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一更
颜如意和宋逸平回去的时候, 方玉茹他们在看春节联欢会。
大花卧在方玉茹腿上,睡的四仰八叉的。
屋里烧的暖气太足,宋逸平帮颜如意脱下军大衣, 挂到了衣架上。
方玉茹,“外面冷吧,快过来暖和暖和。”
颜如意过去在方玉茹旁边坐下了, 揉了揉大花的肚皮。
大花动都没有动,这心也实在是大了点。
方玉茹从兜里拿出两个红包,“这是我跟你爸的压岁钱, 你跟逸平一人一个。”
说是一人一个, 却是把两个红包都塞到了颜如意手里。
宋爷爷乐呵呵地过来, 也给了两个红包。
红包都鼓鼓的, 估计有不少钱。
颜如意,“我们都这么大了, 还给红包啊。”
“再大在我们跟前也是孩子,快收着吧。”
颜如意也没再推辞, “谢谢爷爷, 谢谢爸妈。”
老爷子岁数大了, 熬不了夜,不大会儿就回房睡觉了。
方玉茹和宋成仁也都没有熬夜的习惯。
方玉茹对颜如意说, “你跟逸平想看电视就在这儿看, 不用担心影响到我们,屋里隔音做的好,客厅里放电视, 我们在卧室听不见。”
方玉茹和宋成仁回房休息了,大花也不要颜如意了,屁颠屁颠地跟着方玉茹走了。
客厅里就剩颜如意和宋逸平两个人。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不太吸引人, 颜如意打了个哈欠,强撑着又看了一会儿,然后把头往宋逸平怀里一扎。
“困了?”
颜如意点点头。
“困了就上楼睡觉。”
宋逸平关了电视,过来一把抱起了颜如意,“睡觉了。”
反正这会儿客厅里只有他们两个,颜如意也不嫌害臊,任他抱着上楼。
她脸正对着他的喉结,他一说话,喉结就一动一动的。
她没忍住,凑过去舔了一下。
宋逸平小声警告她,“一会儿还想不想睡觉了?”
颜如意赶紧闭眼,“想,诶困死我了。”
宋逸平冷笑,“晚了。”
回到房间,颜如意就从宋逸平怀里跳下来了,抱起睡衣,“我去洗漱。”
洗漱好飞快地跳到了床上。
床单被套应该是新换洗的,闻着有股洗衣粉的清香。
等宋逸平洗好澡出来,颜如意规规矩矩地躺在床上,眼睛闭着,看着像是已经睡着了。
宋逸平掀开被子进去,在她腰上挠了一下,颜如意最怕被挠痒痒,咯咯笑着滚到了宋逸平怀里。
“你怎么知道我没睡着?”
“刚才你看到大花是怎么睡的了吧,你如果真睡着了,就是大花那样。”
颜如意气得直捶他的胸,“我睡相没那么差。”
宋逸平呵呵笑。
结婚前,丈母娘跟他说,颜如意睡相差。
他想着能差到哪儿去,现在总算是知道了,如果不是他每天晚上都搂着,她能在床上表演个托马斯回旋。
宋逸平翻身压住了她,“刚才的帐还没算呢。”
“不就舔了一下,怎么那么小气。”
“给我也舔一下,扯平完事。”
颜如意身子摊平,“来。”
舔着舔着就变了味儿,颜如意推开他,“这张床结不结实?”
她和宋逸平很少回来住,这张床就没有换新的,还是宋逸平原来睡的那张。
床是不小,睡两个人也绰绰有余。
就是这张床年头有点久了,宋逸平又太猛,颜如意还真有担心两人正那个着,床再塌了。
那可太丢人了。
宋逸平,“结实。”
猛的撞了一下,床嘎吱一声响。
再撞,床又随着嘎吱了一声。
楼下就是方玉茹和宋成仁的卧室,万一给他们俩听到了,也太让人难为情了。
颜如意伸手去推宋逸平,“停停停!”
紧要关头,哪能说停就停。
宋逸平爬起来,被子一卷,把颜如意裹到了里面,抱着她下了床,放到了窗前,“扶着窗台站好。”
他自己也跟着钻进了被子里面,哑声道,“今天晚上要辛苦小颜同志了。”
外面又飘起了零零星星的雪花,房间里的暖气却烧的旺旺的。
更火热的是两个人的体操运动。
这就导致,第二天颜如意起晚了,她醒的时候,都已经8点钟了。
大年初一,宋逸平也难得偷了次懒,这会儿也没有起床,搂着她睡的正香。
颜如意刚一动,他就醒了。
睡眼惺忪道,“怎么醒这么早?”
颜如意从枕头下摸出手表给他看时间,“都已经8点钟了,赶紧起床。”
在娘家的时候,她妈5点多就把一家人都喊起来了,因为早上6点就有人上门拜年了。
而且她这是第一次在婆家过年,大过年的,一口气睡到8点钟,被人知道了不得笑话她。
昨天的睡衣都被扒掉了,身上还是光溜溜的,她也没让宋逸平给她拿衣服,自己下床套上睡衣去洗漱。
洗漱好宋逸平也起床了。
颜如意紧张道,“是不是都已经有人过来拜年了?”
宋逸平淡定道,“这么早,应该不会有人来。”
颜如意稍微放了点心。
结果刚一打开门,就听到楼下有人说话,听声音,像是杨世源他们都来了。
颜如意气得擂了宋逸平一拳,小声道,“你不是说不会有人来吗?”
宋逸平,“以前真没人这么早就过来,来就来呗,大过年的,还不让人睡个懒觉啊。”
颜如意推卸责任,“都怪你,我说一次就够了。”
宋逸平,“又冤枉我,还不是你抱着我不肯撒手……”
颜如意赶紧捂住他嘴不让他说了。
两人下楼的时候,颜如意的脸都是红的。
方玉茹先看到她了,“脸怎么这么红,不会是感冒了吧?”
颜如意的脸更红了,不过感冒是个好理由。
她“咳咳”了两声,“可能有点。”
方玉茹,“估计是昨天晚上跟逸平出去玩的时候冻着了,家里有感冒药,要不要吃药?”
宋逸平给她解围,“不用吃药,又没有发烧。”
见杨世源促狭地看他,过去问杨世源,“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杨世源笑道,“往年不都是这个时间过来。”
被拆穿谎言的宋团长毫不慌张,“那是我记错了,以为你们至少要10点多才来呢。”
宋蔓丽,“逸平你们也太懒了,大过年的,哪有睡到8点多才起床的。”
方玉茹,“你这话说的,忙了一年了,好不容易放假了,还不让人好好休息休息了。”
宋爷爷,“我们家没这么多规矩,我是岁数大了觉少,要不然,我比逸平还能睡。”
宋蔓丽嘀咕了一句,“真惯媳妇。”
董莹雪坐在她旁边,听到后瞥了她一眼。
董莹雪虽然是宋蔓丽看中的媳妇,不过婆媳俩关系一般。
她就觉得奇怪,颜如意起晚了,方玉茹都没说什么,宋蔓丽多的什么嘴。
她这个婆婆,有时候就是欠儿欠儿的。
其他人都吃过饭了,就颜如意和宋逸平没吃。
宋逸平去厨房煮了两碗鸡蛋面,和颜如意一人一碗。
颜如意不好意思去客厅吃,两人是在厨房吃的。
吃过早饭回到客厅,见都围着宋爷爷说话。
也不知道怎么的,说到古董上了。
宋爷爷,“如意,古玩圈最近有什么稀罕事没有?”
颜如意,“古玩圈没有,不过考古圈倒是有一个,也算是稀罕事吧。”
大家一下都来了兴趣,“是什么稀罕事?”
颜如意就把守墓村,还有自己查到的资料跟大家讲了。
宋爷爷,“你刚才说是什么郡主?”
“寿安郡主,6岁就没了,我只查到这么一点资料,还是野史。”
宋爷爷对宋逸平说,“你去我书房,书桌上有一本《说唐》,你去拿过来。”
宋逸平把宋爷爷要的那本书拿过来了。
宋爷爷接过去,根据记忆翻到他要找的内容,然后递给颜如意。
“你看看这段内容。”
颜如意接过书,董莹雪也好奇地凑了过去。
书上这一篇章名是《安乐小传》,其中有这么一句,“……安乐幼女,自幼聪慧过人,极得外祖母喜爱,上赐号寿安。”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的女儿,她的母亲是鼎鼎大名的韦皇后。
按书中所说,韦皇后是寿安的亲外祖母,因为寿安从小就特别聪明,韦皇后很喜欢她,特意让中宗给小姑娘赐号寿安。
不过这本书里面只写了有寿安这么一个人,并没有写她是早夭,还埋在了姚安。
把两本书上的内容结合起来看,颜如意觉得守墓村的村名不是空穴来风,那里可能真有一座古墓。
寿安小时候,韦皇后特别宠爱她,结果她不知道什么原因早夭了,韦皇后伤心之余,给她择了个地方厚葬也有可能。
董莹雪,“如果谁跟我说这个村名,我压根儿就不会想这么多,你们做这一行的,真是太细心了。”
宋蔓丽,“说不定就是白忙活一场,最后什么都没有,还搭进去那么多人力财力。”
宋爷爷,“你当省文物局的人都是吃白饭的,单凭一个地名,就组织一帮人去当地勘察,肯定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了,才会派人过去。”
……
颜如意是和董莹雪坐一块儿的,她跟董莹雪打听研究生初试通知的事。
她是12月20号参加的考试,当时预计的是一个月后就能出结果,现在都一个多月了,都还没有消息。
颜如意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没考上。
董莹雪,“我一直关注着这事儿呢,年前我也打电话问我同学了,他说确实还没出结果,估计要过了十五了,上次我给你的标准答案,你不是都对过了,你不是说考的还行,那就不用急,等有消息了我立马给你打电话。”
既然还没出结果,颜如意也就没那么着急了。
宋蔓丽是和杨世源董莹雪一块儿回的。
路上宋蔓丽问董莹雪,“如意考的是哪个大学的研究生啊?”
