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一更
冯大河把报纸都拿下来后, 颜如意看到,里面竟然是一尊佛头。
她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尊佛头是魏晋日期的。
魏晋时期佛教盛兴, 这一时期的佛头特征主要体现在肉髻,白毫相,头光这些典型标识上。
佛头顶的肉髻是三十二相之一, 象征修行圆满后的骨肉隆起。
魏晋时期的佛像肉髻高耸且线条流畅。
白毫相,也就是眉间白点,也属于三十二相, 常与肉髻同时出现, 象征佛的智慧与光明。
魏晋时期的佛像, 与印度佛像最大的区别是, 印度的佛像普遍是威严的表情,而魏晋日期的佛像, 面部普遍呈现出温和笑容。
颜如意面前这尊佛头,面庞丰腴, 五官轮廓线条流畅, 眼神含蓄内敛, 嘴角轻抿,慈悲地望着众生。
光看这尊佛头, 就能知道这尊佛像美的惊人。
可惜脖子以下, 被齐刷刷的斩断了。
大概率是整个佛像太大,不容易携带,所以只带走了佛头。
颜如意眼睛看着佛头, 脑子里却飞速思考对策。
冯大河,还有他那个“朋友”都紧紧盯着她,等着她的判定。
根据冯大河对他那个“朋友”的态度, 颜如意可以断定,那人应该不是冯大河的“朋友”,而且那人也应该不是华国人。
这尊佛头是国宝中的国宝,是绝对不能让他们拿走的。
可他们三个人,她只有一个人。
如果是她家宋团长,这三个人都不够他一只胳膊的。
可她不行,她细胳膊细腿的,两个她都打不过人家一个。
冯大河,“颜经理,您看这尊佛头?”
颜如意装模作样看了半天,其实心里一直在想对策。
不过想老半天,也没想出个好对策,只能走一步说一步。
她摇了摇头,“冯先生,不瞒您说,我擅长鉴定瓷器和古字画,对古石雕不是很了解,我只能跟你说,这尊佛头看造型,像是魏晋时期的,但是这雕刻手法,又不像是魏晋时期的。
魏晋时期的雕刻技术,讲究写实雄浑,技法圆熟,但在这尊佛头上,我看不到这种雕刻特点,所以具体是魏晋时期的,还是后人仿造的,我断定不出来。”
颜如意讲的压根儿就不是魏晋时期的雕刻特点。
她说的是唐代的。
她拿着唐代的雕刻技术,对着这尊魏晋佛头侃侃而谈。
每一句都说的似是而非。
冯大河他们三个都是外行,完全听不懂。
冯大河和那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失望。
不过颜如意说的话,他们也挑不出毛病。
术业有专攻,古董鉴定也一样。
有人专门研究古瓷器,有人专门研究古字画,也有人专门研究古石刻石雕。
他们也是听说颜如意涉猎非常广,什么都能鉴定,所以才找到了颜如意。
看来也是徒有虚名。
眼看颜如意说个没完没了,冯大河又俯耳对他“朋友”说了句什么,那人回了几句。
两人说话的时候,声音都特别小,颜如意竖着耳朵,都听不到他俩说的是什么。
也听不清用的是哪国语言。
冯大河和那人说了几句后,就拿过自己的皮包,打开后从里面拿出一沓大团结。
估计是事先就数好的。
他打断了颜如意,把钱推到了她面前,“真假已经不重要了,今天能结识颜经理,就已经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了,这是一点小意思,还请颜经理请笑纳。”
颜如意赶紧摆手,“我都没鉴定出来,这钱我不能要。”
冯大河,“我们事先说好的,不管是鉴定出来还是没鉴定出来,我们都会付鉴定费,这是2000块钱,颜经理还是收下吧,以后说不定还有要麻烦颜经理的地方。”
给颜如意2000块钱,一是封颜如意的嘴,再一个也是想长期跟颜如意合作。
颜如意,“既然这样,那我就收下来了,以后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只管去找我。”
冯大河,“颜经理,您数数看少不少。”
颜如意还真就当着三个人的面,把钱数了数。
“不少,一共2000块。”
颜如意数过后,打开挎包,把钱都装进去了。
冯大河就对颜如意下了定论:没有听说的那么神,而且还贪钱。
贪钱比不贪钱更让人放心。
颜如意把钱放好后就站起来了,“冯先生还有其他事吗,没有的话我先走一步。”
冯大河,“颜经理,一起走吧。”
冯大河说着,把佛头又用报纸裹住了,和司机一起,又把佛头放到了旅行包里,这才和颜如意一起出了包间。
颜如意原本想先出来,跟茶楼的人说一声,让他们想办法拖住这三个人,然后她给公安局打电话报警。
没成想冯大河这个人很狡猾,竟然要跟她一块儿走。
这个时间点,茶楼里除了服务台那边有个姑娘,看不到其他人。
如果颜如意喊一嗓子,不等茶楼里其他人出来,这三个人怕是已经跑到楼下开车跑了。
颜如意只好跟着他们三个一起下楼了。
在茶楼门口,冯大河对颜如意说了再见,然后三个人上了车,很快的就开着车走了。
这会儿打报警电话,等警察来了,冯大河他们早跑没影了。
正好有辆出租车过来了,颜如意急忙招了招手,出租车在她跟前停下来了。
颜如意上了车,对出租车司机说,“司机大哥,跟上前面那辆黑色的小轿车。”
出租车司机发动了车子。
颜如意怕司机跟丢,对他说,“司机大哥,前面那辆车里是两个文物贩子,我要看看他们是去哪儿,你可千万别跟丢了。”
出租车司机原本还以为颜如意是去捉奸,结果竟然是跟踪文物贩子。
“这些王八糕子,国家的东西都敢贩卖,同志,你把心放肚子里,如果跟丢了,我头扭下来给你当球踢。”
出租车跟着小轿车一路往西。
出租车司机,“同志,我觉得他们八成是去火车站。”
颜如意倒觉得去火车站比去其他地方好。
火车站人多,她只要喊一嗓子,就能把这仨人给摁住。
出租车司机判断正确,小轿车确实是去火车站。
车子在广场上停下了。
冯大河和他那个“朋友”从车上下来了,和冯大河一人提着旅行包的一角,朝着候车大厅走去。
赵东海,也就是出租车司机也把车子停下了,问颜如意,“同志,现在怎么办?”
颜如意指了指黑色小轿车,对热心司机说,“你想办法摁住那个司机,别让他跑了,我去候车厅。”
说完就赶紧下去朝着候车厅跑去。
赵东海见小轿车要开走了,车门一甩,过去拦住了小轿车。
小轿车司机摇下车窗,问赵东海,“你谁啊,拦我车干吗?”
“哥们儿,你刚才擦着我车了。”
“你是不是弄错了,我刚才过来的时候,这边都没车。”
“你下来,你自己看看,你车屁股是不是擦着了,那么明显一道,还不承认。”
赵东海这么一说,小轿车司机也有点不确定了,就打开车门,想下车去车后面看看。
他刚从车上下来,赵东海朝着他鼻子就是一拳,小轿车司机没防备,一个趔趄,人就撞到了车身上。
赵东海不给他反应的机会,紧跟着又是一拳,一下把小轿车司机打倒在了地上。
赵东海上前把他摁到了地上。
那人脸贴着地,嘴巴都被压的变形了,想喊话都喊不出来。
颜如意这边,跟着冯大河两人进了候车大厅。
正好有两个巡警过来,颜如意把两个警察拦住了,指着要进贵宾候车室的冯大河两人,“同志,那两个人的旅行包里有尊魏晋时期的佛头,我怀疑他俩是文物贩子。”
两个警察听了,立马就去贵宾候车室了。
冯大河两人刚坐下,两个警察就过去了,对两人说,“同志,麻烦把证件拿出来检查一下。”
冯大河把自己的工作证拿出来了,递给了警察。
警察看完后又还给了他,指着冯大河“朋友”,“你的呢?”
