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登基大典


    当晨光刺破云层,带来光明。


    今日的皇宫,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往昔的气息,不是节日的喧闹,而是一种沉静而磅礴的期待。


    宫阙肃穆,旌旗在微风中舒卷,上面绣着的并非传统的龙纹,而是一种全新的图腾——凤凰展翼,其羽翎盘绕过威严的龙身,凤首高昂,龙首微垂,形成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凤压龙”意象。


    这意象简约,却胜过万语千言,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与一个崭新纪元的开始。


    更是一个象征。


    登基大典,摒弃了前朝沿袭数百年的繁文缛节与奢靡铺张。没有绵延数里的仪仗,没有倾尽府库的珍宝陈列,唯有殿前广场上,肃然林立的文武百官,以及经过严格筛选、代表各阶层的观礼民众。


    纯白玉的阶石被清洗得一尘不染,映照着初升的朝阳,仿佛自身也在发光。


    广场四周,新栽的松柏苍翠欲滴,寓意着新朝的生机与长存。


    这些被允许观礼的百姓,既有德高望重的乡绅,也有衣衫虽旧却浆洗得干净的农户,还有眼神中透着精明的商贾,以及一些身着儒衫的学子。


    他们屏息静气,带着几分敬畏,几分好奇,等待着那位终结乱世、即将登临大宝的新君。


    吉时已至,钟鼓齐鸣,声浪庄重而恢弘,不疾不徐,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宫门洞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仪仗侍卫,随后,一个身影缓步而出。


    玄黑为底、赤红镶边的帝王冕服,衬出来者略显纤细却异常挺拔的身形。冕服之上,金色的凤凰图腾翱翔盘旋,占据了绝对的主导,龙纹则化为谦卑的点缀与陪衬,紧紧围绕于凤翼之下。


    她未戴传统帝王那般沉重繁复的十二旒冕冠,而是选择了一顶更为简约、却同样威严的凤翼金冠,流苏垂落,却遮不住她清晰展露的容颜——眉宇间带着不容置疑的英气与威严,双眸清澈而坚定,那分明是一张女子的面容!


    一瞬间,广场上那原本沉静的期待,如同被投入巨石的平静湖面,骤然掀起了无形的波澜。


    “女子?”


    一个压抑不住的惊呼从百姓人群中漏出,随即被旁边的人死死拉住。但窃窃私语已如同潮水般蔓延开来。


    “是……是个女人?!”


    “天哪……新帝竟是女帝?”


    “这……这合乎礼法吗?自古哪有女子为帝的先例?”


    “凤压龙…原来如此!这图腾早就告诉我们了!”


    “是她终结了乱世?一个女子?”


    惊愕、难以置信、茫然、甚至一丝本能的抵触,在无数张脸上闪过。


    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观念,在这一刻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一些老学究模样的人捻着胡须的手僵在半空,眉头紧锁。但也有许多人,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战乱流离、只求安稳日子的普通百姓,在最初的震惊后,眼中更多的是探究与思索。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记得,是这位新帝终结了暴君,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


    姜戈仿佛没有听到那细微的骚动,她的步伐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节点上,身后是漫长的黑夜与纷争,前方是亟待开创的黎明。她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那目光中蕴含的力量,奇异地让一些骚动渐渐平息下来。


    她的身影完全出现在高阶之巅,阳光洒在她身上,玄衣上的金凤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让她整个人如同笼罩在一团神圣的光晕之中。


    那“凤压龙”的图腾,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她走到御座前,并未立刻坐下,而是转身,面向她的臣民,她的天下。


    诸葛亮与白起,立于文武百官之首,神色肃穆,微微颔首,目光中充满了毫无保留的认可与支持。


    在他们身后,霍去病、周瑜、赵匡胤、杜甫、尉迟敬德、秦叔宝、郑和……那些早已名震天下的能臣猛将,此刻都躬身肃立,姿态恭敬。连他们都如此臣服,百姓心中的疑虑,不由得又消散了几分。


    司礼官高唱仪式流程,声音洪亮,试图压下最后一丝残余的窃语。


    姜戈抬手,示意静默。她不需要冗长的祷文宣告天命,她的天命,将由她自己亲手开创,由这天下万民来见证。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清越,穿透了广阔的广场,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也带着一种不同于男性帝王的清亮与坚定:


    “旧章已革,新朝已立!”短暂的停顿,让这八个字重重砸在每个人心头,也暂时压下了所有关于性别的纷杂思绪。


    “自今日起,国号为——启!”