“北大。”
“她竟然考北大的研究生,莹雪我看你平时工作也挺轻闲的,要不你也考一个呗。”
宋蔓丽才不是想要董莹雪上进,她就是觉得自己的儿媳妇被方玉茹的比下去了。
她不甘心。
毕竟她打一开始,就看不上颜如意。
杨世源不耐烦道,“这都是我们自个儿的事,你怎么老喜欢指手画脚。”
宋蔓丽,“我这不是想让莹雪上进吗,莹雪在教育局上班,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考研究生总归是要比别人容易些吧。”
杨世源哼了一声,和董莹雪都没接她的话。
宋蔓丽给自己找补道,“我看颜如意的成绩也就那样,要不然当初高考,她也不会只考上京市大学,而且她都已经毕业两年了吧,学的知识早就忘光了,能考上北大才怪了。”
颜如意是过了正月十六才接到董莹雪的电话。
“如意,初试名单已经下来了,我刚才看了,上面有你。”
颜如意高兴道,“大嫂你看清了?”
董莹雪在那边笑道,“看清了,我都看了好几遍呢,名字,单位,都对上了,复试时间也下来了,2月18号,名单马上要贴在教育局门口公示,你有时间了也可以自己来看看。”
刚挂了董莹雪的电话,罗慧慧的电话又来了。
罗慧慧比自己考上了都要兴奋,“如意,你通过北大的初试了,我在名单上看到你了。”
罗慧慧太大声了,颜如意觉得耳朵都要被震聋了。
“你还在办公室呢吧,小点声。”
罗慧慧也察觉出自己的声音有点大,吐了吐舌头,小声道,“我还看到谢云龙的名字了,就是上次和你一起去京城领奖那个,他也通过初试了,他报考的是京城农林大学。”
颜如意没想到谢云龙也报考了在职研究生。
而且报考的也是京城的大学。
回家后,兴高采烈道,“我第一眼看到谢云龙的时候,就觉得他不像是个厂长,像个老师,就是特别斯文,还戴着眼镜,说话也是和和气气的,上次我们坐车去大礼堂,我俩坐一块儿,刚开始我是坐在车窗边,车窗上有条缝,关不牢,他怕我冷,还特意跟我换了下位置,让我坐在里边,我对他印象还不错,如果都通过了复试,以后去京城的时候,还可以结个伴。”
宋逸平凉凉道,“小颜同志,你已经夸了快半个小时了。”
颜如意,“你的时间过的也太快了,我拢共才说了十来句,怎么就半个小时了。”
“因为人吃醋的时候,时间都会格外漫长。”
她家宋团长竟然这么坦诚说他吃醋了。
颜如意搂着他又抱又亲,以实际行动证明在她这里,谁都比不过她家宋团长。
为了防止宋逸平揪着不放,她又赶紧转移了话题,“你们复试的时候,都复试什么啊?”
“我们没有复试。”
她都忘了,宋逸平是推荐上的研究生。
她气的又不想跟他亲亲抱抱了。
第82章 二更
颜如意正在办公, 夏鹏飞敲门进来,“颜经理,有一件青花瓷瓶, 我们有些把不准年份,你时间了过去看看吧。”
“行,我一会儿就过去。”
颜如意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完, 就去了评估部。
从她办公室到评估部,经过业务部。
她刚走到业务部门口,听到里面有人吵架。
她敲了敲业务部的门, 进去了。
吵架的两人, 一个是周惠丽, 一个是业务部另一名员工, 颜如意记得他叫苟怀。
“怎么回事?”
周惠丽气的眼睛都是红的,指着苟怀, “颜经理,他造我的谣, 说我有男女作风问题。”
颜如意问苟怀, “你有证据吗?”
苟怀差不多是和周惠丽一起进嘉利得的。
周惠丽来嘉利得后, 很快就得到了重用,主管业务部的那个港城人钟华, 还是亲自带她。
苟怀听小道消息, 钟华的聘用期只有一年,等他回港城了,周惠丽就会接手业务部。
苟怀心里就有点不平衡, 再加上他跟周惠丽是一个街道的,周惠丽以前的事,他多少知道点。
私底下他就跟人说, 周惠丽绝对是靠着不正当男女关系上去的。
毕竟周惠丽太漂亮了。
漂亮的女人往上走,不都是靠那一套。
结果被周惠丽听个正着。
这不就吵起来了。
苟怀这里,要说证据,他肯定没有,他全是猜的。
不过这会儿,他肯定不能说他全是猜的,就硬着头皮对颜如意说,“颜经理,我可是亲眼看见的,钟主任不止一次带着周惠丽外出,而且一去就是大半天,年前去云城,也是他们两个人去的,业务部这么多人,为什么钟主任不带别人,只带她周惠丽。”
颜如意,“我和钟主任也一起外出办过事,按你说的,我跟钟主任是不是也有不正当男女关系?”
借苟怀一万个胆儿,他也不敢这么说啊。
宋团长不得拿枪崩了他!
苟怀,“颜经理您跟周惠丽又不一样。”
颜如意严肃道,“哪不一样,我结婚了,她未婚,所以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你就可以随意污蔑她?”
苟怀已经看出来颜如意是向着周惠丽的,而且真让他拿证据,他是一点儿都拿不出来的,不敢再吭声了。
颜如意最烦苟怀这种人。
骨子里还是看不起女同志,女同志但凡比他强了,他就觉得女同志是靠的不正当手段。
从来都不去想想,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行。
颜如意对旁边傻站着的韩志敏说,“把你们部门去年的考评表拿过来。”
韩志敏是业务部的内勤,主要负责业务部的文件管理,还有就是业务部的考评管理。
韩志敏把考评表给颜如意拿过来了。
考评表是颜如意和于锦秀一起设计的,部门不一样,考评内容也不一样。
像业务部,因为服务对象主要是客户,所以考评的主要内容就是开拓新客户,以及客户对该业务员的反馈。
颜如意翻开苟怀那一页。
整整一年,苟怀只发展了10个客户,其中4个客户对苟怀的服务反馈为差。
颜如意又翻开周惠丽的考评表。
周惠丽只比苟怀早来嘉利两个月,可去年一年,周惠丽却发展了50名客户,而且每个客户对她的反馈都是热情周到。
颜如意给苟怀看周惠丽和他的考评表。
苟怀一句话都不敢再说。
颜如意又对韩志敏说,“麻烦你跑一趟,请于主任过来一下。”
韩志敏撒丫子就跑去喊于锦秀了。
不大功夫,于锦秀就过来了。
“颜经理,你找我?”
“于主任,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中,恶意造谣诽谤同事,怎么处理?”
于锦秀负责的就是这一块,对公司的规章制度滚瓜烂熟。
“情节较轻的,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是已造成了不良影响,破坏了工作氛围,给予警告处分,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对被诽谤者公开道歉,并扣除年度奖金,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开除。”
苟怀都要吓死了。
嘉利得虽然工作忙了一点,可工资高,而且到了年底,还有丰厚的奖金。
他不想被开除。
慌忙服软,“这件事是我不对,我因为嫉妒周惠丽同志,有点口不择言,我可以在全公司范围内向周惠丽同志道歉,如果再犯同样的问题,我自己主动离职。”
颜如意,“于主任,等钟主任回来了,你再跟钟主任了解一下苟怀的工作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有异议可以向上级领导或是劳资科反应,我们绝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破坏公司的工作氛围。”
于锦秀,“我知道了颜经理,这件事我们会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对苟怀的处理结果很快就下来了。
警告处分,在全公司范围内对周惠丽赔礼道歉,并取消该年度的晋升和调薪。
颜如意也着手准备去京城参加研究生的复试。
谢云龙也是18号去京城考试。
他俩还一起去京城领过奖,也算是熟人了。
两人就决定结伴去京城。
从理智上来说,宋逸平是希望颜如意和谢云龙结伴。
身边有个男同志,安全上有保证。
不过情感上……宋逸平绝不再承认自己吃醋,虽然小颜同志夸谢云龙,一共夸了16句……
最终,宋团长理智战胜了情感,把颜如意和谢云龙一起送到了火车站。
他们坐的还是上次去京城领奖时坐的那班火车。
到京城后,谢云龙因为和颜如意不同校,两人出了火车站就分开了。
颜如意坐公交车去了北大。
因为只在京城待两天,颜如意也没带多少东西,就提了个旅行包,一路晃悠悠的去了北大。
在门口检查工作证和复试通知书。
颜如意,“同志,请问我明天在哪里考试?”
