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 第 91 章


    谈晓兰带着花婶夫妇, 让他们先看还没卸下来的布料。


    然后让高顺财去酒楼定一桌席面,再去商行给爹爹说一声,让他中午去酒楼吃饭, 毕竟李双成也来了,爹爹和他也算有些交情,让爹爹出面陪着比较好。


    交代完高顺财,花婶也把车上的布料大概看了一遍。


    谈晓兰就让高昌茂分别拿了一匹中低档的布料, 准备去门店里让花婶扯开看。


    花婶进店前,抬头先看门上挂的匾额, 上面写着:宜家绣庄


    花婶就道:“这个名字取的好!”


    谈晓兰得意道:“我取的名字, 当然好了!”


    花婶还就爱她这股得意劲, 接着又夸了两句。


    谈晓兰觉得自己脸皮已经够厚了, 但是被花婶这样连翻夸奖, 还是会有点不好意思的。


    赶紧换话题, 说:“婶子咱们进去看布料去吧。”


    花婶这才停下夸奖的话, 和谈晓兰进了门店。


    高昌茂已经把两匹布放在了柜台上。


    谈晓兰对花婶说:“婶子比我懂行, 你自己扯开看看吧。”


    花婶从十来岁就和布料打交道, 这些布料到底是怎么个品质, 刚才在外面她就看出来了。


    现在谈晓兰让她扯开看,也是让她再确认一遍的意思。


    花婶也不扭捏,直接扯开了中档布料。


    其实染房里一缸出来的颜料, 只要不是刚开染房,少有出现晕染不均的现象。


    整匹布料看下来,没有一处明眼看到的瑕疵。


    花婶又打开抵挡布料, 和中档的一样, 都是合格布料。


    其实谈晓兰收的这两种料子,是普通门店里销售最多的料子。


    花婶看过料子, 对谈晓兰说:“两个档次的布料,我每个要一百匹,可以吧?”


    谈晓兰:“当然可以了。”


    四百八十匹中低档衣料,分走二百匹,剩下的自己做一秋季的活动,也能卖个差不多。


    谈晓兰直接对高昌茂说:“大伯,两个档次的布料,每样剩下一百匹。”


    高昌茂应了,然后让王氏去车上点数。


    定好要的布料数量,花婶对谈晓兰说:“我每匹布料给你加十文钱。”


    原本笑嘻嘻的谈晓兰,听到后变了脸,气愤道:“婶子如果这样,就去别家提货去吧,我这里给你没有加价的布料。”


    花婶的情绪却稳定的很,还教育她:“生意是生意,人情是人情,你不能混为一谈。”


    谈晓兰:“所以我不准备付车费了,婶子把车费付了不就行了吗。”


    花婶还是说:“我也不倒换车了,原本就该付车费的,而且生意不是这样做的,你谈下这个价钱也是付出了成本的,做生意,有成本就要有利润,要不然做生意干什么!”


    谈晓兰本想说让她中午请客吃饭,又担心她说原本就应该她请客。


    思索了一番,才道:“婶子,我之所以敢收下这些尾货,就是因为觉得可以分给你一部分,这才收下这么多尾货,如果只有我自己的店,我可不敢收那么多。”


    花婶:“后再遇到这样合适的价位的货,你只管收就是,我绝对能要,我以后遇到了便宜的好货,也给你分一部分,不过我是会加一点运营费的,所以你这次也一定要加,要不然我以后怎么加!”


    她这样说,谈晓兰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李双成开口道:“晓兰,你花婶之所以一定要给你加一点,其实是让你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做生意,该加的钱,一定要加,哪怕少加一点也不能做白工,毕竟你不能敢保证一辈子不和别人合作,你让人情让习惯了,到时候把对方的利润也当人情让出去了,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合作的!”


    谈晓兰: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花婶:“晓兰,你李伯伯说的可都是经验之谈呀!”


    李双成对妻子说:“就喜欢在孩子面前掉我面子!”


    花婶不理他,继续对谈晓兰说:“店里的任何金钱出入,都要记得入账,一开始就养成习惯,以后交给别人打理,才不容易出错。”


    花婶这句话,彻底说服了谈晓兰。


    开业前期,谈晓兰会在店里,等以后店铺步入正轨了,就会把店交给王氏打理,王氏的人品谈晓兰是信得过的,但是王氏如果不做了,后面的人还能像她一样实在么?


    谈晓兰不敢保证。


    所以杜绝被钻空子的最佳办法,其实就是要事事入账。


    谈晓兰就对花婶说:“我听婶子的,把生意和人情分开,不过我觉得一匹布加十文有点多了,每匹就加五文吧。”


    花婶听完却只摆手:“你可饶了我吧,加十文中档的还好算账,要是加五文,我得算出个什么样的成本价!”


    谈晓兰有点不明白,但是想到她儿子算账的情况,又觉得也不一定。


    转念又想了一下,对花婶说:“咱们可以中档布料一匹加十文,中档三百六十文一匹,一尺正好是九文钱。低挡的就不加了,二百文一匹,一尺是五文钱的成本。再加上来回路上和运输的成本,一尺再加一文就行了。”


    花婶听完谈晓兰算出来的结果,直接道:“好,就按着你说的算。”


    李双成忍不住笑了。


    花婶:“有什么好笑的,我和兰儿又不是外人,只要好算账,多点少点没什么关系的。”


    李双成收了笑,说:“对,你说的对。”


    价位商议好,谈晓兰直接写了契约,花婶付了五十六两银子,这笔买卖就算谈成了。


    买卖成交,高顺财去定席面的时候货就搬的差不多了,高昌茂又搬了几趟,车上只剩下花婶要的二百匹布。


    谈晓兰又让花婶过来对数,这才重新盖上了篷布,前后左右都用绳子系紧。


    正好高顺财订好席面回来了,谈晓兰就让他看着安排两个车夫,还有看货和吃饭的事,自己带着王氏请花婶夫妻去酒楼用饭。


    到了酒楼,爹爹也正好到了。


    谈思立和李双成彼此热情的很,说笑着进了订好的雅间。


    彼此叙过一番旧,菜品就上来了。


    大家都不是外人,谈晓兰就说:“李伯伯下午还要赶路,咱们今天只吃饭,就不喝酒了。”


    花婶:“赶什么路,你明天就开业了,我们等你开了业再走。”


    谈晓兰:“婶子,时间就是银子啊,如果你没有收这二百匹布,你想今天就走我还不愿意呢,但是秋天的天气,说冷就冷了,真的是一天都耽搁不起,你们必须得赶紧回去,趁着没变天的时候,赶紧做活动把布料出手了才行!”


    谈思立也道:“兰儿店里的人手充足的很,李兄还是不耽搁的好。”


    既然谈思立都这么说了,李双成和花婶也就不再说留下的事。


    熟人的饭局,又不喝酒,因为还有事,大家彼此也不客气,吃饭聊天两不误。


    吃过饭,谈思立要去送李双成夫妻,被李双成给拦住了,“咱们兄弟又不是外人,这个季节正是商行里忙的时候,你负责整个培州的账目,时间定是紧的很,咱们兄弟也聚过了,就不用在意那些虚礼了,赶紧回去忙吧!”


    李双成这样说,谈思立也不再坚持,预祝了他一路顺风,几人就在酒楼门口分开了。


    回到店门口,谈晓兰就催着花婶夫妻赶紧回去。


    谈晓兰催的紧,还不能参加明天的开业,花婶也不在州府多耽搁了,从坐的马车里,拿出准备好的开业礼物送给谈晓兰,这才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


    送走花婶,住在附近的两个学徒也陆续到了。


    明天开业,今天必须把货上齐了整理好,谈晓兰前几天就和绣娘学徒们定好,今天下午过来收拾店铺,再做一下开业前的培训。


    两个学徒都是十来岁的小姑娘,性子还都跳脱的很,因为谈晓兰不拿架子,看到谈晓兰她们也不发怵。


    进来门店就找谈晓兰,说:“东家,你之前让我们宣传,说咱们门店开业的时候当季布料有特价,我们给亲戚邻居们可都说了,当时你也不跟我们说到底是个什么价,只说便宜的很。


    咱们先说好,明天要是价位高了,别人不要,可不是我们的责任啊!”


    谈晓兰笑道:“放心吧,绝对让你们有面子。”


    两个女孩想现在就知道价位。


    谈晓兰:“你们先跟着王姐姐把布料放在货架上,等新款和人员都来齐了,你们一块听。”


    话刚说完,招弟和小菊也来了,几个女孩彼此认识了一番,嘻嘻哈哈的帮着王氏摆货去了。


    人员陆续到齐,上午拉来的货没一会就摆好了,还没等坐下休息,送新款布料的又陆续上来了。


    布料都分门别类的摆在货架上,又把绣娘们拿过来的绣品,和她们提前做好的几套成衣,都摆放在展示的地方。


    一切都收拾好,谈晓兰开始对大家进行开业前的培训。


    首先就是先让他们记住,店里各种布料的价位。


    谈晓兰先说收来尾货中的抵档:“这个货架上,下面三层都是大家平时日常穿的衣料,八文钱一尺,整匹买可以便宜二十文钱,每人限购一匹。”


    谈晓兰说完,别说两个学徒,就连在这一行干了多少年的绣娘们,都觉得这个价位低。


    谈晓兰对他们眼中的惊讶很是满意,继续道:“上面三层是好一些的料子,只需十文一尺。”


    这句话说话,就听到“哇”声一片


    谈晓兰就笑:“还没说完,这款布料,需要购买店里的新品,才能享受这个价位,如果只选购这款,一尺布料就需要十二文钱。”


    第092章 第 92 章


    学徒里一个叫三花的女孩, 忍不住说:“十二文也很便宜了!”


    十二文当然便宜,因为染房给批发商的最后甩货价,是十三文。


    两个学徒不知道十二文代表着什么, 三个绣娘却清楚,就算是这个价位,整个培州城也找不到比这个价更便宜的了,更不用说购买新款布料, 还能享受再便宜两文的优惠。


    这价位,让几个绣娘都有囤一些的欲望。


    谈晓兰对她们的反应很是满意, 然后继续说新款布料的定价。


    对于新款布料, 谈晓兰定的比市场价都低一些, 然后对众人特别交代道:“这个价位, 差不多就是在别的店里砍价后的价位, 所以咱们的布料不还价, 这样咱们的销量就算远超别的绣庄, 他们也不能说咱们破坏市场。”


    还是三花, 忍不住问:“咱们卖八文十文的布料, 就不算是破坏市场了么?”


    谈晓兰:“那是过季布料, 他们之前也应该有过把过季布料卖到这个价位的时候。”


    三花:“那他们也没卖那么多呀!”


    谈晓兰一脸良善:“我剩的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众人: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不过三花是一个会思考的小女孩,继续问:“咱们的店不是明天才开业么, 怎么就有剩下的布料了?”


    小菊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


    小菊这一笑,把谈晓兰也引笑了,一时间没顾得上编理由。


    麦冬这时候出声回答三花:“我们姑娘原本准备夏天开业, 订好了初秋的货, 因为推迟了开业时间,只能把之前定的货低价促销了。”


    小菊和招弟来的时候, 把家里的丫鬟们也带来了。


    三个丫头都过了考察期,被谈家正式买来下来,谈晓兰出门虽然不带着自己的丫鬟,回到家却会把麦冬带在身边的,为的就是可以随时向她灌输自己的思想。


    几天的时间,麦冬已经差不多能跟上谈晓兰的思路。


    谈晓兰对麦冬的回答很是满意,对众人说:“明天客人问起来,大家就可以这样回答。”


    说完这些,谈晓兰又安排了明天的人员分配,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


    回到家,父亲和弟弟们都回来了,大家都在讨论明天开业的事。


    别人都兴高采烈的,唯有三个小男生唉声叹气的。


    兴建看到谈晓兰回来了,蹭的一下就迎了出来,急道:“姐姐,明天店铺开业,让我去帮忙呗!”


    谈晓兰可不稀罕他,直接拒绝:“不用,我人手足的很,不用你帮忙。”


    兴建跺脚,“啊~就连奶奶都能去,为什么我不能去!”