    “启”字一出,再次引动波澜,但这次更多是对于未来的揣测。启,开启,启蒙,开创。


    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的字符。


    “朕,深知天下苦战乱久矣,百姓流离,山河破碎。”姜戈的声音继续响起,不高亢,却字字千钧,直接切入所有人心底最深的渴望,“往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多少豪杰,起于微末,终又困于权欲,循环往复,百姓何辜?今日,朕在此立誓,亦是对天下万民之承诺!”


    她的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面孔,从震惊的学子到茫然的农夫,从精明的商贾到眉头紧锁的老者,仿佛要看到他们身后所代表的万里山河,亿万生民。


    “这启之新朝,非为一家一姓之私产,乃是为天下人开创一处安身立命之所!无论士农工商,无论出身贵贱,”她的话语在这里微微一顿,目光更加锐利,“亦无论男女!凡我启朝子民,皆可得温饱,皆可求前程,皆可于律法之下,享有公允与尊严!”


    “无论男女”


    这四个字,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如同又一道惊雷。一些女性观礼者下意识地捂住了嘴,眼中闪动着难以置信的光芒。许多男人则面露复杂神色。


    “朕要开创的,不是一个武功赫赫的帝国,不是一个万邦来朝的虚名,而是一个——人人皆可安身立命的太平盛世。”


    “此路漫漫,荆棘遍布。然,朕愿与诸卿,与万民,同心协力,共辟荆棘,踏出一条通往盛世的康庄大道。”


    简短,有力。


    没有引经据典的华丽辞藻,只有最核心的承诺与目标——“人人皆可安身立命”,并且明确包含了“无论男女”。这朴实无华的愿景,结合她之前平定乱世的功绩,以及此刻不容置疑的威严,开始真正撼动人心。


    最初因她性别而产生的质疑和骚动,在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求面前,逐渐褪色。


    不知是谁率先喊出了一声“万岁”,这声音带着试探,但很快,更多的声音加入进来。起初是零星,继而汇聚成流,最终化为山呼海啸般的声浪:


    “女帝万岁!”


    “启朝万岁!”


    “太平盛世!”


    这欢呼声里,或许仍有困惑,有观望,但更多的,是对结束乱世的感激,是对“安身立命”的深切渴望,以及,对这个敢于打破常规、许下平等承诺的女帝,一种混合着惊奇与期盼的认可。


    姜戈微微抬手,压下欢呼。她缓缓坐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御座。御座冰冷,但她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一团要焚尽世间不公,照亮万民前程的火焰。


    登基大典的核心仪式,在简约而隆重的氛围中,在百姓从震惊、质疑到初步接纳的复杂情绪转变中完成。


    “凤压龙”的意象,“启”的国号,女帝的身份,以及她那番掷地有声、包容万象的演说,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帝都,并将以更快的速度,传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引发更为持久的讨论与回响。


    一个新的时代,以一种前所未有、石破天惊的姿


    态,拉开了序幕。


    大典之后,新的国家机器开始高效运转。那些被历史铭记的名字,各自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如同星辰,镶嵌在新朝的苍穹之上,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诸葛亮与周瑜,这对曾经的对手,如今的总理朝政者。诸葛亮以其超凡的智慧与鞠躬尽瘁的精神,与周瑜的恢弘气度、精于实务相结合,共同总领朝政,完善新朝制度。他们梳理前朝弊政,制定户籍、赋税、吏治等一系列奠基性的政策。诸葛亮的《启朝律例》草案,周瑜的《漕运水利新策》,无一不关乎国本。二人时而辩论,时而默契互补,成为新朝稳定与发展的定海神针。


    霍去病与白起,将收编的各路军队打散重组,锤炼成一支真正忠于新朝、令行禁止的铁军。一外一内,一疾一稳,共同确保了“启”朝疆域的稳固与边疆的安宁。


    赵匡胤,这位“黄袍加身”的开国皇帝,以其独特的帝王视角和历史经验,为新朝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杜甫,终于实现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倡导“文以载道,歌咏盛世”的新文化运动,鼓励诗文反映民生,歌颂新朝气象。昔日笔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沉痛,化作了如今为万千寒士开辟前途的实践