“前面广场上有接待人员,你去问他们吧。”
颜如意谢过工作人员,顺着工作人员指的方向往里走,在前面的广场上,果然看到了接待人员。
靠着路边,一排好几张桌子,接待人员看着应该都是学生,坐在桌子前。
后面的树上还挂着横幅:研究生复试人员接待处。
颜如意过去问,“同学你好,我是来参加复试的,这是我的复试通知书。”
接待颜如意的是个眼镜男,他接过复试通知书看了看,热情道,“你报考的文博专业啊,我跟你一个专业,不过我读的是本科,文博专业的复试明天上午9点开始,在文博楼二楼,你可以先去认下考场,或是先去招待所办理入住。”
“请问文博楼和招待所哪一个离这里比较近?”
“文博楼比较近,你沿着这条路直走,左手第二栋楼就是。”
颜如意决定先去认认考场。
认过考场,又去招待所办了入住手续。
都办好后才下午2点多钟。
明天考完,颜如意就直接坐火车回去了。
这半天的空闲时间,她想去大名鼎鼎的番家园看看。
这个地方,她还是上次来京城的时候,听一个当地人说的。
番家园也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古玩市场,现在是半合法状态。
颜如意查了下地图,离北大还是有点远的,公交车就要转好几趟,她索性叫了辆出租车。
出租车司机一听她要去番家园,对她说,“同志,我提醒你一声啊,不是行家,番家园的东西可不能随便买,就算你是行家,买的时候也要留点神,那边好多托,你如果看上了哪样东西,旁边就有人往上抬价,本来一两块钱的东西,给你抬到一两百都有可能,尤其是你们这些外地口音的,最容易上当。”
那种气氛下,人很容易激动上头,一激动上头,钱一甩,买了。
冷静下来才发现,亏大了。
出租车开到番家园的时候,司机还一再的提醒颜如意,“我可不是跟你说着玩儿的,你千万不要轻易下手。”
颜如意,“谢谢司机大哥,我就是过来看看稀罕。”
等司机走了,颜如意才进去了。
这里确实是比其他地方的古玩市场要大。
不过跟港城的比起来,规模上还是小的多。
毕竟还只是半合法,只是没有警察来查。
这里的古玩种类也齐全,大的小的都有。
大的有一人来高,大多都是家具。
小的有指甲盖大小。
真古董倒是比其他地方多。
颜如意逛了一会儿,看上了一个清代的翡翠黄瓜。
这个翡翠黄瓜应该不是宫廷中用的,因为做工没有那么精致。
不过胜在翡翠的水头还不错,碧绿碧绿的,买回去可以当个摆件。
摊主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男人,颜如意指着翡翠黄瓜问他,“老板,这个多少钱?”
老板撩起眼皮看了她一眼,伸出3根手指,“3块。”
颜如意倒是愣了,这么个翡翠黄瓜,怎么也得卖个10块20块的吧。
这跟这根翡翠黄瓜的实际价格,差的也太多了。
这个老板该不会是个傻子,或是不懂行?
不过完全不懂行,是不可能干这个的。
颜如意还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下之间有些懵——
作者有话说:所以老板为什么要价这么低?
第83章 一更
一个清代的翡翠黄瓜, 老板喊价3块钱,太出乎颜如意的意料。
老板直愣愣地看着她,似乎还有点不耐烦, “3块钱,你要不要,不要就别在这儿站着, 影响我做生意。”
“这个杨傻子又开始犯傻了,这翡翠黄瓜至少值300块钱,他3块钱就卖了。”
“姑娘, 你买不买, 不买我可就买了。”
颜如意才注意到, 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 竟然站了好几个人。
颜如意小声问旁边那人,“这个翡翠黄瓜值300块啊?”
那人见颜如意跟他搭话, 一下来劲儿了,“别的地儿, 这个成色的, 至少卖这个价”, 他伸出5根手指比划了一下,“你300块拿下都是占了大便宜。”
另一个人也小声跟颜如意说, “这个老板脑子有问题, 时清醒时糊涂,这会儿八成又犯糊涂了,姑娘, 你看中了就赶紧出手吧,你不出手我就出手了啊。”
杨老板又不耐烦的催颜如意,“你到底买不买?”
颜如意, “我……”
她刚说出一个字,旁边又过来一个年轻小伙子,对杨老板说,“这翡翠黄瓜3块钱是吧,我要了。”
说着就从钱包拿出3块钱要给杨老板。
颜如意旁边那两人仗义执言道,“同志,这是人家姑娘先看中的,你总要讲究个先来后到吧。”
杨老板看着也有些犹豫,没接小伙的钱。
小伙一咬牙,又从钱包里拿出3块钱,“我再加3块,6块钱,卖不卖。”
杨老板神情就有些松动,旁边那人推了推颜如意,小声跟她耳语,“姑娘,你也赶紧再加点,这么好的东西,可不能让那人拿走了。”
颜如意,“9块。”
小伙儿志在必得,又一咬牙,“15块。”
颜如意有些犹豫了。
旁边那人急道,“姑娘你快跟啊,不跟就要让他拿走了。”
颜如意小声道,“我今天只带了200块,我还想买其他东西呢。”
“你买这一个,不比买10个水货强。”
另一个人,“你不要了是吧,那我要了,我出20块!”
小伙,“25!”
颜如意果断跟了上去,“30!”
“35!”
“40!”
……
三个人轮番加价,最后变成了颜如意和小伙两个人竞价,两人你来我往,已经把价格抬到了197块钱。
颜如意,“198!”
小伙儿,“199,我就这么多钱了,你别跟我争了行不行!”
颜如意拍拍手站了起来,“行,你也怪不容易的,那我不跟你争了,199块你拿走吧。”
众人,“……”
站她旁边那两人比颜如意还着急,“姑娘,他身上只有199块了,你再出1块钱,就能拿走价值300块钱的翡翠黄瓜了!”
颜如意叹了口气,“我看他也是真心喜欢,一直喊价喊的嗓子都哑了,怪不容易的,让给他吧。”
说完惋惜的看了眼那个翡翠黄瓜,“我原本想198块钱拿下,他非要跟到199块,可惜了。”
说完摇着头走了。
刚才他们在这儿竞价,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围观。
见颜如意走了,有人噗嗤一声笑了,兴灾乐祸道,“杨老板,演砸了吧。”
刚才还和颜如意竞价的小伙,刚才一直扯着嗓门喊价,这会儿觉得嗓子都有点冒烟了,他端起杨老板跟前的大茶缸子,咕嘟嘟一口气灌了半茶缸水。
他们合伙干这一行好长时间了,几乎没失手过。
尤其是像颜如意这种一看就是人傻钱多的,又是一个人来的,看着就好骗。
没成想失了手。
杨老板埋怨小伙儿,“她喊到198的时候,你就别再跟了呗,非要再加1块,还让人家不要跟你争了。”
“她刚才不是说了,她身上有200块,我这不是想多挣两块钱嘛。”
……
颜如意从那个摊位前离开,又去别处逛了。
这里卖的东西品类繁多,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有。
不过大部分是清代的,毕竟这个朝代离的最近,而且京城又是天子脚下。
当年拿银钱供养的八旗子弟,可是相当会吃喝玩乐,吃穿用上都是舍得花心思的。
吃的讲究,用具更是奢华精致。
清灭亡后,不少好东西都散落到了民间,潘家园就有不少。
当然有真也有膺品,就看你识不识货了,要不叫捡漏呢。
颜如意又看上了一个康熙年间的珐琅手炉,外壁采用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用金属丝勾勒出缠枝花卉和吉祥纹。
手炉不大,冬天的时候,可以抱着取暖。
手炉上还有一个提柄,便于随身携带。
手炉做工精致,几乎看不到损毁。
颜如意猜测应该是以前宫里流出来的,最不济也是哪个王爷家里的,普通的官宦人家可用不起这么考究的手炉。
老板一口价,“不还价,30块钱你拿走。”
这又一次出乎颜如意的意料,因为这个手炉,正常的价格也就30块左右。
老板见颜如意犹豫,笑道,“你放心,就是这个价,没有托再往上抬价。”
他压低了声音对颜如意说,“姑娘,你刚才看出他们是故意往上抬价的吧,他们可没少干这种坑人的事,昨天有个外地来的,被坑了将近400块,他们卖的东西倒不是假的,就是不值那么多钱。”
颜如意当然看出来了,这其实跟拍卖行的套路是一样的,起拍价很低,然后由拍卖师引导着拍家加价。
在那个氛围下,竞价的人是很容易失去理智的,一冲动就高价把拍品买下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要求拍卖师要会揣摩拍家的心理活动,就是为了精准引导竞价,把拍品的价值最大化。
她虽然不是拍卖师,但好歹在嘉利得干了这么久,这些套路,她多少还是知道些的。
更何况她来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已经提醒过她了。
颜如意只是笑了笑,没接老板的话,掏出30块钱,把手炉买下来了。
古玩市场上很少能见到像这个老板这么实诚的,而且他卖的,基本上也都是真的。
颜如意又在他这里买了10个袁大头,一个康熙年间的鼻烟壶。
这个鼻烟壶跟常见的不太一样,常见的鼻烟壶上面绘的都是我国传统绘画或是纹饰。
这个上面画的是油画,也就是以前说的西洋画。
袁大头和鼻烟壶,老板都没有漫天要价,颜如意也没有还价,很爽快的付了钱。
她刚付好钱,就见有个男同志指着几样古玩,“老板,这几样东西我全要了,一共多少钱?”