    谈晓兰揉了揉他的脑袋,说:“奶奶也就放炮的那一会在那里,等人多了就让母亲陪着回来了。”


    谈兴建粘着姐姐进屋,继续道:“那我也待到放完炮就走,行不行?”


    谈晓兰笑的特别温柔:“你问爹爹,爹爹如果同意你就能去。”


    谈兴强哀号一声,他就是因为爹爹那里说不通,才找姐姐的,姐姐却又让自己问爹爹,这样还是去不成啊!


    他的哀号,不但没有唤起别人的同情,反而还被大哥给训斥了一顿。


    这些天谈思立对长子的教育,已经初见成效,在下面两个弟弟有不当行为的时候,兴强就会出面教育。


    谈兴建被教育了一顿,只能委委屈屈的回去坐着了。


    谈晓兰带着两个妹妹,对长辈们问过安,老太太就招手让她过去。


    谈晓兰挨着老太太坐下,又被祖母揽在了怀里,说:“这两天累坏了吧!”


    谈晓兰摇摇头,说了声:“没有”


    从搬家后就开始忙活开店的事,谈晓兰还真不觉得累,可能是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也没有在家躺着,身体已经习惯每天满满的活动量了。


    也可能是因为开一个店,看着它从普通的房屋,到装修精致,再到家具货品一一上全,那种在其他事情上面很难感受到的成就感,也让谈晓兰一点不觉得累。


    老太太一直觉得,家里父亲和兄弟都好好的情况下,女孩子其实用不着出门做事,在家里写字画画,不比在外面奔波强的多!


    不过看着孙女乐在其中,老太太也没有过多干涉。


    一家人在一块说了会话,吃过饭,谈思立也怕闺女累,就暂停了女孩们今天晚上去前院的学习。


    谈晓兰美美的睡了个好觉,第二天还是被麦冬叫醒的,吃过早饭,谈晓兰带着王氏他们,还有妹妹和丫鬟们,先长辈一步去店里。


    刚到店里,三花和二红两个学徒就到了。


    王氏心里紧张,只能拿抹布擦拭柜台和货架,来缓解紧张。


    在擦到第三遍的时候,被谈晓兰给叫住了,“王姐姐,这屋里已经够干净了,你先坐着歇会,想做事,待会有的忙。”


    王氏抬头,看向坐在绣娘工作区域的几个小姑娘。


    因为大家今天起的早,现在这个时辰其实还可以称为清早,所以谈晓兰还没让她们去门口宣传。


    然后几个小姑娘们,就坐在那里,叽叽喳喳无忧无虑的说着话。


    别人在那里说话就算了,王氏不能理解,自家姑娘为什么也能心安理得的坐在那里,像个无事人一样听她们说那些闲话!


    王氏觉得自己是坐不住的,摇了摇头,说:“我还是在门口看着去吧。”


    小菊看着王氏出去了,说了句:“王姐姐一定是紧张了。”


    招弟:“其实,我也有点紧张。”


    这里面年龄最小的二红,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问谈晓兰:“东家,你为什么不紧张?”


    谈晓兰也对着她眨了眨眼,说:“我紧张,怎么可能不紧张!”


    二红捂着嘴笑:“东家骗人,你哪有一点紧张的样子。”


    谈晓兰觉得她笑的真可爱,柔了柔她的脑袋,站起来,拍了拍手,说:“好了,现在大家注意了。”


    她的话说完,现场马上安静下来。


    谈晓兰对她们的表现非常满意,继续道:“马上就到了咱们创造历史的时刻了,咱们的货品,大家昨天已经知道了,在整个培州来说,也难找到比咱们家的价位再低的!


    所以,你们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一消息宣传出去。”


    几个小姑娘同时应了一声:“知道了”


    谈晓兰对她们的精神面貌表示满意,然后给她们分班。


    七个小姑娘,谈晓兰让小菊在柜台后面收钱,其她六人分成两班,由三花和二红分别带领,两班人轮流在门口宣传。


    分好班,三花带着麦冬和青芽先去门口,其她人留着店里。


    今天一天注定是个费口水的日子,谈晓兰让高昌茂到错对过的茶馆里,让他们供应今天的茶水,顺便也让老板和伙计帮忙宣传宣传。


    一通忙活下来,家里的长辈和三个绣娘都到了,街面上也开始有了人。


    时辰差不多了,高顺财点燃了摆在门口的鞭炮。


    街面上的人被鞭炮声吸引了注意力,鞭炮燃烬,三花就带着麦冬和青芽,开始宣传。


    三花是个敢说话的,鞭炮一停,就开始大声宣传:“宜家绣庄开业了,当季布料低至七文一尺,大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为便于宣传,谈晓兰把抵挡布料又降了一点。


    有一个敢开口道,其她人也好意思说了,麦冬紧跟其后,“特价只限开业期间,随后将恢复正常售价。”


    她们俩都说了,青芽也没什么不好意思了,“本店所有布料保证质优价廉,大家都快进来看看吧。”


    三个小姑娘一通宣传,被鞭炮声吸引的人听完,这样的价位真是少有不心动的。


    基本上所有的女子,听完宣传都直接进店里去了。


    原本略显冷清的店,马上热闹了起来。


    大家原本是冲着七文一尺的布进来的,当王氏把布料扯开,心里都直呼:乖乖呀!这种平时家常穿的料子,现在别的店里最低十文,还没几样可挑的。


    确定了衣料,哪怕听到只有整匹购买才七文一尺,零买是八文一尺。


    但是八文一尺也很便宜呀!


    问完宣传的特价布料,就有人问上面好一些的布料。


    王氏态度良好的回道:“这个布料一尺只需十文,只有购买了新款布料的顾客才能购买。”


    问价的妇人惊的直呼一声:“什么!只需十文?”


    王氏保持着微笑:“对,不过需要购买我们的新款布料,才能选购这一款。”


    谈晓兰守在新款布料的柜台前面,一下子就聚集过来好几个询问价格的。


    当大家听到新款布料也很便宜的时候,就有人开始购买了。


    绣娘负责扯布,只要顾客说出做衣服的人的高矮胖瘦,绣娘直接就能给出需要的布料数量。


    布料尺数出来了,谈晓兰拿着算盘,和客户确定好价位和尺数,噼里啪啦几下,总钱数就出来了。


    大多数人到这一步就直接交钱了,谈晓兰收了钱,绣娘才把量好的布料剪开,谈晓兰给对方一个写着宜家绣庄的牌子,拿着这个牌子,才可以够买王氏那边十文一尺的特价布料。


    但是有的顾客,量好了布料,却说没带钱,问能不能先拿走,回头再把钱给送过来。


    谈晓兰当然不能答应,指了指贴在醒目位置的,‘概不赊账’,的字样让对方看。


    当然,新店开业,像这种张口赊账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忍不住心动想要,还是直接掏钱购买的。


    毕竟季节到了,家里也该准备厚料的衣服了,更何况宜家绣庄的布料不但便宜,买了新款布料还可以购买十文一尺的特价布料!


    都操持这一大家子,谁不知道,那种布料在初秋上新的时候,可是四十文一尺!买回去哪怕今年不做,放到明年穿也是合算的!


    第093章 第 93 章


    新开的宜家绣庄, 价位便宜东西好的名声,迅速在居住在周围的人家中传开。


    后面新来的客户,都说是听邻居说这里的布料便宜, 才几个人相约一起来的。


    客户宣传的效果已经达到。


    谈晓兰见大家都是冲着布料的来到,在柜台这边扯布的绣娘已经接了两三户的订单了,绣品区那边却无人问津,谈晓兰就让守在绣品区的绣娘, 来新品区接替自己。


    门口小姑娘们还在卖力宣传,谈晓兰让另一班替换她们先回来, 去老太太坐着的休息区喝点水, 再去绣品品守着。


    这是店铺内的情况, 店铺门口, 高顺财放过鞭炮后, 小姑娘们在那里宣传, 高顺财就在不远处守着, 他地方选的巧妙, 正常进店的客户不会注意他, 但是谁要是想搞什么事, 却绝对能注意到他。


    高顺财身高力强,只站在那里,就让很多宵小打消了不轨的念头。


    而谈思立, 在放过鞭炮后,就去周围的店铺挨家拜访。


    他相貌俊美气质儒雅,一身文人装扮, 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商家自然不会怠慢。


    谈思立进门先道歉:“隔壁是小女开的宜家绣庄,今日开业, 多有打扰,还望贵邻海涵。”


    之前店铺装修的时候,都是高家父子在这里盯着,周围的商家,还以为是哪家的当家太太开的店。


    现在听谈思立一说,才知道隔壁老板是个姑娘,毕竟谈思立也就三十多岁的年纪,如果是成了亲的闺女,来周围商铺拜访的,就应该是她夫家的人来了。


    商铺老板听完,先是客气了一番,然后彼此聊几句,知道谈思立在万川商行任职,还是主管账目的总账先生。


    商铺老板明显又客气了三分,不管见没见过谈晓兰,都夸她才貌双全,不愧是谈先生的千金。


    邻居老板恭维谈思立的时候,他都要客气一番,但是当夸赞谈晓兰时,谈思立就照单全收,还说:“她自小就有主意,只要想做的事,就没有她做不成的,包括开这个店也是,都是她自己张罗着弄的,没想到还真被她弄起来了。”


    谈思立这样说,邻居少不了又跟着夸了两句。


    谈晓兰从店里出来的时候,谈思立正好把周围的邻居都拜访完。


    谈晓兰一个大大的笑脸,对着父亲说:“爹爹辛苦了。”


    谈思立看着热闹的门店,说:“爹爹没做什么,反而是兰儿,一下子就把店里的人气给攒起来了,真的很厉害!”


    谈晓兰自恋归自恋,但是内里是什么情况还是明白的:“要是没有爹爹的身份在这里,我的这点能力,估计现在已经有人开始找事了。”


    谈晓兰清楚的很,无论是在上洋镇渡口做咨客,还是在州府开店,如果没有爹爹的人情和社会地位,这两样事自己就算能做出来,后面也会有不少的麻烦等着自己。


    谈思立就笑:“你是爹爹的女儿,爹爹不给你撑腰给谁撑腰!”


    深切感受着来自父亲的维护,谈晓兰比自己挣了一百两银子还欢快。


    老太太在店里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替孙女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


    门口宣传的小姑娘们进来后,老太太就对何氏说:“咱们先回去吧,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


    何氏倒是想帮忙,只是她被安排着寸步不离的守着婆婆,她只能在这里陪着婆婆坐着。


    何氏抬头看向卖货区那一块,王氏和一个绣娘负责特价区的销售,守在新品区的是两个绣娘。


    一边两个人,销售扯布分工明确,完全做到了忙而不乱。


    小菊负责记账,从点完鞭炮以后,她手里的笔就没停过。


    进来的客户并不完全都是女子,店里也进来了几个男子,或是和家人一块进来选布料,或是单独进来看看。


    选布料的都围在货架前面的柜台旁,单独只是转转的,一直注意着人流的高昌茂就会上去攀谈两句,也算是有个招待。


    小姑娘们从门口回来,喝过水,都去了绣品展示区那里。


    王氏看着确实不用自己出手帮忙,既然老太太想回去,她就直接应了。


    谈晓兰和爹爹当然不放心她们俩回去,毕竟刚搬到州府,平时没怎么出过门,她们自己回去,还不够担心她们回迷路的呢。


    最后是让高顺财在街上叫了一辆车,送老太太她们回去。


    刚送走老太太,一辆马车直接停到了宜家绣庄门口,车门打开,就看到坐在里面的禹伯良的夫人林氏。


    谈思立带着兰儿上前见礼,林夫人从车里出来,后面还有一位夫人。


    谈思立:“还惊动了嫂夫人。”


    另外一位夫人是万川商行总店的大掌柜的夫人,四十来岁的年纪,白静微胖,看起来性子很好的样子。


    谈晓兰开店,谈思立提前请假,禹伯良知道后就把做牌匾的事给包了,现在门头上挂的牌匾,就是禹伯良让人做的。


    没想到开业这天,他夫人又来了,还带来了大掌柜的夫人。


    两人还都带了个和晓兰大着差不多的姑娘。


    谈思立先让闺女对大掌柜的夫人见了礼。


    然后对两位道:“小孩子闹着玩的小店,竟劳烦两位夫人过来了!”