冯大河,“他是我朋友,R国人。”
“那把护照拿出来检查一下。”
冯大河转头,用R语叽哩咕噜了几句,他朋友从皮包里拿出了护照。
警察检查完后还给那人。
“你们这旅行包里装的是什么?”
冯大河,“警察同志,这里面是我朋友的私人物品,他是国际友人,检查他的行李,影响不好吧。”
警察严肃道,“我们刚接到通报,有个重要文物被盗了,请配合我们的调查。”
冯大河在警察检查证件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了。
在警察说出“请配合我们的调查”后,他突然站起来撒丫子就跑。
他那个“朋友”,虽然听不懂华语,但他一直留意着冯大河的举动,见冯大河要跑,他也跟着就想跑。
警察早有防备,两人刚跑出去没几步,就一人一个把两人摁住了,“老实点!”
宋逸平下班回到家,家里没人。
他知道今天罗慧慧结婚,颜如意特意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婚礼。
不过现在都已经6点钟了,婚礼早就结束了。
依颜如意的性子,也不可能去罗慧慧家闹洞房。
宋逸平又等了一会儿,颜如意还是没有回来。
一般情况下,如果颜如意有事出门,都会给他打个电话,或者是留一张纸条,告诉他去哪儿了,大概几点钟回来。
这是两人约好的,他临时有事也会告诉颜如意一声。
宋逸平在家里找了找,也没有发现颜如意给他留的纸条。
他去了隔壁花嫂家。
花嫂子正在做饭,宋逸平喊了声“花嫂。”
花嫂从厨房出来了,“宋团长,什么事啊?”
“花嫂,下午你有没有见过如意?”
“见过,四点来钟的时候,我买菜回来,看见她骑着自行车朝西走了。”
“她没说去干什么吗?”
“离的远,我没跟她打招呼,她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没有,谢谢花嫂。”
“你别急,兴许是她娘家有事,临时把她喊走了,你给她娘家打个电话问一问。”
从花嫂家出来,宋逸平又去了趟江临新村,颜如意也不在那儿。
他回家又等了一会儿,颜如意还是没有回来,也没打电话。
他想到花嫂说的话,拿起电话给机床厂家属院拨过去了,李大爷接的电话。
“你问如意啊,我也没留意她回没回来,你先挂了电话,我去问问她妈。”
李大爷刚放下电话,看到颜明河在大院里跑着玩,推开窗户喊颜明河,“四河,回家问问你姐回来了没有,你姐夫找她,还等着回电话呢,赶紧的。”
颜明河撒丫子就跑回家了。
叶红珍正做饭,颜明河冲进来问,“我姐是不是回来了,我姐夫找她!”
“你姐没回来。”
“那姐夫还打电话找她。”
叶红珍心说小两口不会是吵架了吧。
她也顾不上烧饭了,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就去了电话亭那儿。
她刚过去,电话铃就响了,李大爷接了,“宋团长啊,你妈已经过来了,你跟她说。”
叶红珍接过去话筒,“逸平啊,如意没回来啊,你俩是不是吵架了……没有啊……她回来了……没事就行,我挂电话了。”
叶红珍挂了电话。
李大爷,“如意回家了?”
“回家了,小两口兴许是拌嘴了,如意也不知道跑哪儿溜达了一圈。”
“小两口哪有不拌嘴的,回去了就行。”
宋逸平放下电话,脸色冷峻。
颜如意根本就没有回家,他是怕叶红珍担心,所以才说颜如意回去了。
他想出去找,又担心万一颜如意打电话回来,他接不到。
又等了一会儿,他实在是坐不住,想去隔壁请花嫂过来帮他守着电话。
刚走到门口,电话就响了,他飞速跑过去,抓起了电话,“如意!”
还真是颜如意,“是我,我现在西城区公安分局,有点事情需要我配合做个笔录,我忘给你打电话了。”
宋逸平听颜如意说话的时候,也不知道是疼的,还是别的原因,嘶嘶哈哈的,心里就是咯噔一声,“你在公安局待着别动,我马上就过去。”——
作者有话说:还有一更哦
第72章 二更
宋逸平挂了电话, 开着车风驰电掣,20多分钟的路程,他愣是15分钟就开到了西城区公安分局, 把车停好后,跑进了接待大厅。
颜如意正坐那儿翘首以盼,看到了宋逸平, 高兴地冲他摆手,“逸平!”
她想站起来,结果刚一使劲, 左脚脚踝就一阵刺疼, “哎哟”了一声, 一屁股坐下了。
宋逸平走过去, 着急道,“脚怎么了?”
颜如意可怜巴巴道, “左脚崴了一下。”
“我看看。”
蹲下来握着她左脚,就要脱鞋。
接待大厅里还有值班的民警, 虽然民警同志没朝着这边看, 颜如意还是有点不好意思, “不是很严重,回家了再看吧。”
说着想把脚缩回去。
“别动, 我看看有没有伤着骨头。”
宋逸平把她鞋子袜子都脱下来了, 看了看,脚踝有点红肿。
颜如意皮肤白,一点点红都会很明显, 更何况,这次红肿的确实有点厉害。
宋逸平不知道伤的有多严重,又怕伤着骨头了, 没敢再动,问颜如意,“现在可以走了吗?”
“可以,如果不是脚崴了,我自己就回家了。”
宋逸平弯腰,两个胳膊一捞,就把她抱到了怀里。
颜如意小声道,“我自己能走,你扶着我就行了。”
宋逸平,“万一伤着骨头了,越活动就越严重。”
颜如意只好厚着脸皮,对值班民警说了一声,然后被宋逸平抱出去了。
宋逸平把她抱到了车里,她坐好后,又回去把她的鞋子袜子拿过来,都放到了车里。
这才发动了车子。
车子驶出公安局了,他才顾上问颜如意,“怎么到公安局来了,还崴了脚?”
“我今儿个可是立了大功,帮警察抓到三个文物贩子。”
颜如意把下午发生的事都跟宋逸平说了。
“那个R国人叫渡边,冯大河是他的翻译,渡边从另一个文物贩子,就是给他们开车那个司机,从他手里买了尊佛头,渡边不太相信那个司机,听说我可以帮着鉴定古董,就让冯大河找到我了。”
颜如意说能力有限,鉴定不出来真假。
渡边又担心万一是真的,怕警察查到他头上。
毕竟这尊佛头可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所以他早就买好了火车票,不管鉴定出是真是假,他都会带着佛头离开京市。
所以从茶楼离开后,他就带着冯大河直奔火车站。
三个人都以为颜如意很贪财,以为2000块钱就把她的嘴封住了,压根儿就没想到颜如意会跟着他们,还一路跟到了火车站。
“警察现在还在审那三个人,说不定能顺藤摸瓜,又扯出一个文物贩卖集团,开出租车那个司机大哥也是好样的,把开车的那个文物贩子打的满脸窜血,也是那人倒霉,司机大哥以前是散打运动员,今年年初才刚退下来,司机大哥说他当时都没敢下重手,要不然,他能把那个文物贩子打的满地找牙。”
颜如意正说的起劲,突然“哎呀”了一声。
“怎么了?”