    这些来自不同时空的英魂,在这个名为“启”的舞台上,各自找到了位置,他们的力量被拧成一股,共同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朝着女帝所描绘的那个盛世,滚滚向前。


    登基大典的喧嚣终于散去。


    暮色低垂。


    姜戈换下沉重的冕服,着一身简便的常服,信步走在御花园的廊下。她屏退了左右,唯独一人跟在身后,脚步轻捷而稳定,是霍去病。


    花香幽幽,风微凉。


    两人一前一后,沉默地走了一段。最终,姜戈在一处可俯瞰大半座皇城夜景的亭台边停下。


    万家灯火在她脚下铺开,与天际的星河遥相呼应。


    这片宁静的繁华,是她历经生死、费尽心机才守护住,并即将全力去建设的。她想起了白日里百姓们那一瞬间的惊愕,以及后来的欢呼。


    她没有回头,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有些轻渺:“去病,你说……这万家灯火,能一直亮下去吗?他们…真的能接受一个女帝吗?”


    霍去病走到她身侧,与她并肩而立,目光同样投向那一片璀璨,他的声音沉稳而肯定:“他们接受的不是男帝或女帝,他们接受的,是能带来太平,许他们未来的明君。”他顿了顿,看向她,“今日,他们看到了。只要陛下在,只要这太平在,灯火便会一直亮下去。性别之见,终会败于安居乐业之下。”


    姜戈微微侧头,看向他年轻而坚毅的侧脸。在战场上他是无坚不摧的利刃,在此刻,他却是她身边最沉静的依靠。


    “那么,”她顿了顿,问出了一个超越君臣,甚至带点女儿家气息的问题,“你会一直陪着我,看着它们亮下去吗?直到……永远?”


    霍去病转回头,他的眼眸在夜色中亮得惊人,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种近乎磐石的坚定:“我会。你在何处,战场便在何处。你要守护这灯火,我的剑,便为你扫平一切阴影。”包括那些因性别而起的非议与暗流——这句话他未说出口,但姜戈能懂。


    没有山盟海誓,没有柔情蜜意。


    他的承诺,是将军的承诺,以剑为誓,以疆场为证。但这其中蕴含的意味,却比任何情话都更深沉。那是一种超越了一般君臣忠义,也超越了寻常男女情爱的关系。


    他们是君臣,是战友,是共享同一个宏大梦想的知己,或许,也掺杂着一种无法言喻、无需定义的亲密。


    姜戈笑了,那笑容在光辉下,显得格外清亮而真实。她不需要更多的承诺了。这样,便已足够。


    他们之间,早已无需太多言语。


    一种默契在静默中流淌,如同环绕亭台的夜风,无形,却真切存在。


    未来的路还很长,质疑不会完全消失,但有这样一个人并肩,有脚下这万千期盼的灯火,似乎那漫漫长路,也不再显得孤寂。


    【叮——!】


    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在姜戈脑海中响起,但这一次,不再是发布任务,而是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柔和。


    【主线任务——“终结乱世,开创盛世”已完成。终极目标——“人人安身立命之太平盛世”已奠定坚实基础。系统004,感谢宿主姜戈,让吾得以见证,并参与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


    姜戈在心中默然回应:“也谢谢你,004,没有你,我走不到今天。”


    霍去病似乎察觉到她瞬间的失神,投来询问的目光。


    姜戈摇了摇头,示意无妨。她再次将目光投向远方。


    她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皇城内最高的观星台。这里,可以毫无阻碍地俯瞰整座帝都,以及更远处依稀可见的乡村田野。


    风声猎猎,吹动她的衣袂。


    脚下,是沉睡中的城市,万家灯火如同大地上的星河,温暖而充满生机。头顶,是浩瀚无垠的苍穹,亘古不变。


    她站在那里,如同连接天与地的支点。


    内心一片澄澈与宁静。


    过去的厮杀、筹谋、牺牲、抉择……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最终都化为了对未来的坚定。


    “路,才刚刚开始。”她对自己说,声音轻而坚定,“制度的完善,民生的复苏,边疆的永固,文化的昌盛……还有太多事要做。”


    但她的眼中,没有丝毫畏惧或迷茫。


    万家灯火在她眼中交相辉映,一条通往盛世的康庄大道,已在脚下铺开。


    属于女帝姜戈的时代——开始了——


    作者有话说:完结了[害羞]非常抱歉之前的断更,生活里出了很大的事情,让人始料不及,非常抱歉。


【www.daj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