    林氏:“兰儿是咱们这几家最先立起来的孩子,不管开的店铺大小,我们必须得过来捧场,说不定还能带起来家里那几个只知玩乐的小泼猴。”


    谈晓兰就说:“夫人千万别这么说,我哪有什么能耐,若不是靠着咱们商行,我这个店能开起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谈晓兰的自谦,别说林夫人,就连大掌柜的妻子孔夫人听完后,都觉得心里舒坦。


    两位夫人又介绍跟着的女孩和谈晓兰认识。


    林夫人带的女孩是她的娘家侄女,叫林宝音今年十四岁。


    孔夫人带的女孩是她的女儿,名叫孔心舒和谈晓兰同岁。


    刚见了礼,就有隔壁商户老板过来,谈思立让晓兰请林氏她们进店里喝茶。


    林氏随着谈晓兰进到店里,见这三间的门店,销售区和成品区占了两间,试衣间和工作接待区占了一间。


    试衣间是打了隔断隔开的,另一半工作和待客区,谈晓兰用了个搁物架和销售区也隔开了,搁物架两边都留了方便进出的空间。


    谈晓兰请几人到了待客区,坐下后,林夫人就有一种闹中取静的感觉。


    谈晓兰从靠墙的柜子里,拿出一套精致茶具。


    林氏赶紧道:“兰儿快别麻烦了,这会店里那么忙,我们自己坐着就行,你赶紧去忙吧。”


    谈晓兰就笑:“人手是够的,正好趁夫人过来,我也喝点茶。”


    既然这样,林夫人也就不再客气了。


    桌子上有茶馆刚送过来的热水,谈晓兰给客人们沏好茶,微笑道:“招待不周,还请夫人们和两位姐妹海涵。”


    林氏:“兰儿快好好歇会吧,咱们自己人,用不着那么客气。”


    她们今天能来捧场,就是一种亲近的表现,谈晓兰说话也就不再客气。


    孔掌柜的女儿孔心舒,看着销售区攒动的人头,对谈晓兰说:“晓兰妹妹,今天你把人给聚过来,这个店差不多就算稳住了。”


    谈晓兰对她笑道:“多谢姐姐吉言,改日我请你吃饭。”


    林宝音听了,夸张道:“啊,这个店的东家那么厉害,往后一定会发大财!”


    她这句话,一下子把在坐的几个人都逗笑了。


    谈晓兰忍着笑,说:“我也请宝音妹妹吃饭。”


    林宝音这会又表现出一副淑女模样,温声的说道:“谢谢晓兰姐姐,你请我的时候我一定会去的。”


    她的话说完,又引的大家笑了一阵。


    等情绪平复下来,林夫人对孔夫人说:“现在正好换季,咱们也挑个喜欢的料子,让兰儿店里的绣娘给做件衣服。”


    两人既然相约着来,自然是要支持一下的。


    谈晓兰:“夫人们手底下都宽裕,我也不说送你们了,咱们自己人,不管是开业期间还是以后,只要你们来我这里,所有东西我只收成本价。”


    林夫人却不愿意了:“做生意,哪有不加利润的,哪怕少加一点,也没有成本价往外出的道理!”


    谈晓兰笑道:“夫人放心,我说的成本价和咱们商行一样,是包含了运营成本的,绝对不会出现赔钱的情况。”


    既然是这样,两位夫人也就不再客气了,都是有身份家底的人,买布料当然不会选择特价布料,直接让谈晓兰带她们去了新品区。


    谈晓兰的店铺虽然不是按着高档店铺装修的,但是高档布料还是进的挺全的。


    当然,这种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的高档布料,差不多就是林夫人的家常衣料。


    孔夫人虽然比不上林夫人的家底,比起来一般人手底下还是宽裕的多。


    林夫人给侄女选了两套,自己也选了两套,孔夫人母女同样也是每人两套。


    选好布料,又和绣娘订好了款式,因为试衣间目前还放着货,店里这会也满是客户,实在不方便量衣服,所以两人又定了日子再过来。


    谈晓兰拿了算盘,噼里啪啦一通算下来,两位夫人一看钱数,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这里做四套衣服的钱数,在别的地方别说四套了,连三套都做不了!


    看她们俩实在是太惊讶了,谈晓兰主动为她们解惑,“你们以前做衣服的地方应该是在主街上,那边一间门店比我这边三间门店的租金都要高,而且主街上的绣庄都是高档绣庄,运营成本也比我这边高的多,那些都是要算在成本里的,哪怕是老客户给的优惠价,比起在这边做衣服也显得贵的多。”


    两位夫人也都是有产业的,谈晓兰一说,她们就什么都明白了。


    孔夫人:“更不用说兰儿只收了成本价,两项比较就显得差的多了!”


    第094章 第 94 章


    送走了两位夫人, 时间已快到午时,谈晓兰想把王氏替换下来,让她休息一会。


    王氏现在精神亢奋的很, 挥手道:“姑娘再歇会吧,我不累。”


    说完,把一旁麦冬给自己倒的茶水一饮而尽,继续给客户拿布料。


    既然王氏说不累, 谈晓兰就先让招弟把小菊替换下来,从放了鞭炮到现在, 小菊还没有停过笔, 估计晚上手就要酸了。


    谈晓兰觉得快到午时了, 大家应该都会回家做饭, 所以门口只留两个小姑娘, 时不时的宣传一声就行。


    既然快到午时了, 谈晓兰准备让高顺财去定午饭。


    刚送走另外一个前来恭贺的邻居的谈思立, 对晓兰说:“兰儿, 午饭我看着安排, 你进里面盯着点吧。”


    午饭的事有爹爹操心, 谈晓兰就不管了,回店里先转了一圈。


    见新品区扯布的绣娘面有疲态,谈晓兰就把负责新品销售绣娘替换下来。


    因为谈晓兰都扯布的技术还不到家, 所以才替换下销售的绣娘,让她去扯布,疲惫的绣娘可以去绣品展示区先休息, 待会再让她替换下来特价区的绣娘, 她们三个绣娘轮换着休息。


    谈晓兰原本以为午时了,客户差不多也该忙着做饭了, 中午人流应该就少了。


    现实却是,从她站到新品销售区,一直到肚子饿的咕噜直叫唤,也没见店里的人流降下去多少。


    终于被绣娘替换下来去休息区吃饭,谈晓兰坐到椅子上,刚才肚子还在咕咕叫,这会竟然觉得不怎么饿了。


    谈思立给闺女倒了一杯水,笑道:“刚才让你先吃饭,你偏不过来,这会饿过了吧!”


    谈晓兰捧着水杯,小小的喝了一口,说:“刚才人少了一点,我以为马上就能歇着了,谁能想到那些人还没走,又过来了一批人!”


    谈思立就笑:“现在过来的,都是吃过饭的,下午估计还有的忙。”


    谈晓兰喝了几口水,胃口慢慢开了,先吃了几口饭菜,才说:“不管忙不忙,下午我是不干了!”


    谈晓兰的话说的还是很有底气的,爹爹早就安排门口宣传的小姑娘们回店里来了,现在店里并不缺少人手。


    店里雇着人,老板不动手才是正常现象。


    谈*疼闺女的老父亲*思立:“这里有我呢,吃完饭让你四哥送你回家休息。”


    面对爹爹,谈晓兰还是很有良心的:“我下午不做事就不累,反倒是您,平时在商行里都是坐着的,今天却在外面站了一上午,估计腿都肿了,吃过饭您赶紧回家歇歇,明天还要去商行呢!”


    谈思立就笑,去年和少东家逃命的时候,别说站一上午,跑一天的时候都多的是。


    他对闺女说:“爹爹还没那么娇气。”


    谈晓兰:“我不管,吃过饭您就回去,休息好了记得再回来,还得让您给拢账呢。”


    谈思立知道闺女心疼自己,笑着道:“待会就回去,申时过来给你拢账,行了吧。”


    谈晓兰给爹爹一个大大的笑容,甜甜的说了声:“好”


    ……


    父女俩吃过饭,谈晓兰让高顺财去街面上叫了一辆骡车,谈思立虽然不娇气,但也确实累了,闺女给叫车,他也没阻止。


    爹爹上了车回家,谈晓兰就回到休息区,瘫在椅子上,决定摆烂不干了。


    搁物架外面热闹繁杂,搁物架里面却另成一番天地,无人进来打扰。


    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谈晓兰有点困了。


    只是还没等她准备闭上眼睛小眯一会,招弟去试衣间里拿货,一嗓子:“这一款没货了。”把谈晓兰的困意一下子给喊跑了。


    她顺着招弟的声音看过来,好家伙,原本堆的满满的试衣间,已经空了将近一半了!


    王氏听到没货了,就给客户介绍另外一款。


    见客户有点纠结,王氏就道:“这一款颜色重一点,但是和深秋新款的颜色相近,您回去直接做出来,只要不上手摸,根本看不出是初秋的料子,而且这个存货应该也不多了。”


    一句存货不多了,让客户立马有了紧迫感,而且初秋的料子深秋还能穿,不就等于买的特价的布料,实际上却是新品的效果!


    这一听,简直比买回去放半年还要好!


    下午这种情况变得多了起来,然后厚料的内衬就卖到多了起来。


    好在内衬整个秋冬季节都需要,所以谈晓兰进到比较多,要不然按着这个销量速度,说不定今天没过完就得补货了。


    下午人流量比上午少了一些,不过还是没断流,一直到谈思立过来拢账,进来的客户才少了。


    在爹爹盘账之前,谈晓兰先交给高顺财一个单子,让他拿着单子去批发商那里补货。


    今天收的尾货卖的好,新款布料销的也很快,在爹爹来之前,谈晓兰就盘了新品的存货量,根据销售情况,列好了补货单子。


    新款今天销售了四十五匹布料,内衬更是销了八十多匹!谈晓兰这会开始庆幸,常用的内衬直接在织布作坊里定的一百匹,这才没有出现开业第一天内衬卖空的尴尬事件。


    特价款是王氏领着招弟她们几个盘的库存,结果出来的时候,外面的天都有点擦黑了。


    数据盘出来了,布料早就收到了货架上,柜台点上蜡烛,算账吧。


    谈晓兰在渡口的时候,就开始教王氏算账,现在王氏的字虽然会写的还不太多,但是算账记账却已经不成问题。


    王氏拢完数,开始报账:“抵档尾货咱们一共收了二百七十匹,花婶分走一百匹,店里留下一百七十匹,经过一天的特价促销,共卖出九十二匹!”


    当她把数目报出来后,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一声。


    王氏对谈晓兰说:“姑娘让整匹购买比零买便宜一文钱,效果真是太明显了,今天所有购买抵档布料的,都是整匹购买,哪怕要不了一匹,也会找相熟的人一起购买,买回去她们再自己分,减轻了咱们一大半的工作量呢!”


    谈晓兰说的云淡风轻:“做这些特价款又不是为了挣钱,咱们整匹销售,省心又省事,还能起到足够大的宣传效果,这就是它最大的价值。”


    不知内情的人听完,都觉得太有道理了,特别是三个绣娘,心里一直感慨谈晓兰真是个做生意的料子,然后有开始期盼谈晓兰能稳稳的做下去,最好是越做越好,那样也省的再像以前那样,过不了几年就得想着换一家生意好的绣庄。


    她们以为谈晓兰收来的特价款,是不挣钱挣吆喝。


    如果让她们知道,谈晓兰嘴上这款根本不挣钱的特价款,其实是加了四成利润的,不知道心里会怎么想。


    不过谈晓兰是不会告诉店里的人,除了王氏和高家父子一起跟着去进货,其他人谈晓兰是谁也不说。


    家里人也是,除了父亲,谈晓兰也没告诉过其他人。


    王氏自然不会拆自家姑娘的台,继续报数:“中档尾货一共二百一十匹,咱们自己留了一百一十匹,因为有购买新款才能选购的条件,所以中档尾货最后的销售额是六十二匹。”


    因为尾货足够多,谈晓兰没有设定买多少新款才能选购多少特价款,所以中档尾货比新款多销了将近二十匹。


    哪怕没有限制数量,也带动了新款销售出四十多匹。


    开业第一天,收的尾货就销出去了一多半,绝对属于开门红了!