“我忘给车钱了。”
到火车站的时候,她光想着怎么抓人。
抓到文物贩子后,她和出租车司机一块儿来公安局做笔录。
做完笔录,冯大河给她的2000块钱鉴定费,她也都交给公安局了。
这时候她才想起来还没有给宋逸平打电话,就借用公安局的电话,走进给宋逸平打了一个。
然后就在公安局的接待大厅等宋逸平过来。
她心里一直想着,她一直没回家,她家宋团长不知道都担心成什么样了。
这半天过的实在跌宕起伏,她都忘了车钱的事了。
她甚至都不知道出租车司机是什么时候走的。
宋逸平,“公安局应该已经登记了他的名字,明天我过去问一下,把车钱给他。”
又扭头看了看她的脚,严肃地问她,“那怎么会崴着脚,你是不是跟着警察一起抓人了?”
说起这个,颜如意还怪难为情的,“都轮不到我动手,冯大河和渡边都不够警察同志塞牙缝的,他俩不是被警察给摁住了吗,那个渡边劲儿有点大,警察把他摁住了,他还乱踢腾,我怕他把佛头踢倒再碰坏了,就想把旅行包挪走,结果刚过去就被旅行包的带子拌倒了,脚就崴了一下。”
宋逸平犀利点评,“下盘不稳,就容易摔跤,以后还是跟着我学打军体拳吧,强身健体。”
颜如意装聋,把脸扭到车窗那儿看外面。
结果这一看,发现不是回家的路。
“现在去哪儿啊,不是回家吗?”
“去医院检查下你的脚。”
“就崴了一下,又没动着骨头,回家擦一下红花油就行了。”
宋逸平吓唬她,“万一伤着骨头,不及时治疗的话,以后走路就瘸了,你如果想当个瘸子,那就回家。”
颜如意被吓住了,催宋逸平,“那你开快点。”
最近的是第一医院,宋逸平把车开到了第一医院,停好车后,把颜如意从车上抱下来,把她抱到医院大厅,找了个椅子让她坐下,他去挂了个急诊,又把颜如意抱到了急诊室。
急诊医生给颜如意检查了一下,对两人说,“估计是没有伤着骨头,不放心的话,可以拍个片子看看。”
医生给开了检查单,宋逸平付了钱,又抱着颜如意去拍了个片子。
片子拍出来后,给医生看了,确实是没伤着骨头。
宋逸平放心了。
医生给开了活血化瘀的外用药,叮嘱颜如意这两天少活动,多休息,就让他们走了。
到家后颜如意才想起来,她的自行车还在茶楼那儿停着呢。
宋逸平又去了茶楼把车子骑过来了。
回来后又给颜如意脚上擦药油,擦好后又慢慢把药油推开。
颜如意还没有吃晚饭,又去厨房给她下了碗鸡蛋面。
折腾到10点多钟才睡了。
第二天早上睡醒后,宋逸平先去看她的脚。
好像是比昨天更红更肿了。
宋逸平安慰她,“这是正常现象,不要活动,好好休息,明天差不多就能消肿了。”
正好是礼拜天,也不用去上班,倒是方便她在家休息了。
吃过早饭,宋逸平给她擦过药,把她抱到躺椅上跟大花玩。
颜明涛来的时候,颜如意正拿着根树枝逗大花。
颜如意,“二哥你怎么来了?”
颜明涛没回她,四下看了看,没看到宋逸平。
“逸平呢?”
“他去买猪脚去了。”
宋逸平说她伤着脚了,本着吃啥补啥的原则,说要炖个猪脚给她补补。
颜如意还挺郁闷,这不等于是在说,她的脚是猪脚嘛。
不过猪脚炖黄豆还是很香的。
就听任宋逸平去买猪脚了。
颜明涛问她,“昨天你是不是和逸平吵架了?”
“没有吵,你听谁说我俩吵架了?”
“妈说的,昨天你一直没回家,逸平打电话找你,妈接的电话,妈说你俩肯定是拌嘴了,一大早就催我过来看看。”
“没有吵,昨天我当英雄去了。”
说着轻轻抬起左脚,骄傲道,“二哥,看到没,这就是英雄的勋章。”
颜明涛这才留意到,他妹一直坐在躺椅上没动过,左脚也没有穿鞋。
“你脚怎么了?”
“崴着了。”
颜明涛吃惊道,“你学四河跳墙头了?”
今年年初的时候,颜明河从墙上往下跳,倒是没骨折,就是脚崴着了,比颜如意要严重的多,一个星期才好。
那一个星期,都是颜明涛把他背到学校上课。
颜如意觉得她二哥的脑回路也是够清奇的,她都多大了,咋会学四河跳墙头。
“跟你说了这是英雄的勋章。”
就把昨天发生的事,捡要紧的跟她二哥说了。
完了又跟她二哥说,“你不要跟妈说,省得她担心。”
“妈还说逸平去京城学习的时候,她过来住几天呢。”
宋逸平已经接到录取通知书了,11月1号报道,要在学校上一星期课。
颜如意原本还想着,宋逸平去京市了,她是一个人住,还是像上次那样,去机床厂家属院住几天。
没想到她妈要来陪她。
她还是希望她妈能过来住几天的。
起码她这里清静。
兄妹俩正说着话,宋逸平回来了,手上拿着个猪脚。
颜明涛也要回去给叶红珍复命。
叶红珍正在家等着呢。
颜明涛回到家,不等她问,就对她说,“他俩没拌嘴,昨儿个如意有事出去了,忘跟逸平说了。”
赵翠芳,“我就说嘛,俩人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咋会拌嘴。”
颜明涛,“拌嘴确实没拌嘴,不过如意的脚崴了一下。”
叶红珍急道,“怎么就崴着了,严重不严重?”
颜明涛没敢说实话,含糊道,“走路的时候不当心拌了一下,看着不是很严重。”
崴着脚不是小事,叶红珍担心宋逸平没经验,照顾不好闺女,就有点坐不住,看颜国强回来了,对他说,“如意的脚崴了一下,我过去看看她,正好明儿个逸平要去京城,我过去就不回来了,这几天就住如意那儿了。”
李燕抱着聪聪从屋子里出来了,“妈你去如意那儿了,我们吃饭怎么办呢?”
叶红珍没好气道,“都有胳膊有腿的,自己不能做吗?实在不想做,就去吃食堂,机床厂食堂又不远,吃着也方便。”
李燕小声嘀咕道,“食堂多难吃啊。”
又不是偶尔去吃个一两顿,宋逸平要一个星期才能回来。
叶红珍要在颜如意住一个星期,那他们就要吃一个星期的食堂!
她出主意,“妈,要不还是让如意回来住吧。”
“她脚崴了,把她接过来,你每天背她上下班?”
李燕,“……”
怼完老二媳妇,叶红珍麻利的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坐公交车去闺女那儿了。
叶红珍已经去过好几次了,熟门熟路。
走到院门口,就看到颜如意坐在躺椅上,宋逸平坐旁边喂她吃苹果。
喂一口亲一下,喂一口亲一下,俩人光顾着腻歪了,大门口站着个人都没看到。
叶红珍,“……”
这都结婚多久了,俩人咋还这么黏糊呢。
如果不是闺女怀里抱着猫,她都要以为闺女的胳膊也崴着了。
她咳了一声,颜如意和宋逸平同时看了过来。
叶红珍这才过去了,“你二哥说你脚崴着了,我看看严不严重?”
颜如意伸脚给她看,“我已经跟我二哥说不严重了,你还专门再跑过来,你看是不是已经快好了?”
早上的时候是红肿的厉害,不过宋逸平一直给她擦药油,又按摩活血,这会儿已经差不多消肿了。
估计明儿个就能走路了。
叶红珍看确实不是很严重,心倒是放下了,只是还是心疼。
“以后走路看着点路,这幸好是没大碍,要不然得多遭罪啊。”
已经到饭点了,叶红珍去做饭,宋逸平没让,让她歇着,自己去厨房了。
叶红珍闲不住,左转转右转转,看到墙角那棵石榴树,满树的大石榴,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石榴都已经熟了吧,怎么没摘啊?”
