大量的济慈用过的比喻和典故。


    远方的朋友啊,希望你能安息。


    文薰还放下了以前那些偏见,成见,为江先生写了一篇散文。


    这样的人,如何不能被后世记住?


    从碧莹手中得到了伟兰的大概行踪,文薰对伟兰的下落更加关注。她给碧莹回信的同时,也给渝城去信,希望父母、老师能帮忙关注,提供大致线索。


    她也腾出来了一张一千美金的存票,打算到时候得知伟兰的消息后,随信寄给她。


    乱世之中,好友的信能窝心,可钱才是能维持生活之物。


    如此忙碌,临近9月,联大的师生们开始准备即将到来的新生欢迎仪式。


    这是三校联合以后,真真正正意义上的一次迎新,大家都很重视。


    巧珍也跟着她的老师从蒙自回来。


    最近这一年,因为校舍和院系原因,文薰和巧珍无论是在湘省,还是来了滇省之后,都没能在一起。后来,文学院从蒙自迁回昆城,文薰也有在新房里留有巧珍的房间,可那时理工科的部分学生,包括巧珍都跟着教授去蒙自看飞机去了。


    好在,赶在暑假的尾巴,巧珍能和家人团聚。


    那天得知巧珍要回家,年年和宝淑早早地就在家门口的小路上等候。远远地,看到巧珍的身影,年年便跟兔子一样蹿了出去。


    “小姨——”


    巧珍还带着大小包的行李呢,就被年年扑了个满怀。


    她当然也想这个机灵鬼了,顺手把她捞了起来,抱在怀里。


    这一年条件不好,年年都没长个,体重不增反降,依巧珍的力量,抱着她绰绰有余。


    宝淑到底年纪大些,她跟着过来,到了跟前,二话不说先接了一半小姨的行李。


    巧珍就这样抱一个,牵一个,带着孩子们回家。


    一家人的午后时光另说,等吃完饭,巧珍和文薰、霞章坐在院子里,给他们讲蒙自的情况。


    “蒙自现在大概有20多架飞机,都是美国产的。但是只有飞机,没有图纸。我们教授上报渝城政府后,得到特令,准许我们拆了一架飞机。”


    文薰想象着那样的场景,“是边拆,边绘制图纸吗?”


    “对,大家肯定还是想把飞机拼凑起来。”


    多一架飞机,就多一份战斗力量。


    只是说到这里,巧珍的表情又失落起来,“蒙自的驻军队伍里,有一位姓乔的先生,是从美国回来。”


    文薰道:“我知道他,因为他对这方面熟悉,咱们学校的航空飞行专业,就是找了他来当客座教授。”


    巧珍接道:“我们拆完飞机后,乔先生说,美国人的技术又精进了。他们给的这架飞机,与四年前的技术基本上是天差地别,更别说,这还不是他们现役的战机。”


    美国人已经往前走了很多步,而中国的武器研发才刚开始。


    这如何能不令人沮丧?


    她又望向霞章说:“有同学讲,美国人实力强硬是好事,至少在明面上,他们是支持中国政府的,如果日本人太过分,美国人不会坐视不管。可我觉得他们太天真了。早在日本人攻进平津时,就有同学觉得可以把咱们清华便宜卖给美国,如此来求得美国的庇护。可,他们怎么能预料到美国人就是完全好心呢?这个道理连年年都能明白,外国人是靠不住的,外国人只有一重身份,那就是侵略者。”


    这件事文薰也暂有耳闻,她不愿意去怪学生们,只叹气说了一句:“他们也只是病急乱投医。”


    大家是有原因的。


    “其实随着安定下来,咱们后方的抗战情绪已经没有在湘省时那么高涨了。前线节节败退的消息不间断地传来,教授群体里也不乏出现悲观情绪,天天都有人在发表救国无用的思想,你姐夫昨天在学校气不过,还跟人吵了一架。”


    巧珍下意识维护,“那一定不是姐夫的问题。”


    霞章摇了摇头,也不因此为自豪。


    他解释道:“是汤博容先生跟人吵了起来,我帮忙拉架而已。我如今已经是少有愿意与人吵了,吵来吵去,有什么意思呢?人家愿意闭目塞听,自欺欺人,那就暂且让他去琢磨自己的死法吧。又不是因为他说了两句,就没有未来了。”


    文薰问:“可他要是在学生面前宣扬呢?”


    霞章哑然。


    如果敢带坏学生,他必然是要骂的!


    文薰和巧珍看着他吃瘪的样子,又一齐笑了起来。


    这么多年,她们还不了解他吗?


    巧珍又关心地问:“宝淑和年年今年能读书吗?”