    库存盘好了,爹爹也早就指导着小菊把账给拢好了。


    最后货钱对比,只有几尺多出入,在正常范围之内,代表今天并没有出现逃单现象。


    最后再和绣娘们对一下定做衣服的,一切都对上了,今天就可以下班了。


    至于今天能有多少利润,谈晓兰直接交给王氏,让她有空了算出来,然后就宣布吹灯关门。


    王氏劝她:“姑娘,数量都出来了,利润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就能算出来,要不咱们再留一会,等全部算好了再回去。”


    谈晓兰:“不着急,你回头慢慢算就是。”


    谈晓兰不着急,但是王氏着急啊,她还想再劝,小菊说话了:“王姐姐,有没有一种可能,姐姐其实已经知道今天的利润了。”


    王氏有点不相信的:“啊?”了一声,然后想想谈先生能做到管理着整个培州的商行账目,又觉得谈晓兰知道了所有数据,能直接算出来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她还是忍不住问了谈晓兰一句:“姑娘,你真的算出来了?”


    谈晓兰对着她笑,道:“我只知道个大概,你要现在就想知道具体数目,只能问我爹爹了。”


    王氏心里真想大喊一声,人和人都参差能不能不要那么大!


    谈思立指导小菊拢账的时候,店里还有顾客,王氏当时离他们并不远,清楚的知道他根本没有一笔一笔的细看!


    小菊看到终于有人和自己一样遭受到了暴击,心里舒服的同时,还好心的安慰她:“王姐姐不用气馁,咱们不和他们比,今天的账还是我记得呢,我不一样也不知道利润么。”


    王氏确实被安慰到了,自家姑娘和谈先生那样的脑子,确实不是自己这样的普通人能比的。


    自己要比,就和自己的父亲和姐姐比,他们别说不动算盘就能算出结果,给他们算盘他们也不一定能算出结果。


    这样一想,王氏心里又觉得可以了。


    然后在回去的路上,小菊就发现,王氏时不时的会看自己,然后还会对自己露出一种怜悯的眼神。


    小菊知道她为什么这么看自己,但是只能当作没看到,并且心里决定,以后不管是谁因为姐姐太聪明而破防,自己绝对不会再安慰他们了!


    第095章 第 95 章


    宜家绣庄开业, 做了三天特价,一开始大家都是冲着特价布料来的,进来后发现不止特价布料, 宜家绣庄的新款布料,比其他绣庄的布料也便宜!


    虽然宜家绣庄不能砍价,但是在别家,大多数人砍价后的价格, 都不一定比宜家绣庄便宜。


    这种销售方式,对于一些不太会砍价的人, 真是太友好了!


    谈晓兰制定的价廉计划, 让自己的宜家绣庄彻底的打出了名气。


    短短的三天, 客户从第一天的只是住在附近几个街道上的人, 已经发展到几乎整个西城区的人都知道了。


    消息之所以扩散的那么迅速, 选择的开业日期也很有优势。


    绣庄在八月十二号开业, 距离中秋节还有三天, 中秋节在一年所有的节日里, 仅次于春节的大节, 节前这三天, 正是大家走亲访友的日子。


    亲友相聚,若是没有特别的事,大家会说起自己身边最近发生的事, 宜家绣庄周围几个街道上的人,就会把自家买来特别便宜的布料说出来炫耀一番,亲戚们听了, 自然要打听具体位置。


    这是口口相传的, 还有不少出嫁的姑娘,给娘家母亲在谈晓兰店里扯了新款的布料, 第二天拿到娘家,一样的布料,姑娘买的比嫂子买的一尺便宜了好几文!


    会砍价的人还是少数,一套衣服少则十几文,多则几十文的差价,这种亏谁都不愿意吃。


    所以宜家绣庄在经历了第二天销售回落后,第三天又迎来了一波销售高峰。


    开业三天,收的染房尾货几乎全部售罄,新款布料在第二天补货后,谈晓兰第三天又列了个更长的补货单子。


    宜家绣庄,开起来了!


    中秋节,差不多的店铺都会放一天假,宜家绣庄虽然刚开业,谈晓兰也在准备放假的事。


    在开业的第二天,谈晓兰就问过王氏和高家父子,问他们要不要回上洋镇,如果回去,就给他们三天假。


    结果他们都选择不回去,说是刚出来,还不想家。


    既然不回去,谈晓兰决定中秋季全体放假一天。


    只是她说出来后,却得到了王氏的强烈反对。


    王氏说:“姑娘,我不回家就不用放假了,咱们店刚开业,不管明天有没有客户,店里必须有个守店的人,我明天来店里开门。”


    王氏说完,高昌茂也说明天要过来。


    谈晓兰看着事业心满满的两个人,真的很想问他们一句:能在家躺一天,难道不香么!


    好像在上洋镇渡口的时候,也只有自己总想着放假,现在到了州府,还是员工卷老板!


    谈晓兰就劝他俩:“明天过节,哪怕不能和家人团聚,歇一天总是好的。”


    王氏和高昌茂同时摇头,高昌茂道:“要是明天不来店里,我总觉得有客户过来,歇也歇不好,还不如直接过来开门呢!”


    这么敬业,谈晓兰也没办法:“那好吧,明天你们俩继续过来开门,我们休息一天。”


    安排好放假的事,天色虽然还早,不过今天是中秋节前一天,周围的店铺已经有关门的了,谈晓兰也宣布关门回家。


    回到家,宋晨星和李家族长的孙子李亮今天也回来了,中秋节店铺和商行都是放假一天,目前看来,商行比店铺关门还早。


    谈晓兰见了自家表哥自然是欢喜的很,一起长大的表兄妹,和亲兄妹也不差什么,见了面就有说不完的话。


    谈晓兰连后院都没顾得去,直接就和宋晨星在外院的正堂里聊了起来。


    宋晨星知道谈晓兰的店已经开起来了,先毫不吝啬的把妹妹夸了又夸。


    谈晓兰心里美滋滋的同时,还不忘激励他:“哥,我也听说了,你在商行里表现的也很好,你一定要保持住,好好干,争取早日升职当上掌柜的。”


    宋晨星也不是谦虚人,直接应承道:“兰儿放心,我在新来的这批人之中,是最优秀的,以后提拔当掌柜的,也绝对是第一个!”


    谈晓兰:“我就知道,我二哥最厉害了!”


    宋晨星:“那当然,不看是谁的二哥!”


    他们俩在那里毫不谦虚的吹嘘自己和对方,让回到谈家就和宋晨星形影不离的李亮,都有点替他们俩羞的慌。


    李亮知道宋晨星自恋,但他不知道谈晓兰竟然和宋晨星一样自恋,虽然她也确实优秀,但是这样毫不谦逊的自夸女孩,李亮还真没见过,和她姑姑真的没有一点相像的地方!


    谈晓兰和宋晨星互夸后,开始说起了宋晨文节后来州府读书的事。


    谈晓兰的三个表哥,大表哥比她大的多,对她是无底线的宠,二表哥是宋晨星,两人最能聊的来,但是感情最好的,是宋晨文,大舅娘把谈晓兰和小儿子当双胞胎一样养大,两人的关系可能比不上真正的双胞胎,却比一般的兄妹关系都要好。


    提到宋晨文,谈晓兰就忍不住道:“不知道我哥能不能赶上我生日。”


    宋晨星:“这个你放心,他既然节后要来,当然会在你生日之前就来了。”


    谈晓兰因为他的话心情又好了三分,然后就开始脸皮厚的跟宋晨星要生日礼物。


    宋晨星故做惊讶,道:“你都是自己开店的老板了,还想着我这个只拿初级伙计月俸的人的礼物!”


    谈晓兰板着脸:“你就说有没有给我准备吧?”


    宋晨星忍不住笑道:“放心吧,准备了,忘了什么也不会忘了给你准备礼物!”


    谈晓兰这才换上欢喜的表情。


    兄妹俩把该聊的都聊的差不多了,才想起来屋里还有个李亮。


    把客人晾在一边,自家兄妹却在一起聊的畅快,是有点失礼的。


    身为主人的谈晓兰,赶紧转换话题,问李亮:“李家表弟在商行里,可还习惯?”


    李亮是李招弟的族兄,比谈晓兰小一岁,所以谈家孩子和他都是以表兄弟相称。


    李亮:“多谢谈家表姐惦记,我在商行里一切都好。”


    宋晨星就笑:“都不是外人,瞧你俩客气的!”


    谈晓兰也忍不住笑了,对李亮说:“我听二哥叫你亮子,我也跟着他叫你亮子吧,你也别叫我谈家表姐了,直接和招弟姐弟一样,称呼我为大表姐。”


    李亮顺势就叫了声:“大表姐”


    谈晓兰就喊了他一声:“亮子”,然后接着说:“明日你若是没事,和二哥一起去我店里,让招弟给你做身衣裳。”


    李亮赶紧推辞道:“多谢表姐美意,我有衣服,商行里每季也发新衣裳,就不用再做衣服了。”


    谈晓兰解释道:“这个不用客气,我爹早就说过的,给家里每人做一套衣服,我原本想着让招弟给你挑个颜色,这两天忙,还没定下来,既然你们回来了,正好去店里自己选。”


    李亮毕竟还是少年,还没练就他爷爷的厚脸皮,休沐的时候平白来谈家吃住他已经很不好意思了,现在再要人家给做衣服,实在显得自己有些沾光不尽了。


    他继续推辞道:“真的穿不着,做了都浪费了!”


    宋晨星扯他后腿:“你别这么说,一样在商行里做事,你不穿,我还想着休沐的时候穿新衣服呢!”


    李亮心里叹气:咱们俩能一样么!我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你是谈家正经的亲戚,别说一件衣服,你家里若是过的不好,谈先生给你出钱娶媳妇都使得!


    这些话不好说,李亮只能道:“我只是喜欢穿从家里带来的衣服,不耽搁你穿新衣服。”


    谈晓兰之前听过爹爹对李亮的评价,说他为人醇厚知恩义,准备好好培养他,也能给招弟姐妹多个依靠。


    既然爹爹觉得这娃值得费心,谈晓兰就对他说:“亮子,一件衣服你客气个什么劲,在老家,你称我爹爹为舅舅,只是随着招弟的辈分叫的,但是从你跟着我爹爹来州府的那一天起,你和他亲外甥也不差什么了。”


    李亮之所以推辞,就是因为谈家舅舅待自己太好了,李亮总觉得受之有愧,


    现在听了谈晓兰的话,李亮心里也明白了,想着自己要是再客气下去,就显得有点不知好歹了。


    李亮最终同意了明天去挑布料。


    既然让他们俩自己挑,家里的三个男孩也不能落下,正好弟弟们下学了,谈晓兰又通知他们,明天一起去挑衣料。


    其实她就算不通知,兴强他们明天也是要去店里看看的。


    虽然明天就能去店里,但是兴建还是缠着姐姐问东问西的。


    他刚八岁,这两年正是猫嫌狗厌的年纪,去年又赶上家中变故,长辈对他关心不足,一度让他以为自己不能进学堂了。


    还是谈晓兰劝解,让已经开始有自己想法的小孩,知道了自家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后来谈晓兰又告诉小弟会供他读书,从那时候起,长姐在兴建的心里的份量,就仅次于父亲了!


    而且谈晓兰对小弟耐心很足,兴建平常没事就总喜欢粘着她。


    兴强见他缠着姐姐又问个没完,就道:“兴建,明天就去了,姐姐在店里累了一天,你别总缠着姐姐了。”


    谈兴建瞬间老实下来,对着大哥应了一声:“知道了。”


    他表面应的好,其实心里却在想:大哥一定是嫉妒姐姐最喜欢我,才总是管着不让我和姐姐多说话!


    谈晓兰看他可怜巴巴的,就牵着他的手,对众人说:“咱们回来还没去见长辈呢,大家一起去吧。”


    其他人自然没有异议。


    谈兴建被姐姐领着,心里乐开了花,悄悄的看了大哥一眼,得意的想,看吧,姐姐还是最喜欢我!