老板报了个总价,男同志一分都没还,直接付了钱。
颜如意又去了别的摊位,男同志也跟着去了。
颜如意在那个摊位上买了东西,他也跟着买。
反正就是跟着颜如意,颜如意走,他也走,颜如意买,他也跟着买。
颜如意,“……”
她算是看出来了,这个人应该是什么都不懂,估计是觉得她是个行家,所以才一直跟着她捡漏。
问题是,除了卖手炉的那个摊位老板卖的都是真的,其他摊位上卖的,有真的也有假的。
她买是因为她能看出来,挑真的买。
那人看不出来,也跟着她买,买到的有假古玩。
颜如意从摊位前离开,那人也跟着离开了,颜如意扭头看他,他乐呵呵道,“同志,你买你的,我就跟着,我不影响你。”
颜如意无奈道,“那你也不能跟着我买啊,刚才你买的,有好几个都是赝品。”
那人一愣,“有赝品吗,我是看你在那个摊位上买了。”
“你就不怕我是个托啊。”
那人肯定道,“我觉得你不像是个托。”
他刚来潘家园的时候就注意到颜如意了。
颜如意跟人竞价“抢”翡翠黄瓜,他也全程都目睹了。
颜如意买手炉的时候,手炉老板说的话,他也都听见了。
根据这些,他坚信颜如意绝对是行家里手,所以才一直跟着颜如意。
颜如意也是无语了。
不过人家这么信任她,她也不能辜负了人家的信任。
就对那人说,“你非要跟着我,那你就听我的,你看上了什么,你跟我说一声,我让你买你再买。”
那人高兴道,“行行行,我都听你的,我叫冯安康,方便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
“颜如意。”
冯安康拧眉想了想,觉得这名字听着有点耳熟,很快恍然大悟道,“我想起来了,你是不是京市人?”
颜如意点了点头。
“我就说怎么听着耳熟,原来是你啊,你现在在海外华人圈子里的名声可响了,看来我还真跟对人了。”
“你是华侨?怎么一点口音都没有?”
“我家里从小就教我说中文,所以没口音。”
……
颜如意又买了几样东西,大多都是小物件,太大的她拿不动。
冯安康也跟着买了几个。
颜如意看看表,已经快5点钟了,“我要走了,冯先生你还逛吗?”
看着今天的战利品,冯安康已经心满意足,他摆手道,“我不逛了,不跟着你,我又要上当受骗了。”
颜如意笑道,“你如果真喜欢玩收藏,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些鉴定技巧,时间长了有经验了,就不容易看走眼了。”
冯安康苦恼道,“我跟人学过,可能没这个天份,每次都看走眼,现在赝品太多了,就是去拍卖行,也不敢保证拍到的都是真的。”
颜如意,“你来我们嘉利得,我们嘉利得绝不允许任何一件赝品流向拍卖台,这个条文已经都写到合同上了。”
冯安康眼睛一亮,“我听说过嘉利得拍卖公司,就是都不知道你们什么时间举办拍卖会。”
“冯先生方便留个联系方式吗,届时我让业务部的人跟您联系。”
冯安康家是做生意的,在京城有公司,他把公司的电话给了颜如意,“到时候你让人打这个电话就行了。”
来了趟潘家园,不光捡了漏,还拉了个潜在的客户。
颜如意高高兴兴的回了北大招待所。
第二天复试,主要是考两门,一门是政治理论,一门是专业知识综合考核。
除了难度上有所增加,其他和初试没大的差别。
颜如意觉得自己发挥的还不错。
来的时候,她是和谢云龙一起来的,回去的时候也是一起回的。
到京市的时候,宋逸平已经在出站口等着她了。
回来的火车票,是到火车站后才买的,颜如意没想到宋逸平过来接她。
她拎着旅行包,欢快地跑过去了,“你怎么知道我坐这班车啊?”
宋逸平把旅行包接了过去,“猜的,从京城过来就这么几班车。”
谢云龙也出来了。
颜如意给他介绍,“谢厂长,这是我爱人,他是开车来的,叫他送送你吧。”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觉得颜如意的爱人,对他好像有点“敌意”。
赶紧拒绝道,“不用了,我家跟你家正好相反,就不麻烦你们了,我坐公交车也很方便的,颜经理,回见。”
谢云龙麻溜提着包去坐公交车了。
颜如意疑惑道,“怎么觉得谢厂长有点怕你。”
宋逸平,“怕我干什么,我又不是凶神恶煞。”
他一手提包,一手拉着颜如意,“回家了。”
颜如意上了车,往座位上一瘫,“总算是都考完了,回家了我要好好睡一觉。”
回到家抱着大花,大喇喇往躺椅上一倒,“还是自己家好,怪不得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小两口两天没见,就跟两年没见似的。
宋逸平跟她挤到一块儿亲热。
颜如意推了推他,“我好像听到电话响了。”
宋逸平也听到了,起身去接电话,很快又出来了,“罗慧慧找你。”
颜如意站起来去接电话,“慧慧,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罗慧慧,“我不知道,我就打个电话试试。”
“什么事啊?”
罗慧慧在电话那头只嘿嘿傻笑。
颜如意灵机一动,“慧慧你是不是有宝宝了?”
“嘿嘿,如意你要当姨了。”
“你现在在哪里,我过去找你。”
“我在家里。”
颜如意放下电话对宋逸平说,“慧慧怀宝宝了,我去看看她。”
家里还有两罐奶粉,是过年的时候方玉茹硬塞给她的,她一直没喝。
正好给罗慧慧拿去补充营养。
她又拐到水果店,买了3斤苹果。
罗慧慧家在三楼,姜浩给颜如意开的门。
“慧慧呢?”
罗慧慧已经过来了,颜如意一下抱住她了,“慧慧你要当妈了,恭喜你。”
把奶粉和苹果递给了姜浩。
“慧慧你一定要多吃苹果,我听说多吃苹果,以后生的娃娃,小脸蛋就会跟苹果一样红扑扑的。”
姜浩跟罗慧慧说了一声,出去买菜了,让两个好朋友在一块儿说体己话。
罗慧慧拉着颜如意在沙发上坐下了。
颜如意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罗慧慧的肚子,“会不会动?”
罗慧慧无语道,“才刚一个月,医生说要到五六个月才会动。”
“你比我结婚晚,竟然比我早要孩子。”
“你还要考研究生,我又不考。”
“ 这次去复试,我看到了两个孕妇。”
这次招生对象,都是在职人员,而且还要求工作两年以上。
有孕妇也不稀奇。
她往沙发上一躺,“你说,我是不是也该要个娃了。”
她其实还是很喜欢孩子的。
她就很喜欢妙妙。
抛开李燕,她也很喜欢聪聪。
当然,她是喜欢长的漂亮的娃娃。
她自信道,“我觉得我和逸平的孩子肯定不会丑。”
“那就生嘛,你研究生要读3年呢,你总不能等到3年后再要娃吧。”——
作者有话说:不会还价的我,买菜的时候就是冯安康这样,人家买什么,我跟着买什么……
第84章 二更
晚上, 宋逸平坐书桌前看书。
颜如意已经考完了,现在是一身轻。
宋逸平看的书对颜如意来说,不亚于天书, 而且有些内容,可能还涉及到军事机密,她自觉不往跟前凑。
她都废寝忘食的学了好几个月了, 好不容易考完了,她奖励自己休息几天,这几天, 她不看书不学习, 纯休息。
宋逸平, “不想看书去看会儿看电视。”
“你学习我看电视, 我怕你心理不平衡,我还是在这里陪你吧。”
晚上天还有点冷, 看电视哪有窝在被窝里舒服。
窝在被窝里也没事干,宋逸平看书, 她就看宋逸平。
宋逸平背后就跟长了眼睛一样, “一直看我干什么?”
颜如意托着腮憧憬道, “我在想,以后咱俩的娃, 会长什么样?”
宋逸平抬起头, “想要娃了?”
“慧慧怀孕了,这不也有所触动嘛。”
宋逸平,“现在不行。”
颜如意, “为什么不行,我还以为你想要孩子呢。”
“我是想要,不过我听说刚怀上孩子会吐的很厉害, 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如果这时候你去京城学习,又没人照顾你。”
颜如意,“也看个人,大嫂怀妙妙的时候都没吐。”
宋逸平放下书过来,“你也说看个人,万一你吐的很厉害怎么办?”