“一直没顾上。”
“我摘吧,摘下来我给你做点石榴酒。”
颜如意惊奇道,“石榴还能做酒啊?”
“葡萄都能做酒,我想着石榴应该也能。”
叶红珍女士一向热衷创新,而且是说干就干。
挽起袖子开始摘石榴,宋逸平喊吃饭的时候,她已经摘了50多个了。
吃过饭,叶红珍就开始忙活着做石榴酒。
忙活了一个下午,装了半罐子,放到角落里发酵。
晚上睡觉前,颜如意扶着她妈去了沐浴间,教她妈怎么用热水器。
叶红珍乐道,“妈还是第一次用这么高级的玩意儿。”
“我在江临新村给你和我爸买了套房子,等我爸退休了,你们就搬到那边去住,到时候,我也给你们装个热水器。”
叶红珍吃惊道,“你什么时候给我们买的房子?”
“前不久,想着你们现在也不住,就没跟你们说。”
“你这孩子,不是跟你说过,就算是有钱,也不能可着劲儿的花,没听老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以后可不许这样可着性子花钱了。”
嘴上指责,心里却是暖烘烘的。
甚至已经开始期盼老伴儿退休了。
宋逸平要提前一天坐火车去京城。
他原本还有些担心颜如意,不过丈母娘过来了,他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
安心的去京城上课了。
颜如意的脚已经消肿了,保险起见,还是又在家里休息了一天。
她正好在家里看书。
正看着,听到院子里啪的一声响。
叶红珍拍着胸口,“哎哟我的娘啊,可吓死我了!”
第73章 一更
春天的时候, 颜如意在院子里种了一畦韭菜,早上下过露水,晶莹的露珠挂在韭菜叶上, 水灵灵的嫩。
叶红珍想着割点韭菜,中午给闺女炒鸡蛋吃。
她进屋拿了把小刀,刚到菜畦里, 就听到“嗖”的一声,有个东西从隔壁飞过来了,几乎是贴着她的脸飞了过去, 然后“啪”的一声掉到地上了。
叶红珍没防备, 吓的心里一阵乱跳, 拍着胸口, “哎哟我的娘啊,可吓死我了。”
颜如意单腿蹦跶到门口, “妈怎么了?”
叶红珍回过神来,循着刚才的动静一找, 看到地上多了个笤帚疙瘩。
笤帚是从西边院子里飞过来的。
叶红珍, “西边扔过来一个笤帚。”
刚才她是听到西边院子里在吵架。
隔壁住的那一家人的情况, 她也听闺女说过。
虽说她觉得那个赵婆子挺不是东西的,不过别人家的事, 她可没兴趣管。
不过, 笤帚飞到自己家,还差点打到她,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叶红珍对闺女说, “如意,你在屋里坐着别乱动,妈去隔壁看看。”
叶红珍捡起笤帚, 去隔壁了。
大早上的,赵婆子跟玉树媳妇就开始吵架。
起因是玉树媳妇洗了衣服,挂在院子里晾晒。
结果她就回了趟屋,再出来就看到,刚才挂的好好的衣服,已经掉到了地上。
她进屋的时候,晃眼看到赵婆子朝着那边去了,就怀疑是赵婆子把她衣服扔地上了。
赵婆子死不承认,三言两语的,婆媳俩就又吵起来了。
赵婆子手上拿着个笤帚疙瘩,吵到兴头上,笤帚疙瘩朝着玉树媳妇就扔过去了。
玉树媳妇身子一缩,没打着,笤帚疙瘩越过围墙,飞到了颜如意家。
赵婆子知道闯了祸,她怕叶红珍找上门,脚底抹油想溜。
玉树媳妇却拽着不让她走,婆媳俩正拉扯着,叶红珍拿着笤帚疙瘩上门了。
玉树媳妇都不等叶红珍问,就指着赵婆子说,“婶子,这事儿跟我可没关系,笤帚疙瘩是她扔的,你要找就找她。”
玉树媳妇也不拽着赵婆子了,松开手站一边看热闹。
赵婆子还在那儿嘴硬,“是我扔的咋了,谁没个失手的时候,又没打着人……”
叶红珍突然拿着笤帚疙瘩,朝着赵婆子就砸了过去。
笤帚疙瘩没打着赵婆子,擦着她的脸飞过去了。
赵婆子吓的“哎哟”了一声,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叶红珍,“刚你说的,谁没个失手的时候,又没打着人,你怕啥。”
赵婆子惊魂未定,哆嗦着嘴唇说不出一句囫囵话。
“我闺女脚崴着了,走路都走不了,当时她是不在院子里,要不然,你这笤帚疙瘩砸过去,她躲都躲不开,万一砸到头上,不得把头砸个大疙瘩,严重了都得砸个脑震荡,还说又没打着人,真打到人就晚了。
你说你这个老婆子,一把年纪了,一点正事不干,光想着怎么折腾儿子媳妇,别的老人,都是生怕孩子过的不好,你可倒好,是生怕自家孩子过的好,你说你图个啥,就你这种,以后死了到了地底下,都是上蒸笼蒸,就跟蒸馒头似的,你自个儿想想那是个啥滋味。”
像赵婆子这种年纪的人,都是很迷信的。
反正赵婆子听了,身上就是一哆嗦。
叶红珍也看到了,很满意赵婆子的反应。
“你在自己家闹,我也不说你了,可你影响到邻居了,今儿个我把话撂到这儿,以后这出现这种事,我可不会再这么好言好语的跟你说话了,信不信我把你家给砸了。”
赵婆子壮着胆子回了句,“你女婿是解放军,解放军不能欺负老百姓。”
“我女婿是,我又不是,你要不信,你尽管试试。”
叶红珍对赵婆子咣咣一顿输出,见赵婆子一声不敢吭了,才满意的回去了。
回去后见颜如意蹦跶到了院子里,急道,“不是说了让你在屋里待着,怎么又出来了。”
“我看书累了,想出来看看。”
叶红珍看了下时间,“正好也该抹药了。”
她去把躺椅搬了过来,“你坐下,我给你脚上抹药。”
药味有点大,颜如意觉得熏的脑壳疼,她不是很想抹,“已经快好了,不用抹了。”
“不行,得抹,逸平走的时候专门交待了,4个小时抹一次,你上一次是8点钟抹的,现在都11点了,该抹第二次了。”
颜如意崴了脚,叶红珍原本是怕宋逸平没经验,照顾不好闺女,所以才提前一天过来了。
没成想,宋逸平比她照顾的都仔细。
要不闺女也不会恢复的这么快。
叶红珍拿着药油给闺女抹药,又按着宋逸平教的给闺女按摩脚。
娘儿俩一边闲聊隔壁的事。
颜如意,“上个月隔壁吵架,把个衣架子扔到万大嫂家了。”
赵婆子可不光和玉树媳妇吵架,她还经常动用武器。
别看她岁数大,劲儿却不小,武器难免越界飞到邻居家。
“那是万家大嫂脾气好,换了我,拿着衣架子抽她一顿,看她下次还敢不敢。”
颜如意觉得还是她妈威武。
她妈今天来了这么一出,隔壁估计能消停一阵子了。
董莹雪给颜如意打了电话,说考研的时间已经定下来了,这个礼拜五报名,12月20号初试,复试大概在第二年的3月份。
礼拜五上午颜如意专门请了半天假,去教育局报名。
娘儿俩吃早饭的时候,听到外面有汽车按喇叭,嘀嘀嘀。
按了好几声。
叶红珍放下碗出去一看,颜明涛打开车门下来了。
叶红珍震惊道,“二涛你买小轿车了,你哪儿来这么多钱?”