    第096章 第 96 章


    中秋节这天, 原本只是王氏和高昌茂去店里,因为家里男孩子们去选布料,所以大家准备一起去。


    又因为谈晓兰在休息的日子不可能早起, 所以陪着他们一起去的是招弟。


    小菊管着家,现在家里人多,自家人有八口人,宋晨星和李亮两个客人、还有王氏和高家父子, 买来的三个丫鬟,外加做工的赵铁夫妻和负责浆洗的刘婆子, 一共十九口人。


    中秋节的团圆饭, 老太太特别重视, 这几天小菊去姐姐店里帮忙, 老太太带着赵铁家的, 已经把团圆饭的菜单列出来了。


    昨日就拿了菜单给小菊, 让她今日按着菜单来准备, 又特别交代了王氏和高家父子的座位安排, 一定和自家人一起坐。


    小菊早起忙中秋节的事, 招弟和兄弟们去店里挑衣料, 唯有谈晓兰,一直睡到自然醒。


    麦冬原本和另外两个丫鬟在厨房里帮忙,没一会就被小菊给叫出来了, 让她回后院伺候。


    来谈家也有段时间了,麦冬早就清楚自家姑娘在家里的地位,小菊这样安排, 其实是让她回去伺候自家姑娘。


    麦冬回到后院, 先去了老太太屋门口,说:“老太太、太太, 二姑娘让奴婢先回后院伺候。”


    屋里何氏正陪着老太太说话,听麦冬说完,就道:“去你姑娘门口候着吧,这个时辰她应该快醒了。”


    麦冬应了声:“是”


    就搬了个小杌子,到谈晓兰门口守着去了。


    当初被卖的时候,麦冬虽然做足了思想准备,但是对于未知的未来,恐惧远远大于向往。


    从青州老家一路坐着拥挤的大车,一天一个窝头的到了培州牙行,开始和牙婆学规矩,伙食也从一天一个窝头,变成了一天两顿稀饭,饿不死,但是绝对吃不饱。


    一起被卖来的女孩,也有每日能吃到干饭的,不过那些女孩都是模样长的好的,同样的,那些女孩,牙婆对她们的规矩要求的也严。


    麦冬听说那些女孩是要卖到大户人家的,她们以后的人生绝对比在家里的时候过的好。


    而自己长的模样一般,最好的情况是被买到小富之家。


    麦冬并不嫉妒那些长的好看的女孩,她只祈求自己能遇到个性子好的主家。


    被自家姑娘挑中,麦冬觉得是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在谈家,是她曾经幻想都达不到的好,在这里,不止每日三餐,而且顿顿管包,主子们也从不无故发脾气。


    最重要的是,她跟的主子是全家最受宠的,因为主子受宠,无端的让自己这个丫鬟,都比其她两个丫鬟得家里看中。


    麦冬原本就甘愿被卖,现在又因为谈家的好,更是对主家有归属感。


    麦冬心里也是有成算的,自家姑娘得家中看中,她自己又是有本事的,以后的夫家绝对不会低了。


    自家姑娘成亲的时候,先生绝对会买一两房陪嫁,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一两年的时间,努力做到姑娘身边的第一人!


    麦冬坐在谈晓兰门口,拿出随身的针线包,开始绣荷包。


    她的针线活一般,做荷包纯属练习针线,麦冬准备等针线手艺练的差不多了,外面穿的大衣裳不敢想,但是姑娘的贴身衣物,自己还是可以做的。


    她一边做针线,一边留意着屋里的动静,直到听到屋里有了响动,才凑近门口,问了声:“姑娘,现在梳洗么?”


    谈晓兰已经醒了有一会了,只是一开始没有动,在床上躺了一会才下来拿衣服,麦冬听到的,是她在屋里走动的声音。


    谈晓兰把今天要穿的,麦冬昨天熨烫好的衣服从衣架上拿下来,回道:“你去打水吧。”


    麦冬应了一声:“是”


    后院里也有一间厨房,主要是用来烧水的。


    内院厨房由管浆洗的刘婆子负责,厨房里随时都有热水。


    麦冬先提了一壶温水,到了谈晓兰门口,她先试着推了一下,感受到里面的门栓已经打开,才推开门,提着水壶进了屋。


    谈晓兰正对着镜子通头发,麦冬进来给她倒刷牙水,谈晓兰问她:“兴强他们去店里了么?”


    麦冬:“表姑娘陪着少爷和表少爷们一起去的。”


    谈晓兰轻笑了一声:“还都挺积极。”


    通好头发,牙刷和牙粉都准备好了。


    谈晓兰刷牙的时候,麦冬又端来了洗脸水。


    梳洗好,谈晓兰换上今天穿的衣服,梳了个轻便的发型,都收拾好了,才出去吃饭。


    吃过饭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先在老太太屋里待了会,厨房里做好了月饼,小菊端过来,谈晓兰刚吃过早饭没胃口,只掰了一块尝了尝,就没再吃。


    听她们说了一会话,谈晓兰决定回屋练几张字,就把麦冬留给小菊帮忙,自己回屋去了。


    只是回到屋里,她又没了练字的兴趣。


    谈晓兰从不难为自己,对练字没兴趣,对银子还有是兴趣的。


    那就拿出炭笔和算账的本子,算一下开业这几天挣了多少钱吧。


    虽然店里的账本没在身边,但是总数是知道的,谈晓兰就先算收来的尾货。


    中档尾货一百一十匹,做了三天特价,最后剩了五匹多一点,售出一百零五匹。


    中档货进价是三百五十文一匹,售价是四百文一匹,每匹减去十文钱的运营成本,一匹布净利润是四十文,一百零五匹的总收益,就是四千二百文。


    中档布料为了带动新款布料的消费,所以定价很低,一尺只加了一文钱,相比于中档布料,抵档布料挣的就多了。


    抵档布料一共一百七十匹,最后一匹没剩,进价二百文一匹,售价二百八十文,同样一匹减去十文运营费,一匹布还有七十文的净利润,一百七十匹布,就是一万一千九百文,差一百文不到十二两银子。


    因为第三天店里布料便宜的名声打出去了,新款布料卖的快了,连带着收到两匹高档布料,也以七百文一匹的价格卖出去了,两匹布料的利润是四百文。


    三款尾货,几乎全部售出,收益是十六两半。


    单算尾货的收益好像不高,但是因为这些尾货,带动的新品销售,才是挣钱的。


    新款布料第一天卖了四十五匹,除了林夫人她们,其他客户买的都是中低档布料,做林夫人她们的生意没加利润,所以她们买的四匹布不算,剩下四十一匹布都是有利润的。


    其中二十八匹是抵挡布料,十三匹中档布料,抵挡布料减去运营成本,每尺布又加了十文的利润,一匹布就有四百文的利润,二十八匹布,净利润就是十一两零两百文。


    中档新款布料减去运营成本,每尺加了十五文利润,一匹布的净利润就是六百文,十三匹布的总利润就是七两零八百文。


    开业第一天,新款布料的总利润,是十九两银子。


    第二天新款布料的销量没有第一天多,但是有几户买高档布料的,因为高档布料的利润高,所以第二天新款布料的总收益,是十七两半。


    第三天买新款布料的人几乎翻倍,而且大多都不是冲着买特价布料去的,所以第三天新款布料的总收益,达到了三十两!


    开业三天,只卖布料,就有八十三两的净利润!


    这还没算绣娘接的活的利润,店里请的绣娘,都属于师父级别的,按规矩,店里会抽取三成的利润,如果是刚出师的绣娘,店里和她们的分成是五五分。


    整体算下来,开业三天的利润,将近一百两!


    虽然之后的生意绝对没有开业期间好,但是到了冬季,又到了绣庄旺季,只要能把名声打出去,每天保证十两银子的利润,还是不成问题的。


    谈晓兰放下炭笔,开始思考保持店铺热度的办法。


    ……


    在谈晓兰满脑子都是怎么挣到更多的钱的时候,宴泽川的脑子里,想的却全部都是她。


    中秋节学堂里也放了假,虽然谈晓兰搬到州府刚半个月,但是宴泽川觉得自己已经很久没见过她了。


    宴泽川真想连夜赶到州府,去见谈晓兰一面。


    只可惜中秋节实在不适合,不说这么大的节日自己不在家实属不孝,就算跑过去见晓兰,也没有合适的理由。


    宴泽川想着,再过几天就是晓兰的生日,在她生日之前正好赶上休沐,自己再向先生请一天假,就可以去州府见她了。


    至于请假的理由,宴泽川准备好好想一想。


    ……


    今年的中秋节,好像注定是个多思的日子,禹伯良的妻子林氏,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禹伯良因为去年的经历,回来后很多事都喜欢和妻子说一下,其中就包括关于谈思立对事。


    禹伯良发现,和妻子谈论自己的得力助手,最后总是能说到他们的家人。


    禹伯良很自然的就说到了,谈思立几乎算拒绝燕王给他闺女保媒的事。


    林氏刚听到的时候也很惊讶,后来又听了丈夫说了谈思立拒绝的理由,和丈夫得出一个同样的结论。


    谈先生真是个好父亲啊!


    当谈家人来拜访的时候,林氏对谈晓兰就多了几分留意,当然,和谈家其他人相比,她哪怕原本不想着注意谈晓兰,见到人以后,也会忍不住多看她几眼,毕竟模样好气质好的女孩,谁不想多看几眼呢!


    如果说林氏第一次见谈晓兰,看到的是她的外在美,那么第二次再见,看到的就是她的能力。


    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女孩,能独立开起来一个店,其能力,比很多大家族用心培养出来的姑娘都要强!


    这样有能力的女孩,不就是娘家三嫂梦寐以求的儿媳妇人选么!


    第097章 第 97 章


    过了中秋节, 谈晓兰的店里又迎来了林氏。


    她是来量衣服尺寸的,这次和林氏一起过来的不是孔夫人,而是另一位打扮的富贵逼人的夫人。


    林氏向谈晓兰介绍:“这是我娘家嫂子, 姓尹。”


    谈晓兰尊了声:“尹夫人。”


    尹夫人道:“谈姑娘刚脱稚龄就有如此作为,实在难得!”


    该客气的时候,谈晓兰也是会客气一番的:“夫人过奖了”


    林氏对自家嫂子说:“看到了吧,这就是我们商行的优秀孩子, 既有能力又漂亮,还谦逊, 是下面他们这一辈里面的第一人!”


    上次和林氏一起来的林宝音也来了, 她拉着尹夫人的手, 说:“伯娘, 姑姑夸他们商行的孩子, 你也快夸夸我。”


    她的话说完, 两位夫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尹夫人忍着笑, 道:“闺女呀, 你可真会难为伯娘!”


    谈晓兰也被林宝音给逗的发笑, 拉过林宝音的手,说:“宝音妹妹的性子最和善,每天哄的长辈们笑口常开, 这样有孝心的女孩,在整个培州算起来都是数一数二的!”