虽然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可跟宋逸平正儿八经的讨论这件事,颜如意还是有点害羞。
她拉上被子蒙住头,“我就这么一说,又不是真的现在要。”
宋逸平,“你是不脱产读研,第一年可能比较紧张,要求也严格,面授不知道是怎么安排的,很可能跟我们一样,要一个月去一次,也有可能是集中授课,总归是要参加面授的,如果正好刚怀孕,来回奔波,身体也吃不消。”
说完他笑了笑,低声道,“不过这不影响我们做点别的。”
掀开被子钻了进去。
……
第二天上班,颜如意把冯安康的电话给了周惠丽,让她到时候跟冯安康联系。
《京市日报》这边也有了回音,报社同意改版,给嘉利得开一个专栏:嘉利得说古董。
不过稿子要嘉利得这边提供。
供稿是完全没问题的,颜如意自己就能写,实在不行,可以请蒋老师,徐主任他们执笔。
考古队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由省文物局组织的联合勘察队,在离守墓村西南大约2公里的山里,发现了一座古墓。
那座古墓也没有墓碑,当地人一直以为是个小山坡。
根据史料上的记载,这座古墓很可能就是那位寿安郡主的墓。
考古队现在正对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
颜如意买小轿车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去年的秋季拍卖会,她把自己淘来的4件古董拿出来拍卖了,一共拍了6万块钱。
买进口车可能不够,不过买辆国产车绰绰有余了。
她决定买辆沪牌轿车,陈飞勇开的就是这个牌子,陈飞勇说到手价是5万8千。
现在买小轿车,钱倒是最简单的,麻烦的是手续。
首先要由单位出具介绍信,证明买车人的身份和购车用途,还要写份保证书,承诺不转卖谋利。
然后拿着这些材料和钱,去市汽车贸易中心,付了钱还不能立马就提车,还要等至少两三个月才能提到车。
陈飞勇得知颜如意打算买车,给她打电话,“嫂子,你把材料交给我,我帮你办手续,保证你当天付款,当天就能把车开走。”
陈飞勇是做生意的,自有他的门路。
颜如意又不是不给钱,而且她的手续也齐全,她就把材料都交给了陈飞勇。
陈飞勇第二天就给她办好了。
“嫂子,已经办好了,汽车贸易中心那边也都没问题了,上班时间你没空的话,这个星期天你过去也行,当天去当天就能把车提出来。”
颜如意向陈飞勇表示感谢,陈飞勇在那边乐呵呵道,“也不用怎么谢,下次我去你家,叫老宋给我烧点好吃的就行了。”
“没问题,想吃什么你直接跟他说。”
陈飞勇在心里吐槽,他想吃什么有什么用,还是得看颜如意想吃什么,他跟着沾点光。
这个礼拜天,颜如意和宋逸平去汽车贸易中心提车。
到了汽车贸易中心,说明来意,一个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先带着他们去广场上选车。
“有黑色的有白色的,你们看喜欢哪个颜色。”
颜如意选了一辆黑色的。
选好车,宋逸平试开了一下,确认没问题后付了钱,然后又去交通局办了牌照。
上好牌照,已经快中午了。
颜如意坐在车里,激动的东摸摸西看看,对宋逸平说,“天热的时候我就能开车上班了。”
他们家离嘉利得不算远,骑自行车过去也就10多分钟。
春天和秋天还好说,夏天和冬天就有点遭罪。
尤其是冬天,大北风呼呼地刮着,骑到嘉利得楼下的时候,她整个人都快要冻僵了。
碰到雨雪天,还容易摔跤。
既然有条件享受,她就不愿意再亏待自己。
不过,她要先拿到驾照。
现在学习驾驶,要跟着单位的老司机学习,还要教车的人作担保,通过了考试才给发驾驶执照。
他们嘉利得,只有梁实会开车,提车前颜如意就跟他说好了,让梁实教她开车。
梁实也拍着胸脯向她保证,“颜经理你放心,我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你开车。”
不过在跟梁实学开车前,她觉得有必要先让宋逸平教教她。
省得梁实教她的时候,再笑话她笨。
从交通局出来的时候已经中午了,他们两个在外面吃了饭才回去了。
花嫂听到动静,从隔壁出来了。
“如意,上午邮递员过来送信,你跟宋团长都不在家,我就代你签收了,我看像是学校寄过来的。”
颜如意接过去一看,是北大寄过来的。
她激动的撕开信封一看,高兴道,“是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花嫂,“如意,你又要去上学了?”
“是去读研究生。”
花嫂也不懂研究生是干什么的,不过听名字就觉得很厉害,“咱们这一片怕不是风水宝地,出了个大学生,又出了个研究生,我家强强说不定也能沾点光,以后也能考上大学。”
花嫂走后,颜如意搂着宋逸平又跳又蹦,“我这几个月的辛苦总算是没有白费。”
宋逸平把通知书接过去了。
最上面是学校名称和证书编号,下面是一行醒目的红色大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颜如意同志,祝贺你,经批准,你已正式被我校历史系文博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为非全日制,请于*年*月*日至*日凭本录取通知来学校报到。
宋逸平揉了揉她的头,“祝贺小颜同学。”
颜如意把录取通知书放到挎包里,“我要拿去给妈看看,正好带她和爸在市里转一转。”
叶红珍和赵翠芳正在院子里说话,听到外面嘀嘀汽车喇叭响。
赵翠芳,“怕不是如意来了。”
叶红珍,“逸平开的那辆车,喇叭不是这个声儿。”
她站起来想去院门口看看,刚到院门口,见外面停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颜如意从车上下来了。
叶红珍,“怎么换了车了?”
颜如意,“刚买的。”
叶红珍吃惊道,“你买的?”
颜如意点了点头。
“我闺女出息了,都买车了。”
“你闺女还有更出息的呢。”
她把录取通知书拿出来,“妈我被北大录取了。”
叶红珍虽然不认字,可她认识录取书上的大红印章,笑的嘴巴都要咧到后脑勺了,拿着录取就往屋里走,“老颜,赶紧的,你家祖坟又冒青烟了!”
老颜同志当即决定,等到年底,要给老颜家的祖宗多烧几柱香!
叶红珍,“烧香的事先放放,闺女考上研究生了,得吃顿好的庆贺庆贺,闺女爱吃糖醋排骨,我去肉店买几斤排骨,晚上给闺女做糖醋排骨吃。”
颜国强,“还买什么排骨,咱都去饭店吃。”
叶红珍,“也行,这么大的喜事,得去饭店吃,这回可不能再让逸平付钱了。”
宋逸平开着车,先带着老两口在市里转了一圈。
半下午的时候,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饭店吃饭。
路上有人问叶红珍,“你们这一家人齐齐整整的,这是干啥去啊?”
叶红珍声音大得整个家属院都能听到。
“闺女考上研究生了,我们去饭店吃饭,给闺女庆贺庆贺。”
“研究生是干啥的,比大学生还稀罕吧?”
“那可老稀罕了,我闺女考上的还是北大的研究生,整个京市也没几个,等以后学出来了,可是要搞大研究的!”
颜如意觉得她妈吹的有点过了,她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低着头躲到了宋逸平身后。
颜如意正式开始她的研究生学习。
北大这边的授课,比宋逸平他们要灵活一些,一般寒暑假集中授课。
不过2月底她要去学校一趟,一是报道领教材,二是认识一下带她的教授和同学。
颜如意把嘉利得的工作安排好,就坐火车去京城。
算起来,这已经是她半年的时间里,第三次来京城了。
第85章 一更
上一次来北大参加复试, 颜如意是住的招待所。
现在考上了,学校给安排了宿舍,倒是不用再花钱住招待所了, 就是要自带铺盖卷。
来之前董莹雪给她打电话,“如意,你去的时候不用带铺盖了, 我托我同学给你买了一套新的。”
颜如意就轻装去学校报道了。
她已经来过一次了,这次熟门熟路的坐车去学校了。
跟上次来参加复试一样,学校门口的广场上有接待人员。
不过不是上次那个男同学, 换了一个女同学。
女同学热情道, “同学你好, 你是哪个专业的?”
好久没有听人喊她同学了, 颜如意觉得还怪亲切的,她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递给女同学, “我是文博专业的。”
女同学看了,朝着不远处喊了声, “李老师, 颜如意同学来了。”
一个男同志过来了, 戴着眼镜,中等个头, 长的白净斯文。
董莹雪的同学就姓李, 叫李成文。
估计就是这个人了。
颜如意,“李老师你好,我是颜如意。”
李成文, “颜如意同学你好,我是李成文。”
“李老师,我们是去哪里报道?”
“研究生院学生处, 我带你过去吧。”
颜如意赶紧道,“不用麻烦李老师,我自己就行。”
李成文笑道,“不麻烦,我就是专门在这里等你的,如果让董莹雪知道我没好好招照她弟妹,日后她要跟我算账了。”
颜如意就没再推辞,“谢谢李老师。”
李成文要帮她拎行李,颜如意哪好意思让老师帮学生拎行李,赶紧说,“就几件换洗衣服,不沉,我自己拎。”
“铺盖我已经托人给你放到宿舍了,你们这批研究生,因为是非脱产的,宿舍都是随机安排到了本科生宿舍,你住的那间宿舍,一共住了4个人,都是历史系的,今天第一天报道,明天上午岳教授可能会给你们开个见面会。”
办好入学手续,李成文带她去了女生宿舍。
宿舍楼下有宿管员,李成文领着她在宿管员那儿登了记。
“男同志不能上女生宿舍,你自己上去吧,3楼306,有事给我打电话。”
颜如意谢过李成文,拎着行李上楼了。
找到306宿舍,看门关着,敲了敲门。
里面传出一个爽朗的女声,“进来。”
颜如意推门进去了,宿舍里的三个女生一起看了过来。
“你们好,我是颜如意。”
坐最外面一个高个子女生站了起来,“你就是那个刚被安排进来的研究生吧,欢迎欢迎,你的床铺在这里。”
宿舍里一共4张床,其他三张床的铺盖都铺好了,只有靠南阳台一张,上面放着铺盖卷。
高个子女生,“互相认识一下吧,我叫高美玲”,又一一指着另外三人给颜如意介绍,“陈玉洁,杨柳清,许瑶。”
陈玉洁好奇地问颜如意,“你多大了,怎么看着比我还要小?”