“不是我买的,是问陈飞勇借的,昨儿个逸平给我打电话,说如意今天去教育局报名,他怕如意的脚还不能动,叫我带如意过去,我就问陈飞勇借了辆车。”
颜如意,“二哥你什么时候学会开车了?”
“早就学会了。”
只不过以前都是开货车,这次不是要送他妹去教育局嘛,他觉得开小轿车更给他妹长脸,就问陈飞勇借了小轿车。
叶红珍,“我带如意去就行了,还值当你问人家借车。”
颜如意只在家歇了一天就去上班了。
她上班这几天,都是叶红珍推着自行车把她推到公司的。
叶红珍相当自信,觉得也能把闺女推到教育局报名。
“教育局太远了,你又不会骑车,等推到地儿了,说不定人家报名都结束了。”
叶红珍给了颜明涛一巴掌,“有你这么埋汰你妈的吗。”
颜明涛嘿嘿笑着躲开了,对颜如意说,“你吃好饭收拾收拾,该带的证件别漏了,一会儿二哥带你体验一把真正的颜氏飞车。”
叶红珍骂他,“那可不是人力三轮车,撞着人是闹着玩的吗?”
颜如意吃好饭,把学校开的应届毕业生证明,大学毕业证,户口本,工作证,文物局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都装到了挎包里。
颜明涛已经在车上等着她了。
她上了车,叶红珍扒着车窗叮嘱她,“路上你看着点你二哥,叫他开慢点,他要不听,回来了你跟我说,看我怎么收拾他。”
颜明涛,“我就那么一说,如意在车上呢,借我个胆儿,我也不敢飞车。”
万一给他妹磕着碰着了,等妹夫回来了,他都没法跟妹夫交待。
颜明涛路上确实开的不快。
而且还很稳。
颜明涛拍拍方向盘,“这小轿车开着就是不一样,妹儿,回头二哥赚了钱,也买一辆小轿车,到时候二哥带你在市里兜一圈。”
宋逸平带着她,都在市里兜过好几圈了。
不过颜如意还是十分捧场,“二哥你到时候带我们去小北岭玩。”
小北岭在京市的正北边,离京市有两百来里地,风景很好,就是交通不方便,没有直达车,从京市过去要转三趟车。
颜明涛爽快应下,“没问题,等二哥买了车,你想去哪儿玩,二哥就带你去哪儿玩。”
“二哥,像这么一辆车,要多少钱?”
“我问过陈飞勇,他这辆是进口的,全部下来是10万多一点,他说国产的要便宜,5,6万就能拿下来了。”
陈飞勇主要是做进出口生意,客户基本上都是外国人。
买辆好车,也是为了脸面。
颜明涛不需要用好车装脸面,他的目标是买辆国产车。
依他目前的收入,就算是国产车,现在他也买不起。
不过他们颜家人都有一个特点,都特别自信。
反正颜明涛觉得,他迟早能买上小轿车。
颜如意却在考虑,她要不要也买辆小轿车。
有车多方便啊,一踩油门,想去哪儿去哪儿。
宋逸平倒是有车,不过他那车是部队上配的,总归是有点不方便。
颜如意就把买车的事提上了日程。
颜明涛把车停到了教育局门口。
颜如意打开车门下去了,“二哥,你在车里等我吧,我就去填张报名表,应该很快就出来了。”
颜明涛想起妹夫的嘱托,对颜如意说,“我跟你一块儿进去吧,万一有什么事,也能搭把手。”
兄妹俩就一块儿进了教育局。
报名是在教育局的招生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在二楼,颜如意和她二哥刚上二楼就看到了董莹雪。
董莹雪,“我想着你也该来了,今儿个来报名的人有点多,里面都挤满了,我给你拿了张报名表,你去我办公室填吧。”
董莹雪要领着颜如意和颜明涛去她办公室。
颜明涛觉得他妹报名的事,他也帮不上忙。
再说他一个大老粗,面对这些读书人,他心里多少有点不自在。
有董莹雪跟着就行了。
就对颜如意说,“你跟着大嫂进去吧,我在外面等你。”
“行,那你找地方坐会儿,我很快就好了。”
颜明涛就下楼,蹲在楼前的空地上划圈圈。
颜如意跟着董莹雪去了她办公室。
董莹雪办公室是里外间,她是科长,在里面的小间办公。
外间是科员,颜如意和颜明涛进去的时候,董莹雪跟外间坐着的科员介绍,“这是我弟妹,她是来报考研究生的。”
语气是很自豪的。
颜如意觉得,如果考不上北大,都有点对不起董莹雪的这份自豪。
董莹雪把颜如意领到了她的小办公室,把报名表给了颜如意。
报名表上要填写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政治面貌,毕业院校……
这些都比较简单。
最主要的是报考信息,要报考的院校,专业以及研究方向。
颜如意要报考的院校已经定下来了,她是一门心思要报考北大的。
而且报考北大的愿望是前所未有的强烈。
因为宋逸平就是在京城读的研究生。
至于专业,肯定还是选文博专业。
北大的文博专业,研究方向有两个,一个是考古学,另一个是博物馆学。
颜如意自然是想要报考考古学的。
不过根据董莹雪那个北大同学提供的信息,考古学比博物馆学的录取分数要高一些。
董莹雪,“我叫你带的表扬信,还有报纸,你都拿来了没有?”
这不颜如意协助公安局抓了三个文物贩子嘛,其中一个还是R国人。
顺着这根藤,公安局打掉了一个倒卖文物的犯罪集团。
公安局专门给文物局写了封表扬信,《京市晚报》也对此做了报道。
昨儿个董莹雪给她打电话,叫她来报名的时候,把表扬信还有《京市晚报》都带过来。
颜如意不知道带这些干什么,不过还是都拿过来了。
“都拿过来了。”
她从挎包里把董莹雪要的东西都拿出来了。
“这些跟你的报名材料都放一块儿,都提交上去,说不定还能加分,就算是不能加分,也能挣个印象分。”
文件上虽然没有相关的加分政策,不过文件上有一条:在本职工作岗位,或是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员优先考虑。
截获一个国家一级文物,并协助公安局打掉一个倒卖文物的犯罪团伙,这绝对算是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了。
考古学不同于其他研究,相较于分数,学校更看重学生的政治素养。
相同分数的情况下,肯定是优先录取思想正确的先进分子。
甚至有可能会降分录取。
颜如意才知道做好事还有可能加分。
她赶紧把表扬信,报纸和其他报名材料都放到了一块儿。
不管能不能加分,先提交上去再说。
第74章 二更
颜如意填好报名表, 董莹雪领着她,去招生办公室把所有材料都交上去了。
接下来就是等资格审查了。
如果资格审查通过了,就可以参加北大的考试, 考试通过后是复试,复试通过了,就可以开始去学习了。
报好名, 颜明涛又开车把颜如意送回去了。
晚上宋逸平就打过来电话了。
“脚还疼吗?”
“早不疼了,不信等你回来了我给你蹦几下。”
宋逸平在电话那头笑着说了声“好”,又低声道, “宝贝想我了没有?”