    林宝音看着谈晓兰,真诚的说:“还是兰儿姐姐慧眼识珠。”


    林氏笑着点了一下侄女, 说:“好了, 别耍宝了,让绣娘给你量一下尺寸, 过两天好穿新衣服。”


    绣娘过来给她们姑侄俩量尺寸,尹氏就对谈晓兰说:“晓兰给我介绍一下你店里的布料,我也做两套衣裳。”


    因为开业三天高档布料整体销售还不错,谈晓兰补货的时候就多补了几匹高档布料。


    谈晓兰对尹氏道:“夫人今天来的正好,早上刚到了一批新货,您看着有喜欢的,我给您按成本价。”


    不等她拒绝,谈晓兰又道:“您放心,我会加上运营成本,不会赔钱的。在中等街道上开绣庄,高档布料就是撑门面的,若是销的少,进货的价位就谈不下来,您多光顾几次给我冲冲量,对我来说比直接挣您的银子还合适。”


    谈晓兰这么说,尹氏也不再拒绝,只说:“若真是这样,那我就不客气啦,回头家里用布,我都从你这里拿,我既省了钱,你又冲了量,也算做到了双赢。”


    谈晓兰就笑:“夫人说的太对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两人说笑着,去了高档布料的货架前。


    谈晓兰就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夫人不是外人,我就实话实说,我年龄小又是今年刚入行,对于布料,其实还没有夫人懂的多,所以我也不给您介绍了,还不如您自己到柜台这边来挑。”


    谈晓兰有一点自恋,但是对于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的东西,面对真正懂行的人,她也绝对不会不懂装懂。


    特别是高档布料的消费者,只要店里的衣料是好的,店主懂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若是客户比自己这个店主懂的还多,她们心里只有骄傲的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但是如果自己不懂装懂被发现了,人家不会当场揭穿自己,心里对自家的印象绝对不会多好。


    作为消费者,不管有没有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平时消费,都是去自己相熟或者是印象好的人的店里去消费,谁也不会花钱找不痛快,非得去自己不喜欢的人的店里去消费。


    尹氏见谈晓兰那么坦诚的说她对于好料子不太懂,心里就觉得这姑娘真大气。


    谈晓兰既然这么说了,尹氏也不客气,直接进到柜台里面。


    然后店里就出现了,顾客向老板讲解布料的情况。


    尹氏身为高档衣料的消费者,对谈晓兰讲起来这些衣料的时候,完全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的。


    林氏和侄女都量好尺寸了,尹氏这边还没定好要的衣料。


    林宝音:“伯娘,你还没选好呀!”


    谈晓兰就笑:“我缠着夫人让她给我讲这些衣料的特点,耽搁到现在还没开始挑。”


    林宝音也笑:“你们俩到底谁是老板啊!”


    谈晓兰一点也不忌讳说出自己穿好料子穿的少的事:“这些好料子我进到不少,但是懂的是真不多,小时候一年穿不了几件好衣料,现在长大了,也只是因为这些衣料做出来衣服穿着好看,至于每一款的特点,我还真不太清楚。


    遇到夫人愿意给我讲这些,听的入了迷,倒是耽搁了夫人的时间。”


    尹氏和谈晓兰接触下来,真是无一处不满意,就道:“哪里耽搁什么时间了,我今日无事,特意出来挑衣料做衣服的。”


    林宝音发现,今天的三伯娘有点不对劲,她虽然不是宗妇,但是三伯父那一房人口多,三伯娘嫁妆也多,又是个会经营的,每日里家里的事、产业上的事,一件接一件的,林宝音自记事起,就没怎么见过她悠闲过,今天怎么就变得无事了!


    林宝音在那里奇怪的时候,尹氏已经挑好了衣料。


    因为这几天绣娘们接了不少活,谈晓兰就对她说:“店里的绣娘这几日手里都有活,夫人家里若是有绣娘,不如直接拿回去让绣娘做。”


    尹氏家里有绣娘,谈晓兰就让店里的绣娘过来,把尹氏要的布料扯好,最后又让出一寸多,才用剪刀把布料裁开。


    谈晓兰算了账,尹氏虽然早就听小姑子说谈晓兰给的价位便宜,但是听到价格后,还是有点担心:“真的不赔钱么?”


    谈晓兰就笑:“咱们不是说好了么,我这里的布料给您只需要加上运营成本,您多来我这里几次,给我冲冲量,我把进价压下来,吸引过来其他的客户就挣钱了。”


    尹氏已经决定以后多和谈晓兰接触,听她这么说,也就不再客气,付了钱,说:“下次我带朋友过来。”


    谈晓兰报出一个比这个价位多两成半的价位,说:“我给您朋友按这个价,如果林家其她夫人过来,也和您一个价。”


    谈晓兰背靠万川商行,只要自己有能力把店开起来,普通宵小轻易不敢过来找事。


    所以她也投桃报李,不止给林氏的价位是成本价,给林氏娘家人也是同等价位。


    至于她们带过来的朋友,谈晓兰在进货价的基础上,加了三成半,给林氏她们只加了一成。


    尹氏听完谈晓兰的报价,感叹道:“这个价位也是全城最低价了!”


    谈晓兰:“但是在别的店里也不是买不到。”


    林氏接话道:“买倒是能买到,只是这个价位只有真正亲近的人才能拿到,关系不够的,这个价位店家绝对不会出售!”


    谈晓兰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别的店里也有这个价格出售,那自己就不算扰乱市场。


    她对林氏和尹氏,说的就是另外一番话:“这样才显得夫人们在我这里有面子呀!”


    林氏就笑:“这面子,给的绝对够足!”


    几个人又说笑了几句,店里进了客户,林氏几人就告辞了。


    谈晓兰之所以把价位许诺的那么低,有给林氏她们做面子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定下来的销售策略。


    昨天谈晓兰想了好久怎样保持店铺人流量的办法,也制定了好几个策略还有配套的宣传方案。


    昨天制定的中低档布料销售方案,是多进货,压低进价,踩着其他店铺的价位底线宣传,客户们自然就会来自己店里消费。


    但是那些策略和方案,只针对中低档布料,高档布料想打开销路,自己这个中等街道上的店铺,真的没有任何优势。


    中低档布料的销售办法不能套用在高档布料上,谈晓兰就想着反向操作一把,前期哪怕不挣钱,也要多销货,销量上去了,进价才能压下来。


    谈晓兰自身没有消费高档布料的客户资源,不过万川商行的这些管理者们的家属,正好填补这一空缺。


    卖给她们的高档布料,只加一成运营成本,别小看这一成,高档布料的一成,一天卖两套衣服的布料,店里的不管是房租还是人工,所有的费用都有了。


    毕竟这是中等街道,三间门面一年也就十五两银子的租金,而人工,其实只有王氏和高家父子有月钱,绣娘和店铺是合作关系,店里不但不需要给绣娘月钱,绣娘每接一个活,店里还能分得三成,至于学徒,和白做工其实也差不多。


    谈晓兰虽然觉得这样不太好,但是行业规矩自来如此,她最多给学徒们多发两套衣服,其他的就不能再多了。


    所以两套高档衣料的一成,真的能包住店铺的一天运营。


    高档布料的宣传,从万川商行管理者们的家眷开始,谁没个三亲六故呢,她们介绍过来的人多了,销量上去了,利润自然就多了。


    谈晓兰脑子里全部都是挣钱的主意,而尹氏那边,脑子里想到就是别的事了。


    从宜家绣庄出来,尹氏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小姑子家。


    林氏带着嫂子和侄女回到内院,进到屋里,就问尹氏:“嫂子觉得如何?”


    尹氏夸赞道:“比妹妹说的还要好!”


    林氏就笑:“我就说吧,嫂子见了绝对满意。”


    林宝音觉得她们说的是谈晓兰,但是从语气上听着又不像,就问了一句:“你们在说什么呀?”


    林氏就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她:“你觉得把晓兰聘到咱们家做媳妇,怎么样?”


    谈晓兰长的漂亮又有能力,林宝音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当然好了!”


    林宝音说完,终于明白三伯娘今天为什么那么有时间了。


    尹氏也不瞒着她,也问了侄女一句:“宝音觉得你六哥配谈家姑娘怎么样?”


    林宝音:“六哥醉心字画,晓兰姐姐能力出众,无论是管家还是打理产业绝对没问题,两个人可以说是很般配了。”


    第098章 第 98 章


    尹氏育有四子两女, 长子年少有为,可惜不到成年就因病去世了。


    当初因为长子处处出彩,尹氏夫妻对下面三个儿子的要求就低了很多。


    当初长子在世的时候, 尹氏还因为次子不喜科举,不爱经商,一心只喜书画而庆幸过。


    毕竟两个儿子年龄只差一岁,如果次子也同样优秀, 等他们成家后,两房必定会相争。


    只可惜当初的庆幸, 在长子去世后, 变成了无力和无奈。


    长子去世的时候, 次子已经十六岁, 脾性早就定下来了, 而下面的两个儿子, 老三还不足十岁, 更不用说老四了。


    尹氏和丈夫也试着让次子学着上进, 那孩子倒也不反犟, 只是越来越瘦, 越来越瘦!


    尹氏夫妻已经失了一个儿子,看到次子这样,哪里还敢再继续逼迫他。


    儿子不能逼, 尹氏就想着娶个有能力的儿媳妇,以后家里的这些事,还有下面几个小的, 也都有人管了。


    尹氏这两年也相看过不少有能力的姑娘, 只可惜最后都没成,不是尹氏觉得女孩能力不够, 就是儿子觉得姑娘长的不如意。


    这次终于遇到一个有能力,模样长的还好的女孩,尹氏觉得这次儿子一定满意。


    当然,只自己这边满意是不行的,还得对方愿意才行。


    尹氏就对小姑子说:“还得请妹妹给保个媒。”


    尹氏原以为小姑子会一口答应,却没想她竟然说:“嫂子,这件事先不急。”


    尹氏:“怎么能不急呢!润清都十八岁了,再不定下来,那几家还不知道背后怎么说白话呢!”


    尹氏是真着急。


    林氏是知道谈思立对长女的看中程度的,就道:“谈先生对于长女的婚事特别慎重,当初燕王殿下要给晓兰保媒,都被他给拒绝了,嫂子若是觉得我的面子比燕王殿下还大,我倒不介意现在就去谈家提亲。”


    尹氏急着让小姑子去提亲,也是觉得谈思立在禹伯良手底下做事,小姑子的面子谈思立多少会考虑一下的。


    更何况自家的条件比谈家可强多了,若是两家能成,谈家属于高攀,尹氏就想着谈思立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但是现在听小姑子说谈思立连燕王的保媒都拒了,尹氏是个脑子特别清醒的人,听完小姑子的话,就把刚才心里的想法全部推翻了。


    虚心请教道:“依着妹妹的想法,应该怎么办?”


    林氏:“谈先生对晓兰的婚事谨慎的很,一时半刻不会给晓兰定下亲事的,所以嫂子你也不能着急,两家先慢慢熟悉一下,我再让伯良多带润清见见谈先生。


    我自己的侄子我知道,虽然没有上进心,也没有其他的恶习啊。


    等谈家的女眷对咱们家了解的差不多了,谈先生也清楚了润清的人品,到那时候再说提亲的事。


    谈先生疼闺女,就会看中实惠,晓兰若是能嫁给润清,进门就能当家做主,还不用担心夫妻分离。


    我想着到那个时候,谈先生应该就会同意这门婚事的。”


    尹氏想着自家的优势,慢慢平静下来,道:“好,就依着妹妹说的办。”


    林氏:“那我过两天办个赏花会,把商行里的几家女眷都请过来,到时候嫂子带着弟妹和侄女们一起过来,先和谈家的女眷认识了,以后进一步了解就容易了。”


    尹氏:“这件事就交给妹妹多操心了。”


    林氏就笑:“嫂子放心,我自己的侄子我上心的很!”


    姑嫂两人又说了几句,尹氏家里还有事,就带着林宝音告辞回去了。


    林氏送走娘家嫂子,正计划着赏花会的事,丫鬟来报,门房里送了谈家的拜贴过来。


    林氏看过拜贴,对丫鬟说:“你去回复谈家来人,就说我今天和明天都有时间。”


    丫鬟应了一声:“是”,就去门房上回复去了。


    来禹府送拜贴的是高顺财,宜家绣庄三天开业活动已经做完,中秋节也过了,老太太想着从林氏这里借一个规矩好的仆妇,就和谈晓兰借了高顺财,让他帮忙给送个拜贴雇个车。


    高顺财听了丫鬟的回复,直接说:“劳烦姑娘再回禀一下,我们老太太和太太下午来拜访夫人。”


    丫鬟又回后院回禀了一番,林氏自然没有异议。


    高顺财得了准信,从禹家告辞,回谈家的路上,顺便定好了下午用的马车。


    谈晓兰傍晚从绣庄回来的时候,在家里就见到了林氏身边的张嬷嬷。


    谈晓兰虽然和林氏接触的没几处,却也知道张嬷嬷是她身边最得用的嬷嬷。


    张嬷嬷是林氏的陪嫁嬷嬷,从林氏有想让自家侄子娶谈晓兰的想法的时候,就对张嬷嬷说了。


    现在尹氏也对谈晓兰满意的很,正好谈家去借人,这么好的一个了解谈家的机会,林氏当然要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


    在张嬷嬷给谈晓兰见礼的时候,谈晓兰一把扶住了她,道:“怎么劳烦嬷嬷亲自过来了!”