颜如意,“我已经24岁了。”
几个人都“啊”了一声,显然都不相信。
颜如意笑道,“我都参加工作3年了。”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在拍卖行工作。”
对大多数人来说,拍卖行业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几人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叽叽喳喳的问颜如意。
颜如意都一一给她们解答。
“原来你们拍卖行跟文物商店一样,都是卖古董的呀。”
高美玲,“我家里有个青花瓷碗,我爷爷说是明宣德年间的,以前我奶奶生病的时候,我爷爷想把碗卖掉给我奶奶治病,拿到了文物商店,文物商店说不是宣德年间的,说是赝品,不值钱,只给5毛钱,我爷爷没舍得卖,又拿回去了,现在还在家里放着呢。”
这种情况,一般有三种可能。
一是文物商店的鉴定师傅看走眼了,二是鉴定师傅想低价收高价出,自己从中赚差价。
这种情况在解放前尤其厉害,典押行或是古玩铺子的鉴定师傅,欺负卖家不懂,真的也说是假的,低收高卖。
不过也可能确实是赝品。
颜如意没看到实物,不好贸然做判断。
不过她还是有点好奇,文物商店的鉴定师傅是根据什么判定是赝品的。
“我倒是听我爷爷说过,鉴定师傅说宣德年间的落款都是用六字楷书,我家这个落款是小篆,而且还是四字款,鉴定师傅就说是后世仿制的。”
颜如意,“如果单凭落款来判定,我觉得不太准确,去年我们嘉利得秋季拍卖会,就拍出一件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盘,落款就是小篆,不过是六字小篆。”
“那个青花瓷盘,卖了多少钱啊?”
“最后成交价是3万。”
几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杨柳清问颜如意,“你能鉴定出是不是赝品吧?”
“能,但我得看到实物。”
陈玉洁推了推高美玲,“你家那个青花瓷碗,说不定就是真的。”
高美玲,“我这就给我家里打个电话,让我爸得空把那个青花瓷碗拿过来,颜姐你能不能帮着看看是真品还是赝品。”
这就当姐了,颜如意还真有点不习惯。
不过她年龄确实比她们三个都大。
颜如意,“可以是可以,不过我在这里待一个星期就要走了。”
杨柳清,“美玲家是通义区下面一个镇上的,坐车的话,两个多小时就过来了。”
“那行,这一星期只要我不上课,都可以。”
高美玲兴冲冲的去打电话了,很快就回来了,“颜姐,我已经跟我爸说了,他说他一会儿就过来。”
颜如意已经把床铺好了。
杨柳清喊她,“颜姐,中午了,我们去吃饭吧。”
颜如意,“我还没有换饭票。”
高美玲,“今天用我的饭票,走了,吃饭去了。”
她们离学一食堂最近,所以就去了学一食堂。
北大的伙食还是很好的,而且价格也便宜,颜如意用了一份红烧大排,一份醋溜绿豆芽,一两米饭,也才花了一块钱。
买饭的时候是用的高美玲的饭票。
高美玲说这一顿她请客。
颜如意一个已经参加工作拿工资的,怎么可能让一个还在读书的学生请客,还是把钱给她了。
四个人坐在一起吃饭,正吃着,陈玉洁指着一个人对颜如意说,“颜姐,刚进来那人你看到了吧,也是今年刚考上的研究生,跟你一样,文博专业的,我今天看到他来报道了,我听他跟接待处的老师说,他是京城人,在文物局上班,还说跟他爸爸是一个单位的,听他的口气,他爸爸的资历还挺深的。”
颜如意循着陈玉洁指的方向一看,是个男同志,年龄有点偏大,看着有三十露头。
高美玲,“报个到,怎么还跟老师说这些啊?”
杨柳清,“可能是想加深老师对他的印象吧。”
陈玉洁,“美玲,你说有没有可能,他爸爸就是给你家鉴定青花瓷那个。”
高美玲,“不会那么巧吧?”
陈玉洁最喜欢八卦,“我去打听打听。”
端着餐盘跑了,一晃眼就不见了。
食堂里人多,颜如意也没看清她去哪儿了。
不大功夫,她又端着餐盘回来了,“我打听到了,他叫包展,跟他爸爸确实是一个单位的,都在文物局上班,他爸爸是文物局鉴定中心的。”
在京市,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确实是需要去文物商店坐班的。
京城估计也一样。
如果这样的话,根据程展的年龄推算,他爸爸还真有可能给高美玲家鉴定过瓷器。
高美玲,“回头让我爸爸问下我爷爷,看他还记不记得,当初给他做鉴定的师傅姓什么。”
高美玲她爸来的时候,颜如意正在宿舍里给她们三个讲嘉利得的日常工作。
她们三个非常喜欢听这个。
陈玉洁,“颜姐等我工作了,我能不能去你们公司工作啊?”
杨柳清,“你都不是京市人,毕业分配不可能把你分到京市的。”
“毕业的时候我申请一下,说不定就分过去了。”
正说着,宿管在下面喊,“306高美玲,你爸来找你。”
高美玲从窗户那儿往下一看,对颜如意,“我爸在下面,不过他上不来。”
颜如意,“我下去吧。”
柳清和陈玉洁也跟着一块儿下去了。
高美玲的爸爸也是大高个,就是背有点驼,是一个很憨厚老实的人。
高美玲,“爸那个瓷碗呢你拿了吗?”
高爸爸拍了拍提包,“拿了。”
颜如意四下看了看,指着不远处的石桌石凳说,“去那里吧。”
过去后,高爸爸把提包放到石桌上,拉开拉链,把青花瓷碗拿出来了。
外面用一大块蓝棉布包裹着,高美玲手脚麻利的把蓝棉布拿掉了。
颜如意一眼就看到,是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
她拿起瓷碗,落款在碗底,四个小篆:宣德年制。
颜如意肯定道,“是真品,宣德年间的青花釉面,最大的特征就是橘皮釉,就是它的釉面不太平整,看起来就像是橘子皮一样,而且釉色大多是白中泛青,俗称鸭蛋青色,这个时期的青花瓷,还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釉面青料晕染很严重。”
颜如意指给他们看瓷碗上的花纹。
又结合着实际情况,给他们讲怎么鉴别。
四个人听的半懂半不懂。
不过有一点他们听懂了,这个青花瓷碗是真的宣德青花瓷。
陈玉洁,“颜姐,这个碗如果给你们嘉利得拍卖,能卖多少钱?”
“这个应该不是官窑的,民窑的要稍微便宜一点,参考前面拍品的价格,大概在5万到6万之间。”
杨柳清,“美玲,你家要成万元户了。”
陈玉洁,“既然是真的,为什么当初文物商店说是假的?”
颜如意只能说,“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落款大多是六字正楷,很少有四字小篆,估计鉴定师傅看走了眼。”
不过颜如意觉得鉴定师傅看走眼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这个青花瓷碗,除了款识跟常规的不太一样,其他釉质,釉色,纹饰图案上,很容易就能鉴别出这是真品。
所以当初那个鉴定师傅走眼的可能性不大,很大可能是故意说是赝品,想低价收购,从中谋利。
高美玲,“爸,你没有听我爷说过,当初鉴定小碗的师傅姓什么?”
高爸爸想了想,“当初我是跟你爷爷一起去的,我记得店里的人都喊他包老师。”
包不是大姓,给高家鉴定小碗的师傅也姓包,颜如意觉得,那个人估计就是包展的爸爸。
其他几人也想到了这个可能。
陈玉洁拍着石桌子道,“明明是真的,竟然说是假的,这不欺负外行吗?幸好你们没有卖。”
杨柳清,“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就是找上门质问,人家也不会承认的。”
高美玲,“兴许是鉴定师傅真看走眼了。”
高爸爸皱眉想了想,“给你们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当时那个包老师做完鉴定,问你爷爷卖不卖,你爷爷当时想给你太奶凑钱看病,就说卖,旁边有个人问包老师,要不要开收据,包老师说不用,你爷就多了个心眼,说太便宜了,不舍得卖了,就走了。”
文物商店正常收古董,不管是多少钱收上来的,都是要开收据的。
登记入库后,还要进行二次鉴定,然后根据古董的情况进行修复,最后特别珍贵的进博物馆,一般的就放到文物商店销售。
光凭不给开收据这一点,就能看出,那次鉴定肯定有问题。
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没什么用了。
唯一庆幸的是,高爷爷多了个心眼,没有5毛钱把这个青花瓷碗给卖了。
高爸爸又把碗包好放到了提包里,对高美玲说,“回去给你爷爷说一声,让他也高兴高兴。”
高爸爸走后,陈玉玲她们还愤愤不平,“我觉得姓包的看走眼的可能性不大,他就是想低价收,然后高价卖出去,歹竹也不了好笋,这个包展的品性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颜姐,你跟他都是岳教授带,你留点神,可别让他给坑了。”——
作者有话说:正文完结倒计时中,正文完结后会有若干番外……请收藏一下新文《错认年代文反派大佬》,收藏够了开新
第86章 二更
第二天颜如意去岳教授办公室。
岳教授办公室的门虚掩着, 她敲了敲门,听到里面喊“请进”,她推开门进去了。
办公室里一共3个人, 岳教授坐在办公桌后面。
颜如意给岳教授鞠了个躬,“岳教授您好,我是颜如意, 对不起我来晚了。”
岳教授笑眯眯道,“不晚不晚,既然都来了, 就互相介绍一下吧, 姓名, 工作, 哪里人。”
话音刚落,电话铃响了, 岳教授接了电话,挂断电话后对他们三个人说, “我出去一下, 大概半个小时后回来, 你们先聊聊天,互相熟悉熟悉。”
岳教授说完就出去了。
他一共带了三个研究生, 一个颜如意, 一个包展,还有一个男同学,跟颜如意年龄差不多, 颜如意是第一次见。
包展,“那我先来吧,我叫包展, 京城人,在市文物局工作。”
另一个,“我叫齐磊,云城人,老师,教高中历史。”
颜如意,“我叫颜如意,京市人,在拍卖公司工作。”
齐磊眼睛一亮,“你是在嘉利得工作吧?”