小两口在床上亲热, 宋逸平情动的时候, 都是一边咬她的耳朵, 一边喊她“宝贝”。
这会儿竟然对着电话喊。
颜如意赶紧扭头,生怕电话漏音, 被她妈听到。
幸好她妈不在堂屋。
颜如意娇嗔道,“你在哪里打的电话呀, 被人听到多难为情啊。”
“我在电话亭里打的, 外面没人, 听不到。”
上次两人分开这么长时间,还是宋逸平去南省抗洪救灾。
不过那时候宋逸平忙着救灾, 颜如意是跟着提心吊胆。
还真没心思在情情爱爱上。
这次不一样, 这次没那么多杂事,思念就格外强烈。
颜如意把这几天发生的事,包括今天的报名情况, 事无巨细都跟宋逸平说了。
宋逸平也跟她说了他在军校的学习情况。
大部分都是生活方面的。
他学习研究的方向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属于军事尖端领域,很多内容都是保密级别的。
颜如意作为军人家属, 这点自觉性还是有的。
所以也没多问宋逸平的学习情况。
小两口打电话腻歪,叶红珍在外面心疼得直咧嘴。
她第一次来,两人在通话,隔了10分钟过来,两人还在打。
又隔了10分钟,还在打。
这可是长途电话,电话费多贵啊,一分钟不得5,6毛。
20来分钟就是十几块了。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也不对,闺女跟女婿是当家也不知柴米贵!
叶红珍总算是等到小两口打完了电话。
“逸平啥时候回来啊?”
“明儿个晚上的火车,后天中午就该回来了。”
“那我后儿个上午回去。”
“妈明儿个下了班,我带你去江临新村看看。”
“也行,我还没去过呢。”
第二天下了班,颜如意就带着她妈去江临新村了。
远远的看到许春芳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
兴许是搬出来住,心情舒畅,颜如意觉得她脸色都红润了不少。
这会儿全身贯注在孩子身上,颜如意和叶红珍都走到跟前了,她都没看到。
颜如意先跟她打了个招呼,“许春芳。”
许春芳抱起了孩子,“颜经理你来了。”
“在这儿住着还习惯吗?”
“习惯,这儿比我们原来住的地方安静,我睡眠都比以前好了。”
主要也是不用再看人脸色,过的舒心了。
“那你跟宝宝玩,我跟我妈去楼上看看。”
叶红珍问许春芳,“这孩子是不是胃口不好?”
许春芳,“是不大好,她生下来身体就有点弱,吃东西的时候稍微不注意就积食,没少往医院跑,医生也没办法,说长大了免疫力强了,慢慢就好了。”
叶红珍热心道,“如意小时候就容易积食,我用了个偏方给她治好了。”
许春芳惊喜道,“婶子是用的什么偏方?”
“也不算是偏方,就是常给她按身上这三个地方。”
叶红珍现场教学,“一个是肚脐眼往上大约4寸的地方,还有脚底板这里,最凹陷这一块正中的位置,再一个就是胸口往下,两个胳膊正中这个位置,这三个地方你平时多按按,按之前先把手搓热,最后搓热手捂住孩子肚脐眼,捂上个三四分钟,平时给孩子喂饭也注意点,少吃凉的生的,也别吃太热的,肚脐眼这里注意别着凉了,慢慢的就好了。”
许春芳感激道,“谢谢婶子,我晚上就给孩子按按。”
“你也别太着急,医生说的对,等孩子大了就好了,你看如意,小的时候跟你家孩子一样,稍不注意就积食,就跟那小瘦猴似的,你看现在,身体多好,吃嘛嘛香。”
颜如意,“……”
可真是她亲妈!
等到上楼了,颜如意才问她妈,“妈我小时候真这么难养啊。”
“除了爱积食,也没别的毛病,就是刚生下来的时候有点丑,又瘦又小,还一头黄毛,你二哥说像是个猴子。”
还真是一报还一报。
她二哥说她刚生下来像个猴子。
她说聪聪刚生下来像个小老太。
到了5楼,颜如意打开门让她妈进去了。
她这套房子已经装修好了,墙上刷了涂料,地上铺了瓷砖,灯具,门窗也都有了,只是家具还没有打。
这段时间她二哥有点忙,反正她也不急着住,就想着等她二哥什么时候闲下来了,再让她二哥打几样家具。
“许春芳住的那套跟这一套的户型一模一样,就是那套多了个小院子,以后你们住进来了,还能种种菜,养养花,小区里都通了暖气,各个房间都装了暖气片,每年11月就开始送暖气,一直送到来年的3月,做饭也不用蜂窝煤,都用煤气,火力又大又干净,怎么样妈,想不想住?”
“哎哟那可太想了,别的不说,就这上厕所多方便,咱们家那院子,也没个厕所,上个厕所还得跑大老远,你再瞅瞅这屋,走两步路就能上厕所,在屋子里还能洗澡,我现在就等你爸退休了,等他退休了立马搬过来。”
等回去了,她要好好跟老颜同志显摆显摆。
宋逸平从京城回来,先去了趟团部,把积压的工作处理了才回家了。
回到家看到颜如意,抱住就抵到了门板上。
小别胜新婚,亲得颜如意身娇腿软,几乎站不住。
手也有点不老实。
颜如意抓住他的手,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你还没吃饭吧,先吃饭。”
宋逸平俯在她耳边说,“先交公粮,都攒了一个礼拜了。”
颜如意认真琢磨了一下,才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虽说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但还是被他这糙话说的红了脸。
捶了他一下,“流氓,这么多花头,都是跟谁学的!”
宋逸平心说这都不用学。
部队里那些老兵凑一块儿,说的话比这还糙,各种荤话都是张口就来。
他虽然不会跟他们凑一块儿说,但该知道的他都知道。
这些没必要跟颜如意说,眼下当务之急,是把积攒的公粮交了。
一把抱起颜如意就压到了床上。
……
一共交了两次公粮,才算是结束了。
就是这公粮交的有点猛,颜如意差点受不住,最后连连求饶,宋逸平才放过她。
结束后,颜如意面色红润,懒洋洋地控诉道,“我一直等你,都还没吃晚饭呢,刚才又消耗这么大的体力,这会儿都要饿死了。”
宋逸平亲了亲她,翻身下床,“我去做饭。”
宋逸平神采奕奕,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刚才干了那么大的体力活。
吃过饭,洗漱好才上床休息。
宋逸平要抱她,颜如意警告他,“明天还要上班呢,不许再那个了。”
宋逸平笑道,“不那个了,你男人也是要休息的。”
颜如意这才安心的睡了。
进入11月,嘉利得开始筹备秋季拍卖会。
按照国际惯例,拍卖行一年一般会举行两次大型的拍卖会,分别在春季和秋季举行,在这一行称为“大拍”。
像富士比这类比较大的拍卖行,根据实际情况,还会举行四季拍卖,即俗称的“小拍”,相对“大拍”来说,“小拍”的拍品层次可就低的多了。
不过嘉利得目前的经营规模跟富士比比起来,要小的多。
所以春节举行过一次拍卖活动后,就没有再举行其他拍卖活动。
筹备了半年,秋季拍卖会提上了日程。
除了筹备秋季拍卖会,还有其他评选活动。
每年年底,都会举行各种评选活动。
比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先进党员干部。
今年还有一个更吸引人的评选,今年国家要举办首届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评选活动。
这些评选活动跟普通百姓不沾边,他们的兴趣都不大。
或者说不怎么关注。
但有一个评选活动,他们却是喜闻乐见的。
就是各个街道办举行的“五好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评选。
这跟先进工作者这类评选不一样的是,先进工作者是推荐评选,而街道办举行的“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是街道上的居民投票选举。
叶红珍觉得自己家,“五好家庭”可能还能沾点边,“好婆婆好媳妇”的评选是一点边都沾不上。
家里常住一块儿的,就她和李燕这个儿媳妇。
她是日常开怼李燕,她知道李燕也没少在背地里埋怨她。
俩人着实是谈不上好婆婆好媳妇。
街道上却非要让叶红珍报名,李干事对她说,“好婆婆好媳妇你不想报名,那你报名参加五好家庭的评选,万一选上了,可是有100块钱的奖金,就算是没选上,也有鼓励奖。”
叶红珍问她,“鼓励奖是啥?”