    张嬷嬷就道:“我们夫人担心其她人有说不不明白的,我在府里也没管什么事,干脆就让我过来了。”


    家里只是想借个人来教三个丫鬟规矩,现在林氏竟然把最得用的嬷嬷派了过来,谈晓兰就觉得,这么好的受教机会,不能这样浪费了。


    谈晓兰先把张嬷嬷让到座位上,然后对老太太说:“奶奶的面子可真大,直接把夫人身边最得用的嬷嬷给请来了!”


    老太太就道:“夫人是个宽厚人!”


    谈晓兰:“让嬷嬷只教家里这几个丫头学规矩,实在是大材小用了,我觉得咱们家不管是后院还是前院,还都缺少一个人,干脆明天去牙行再买两个人回来,请嬷嬷一起把规矩给教了,以后也不用再麻烦了。”


    何氏觉得,“家里已经有那么多做活的人了,应该够用了吧!”


    谈晓兰就对她笑:“母亲,麦冬她们是我们姐妹的,要以我们姐妹为主的,你还觉得家里做活的人够用么?还有前院,不管是出门办事还是跑腿送信,现在都是高四哥在做,但是四哥也不是给咱们家里做工的呀!”


    何氏一听,家里的人手好像确实不够用,就道:“既然这样,那就和你爹爹商量着办吧。”


    连何氏都同意了,老太太自来就不是会省银钱的,当然也不会反对。


    几句话的功夫,张嬷嬷就看出来了,谈晓兰在家里说话是有份量的。


    她以为已经看清了谈晓兰在家里的受宠成都,但是当谈思立回来后,张嬷嬷的这一想法又改变了。


    谈思立从商行里回来,带着三个儿子来后院,见了张嬷嬷也是先感谢了一番,然后谈晓兰就说了家里应该再添两个人的事。


    谈思立直接就应了,说:“正好让张嬷嬷教教你们怎么挑人。”


    人员配齐了,谈晓兰还想着要一辆车,“爹爹,咱们家也买一辆车吧,不用配马,配一匹骡子就行,天气马上就要冷了,我不想每天吹着冷风去店里。”


    谈思立听完先叹了口气,张嬷嬷以为他要拒绝,却没想到谈思立开口说的却是:“是爹爹疏忽了,定下来店铺的时候,就应该先把车给你配上的!”


    谈晓兰可贴心了,说:“爹爹没有疏忽,主要是店铺距离咱们家不远,秋日里不冷不热的,在外面走动也舒服,配个车还不够麻烦的,所以才没有配车,现在天也快冷了,咱们家人手也足了,配车的时间刚刚好。”


    谈晓兰说完,谈思立脸上的笑容明显的欢愉了几分,老太太更是直接夸奖谈晓兰懂事。


    就连何氏,满脸也都是晓兰真懂事的表情。


    张嬷嬷看着这一家子的长辈,才真正认识到谈晓兰的受宠程度。


    张嬷嬷担心被过分宠溺着长大的女孩,可能不太适合做长子媳妇。


    若是三夫人家的大公子还在,润清少爷和谈家大姑娘应该很合适,现在润清少爷担着长子的责任,他的妻子其实就不止需要有能力了!


    张嬷嬷准备把自己发现的这些,回去和夫人细说一遍,谈家对长女太过宠溺,真的需要再好好观察一下。


    张嬷嬷想,一般姐妹年龄差距小的家庭,如果两人在家里受重视程度差别过大,当一方被全家宠爱的时候,另外一个这时候基本上都会垂首不看。


    张嬷嬷就特意观察了一下谈晓菊,其实也不用特意观察,因为长辈们夸奖完谈晓兰,第一个开口说话的小辈,就是谈晓菊。


    小菊欢快的说:“家里有了车,以后出门就更方便了!”


    张嬷嬷听的出来,谈晓菊声音里的欢快,真的没有一丝做伪!


    看来她们姐妹之间,并没有因为一方太过受宠而有什么小矛盾。


    第二个说话的小辈,是谈家最小的儿子,他直接跑到谈晓兰身边,说:“姐姐,家里有了车,等休沐的时候,你带我去城外爬山去呗,我同窗他们都去过城外爬山,我还没去过呢!”


    谈晓兰也没去过,想到距离重阳节也就二十来天,直接道:“等重阳节的时候,咱们全家去爬山。”


    兴建算了算日子,也就再过两个休沐日差不多就到了,就说了句:“那好吧。”


    谈晓兰揉了揉小弟的脑袋,对着爹爹开始夸小弟:“爹爹,你不在家的那些日子,小弟可懂事了,别人都说七岁八岁人人嫌,小弟却从来没有讨过嫌!”


    父亲听完,就夸了小儿子一句:“兴建现在确实比以前懂事。”


    兴建被父亲夸奖,一下子就欢快了起来,又使劲挺直腰杆,说:“我以后还会更懂事的!”


    老太太和何氏被他故作大人模样,却说着孩子话的样子给逗的哈哈大笑……


    第099章 第 99 章


    全家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唯有谈晓兰还能保持着表情,对小弟说:“姐姐相信兴建,往后一定会比现在更优秀!”


    兴建原本还因为祖母她们的笑声而有点不好意思, 现在听姐姐相信自己,也没有不好意思了,使劲点了点头,说:“我不会让姐姐失望的!”


    谈晓兰又夸了他一句:“真懂事。”


    兴建乐颠颠的回自己座位上坐着去了。


    这次家里准备再买两个人, 谈思立请张嬷嬷带着家里的姑娘,明天去牙行里亲自去挑。


    所以第二天谈晓兰就没去店里, 也没让招弟过去, 带着她一起去牙行里挑人。


    当初买丫鬟的时候, 谈晓兰就发现招弟还停留在老家时候的思想, 一点也没有意识到, 她既然已经跟着舅舅出来了, 以后不管是定亲还是成婚, 都由舅舅接管的事实。


    好在谈思立也发现了外甥女的情况, 在晚上教她们读书的时候, 就特意和招弟说了以后对她的安排。


    所以现在谈晓兰带着她一起过来, 跟着张嬷嬷学怎么挑选下人,在去牙行的路上,张嬷嬷给她们讲挑选下人要注意些什么的时候, 招弟听的比小菊都认真。


    到了牙行,牙婆一看是张嬷嬷,热情的把几人请进客厅。


    谈思立之所以让张嬷嬷领着谈晓兰她们来牙行, 就是想让她们多学几样挑人的技巧。


    所以当牙婆问张嬷嬷, “您这次亲自过来,是有什么特别要求么?”


    张嬷嬷只说:“我们主家朋友刚搬到州府, 一应人手全都缺,你这里能出手的只管叫过来我们看看,有合适的就直接带走了。”


    牙婆一听,原来是带新客户过来挑人,还是刚搬过来的,这是大客户啊!


    牙婆的热情瞬间又上去了一个档次,看着张嬷嬷只带着三个姑娘来挑人,想着客户家里的长辈应该是不方便管事。


    既然这样,牙婆先叫过来了五个,牙行里买来的那些大户人家的管事的,然后对谈晓兰几人说:“这些都是那些官宦人家,或是大商户自小培养出来的管事的,只是因为家里出事,才不得不把这些管事的给卖了。”


    家里虽然不需要管事的,谈晓兰却表现的很有兴趣,自从买过一次人,她心里的别扭也就顺过来了。


    在什么地方守什么地方的规矩,现在这个社会允许买卖人口,谈晓兰没有和整个社会对立的想法,只能遵循这个社会的规矩。


    至于对这些管家感兴趣,倒不是准备买回去,毕竟学挑人的机会难得,家里现在用不着,不代表以后也用不着。


    谈晓兰就按着路上张嬷嬷说的,先让他们说一下自己在之前的主家,都是负责的什么事的。


    五个管事的,有四个三十多岁的,在以前的主家管的都是具体的事,唯有最后一个看着有五十岁的,走路还有点跛脚的管事,说他之前跟着男主人身边,管着外院的所有事。


    根据几人的特点和说辞,谈晓兰得出牙婆领过来的这几个管事,绝对是牙行里次等的管事。


    她就试着对牙婆说了一句:“娘子这是糊弄我们呢,你还是让真正能做事的管事的过来吧。”


    牙婆被谈晓兰说穿不拿好货出来也不尴尬,陪着笑,说:“主要是那些都是别人提前给说好的,我就不好再让他们出来,不过既然姑娘提了,我就让他们也过来。”


    谈晓兰也不在意她说的是真是假,更不在意她应该是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买那些能力出众的管事的人。


    谈晓兰今天过来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学东西的,至于牙婆心里怎么想的,和她就没多少关系了。


    牙婆又让人带了三个管事的过来。


    这三个人一进来,明显的就和之前的那五个人不一样。


    他们虽然是贱籍待卖之身,却比大多数人的气质都好,谈晓兰觉得如果不是因为被发买,这几个人身上的气质会更好。


    还是按着刚才的办法,让他们介绍了一番曾经都是管什么的。


    三个人分别介绍了一番,谈晓兰发现他们说的,和刚才那个年龄大还跛脚的差不多。


    听他们介绍完,谈晓兰又按着张嬷嬷说的,具体的问了几个人不同的问题,等他们都回答了,是不是真有能力,不用张嬷嬷再说,谈晓兰自己就已经听出来了。


    谈晓兰发现,那个跛脚的管家,是真有些本领在身上的,如果不是因为家里用不着,她差点都忍不住想买回去了。


    牙婆看问的差不多了,主动报了价格,她报的价格高低谈晓兰是真不知道,所以讲价的事就由张嬷嬷负责。


    虽然不是真的准备买,但是并不耽搁张嬷嬷真心砍价,你来我往讲的差不多了,牙婆以为她们会定一个的时候。


    谈晓兰却说:“娘子先把人领出去吧,我和妹妹们商量商量。”


    牙婆把人都带了出去,回头看她们姐妹三个,真的在那里商量哪个最合适,然后牙婆就没把人领回后院,让他们先在院子里等,想着说不定待会就能定下来了。


    牙婆想到是挺好,在外面等的她们商量的差不多了,进去问准备选哪一个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却是:“家里好像也没有那么多事需要管家来管,还不如买个能做重活的壮汉,守家护院的也安全。”


    牙婆遇到只看不买的多了,神情一点不变的让人把管家们领去了后院,没一会又带来了几个壮汉。


    谈晓兰几个看过壮汉同样没买,又让牙婆领过来小斯。


    小斯带过来有十几个,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个个瘦巴巴的,不过家里前院也就是缺个跑腿送信做杂活的,只要没毛病,不够壮硕倒是没什么关系。


    这次几个人是真心的挑选了,然后谈晓兰就发现,其中一个小斯,长的和跛脚管事的很像。


    谈晓兰心里一动,就有了一个想法。


    她先问牙婆:“那个小斯和刚才的一个管事的,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牙婆笑道:“姑娘眼睛看的真准,这孩子和肖管事是亲父子。”


    谈晓兰:“他们家除了他们父子,还有其他人么?”


    牙婆:“没了,他们家就父子俩,之前肖管事一直想他们父子俩还在一块,只可惜买主们看中父亲的相不中小子,想买小子的,又不想连带着买回去个半大老头,时间长了一直出不了手,这次就把他们父子拆开了。”


    说到这里,牙婆画风一转,开始推销:“其实,用父子俩,比单用一个人还有保障,姑娘若是觉得他们父子合适,我给你便宜点。”


    谈晓兰心里有了想法,对于价钱就不是特别在意了,不过有一件事却是要问清楚的。


    “那个肖管事既然是跟着主家管着外院所有事宜的,他是因为什么导致的父子一起被发卖了?”