颜如意有点意外,“你知道嘉利得啊?”
齐磊,“知道,我有个亲戚还去参加过你们的秋季拍卖会呢。”
包展皱着眉头,“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国家会允许开拍卖行,打着活跃经济的旗号,实际上跟倒卖古董有什么区别。”
颜如意,“按你的意思,文物商店出售古董,也是倒卖古董是吧。”
包展,“那不一样,文物商店往外卖,价格可没有那么高。”
齐磊反驳他,“既然都是卖,卖出高价不是更好,卖的价高了,还能给国家多交税,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包展,“我听说不少拍卖行滥用买家对他们的信任,以赝品充作真品,这不是败坏古玩圈的风气吗,文物商店肯定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颜如意,“我倒是听我们宿舍同学说过一件事,她爸爸以前去文物商店卖古董,一个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碗,竟然说是赝品,只给5毛钱。”
齐磊惊讶道,“这不可能吧,是不是看走眼了?”
颜如意,“我刚开始也是这么认为,后来那个同学的爸爸说,那个鉴定师傅不给开收据,她爸爸就多了个心眼,没有卖,文物商店卖任何一件东西,都是要开收据,然后登记入库,不给开收据,八成是想私吞。”
齐磊,“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不对对劲,鉴定师傅肯定品性不行。”
颜如意笑眯眯的问包展,“包同学,你觉得呢?”
包展脸上有些不自在,“可能鉴定师傅确实看走眼了,至于不给开收据,可能你那个同学爸爸记错了。”
“她爸爸没记错,他现在可生气了,还打算去举报那个鉴定师傅呢。”
包展,“这也太小题大做了吧。”
齐磊严肃道,“这怎么能叫小题大作呢,文物商店可是国营单位,鉴定师傅这种行为,往轻了说是以权谋私利,往重了说是败坏社会风气,我支持这位同学去举报。”
包展,“……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这么严肃的话题了,还是聊聊咱们的学习吧,我听说咱们要先上理论课,中间穿插上专业课。”
……
包展明显想要转移话题,颜如意也没揪着不放。
毕竟她也没有确凿证据。
看包展的反应,她觉得他应该是知情的。
而且很可能,他爸不止一次干过这种事。
她就是想吓唬吓唬他,也间接吓唬吓唬他爸。
谁让他往嘉利得头上扣帽子,让他们是倒卖古董的!
下午颜如意上完课,刚回到宿舍,宿管就在下面喊她,“306颜如意,有人找。”
颜如意趴到窗户那儿一看,“我爱人来了。”
噔噔就跑下楼了。
高美玲她们三个立马跑到窗户那儿,头挨头朝下看。
“颜姐爱人竟然是个解放军。”
“是个军官吧,长的真好看。”
“颜姐长的也好看,两人一看就很配,想像不出他俩的娃该有多漂亮。”
……
颜如意已经跑下楼了,见宋逸平还提着提包,问他,“你还没去学校啊?”
宋逸平,“下火车就直接过来了,明天上午9点才上课,早上过去也来得及。”
颜如意故意问他,“那你今天晚上睡哪儿啊,总不能去睡桥洞吧。”
宋逸平答非所问,“我带了结婚证。”
颜如意,“你小点声。”
她抬起头一看,楼上每个窗户里都冒出几个小脑袋,都勾着头看他俩。
一楼窗口也有人,也不知道听没听到宋逸平的话。
她拉着宋逸平就走。
宋逸平,“我问过宿管阿姨了,在她那里登一下记,可以在外面住宿。”
他竟然都已经问过宿管阿姨了!
宋逸平,“要不我去帮你登记?”
颜如意,“你在这儿别动,我去。”
颜如意硬着头皮去了登了下记,然后赶紧拉着宋逸平走了。
宋逸平,“我看你们学校对面就有家招待所,先去办入住手续吧。”
颜如意瞪他一眼,“宋同志,青天白日的,你想什么呢,先去吃饭,然后我再带你在我们校园里逛逛。”
“小颜同志,我总不能提着旅行包跟你逛校园吧。”
颜如意都忘了宋逸平还提着旅行包呢。
“那你快去办入住手续吧。”
宋逸平去办入住手续,办好后去房间放旅行包。
颜如意也跟他一块儿上去了。
宋逸平刚把门关上,颜如意就扑到他身上了,“我想你了。”
宋逸平转身就吻住了她,只亲得颜如意有点喘不上气。
再亲下去,今天就别想出招待所的门了。
颜如意推开了他,“我饿了,先去吃饭。”
宋逸平伸手揉了她一下,“走吧。”
等出了招待所,问颜如意,“你对这里已经熟了吧,你挑个地儿吃饭吧。”
颜如意,“咱们去吃烤鸭吧,不用去全聚德,我们学校北门就有一家,老板说是用果木炭烤的,烤的可好吃了。”
宋逸平自然是都听颜如意的。
去北门要穿过整个校园,正好可以带着她家宋团长在校园里逛一逛。
颜如意兴致勃勃的给宋逸平介绍校园的景致。
她说的烤鸭店离学校北门不远,去吃的基本上都是学生,所以价格不贵,但味道却不错,颜如意甚至觉得比全聚德烤的都好吃。
两人要了四分之一鸭,又要了两盘炸酱面。
等吃好从店里出来,天已经快要黑了。
宋逸平,“小颜同志,现在可以回招待了吧。”
颜如意手一挥,“准了。”
两人回到招待所,颜如意才呀了一声,“我没带睡衣。”
宋逸平,“穿我的,我拿了两套。”
宋逸平的睡衣太大了,颜如意只穿了上衣,走动间,小屁股若隐若现。
宋逸平看的眼热心跳,把灯拉灭了。
……
颜如意结束这次学习,坐火车回了京市。
她先去了机床厂家属院,打算蹭顿中午饭再回去。
叶红珍,“你先回屋里歇会儿,一会儿饭做好了我叫你。”
颜如意拎着包进屋,很快又出来了,“妈,我二哥二嫂住的那屋,怎么空了?”
第87章 一更
叶红珍在厨房给闺女煮肉丝面。
上面还加了两个煎的金黄的荷包蛋。
“你二嫂说她那个厂子效益不好, 发的工资低,她不想在那儿干了,再加上你二哥跟人合伙开那个厂子, 离家又远,每天路上都得折腾两个小时,你二哥就在那边赁了个房子, 把她娘儿俩接过去了。”
“听陈飞勇说,他们那个厂子现在生意可好了。”
“你二哥说生意是好,现在一个月挣的钱, 能抵以前三四个月挣的。”
挣的钱比以前多了, 老二两口子吵架也比以前多, 隔三差五的就吵一架。
两口子吵架, 她从不掺全,但架不住吵的她脑瓜子嗡嗡的。
老二把李燕娘儿俩接出去, 估计也有这个原因。
叶红珍把煮好的面端到饭桌上,喊颜如意过来吃饭。
颜如意洗好手过来, 吓了一跳, “妈你煮的太多了, 我吃不完。”
“就一碗面,怎么就吃不完了, 去了一星期, 我看你都瘦了。”
颜如意偷摸摸捏了捏自己的小肚子,觉得她妈可能眼神不太好。
在她妈疼爱的眼神下,她还是强撑着把一碗面吃完了。
吃完后瘫到椅子上, “妈我都吃到嗓子眼了。”
叶红珍,“我给你捋捋。”
手刚一碰到颜如意的脖子,颜如意就痒得笑着躲开了。
“晚上吃过饭再走吧, 我去买点排骨,把你大哥喊过来,叫他给你做糖醋排骨。”
颜如意,“我都胖了,你还让我吃糖醋排骨。”
叶红珍,“那你别吃,看着我们吃。”
颜如意吸溜了下口水,“我吃,我买了三只烤鸭,一只给你和爸吃,另两只给大哥和二哥,正好让大哥拿走。”
“那把你二哥也喊过来,吃过饭让他把烤鸭拿走。”
夜里在火车上没睡好,颜如意说着话,眼皮开始打架。
叶红珍心疼地拍拍她,“去睡会儿吧,等你哥来了喊你。”
颜如意回屋扑到了床上。
就算她不在这儿住,她妈也是经常给她晒被褥,床铺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颜如意头蹭了蹭被子,一秒入睡。
她是被亲醒的,“姑姑,姑姑。”
颜如意眼都没睁,把人搂过去就亲了一口。
亲到了妙妙的痒痒肉,妙妙咯咯地笑,“姑姑,天黑。”
颜如意睁开眼,果然天都快黑了。
她下床抱起妙妙出去。
颜明河正在厨房忙活。
叶红珍和方彩云在院子里择菜。
颜如意抱着妙妙过去,“大哥,多放点糖,京城的菜都是齁咸,我舌头都要吃麻了。”
颜明河,“不怕胖了?”
颜如意理直气壮道,“咱妈说我瘦了,得补补。”
妙妙忽闪着大眼睛,伸手摸了摸她的双下巴。
颜如意捏着她的小脸,“小叛徒!”
妙妙咯咯笑着躲到了叶红珍怀里。
外面有汽车喇叭响,颜如意拉起妙妙,“妹妹来了,咱去接妹妹了。”
车子在院门外停下了,李燕抱着聪聪从车上下来了。
妙妙挣开颜如意跑过去了,“抱妹妹!