“一箱苹果。”
一箱苹果至少要10钱!
叶红珍有些心动,对李干事说,“按你们定的标准,我们家也达不到啊,这要是报了名,没选上去多丢人呢。”
李干事,“哪没有达到,我看是都达到了。”
李干事一一给她列举,“第一条思想政治正确,生产工作好,你家家庭成份都是根正苗红,颜师傅还是七级钳工,你闺女女婿还是个解放军。”
叶红珍,“闺女女婿也算我们家人啊?”
“你看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新社会是男女都一样,媳妇跟你是一家人,那女婿咋就不能是一家人了?”
叶红珍觉得也有道理。
李干事,“第二条家庭和睦,尊敬老人,你们家是不是很少吵架,你再看看咱这街道上,有几家像你们家这样和和睦睦的,要不我也不会劝你们家报名。”
叶红珍又觉得李干事说的对。
一个锅里抡马勺,勺子哪有不碰锅沿的。
一大家子住在一块儿,就没有不拌嘴的。
他们家确实算好的了,她怼李燕的时候,李燕很少还嘴,就是蛐蛐她,也只敢背地里蛐蛐几句。
吵架倒确实是没有吵过架。
第三条,教育子女,计划生育好,就更不用说了,她教育出了个大学生,现在还是嘉利得的一把手,而且她们家没一个超生的,就是生了女孩,也是只有一个。
不像有些人家,为了生个男孩,四处躲藏,有的甚至工作都不要了,就为了生个男孩。
第四条是移风易俗,勤俭持家,第五条是邻里团结,文明礼貌。
叶红珍觉得自己家还确实满足评选标准。
最后叶红珍自信满满的报了名。
好婆婆好媳妇的评选,她觉得没啥指望。
不过五好家庭还是有希望选上的。
评选当天,为了能多得两张选票,叶红珍还给颜如意打了个电话,“如意,这个礼拜天举行五好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评选,你跟逸平也过来吧,咱们家就能多两张选票。”
颜如意,“我和逸平的户口都不在咱们街道了,都没有投票资格。”
颜如意结婚后就把户口迁出去了,叶红珍都忘了这一点。
虽然李干事说闺女和女婿都是她家里的一员,实际上他俩的户口都不在这儿。
确实是没资格投票。
不过为了对她妈表示支持,颜如意和宋逸平一大早就过去了。
评选活动是在街道办的大院里。
最前面放了块黑板,上面写着入围家庭名单。
评选实行唱票,进大院的人每人一张选票,选票上有候选家庭的名字,选哪一家就在哪一家上划勾。
划好后投到投票箱里。
一共要评选出20户五好家庭,20对好婆婆好媳妇。
这种喜闻乐见的事,群众的参与度都很高。
颜如意和宋逸平到的时候,街道办的大院里已经挤满了人。
方彩云一家三口也来了。
颜如意问方彩云,“妈呢,咋没看见她。”
方彩云抿嘴笑道,“正拉人投票呢,四河把他的宝贝弹弓都贡献出来了,哪个小伙伴的爸妈给咱们家投了票,他就让谁玩10分钟的弹弓。”
颜如意看这架式,觉得这五好家庭的称号,她妈是志在必得。
第75章 一更
颜明河被他妈安排了拉选票的任务。
每拉来一张选票, 他就能分5分钱。
他一只想买本小人书,但他这个月的零花钱已经花光了,他没钱买小人书了。
小人书要5毛钱, 颜明河算了一下,他至少要拉10张选票。
一张选票分5分钱,10张就是5毛, 正好能买小人书。
颜四河顿时干劲冲天,在人群里窜来窜去,不大功夫, 就拉了5, 6张。
宋逸平给他做的小弹弓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主任看了看时间, 已经是9点钟了。
他去了主席台那里, 敲了敲桌子,“大家安静一下啊, 今天咱们街道办举行好婆婆好媳妇和五好家庭评选活动,评选标准大家也都知道了, 参加评选的家庭也提前在宣传栏里进行公示了, 截止目前, 街道办没有接到群众的不同意见,这说明这些候选家庭, 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这也为咱们今天的评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我再重复一下这次的评选规则。”
李主任又介绍了一遍评选规则,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重头戏, 开始评选。
主席台上一共放了两个投票箱,一个里面放好婆婆好媳妇的选票,另一个里面放五好家庭的选票。
两个评选同时进行。
大家伙在选票上勾好, 然后嘻嘻哈哈的去投票。
李主任他们大声吆喝着让大家排队,不过场上乱嘈嘈的,没人听他的。
投票的人里有老人还有孩子,宋逸平怕挤倒人,就过去帮忙维持秩序。
“大家分成两队,投好婆婆好媳妇的站左边,投五好家庭的站右边,投好了再去另一支队伍后排队,全部都投好的请离开队伍,去旁边等候。”
他今天并没有穿军装,不过街道上基本上都知道他。
机床厂颜国强家那个有出息的军官女婿嘛。
就是没见过,也听说过,这会儿一看本人,嚯,小伙儿真是不错,长的精神不说,看着就让人觉得安心。
人家还上过战场,还参加过抗洪救灾,不投颜国强家一票,感觉都对不起人家解放军同志。
就因为宋逸平,不少人又问街道办工作人员要了笔,临时改了投票。
今天来参加评选的人多,大院里排不下,都排到了外面的大马路上。
光投票都投了半个多小时。
今天是当场唱票,当场出评选结果。
先开始是好婆婆好媳妇的评选。
叶红珍没报名参加,所以也不是很关心是谁评选上了。
她关心的是五好家庭的评选。
好婆婆好媳妇的评选很快结束了。
马上就要开始五好家庭的评选。
颜如意小声问她妈,“妈你紧张不?”
叶红珍,“不紧张,李干事说了,重在参与。”
颜明涛,“妈你昨天晚上,不是还激动的睡不着觉。”
被儿子揭了底,叶红珍转手给了他一巴掌,“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颜如意决定救救她二哥,“妈,别说话了,已经开始唱票了。”
叶红珍立马被关注了注意力,不错眼的盯着台上。
五好家庭的评选,李主任亲自唱票。
“颜国强1票,冯大树1票,马成1票……”
……
随着时间的拉长,黑板上的正字越来越多。
叶红珍不认字,但她知道第一个写的就是他们家。
这会儿他们家后面的正字最多。
不过第二名也不遑多让,紧随其后。
叶红珍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她现在已经不是想要被选上五好家庭了,她现在关心的是票数的多少了。
要是能第一名当选,她得吹一辈子。
又过了一会儿,第二名和他们家拉开了差距。
他们家的票数几乎是一骑绝尘,最后以558的票数被评上了五好家庭。
叶红珍喜上眉梢,赵翠芳几个要好的都过来祝贺。
“第一名选上了,把第二名还拉下那么多,这不得发喜糖啊。”
叶红珍,“发发发,明儿个请大家吃糖。”
旁边一个没有被评上的妇女酸溜溜道,“大家还不是看在你女婿的面上才给你投票。”
叶红珍,“就算是看我女婿的面儿,那也是我闺女有本事,找了个好女婿,不服气让你闺女也找一个。”
妇女不吭声了,宋逸平就只有一个,这不已经叫她闺女拨拉到碗里了,别人还上哪儿找去。
评选结果都出来了,接下来就是颁奖。
被选上的奖励100块钱。
没有选上的也有鼓励奖,一箱苹果。
叶红珍喜滋滋的上台,和其他被选上的家庭代表站一排,从李主任手里接过了100块钱。
颁好奖是代表发言,五好家庭是叶红珍作为代表上台发言。
叶红珍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上台发言。
不过叶红珍女士一点儿都不带怵的。
“尊敬的领导,各位街坊邻居,大家好,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这里,作为五好家庭的代表发言……”
颜如意都惊呆了,这完全不是她妈的说话风格!