    牙婆一听就知道谈晓兰这是想买,就对肖家的小子说:“你来跟姑娘说说,你们父子是因为什么被发买的。”


    刚才在人群中还不显眼的少年,这会却表现的很是积极,从人群中出来,对着谈晓兰弯了腰,道:“回姑娘的话,因为家主病故,家父就从外院管事的一职卸任了。家里的产业连年亏损,为了节省开支,夫人做主把没有当值的大部分人都卖了。”


    谈晓兰看向牙婆,牙婆就赶紧道:“肖小子没撒谎,他们家确实是因为产业不顺,才发买多余人手的。”


    既然不是因为犯事,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谈晓兰决定把他们父子俩一起买走,就示意张嬷嬷和牙婆讲价。


    张嬷嬷和牙婆讲价的时候,谈晓兰就想,待会给家里内院买人都时候,也挑一个被大家族培养好的丫头或者妇人,正好也带带家里那三个什么也不懂的丫头。


    张嬷嬷和牙婆谈好价格,又让她带过来几个女管事的,几个人考察了一番,和一开始一样,让牙婆先领出去,换了普通年轻妇人。


    看了年轻妇人,又看了丫头,姐妹几个商量了一遍,最后选了一个女管事的。


    这个女管事的,是因为伺候的姑娘,和家里的姐妹生气,导致她被当家主母给发买了。


    张嬷嬷说她精神不错,身上也没病没痛的,代表被发卖之前没有被关太长时间,也没有受刑,不是主观犯错的,应该是被殃及了鱼池。


    张嬷嬷和牙婆又谈了价钱,谈好后,谈晓兰交了定金,和牙行签了短契,三天后如果都没问题,再付尾款,去衙门里给他们办理身契。


    回去的路上,小菊看着车后面跟着的跛脚管事,问谈晓兰:“姐姐,家里不是不需要管事的么?”


    谈晓兰:“不是给家里买的,是我自己买的。”


    谈晓菊都惊住了:“你店里的人还不够用么?!!”


    谈晓兰就笑:“这个店里当然够用。”


    小菊的第一反应就是:“你这么快就要开分店了?”


    谈晓兰:“不是”


    她准备把宜家绣庄打造成批发式的店铺,以走量为主,并不适合开分店。


    小菊迷糊了:“那你买个管事的做什么?”


    谈晓兰对着妹妹笑了笑,说出的话却是:“保密”


    谈晓菊:“……”


    谈晓兰看着她无语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张嬷嬷心里想着,谈晓兰不对妹妹说,应该是不方便让自己知道。


    只是她刚有了这个想法,就听谈晓兰对妹妹说:“我以为你想起来了呢,没想到你竟然给忘了!”


    姐姐都提醒的这么明显了,小菊也终于想起来了。


    想到后,她却更惊讶了:“姐姐你真的要开舶来品店呀,我当时还以为你是说着玩的呢!”


    第100章 第 100 章


    开舶来品店, 谈晓兰自然不是说着玩的,只是那样的店铺讲究个高端,还真不是有钱就能开起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 谈晓兰一定要打开高档布料的销售的原因,舶来品可不像布料那么大众,布料人人都需要,可舶来品却不是生活必需品。


    舶来品的受众, 固定在有钱人身上,绣庄这里如果能积攒一部分人脉, 等舶来品店开业的时候, 绣庄里消费高档布料的客户, 就可以直接转化成舶来品店的客户。


    其实开舶来品店, 最难的还不是销量问题, 而是掌柜的。


    谈晓兰开绣庄, 自己就能做掌柜的活, 把王氏锻炼一段时间, 以后也能接任绣庄掌柜的。


    但是舶来品店却不一样, 非见多识广的人担任不了那个店铺的掌柜的。


    谈晓兰原本想着, 让爹爹给找一个商行里退休的老掌柜的,另外再聘个二掌柜,请老掌柜帮忙给带上两年。


    今天来买人, 看到这些大家族里培养的管事的,又打开了谈晓兰另外一条思路。


    虽然想到了买个管事的做舶来品店的掌柜的,不过店铺现在还在规划之中, 所以谈晓兰哪怕觉得跛脚管事的不错, 也没急着买下来。


    毕竟舶来品店牵扯的金额比较大,店里的掌柜的不止需要有能力, 其他还有人品、社会关系、等等一系列的综合考虑。


    谈晓兰决定了不买跛脚管事的,不过在看到他儿子后,她又改变了一开始的想法。


    牙婆说肖管事不想和儿子分开,说明他有家人牵挂,肖小子的话,又能从侧面看出,做过外管家的肖管事,在任职期间并没有存下太多的银子,如果他存了足够多的银子,主子去世后,他早就想着赎身出府了,也不会有后来被发卖的事了。


    没有贪墨过多的银钱,又有儿子是个牵挂,多了这两个特点的肖管事,倒是符合舶来品店掌柜的要求了。


    这么合适的人,谈晓兰觉得自己以后专门再找,都不一定好找,毕竟有牵挂的人好找,但是有牵挂又有能力的人,却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到的。


    而且肖管事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原因,牙行里并没有把他归到高质量管事的行列里,差这一个档次,就能省下一笔不算少的钱财,真的属于错过就再难遇到了。


    所以谈晓兰在考虑一番后,决定买来肖管事,回头考察一番,如果没什么问题,舶来品店掌柜的就是他了。


    ……


    小菊终于想起来姐姐要开舶来品店的事,就问她:“姐姐买那个肖管事,是为了让他做舶来品店的掌柜的么?”


    谈晓兰:“我是有这个想法,不过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谈晓兰说完,又问张嬷嬷:“嬷嬷觉得,这个肖管事值得观察么?”


    张嬷嬷从谈晓兰姐妹的对话中,听出来她除了开绣庄,竟然还有开其他店的规划,心里不得不承认,谈晓兰确实是有能力的。


    现在谈晓兰问自己,张嬷嬷收敛了心神,又细细思考了一会,才道:“他能力是有的,儿子也在你们家里做事,应该是可用的,姑娘再让谈先生观察一下,如果先生也觉得可用,那就没问题了。”


    张嬷嬷这么说,就是没发现哪里有不合适的地方。


    回到家,谈晓兰向祖母说了买的这几个人的情况,说完也没在家里多待,直接去了店里。


    晚上又和爹爹说了买肖管事的原因。


    谈思立把肖管事叫到屋里,仔细问询了一番,让他出去后,对谈晓兰说:“这个肖管事先放在前院用一段时间,等我确定他没什么问题,你再带着出门做事。”


    有爹爹帮着自己考察肖管事,自然是再省心不过。


    谈晓兰笑靥如花的对爹爹说了句:“谢谢爹爹”


    谈思立:“兰儿想做事,只管去做就是,爹爹永远在你背后支持你。”


    谈晓兰使劲点了点头:“我是不会给爹爹丢人的!”


    谈思立认真道:“只要你做了,就比做都不敢做到人强了太多,所以兰儿从来都是爹爹的骄傲。”


    谈晓兰把头一仰:“爹爹对我的要求也太低了,我可不是做事做不好的人。”


    谈思立忍不住笑:“对,我的兰儿不管做什么,都能做到最好。”


    谈晓兰守着亲爹,自恋情况一点不也隐藏:“爹爹等着吧,我一定能做到你们商行下一辈里的真正第一名!”


    谈晓兰认为,林氏夸赞自己是商行下一辈中的第一人,是有很大的水分的,所以她现在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就是做真正的商行下一辈中的第一人。


    ……


    张嬷嬷把谈家不管是买来的还是雇来的下人,整体培训了三天。


    这三天小菊一直陪在左右,也是受益良多。


    高昌茂原本还问过谈晓兰他们什么时候学,被谈晓兰一口拒绝了。


    在谈晓兰心中,高家父子和王氏,是自己雇的人,更是自己的朋友,她不可能让自己的朋友,和家里那些伺候人的一起学规矩。


    张嬷嬷教下人规矩,雇来的那几个只需要教一些大面上的规矩,其余的就是让他们好好做活。


    刚买来的三人规矩都好的很,内宅的女管事虽然不是特别出彩,但是对于内宅的事,还有对外和别家怎么走动,她都清楚里面的规矩。


    肖家父子更不用说,外院的总管事可不是谁都能做的,肖家小子是个会藏慧的,会藏拙的人算是聪明人,但是会藏慧的人,其实更难得。


    新买来的三个人能力都有,也不用学规矩,张嬷嬷对他们的培训,用谈晓兰的话来说,就是给他们洗脑,让他们忠于现在的主子。


    张嬷嬷费的心思最多的,还是谈晓兰姐妹们的丫鬟。


    这三个丫鬟都是出身良家,被亲人卖到牙行的,在牙行里只学了点粗浅的规矩,规矩上和做事上面都差了很多,这是她们的缺点。


    她们缺点虽然明显,但是优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对主人的忠诚度,特别是姑娘家身边的丫鬟,忠诚度比规矩可重要太多了。


    谈晓兰每天回家,就能发现麦冬的不同,张嬷嬷的培训,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张嬷嬷把谈家的下人培训了三日,就提出告辞。


    谈思立早就安排小菊准备好了厚礼,张嬷嬷推辞不过,只能收了。


    家里的骡车这两天也已经买好了,高顺财套了车,把张嬷嬷送回禹府。


    张嬷嬷见了林氏,不等她问,就开始说起来这几天对谈晓兰的观察。


    “我看谈家长辈对谈大姑娘的宠溺,心里还觉得可能不太行,毕竟像谈家那样的家境,姑娘说要什么,长辈就没有反对的,反而还因为没有考虑的前面而自责,实在是太过宠溺了!


    我当时觉得,这样普通的家世,又被宠的太过的孩子,可能对家里其他孩子的包容度,就不会太高。”


    林氏听完,也是认同张嬷嬷的说法的,心里正遗憾着,张嬷嬷一声“不过”让林氏又重新又了期盼。


    张嬷嬷:“谈姑娘虽然被长辈宠溺,对弟弟妹妹们却很好,谈家二姑娘和她只差了一岁多,我发现二姑娘不但一点不嫉妒姐姐,对姐姐更是比对她母亲还亲近。


    谈姑娘和妹妹的关系好,和弟弟们的关系也不差,特别是最小的公子,每天下学了都会缠着她。


    她不但对自己的弟弟妹妹好,对住在家里的表妹也很好,我听谈老太太说,她们去年才知道,外孙女在家里的时候祖父母不让习文练字,只让她们做饭下地,还是谈姑娘给表妹找的绣庄去做学徒……”


    张嬷嬷林林总总的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全都讲给林氏听。


    林氏听完,又是欣慰又是遗憾的说:“这么好的姑娘,如果不是小峰太小,我都想聘回家来!”


    张嬷嬷听完就笑,道:“峰少爷还小,娶媳妇不着急,咱们清少爷急着娶媳妇,聘回家做侄媳妇,也不遗憾了。”


    林氏听完也跟着笑,“嬷嬷说的对,明日再辛苦你一趟,把知道的这些再跟嫂子说一遍,让她也稳稳心。”


    张嬷嬷:“我觉得三夫人听了可能更着急了。”


    林氏听完哈哈大笑,“一家好女百家求,着急是应该的。”


    张嬷嬷感叹道:“现在谈家刚搬过来,知道谈姑娘好的人还不多,若是再等个半年,谈家的门槛还真能被媒人给踩烂了!”


    林氏收了笑,道:“那我可得抓紧了,这么好的姑娘若是被别人给聘走了,我得后悔一辈子!”


    ……


    林氏在家里担心谈晓兰被别家给聘走了,而谈家人,避着谈晓兰的时候,却在为她的婚事发愁。


    老太太对儿媳妇说:“马上就到兰儿十五岁生日了,过了这个生,就是大姑娘了!


    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个挨千刀的,到处传兰儿的坏话,现在搬到州府,咱们家也有专门做活的人了,自家姑娘做不做事也没什么关系,兰儿以后再说亲,应该就不会被别人把不做家事,当成个大事来挑拣了。”


    何氏道:“娘你放心,我虽然不怎么出门,也知道这周围不少人家的闺女都是不做活的,咱们兰儿的那点小习惯,在州府就不算事。”


    老太太听完也放下心来,转换话题又说起了谈晓兰过生日的事。


    对比于老太太对自己亲事的着急,谈晓兰现在却是一点也不急。


    不说前世十八岁才算成年,女孩的法定结婚年龄是二十岁,就连现在这个时代,自己也才刚成年,这个时代到十八九岁才成亲的女孩多的是,自己过几天才十五岁,正是挣钱的好年华,傻了才会想着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