    因为战乱和迁徙,两个孩子有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进学堂。


    “能,咱们联大已经准备好初中部、小学部和幼稚园了。”


    年年本来不愿意上幼稚园,可经历了这一年的动乱,她也懂事了,知道读书机会的珍贵,前些天自己主动申请要去上幼稚园呢。


    “孩子们有书读,郭大哥和秀英嫂子也能轻松些。”


    “他们闲不住的,正打算做些干货,好备着后来吃呢。”


    家里一切都好,也让巧珍安心。她顺势提出了开学后要住在学校一事。


    “我想节约来回的时间,多做些题。”


    文薰考虑过后,觉得不妥:“家里离学校也不远,步行不超过10分钟,虽说长年累月可以积少成多节约出不少时间,可是巧珍,你一直那样逼自己,让大脑得不到休息,恐怕会适得其反。”


    霞章也劝:“是啊,你住校的话,到时候若遇到什么危险,我们都不好躲在一块儿。秀英嫂子和郭大哥做的干货,难道就没有你的份吗?而且,学习一直是一个要注意劳逸结合的事。大家都在赶时间,可不妨碍大家周末休息。”


    夫妻俩一人一句劝,盛情难却,巧珍便又改掉了主意。


    很快便是联大开学。


    这回,渝城政府还派来了不少记者。当天文薰承担了接待工作,在忙乱之中,她赫然在记者群里发现了一张熟面孔。


    是钟宝瑶。


    等到活动结束,短发打扮的宝瑶抱着相机,远远地朝她挥着帽子,“文薰——”


    见她呼喊着跑过来,文薰也迫不及待地朝她奔了过去。


    姐妹二人相见,又是抱又是跳。


    “快让我好好看看你。”


    今天太阳很大,文薰被阳光晒得眯起了眼睛。


    可哪怕这样,宝瑶也仍旧觉得她可爱极了。


    她捧着她的脸说:“瘦了,但还是那么漂亮!”


    文薰心底里的情绪翻涌,哑着声音回了一句:“你也成熟了好多。”


    “别哭。”宝瑶温柔地劝阻她。能再相见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呀!钟宝瑶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已经哭够了,她再也不要哭了。她想着,调皮地笑了起来,“快,我要住你家,我要看看你的女儿。她叫华平是不是?真是一个好名字。”


    今天是个好日子。不仅孩子们开课上学,文薰也迎来了自己的朋友。


    为了迎接,霞章和郭瑞亲自上街买菜,秀英也收拾出客房,让宝瑶睡得舒服。


    到了晚上,文薰没有


    回卧房,而是和宝瑶躺在一起。


    她们谈天说地,说了好多东西,也提到了金陵保卫战中死去的琼玉和宜章。


    宝瑶说,琼玉战死,是她自己的选择。


    “我们家好几位叔爷爷都死在黄海上,我们钟家没有孬种。”


    “我不怕当着你的面说,我觉得,莫宜章便是这样,才不愧是我们钟家的女婿。”


    临睡前,宝瑶还给文薰看了琼玉的儿子。


    “我特意去渝城看他,我要让他知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琼玉和宜章的孩子现在是由瑞芬和怀章在抚养。


    文薰一直相信着他们夫妻的人品:“大哥大嫂也会告诉他的。”


    宝瑶点了点头,她拉着文薰的手,一起进入幸福的梦乡。


    钟宝瑶在文薰家住了三天,三天后,她告辞启程。


    一大早,文薰送友至火车站。临上车前,宝瑶抱住了文薰,她在她的耳边说:“文薰,我也要上前线,我也要去做战地记者。”


    文薰抱着她,吸了一口气,想最后记住她身上的味道,“好,你一定可以的。”


    宝瑶也笑了,她用深沉又信任的语气道:“文薰,你好好地,国家等着你们培养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


    文薰点头,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待火车蒸汽一起,文薰站在月台上挥手告别好友。


    她远远遥望着,莫名地想起了之前自己在莫华章身上生出的想法。


    肉食者的后代,自然是不愿意牺牲的。


    可这个时候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蒙自飞行员训练基地的学生,全是有出生的学生。不分什么穷人富人,男人女人,现如今,我们只拥有着保家卫国的人。


    文薰返回学校上课的途中,微风拂柳。


    同时也拂去了她心头的最后一点阴霾。


    微风带来远方的消息,带来远方的故人,也会带来远方的希望。


    第二年春天,文薰收到一个包裹,是戴森寄来的一本在英国发行的纪实小说,他在便条上写下:这本书去年就已经出版,我知道昆城信息闭塞,我不忍你错过这样一本好书,所以特意为你寄来。温妮,我知道你一直在寻找救国之路,我想,你应该看看这本书,因为阅读完的我已经和斯诺先生一样,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这本书出自一位美国记者之手,是他实地考察后的采访记录,书的名字叫做《西行漫记》。


    文薰不负戴森的推荐仔细翻书品鉴,看完之后,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需要找中国的未来,那么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文薰读过《宣言》,可,让她真真正正认识到延安政府,还是在她读完这本书之后。


    此时此刻,文薰迫切地想要把这本书分享给霞章。


    可学校里,霞章和汤博容先生又同别人吵起来了。


    西南联大的学风和教育理念延续了当初北大的风格,以自由为主。这里不禁锢思想,还支持先生、学生们表达思想。年初,渝城政府钻漏子,想派专员过来开课向学生们宣传主义,却被卫校长拒绝:


    “如果你们的主义好,不用特意,学校里会有老师主动宣传。”


    卫校长真的没有说错,联大校园里确实有先生在真诚地宣传渝城政府的主义。


    可这种行为,却遭到了汤博容先生的反对。


    “你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我当然也可以反对你的想法,我想,在我们联大,言论是自由的。”


    “既然如此,我总结了以下三点反驳之处。”


    汤博容先生一直在反对——以前是金陵政府,现在是渝城政府的理念。不是他认为这种主义不好,不能救国,他也知道这种主义成功过,中华民国的建立便是这种主义结出的果实。可,时代已经变了!