她扭头问她二哥,“这是二嫂给咱妈写的稿子啊?”
颜明涛,“不是,昨儿个咱妈托李干事写的。”
颜如意震惊道,“昨天就写好发言稿了,不是今天才评选出五好家庭?”
“咱妈说肯定能选上,所以就提前请李干事写了一篇,写好后又叫四河教她,四河念一句,她跟着学一句,四河你挣了多少钱来着?”
颜明河,“才1毛钱。”
他念了10遍他妈才记住,中途他说他妈笨,老记不住,还挨了他妈一巴掌,他亏大了。
颜国强在旁边哼哼道,“昨天夜里背了半宿,说个梦话都在念词。”
颜如意却非常给她妈捧场,“我妈这叫未雨绸缪,这不就正好用上了。”
宋逸平现在知道媳妇为什么总是很自信了。
随丈母娘!
李干事估计是怕叶红珍记不住,给叶红珍写的发言稿不长,叶红珍在台上也就讲了1分钟就下来了。
李主任又上台做了总结发言,这次的评选活动就算是结束了。
已经是11点半钟了。
颜明河问叶红珍要奖励,“妈我一共拉了20张选票,事先说好的,一张5分钱,20张就是1块钱。”
叶红珍今儿个高兴,很爽快的就把钱给颜明河了。
而且还多给了1毛钱。
颜明河上窜下跳了一个上午,这会儿肚子饿的咕咕叫,“妈我饿了。”
颜国强,“我也饿了,还是赶紧回家做饭吧。”
叶红珍不管是结婚前还是结婚后,自己都没有挣过钱。
这次五好家庭的奖金,是她第一次自己挣的钱。
虽说这钱是奖励整个家庭的,不过如果不是她操持着这个家,评选前又四处拉选票,指不定都选不上。
所以她相当然的认为,这100块钱就是自己挣的!
生平第一次挣到钱,叶红珍得瑟道,“做啥饭啊,今儿个咱都去饭馆吃饭,我掏钱。”
她甩了甩手上的10张大团结,“我有钱。”
颜明河第一个赞成,“妈咱去哪儿吃?”
叶红珍,“你们不是都是喜欢吃辣,今儿个咱去门口那家川菜馆吃火锅。”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了门口那家川菜馆。
他们一家子,大大小小的11口人。
大堂里坐不下,宋逸平问了服务员,说是有包间,宋逸平就要了个包间。
叶红珍拍着口袋,“我们爱吃啥就点啥,不差钱。”
叶红珍发了话,大家也都不客气了,先要了个毛肚火锅,其他杂七杂八的点了一大堆,主打一个要吃的尽兴。
颜国强问宋逸平,“逸平喝不喝酒?”
宋逸平失笑,老丈人八成是馋酒了,借着自己的名义要酒喝呢。
他很上道地回道,“喝点吧。”
又问服务员,“你们这儿都有什么酒?”
“泸州老窖,汾酒,西凤,双沟大曲。”
“先上两瓶泸州老窖吧。”
男同志喝酒,女同志不能干看着,又问服务员,“有葡萄酒吗?”
“有,红葡萄酒。”
“那再要两瓶红葡萄酒。”
服务员很快把酒拿上来了。
菜也很快就上齐了。
大冷的天,再没有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更爽的事了。
吃到半中间的时候,宋逸平站起来了。
颜明涛猜着宋逸平是去结账,他也跟着站起来了。
他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钱都在李燕那里,他兜里比脸都干净。
他现在挣多挣少李燕也不知道,除了给李燕,他自己还留不少。
日常钱包里都会有百十块钱,以备不时之需。
他想抢在宋逸平前面把帐结了。
结果他刚一站起来,李燕就眼疾手快的把聪聪塞到了他怀里。
“抱了老半天了,胳膊都酸了,你抱一会儿。”
“你先抱着,一会儿回来我抱。”
李燕不接,“聪聪要爸呢,你抱着吧。”
就这么会儿功夫,宋逸平已经出去把帐结了。
等大家都吃好喝好,叶红珍去付钱的时候,才知道宋逸平已经付过了。
叶红珍,“说好的我出钱,哪能叫你给钱,一共花了多少,妈把钱给你。”
宋逸平,“没花多少钱,要不下回有机会妈请我们再吃一顿。”
颜国强已经喝醉了,摇摇晃晃的拍了拍宋逸平的肩,“兄弟,够意思。”
宋逸平跟媳妇结婚半年,终于成功等来了老丈人的这声“兄弟”。
颜明涛喝的也有点多,不过脑子还是清醒的。
问家了反应过来了,问李燕,“你是不是怕我去付钱,才把聪聪塞给我了?”
李燕装糊涂,“你心真多,当时我也不知道逸平是去结账。”
颜明涛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
吃饭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他抱着聪聪,他上厕所的时候才把聪聪给李燕。
李燕能有多累。
而且宋逸平刚站起来,李燕就把聪聪塞给他,这也太巧了。
分明就是李燕不想让他付钱。
这段时间他跟着陈飞勇学做生意,眼界比以前开阔的多,越发觉得媳妇眼皮子太浅!
看来以后有些事,还是尽量少让她知道,不然准拖后腿。
娘家评上了五好家庭,颜如意这边,也被文物局推选参加“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和“全国优秀青年厂长(经理)”的评选。
这次评选是由团中央,国家经委,国家总工会联合主办的,“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一共要评选出10名,“全国优秀青年厂长(经理)选出90名。
而且各个省市都没有分配名额。
不像以前,像这类评选活动都会分配名额,保证各个省市都会有人当选。
这次评选,如果某个省推荐上去的人都不够优秀,这个省都有可能被剃光头。
这次推选的流程是市里先推荐人员报到省里,省里筛选后再往上报。
这种评选可不是拉选票都能选上的。
要看做出的成绩,还要看资历。
董莹雪跟她说,如果被选上了,考研究生的时候,绝对是加分项。
颜如意回家后往躺椅上一躺,“我大概率是选不上,别的不说,资历都不够,我听刘局长说,这次市里一共报上去三个,除了我,还有一个五金厂的厂长,叫陈向东,今年35岁,在厂长这个位置上已经干了5年了,还有一个是饲料厂厂长,叫谢云飞,也是30来岁,虽然当厂长的时候没有陈向东那么长,不过他一直是青年突击队队长,去年还获得了市劳动模范称号。”
本着知己知彼的原则,颜如意把其他两个候选人都了解了个透彻,越了解越觉得自己没戏。
陈向东和谢云飞的个人履历,一张纸都写不完。
而她除了拿了个个人先进工作者,就再没其他荣誉了。
这还只是京市推选上去的人,全国那么多省市,推上去的候选人都是个顶个的优秀。
一向自信的小颜同志,第一次没那么自信了。
“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复习吧。”
宋逸平过来跟她一起挤到了躺椅上。
颜明涛做的这张躺椅还算宽敞,颜如意一个人躺着,旁边还有很大空间。
不过躺椅再宽敞,也挤不下她跟宋逸平。
宋逸平索性把她抱起来,让她趴到自己身上。
她趴宋逸平身上,大花看到了,跳到了她背上,先洗了洗脸,然后找了个舒服的位置,身子一团,呼噜呼噜睡大觉了。
【www.daj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