李燕,“妹妹睡觉了,一会儿醒了给你抱。”
她和颜明涛原来住的那间屋已经空了,就把聪聪放到了叶红珍床上。
出来后对方彩云说,“大嫂,别人家这么大的娃,都会念唐诗了,妙妙咋还不会说囫囵话?”
妙妙说话晚,到现在都不会说整句。
方彩云带她去医院看了,也没检查出啥毛病。
医生说只要孩子会说话,说明语言发育没问题,平时多跟她说话,慢慢就会了。
不过这多少也是方彩云的心病,李燕这话,等于是往她心窝上戳。
偏偏李燕说的又是事实,她反驳都没办法反驳。
老二媳妇就有这本事,一开口就能把天聊死。
叶红珍,“咱们院里还有娃9个月就会走的,聪聪也快9个月了,才刚会站,总不能说聪聪有毛病。”
话音刚落,妙妙从屋子里跑出来了,“妹妹睡醒了!”
众人,“……”
方彩云惊喜道,“妹妹怎么了?”
妙妙又重复了一遍,“妹妹睡醒了。”
吐字清晰,一点儿都不嗑巴。
叶红珍,“看吧,这不说开窍就开窍了。”
李燕不相信,还想再问妙妙,看她是不是真会说整句了。
叶红珍,“还不赶紧去看看聪聪,一会儿再从床上滚下来。”
李燕这才进屋了。
颜明涛从车上拿下来两个小木匣子,一个给颜如意,另一个给了方彩云。
颜如意一眼就看出来了,“机关盒?”
上次颜明涛去她家,她给他看了宋老爷子给的机关盒,没想到她二哥竟然模仿着做出来了。
颜明涛,“是机关盒,就是没人家做的精巧,凑和着用吧,能放个首饰小零碎什么的。”
方彩云笑道,“这么好的东西,我给妙妙留着吧,等以后她结婚的时候给她当陪嫁。”
李燕抱着聪聪从屋里出来了,“我也用不着,我又没首饰,不像如意,有闲钱添置那些东西。”
颜明涛,“你没有你买呀,又不是没给你钱。”
“你才给我多少钱啊,我现在又没工作,还得养聪聪。”
颜明涛现在一个月给李燕200块钱。
其他的钱他也没乱花,一个是备着应酬用,再一个陈飞勇现在的精力都在进出口生意上,均不出精力管家具厂,他有意把家具厂转给颜明涛。
厂里的设备都是陈飞勇投的钱,如果转给颜明涛,这笔钱得还给陈飞勇。
就算是按折旧算,也得不少钱。
这些情况他都已经给李燕说了,李燕还是不理解他,就是想叫他把钱都交给她保管。
钱进了她手,就跟掉进地缝一样,他能给吗?
眼见着两口子又要吵架,叶红珍把颜明涛支开了,“去叫你爸回来吃饭,顺道把四河也喊回来,不喊他们,我看他们要到半夜才回来。”
方彩云也转移了话题,问颜如意,“如意,你现在学会开车了吗?”
“一直没顾上学。”
“你上次不是说跟着你们单位那个谁学?”
“梁实,不过跟他学前,我总得先让逸平给打打基础吧,要不然,上车笨手笨脚的,我形象全没了。”
叶红珍,“我闺女领导包袱还挺重。”
方彩云笑道,“等你拿到证了,我们也坐坐你的车。”
颜如意自信道,“妈过生日前,我肯定能把驾驶证拿到手,到时候,我开着车,咱们去粤香楼吃大龙虾。”
颜如意已经在交通局报过名了,学习手册也发了,一本《交通规则》,一本《机械常识》,这两本书都是要自学,以后要考试。
然后就是驾驶学习。
自家有车,只要有时间有场地就能学。
宋逸平开车带着颜如意在市里兜里一圈,找到了一条刚修好还没有正式通车的路。
宋逸平,“就这儿吧。”
宋逸平先给她科普了下手档,油门,刹车,仪表盘,雨刷,车灯……然后跟颜如意换了下位置,从驾驶位换到了副驾驶位。
宋逸平给她把座位调了下位置,“坐直了,眼睛看着前方,还有后视镜,开车途中不能低头朝下看。”
颜如意手握方向盘,激动道,“是不是可以开了?”
“不急着开,你先熟悉下档位切换,油门脚刹,喇叭,远光灯,近光灯。”
……
一天下来,颜如意就能握着方向盘慢慢朝前开了。
颜如意自信心爆棚,面上却矜持道,“宋团长,我学的是不是还算快的?”
宋逸平很上道的夸她,“是算快的,照这么着,最多三个月就能拿到驾驶证了。”
颜如意心花怒放,“我已经答应妈了,等拿到驾驶证,开车带她去粤香楼吃大龙虾。”
驾驶证还没拿到,先接到了古书胜的电话。
“如意,寿安郡主的陵墓已经发掘了一半了,你要不过来指导指导?”
怕颜如意不来,还特意强调道,“蒋老师也在,而且怎么说你也是咱考古队的顾问对吧?”
颜如意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她这个顾问是怎么来的。
还是年底的时候,她去文物局开年终总结会,古书胜非要往她头上安个“考古队特聘顾问”的头衔,她当时随口就应下了。
口头答应也是承诺,而且她也确实想去现场看看,这位年仅6岁的寿安郡主的陵墓到底长什么样。
顺道还可以去看望严复华。
就笑着应下了,“指导不敢当,这也是个机会,我过去跟古队长和蒋老师学习学习。”
她安排好嘉利得的工作就去河坊县了。
先是火车,又是汽车,第二天傍晚的时候到了刘家集镇。
从刘家集到守墓村没有汽车,古书胜在电话里说会有人接她。
汽车进站的时候她就看到了严复华,打开车窗喊了声,“严姐!”
严复华,“我在出站口等你!”
颜如意刚出汽车站,严复华就握住了她的手,“总算是把你盼来了。”
“严姐,怎么是你来接我啊?”
“古队长去村里找驴车,说要来汽车站接你,我一听,用啥驴车啊,我们厂里就有汽车,我就开着车过来了。”
“谢谢严姐。”
“你可别谢我,我还要谢你呢,你那个朋友陈飞勇同志,可帮了我们大忙,现在我们编织厂的营业额直接翻翻,听陈同志说,都是经由港城卖到外国的,谁能想到,以前当柴禾烧的东西,竟然还能给国家创外汇。”
严复华开的是辆小货车,停在汽车站外面的马路丫子上。
严复华拉开车门,让颜如意上了副驾驶。
颜如意看严复华熟练的发动车子,踩离合,挂档……
车子平稳的向前驶去。
颜如意羡慕道,“严姐,你开车多长时间了?”
“今年春天刚学会的,这车子也是今年春天刚买的,她们都不敢开,我说你们都不敢开我开,练了俩月,拿到驾驶证就一直是我开。”
“我也刚学开车,还没拿到驾驶证。”
“那就抓紧时间学,早点考个证,以前来镇上,要么走路,要么赶个驴车,也不觉得有多慢,现在学会开车了,再来镇子上办事,一脚油门的事,方便多了。”
两人聊着天,很快到了守墓村。
寿安郡主的陵墓不在守墓村,离守墓村还有2里多地。
严复华见颜如意急着去考古现场,就直接把她送过去了。
严复华在路边停下了,“再往前就开不进去了,如意你在这儿下吧,再往前走段路就到了。”
“行,我已经看见了,严姐,你回吧。”
“走之前你可一定要跟我说一声。”
“那是一定的,我还想参观你们编织厂呢。”
颜如意提着包下车了,往前走了有4,500米,就看到了正干的热火朝天的考古现场。
不过她再往前走,就有人拦住她了,“同志,这里是考古现场,外人不能随便进出。”
颜如意,“我找古书胜古队长,是他叫我过来的。”
那人上下打量了她一番,“你在这儿等着,我去问问古队长。”
不大会儿,古书胜朝着这边过来了,远远的对颜如意招手,“如意,过来吧。”
颜如意这才提着包过去了。
古书胜,“颜如意同志,你可真是咱们京市文物局的福星,这座陵墓规格倒是不大,但你知道这座墓里出土了多少珍贵文物吗?截止目前,一共出土了130件陪葬品,有珠宝,瓷器,琉璃器皿,陶俑,哪一件都是一级文物,你说,万一盗墓贼赶在咱们考古队前,把墓盗了,这得是多大的损失。”
这还是外墓室发现的,棺椁里不知道还陪葬了多少宝贝呢。
“已经确定是寿安郡主的陵墓了吗?”
古书胜摇了摇头,“现在只是出土了不少文物,根据这些出土的文物,只能判定是唐中期的,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墓志铭。
如果单看陵墓规格,不像是皇家的,但是如果看陪葬品的规制,又不像是普通官宦人家的。”
两人一边说一边往前走。
墓坑里有不少考古队员正拿着小刷子,一点点地刷着墓坑上的积土。
考古队日常的工作其实是很枯燥的。
因为要保护性发掘,所以考古队员都是格外小心,有时候扫一天也没多大进展。
要不沈志民不愿意来考古队呢。
颜如意刚走到墓坑边上就看到了沈志民。
沈志民以前白白净净的,现在又黑又瘦,双眼无神。
考古队员是辛苦,但别的人,也没他这么憔悴。
可见生活过的相当不如意。
沈志民也看到颜如意了,他把头一低,装没看见她。
【www.daj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