    “孙先生已经死了,你们口中所谓的主义,再也不能为国为公为民了!”


    “你看看如今后方百姓的生活,看看市场上的物价,看看总统夫人那一家子!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到的只有一个钱字!”


    在这方面,霞章也跟汤先生持相同态度。


    “如果渝城政府能救中国,他们在32年的时候就不会向日本人低头,37年事变更不会因为宁某人的犹豫不决落得如此难看的结果!姓宁的空长着个头,躯壳里却藏了一颗鼠胆,他连对日本人开战都不敢,有什么资格获得人民的推崇!”


    联大是自由的,自由得宁总统明明知道莫霞章和汤博容天天在学生面前指着他的鼻子骂都没有办法。


    霞章如此义愤填膺,可并不代表他有底气。


    他否认了渝城政府的统治,可能救中国的路到底在哪里?


    他一直在寻找,他寻找了好多年。


    他曾经盼望着人民自治,可人民自治只能用于和平年代。现在全世界都已经开战,他认为中国需要的是一支坚定的,有纪律的,有毅力的,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军队?


    历史上没有,现实也没有。


    所以哪怕是经常跟人吵架,吵完后,霞章心里留住的也只有一阵空虚。


    文薰当然知道霞章的苦恼,她在严肃考虑之后,把戴森寄来的书放在了他的书桌上。


    如果霞章需要一个结果,或许这本书里有答案。


    霞章拿到这本书之后翻阅了整整一个星期,他用他的好记性,简直要把每一个字符记在心里。这一个星期之后,他找到文薰,用迷茫的,颤抖的语气问:“我们真的可以获得胜利吗?”


    他其实已经在心里拥有答案了,可是他根本不敢想。


    文薰握住他的手,无比坚定地告诉他,“一定可以的。霞章,你也看到了,我们拥有着一支打不倒,不放弃,且是从农民中走出来的子弟兵队伍。他们是人民的军队,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中国人民。”


    此时,一颗红星,在二人心中升起。


    亦如这本书,后来的翻译版本叫做《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有话说:正文到此就结束了,接下来,是文薰和霞章作为联大教授的坚守,因为看到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希望,他们得以乐观地带着中国必胜的心态坚守。


    再往后文薰和霞章的经历的在新中国生活的岁月,会由番外,通过女儿年年——也就是朗华平的视角展现。


    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也是一段功勋卓著的岁月,是属于文薰和霞章的岁月,感兴趣的小天使可以继续点击,不感兴趣也没关系,番外不占订阅量。


    文薰和霞章的故事是我在废稿了五篇不擅长的题材草稿后,几天内重新构思出的,后来经历了半个月的存稿,修改,顺利开文。经过爬榜,顺利入V,V章历时两个半月,全部更完,期间只有每天对着文档你爱我我爱你的痛苦,少有卡文的烦恼,可以说这本是我写得最流畅的一本。


    文薰和霞章或许不是完美的人,但是在我心里,他们是最好的最可爱的一对小夫妻。


    感谢我的世界有你们来过,我想我会一直珍视,且时不时地回忆这几个月的时光。


    也很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之前每章发表评论的花萝,感谢投营养液冒泡的Sissi,感谢追更过来的你好呀,感谢后台的不知名订阅小天使,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可能是坚持不下去,就算坚持也不会拥有现在的好心情的。


    总之,真的很感谢,再次感谢。


    一开始对于文薰和霞章的故事构思,只是想写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可时代赋予了这个故事不可磨灭的厚重,文薰和霞章的文人身份也注定着他们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文薰和霞章走的每一步路,我都有问过他们,真的要这要去做吗?我是作者,我可以用一切的手段,让你们更加轻松。可是他们的回答,是毅然决然地跟随着历史的脚步向前。


    因为他们的底色便是一个爱国者。


    那个时期,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爱国者。


    感兴趣的小天使们可以去搜搜联大的相关纪录片,文中提到的那位用泡菜坛子护送放射性镭的教授,便是真实事件。


    当我搜索写作素材,发现古籍的来源是美国图书馆时,那一瞬间心里便生出了盼望着南开大学重建。商务印书馆重建的美好愿景。


    10月,是国庆月,11月1日,是临大开学的日子,能在这个节点完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或许会有些词不达意,或者心意不到位的地方,但是


    谨以此文,献给当时为了家国民族坚守、抗战、牺牲的人们。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www.daj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