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 131 章
卢锦嫣吃过午饭就到了谈家,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她一直想着谈晓兰和宴泽川的事。
终于见到了好友,卢锦嫣一点不见外的把林妮也打发出去, 凑近谈晓兰问:“你和你那个同乡到底是怎么回事?”
谈晓兰看着兴致勃勃的小伙伴,平淡的说:“我们俩暂时不太有可能了。”
卢锦嫣:“……你,你这变的也太快了吧?”
谈晓兰笑了笑:“不是我变的快,是他家里有一些问题还没解决。”
卢锦嫣仔细看了好友一下, 见她并没有特别的伤情,才接着问:“你们不是同村么, 他家里的事, 你之前就一点不知道?”
谈晓兰只能说:“以前只知道一点。”
卢锦嫣好奇了:“什么事啊那么严重?”
问到具体的原因, 谈晓兰就不能说了, 只能把锅甩给父亲:“我爹爹觉得定人家, 还是要定没问题的人家比较好。”
听谈晓兰这么说, 卢锦嫣就不再问了, 男女成亲, 首先就是父母之命, 晓兰的父亲都不同意了, 她再是喜欢又能如何。
不过卢锦嫣看着好友并不算难看的脸色,最后还是忍不住问了句:“你父亲不同意,你自己心里就没点什么想法?”
谈晓兰:“我又不急着定亲, 他家里有问题他去解决呗。”
卢锦嫣真的很想继续问,如果解决不了怎么办。
但是这个问题实在有点残酷,好朋友现在精神状态还不错, 想来宴泽川家里的事应该还是能解决的吧。
谈晓兰把自己和宴泽川的关系说清楚, 就不想再深聊,转换话题开始问卢锦嫣相看的情况。
卢锦嫣和李家公子相看后, 又约着见了一面,两人虽属于家族联姻,也都是相看过后觉得合适,彼此又都没有白月光和朱砂痣,都是奔着好好过日子的,第二次见过面后就决定是对方了。
虽然自己情事不顺,但是好朋友遇到了合适的人,谈晓兰还是很为她高兴的。
两人说说笑笑一下午,谈晓兰原本有点萎靡的精神也好了很多。
第二天就重新打起精神,去关心自己的事业去了。
情之一事,有,确实美好,若是没有,就更不能耽搁挣钱了。
……
进入腊月,在州府做工的就陆续有人开始放假回乡,但是街上的各家店铺放假却不早。
进入腊月二十,街上的人每天都满满的,不过谈晓兰的绣庄在进入二十以后,生意就开始淡了。
毕竟做衣服需要时间,大多数人家,进入腊月就开始置办过年的衣服了,不过也有一部分人,直到年底才能拿到钱,赶在年前给大人孩子买块布料,媳妇熬上一两个晚上,做个罩衣出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哪怕过了二十,绣庄的生意说是有些淡了,但是比起来平时,生意还是算火爆的。
进入二十,布商门基本上就不再补货了,谈晓兰却反其道而行,在腊月二十三正式拉开过年序幕的这一天,又去城外的染坊进货了。
一开始王氏不明白:“年底大家都清库存,姑娘怎么又要进货?”
谈晓兰当时只对她说:“等货进来了你就知道了。”
现在两家店铺每日的销量都很可观,王氏想着就算进了货年前买不完,明年随便甩卖几天就出手了。
所以她也没像以前那样担心。
谈晓兰去到染坊,就说自己是来买尾货的。
一直接待她的二掌柜都愣了:“之前的尾货早就处理完了,要尾货得过了年。”
谈晓兰:“年后你这满仓库的货就都是尾货了,现在也没什么人来大批量的补货,也不差这几天,你如果给我按尾货价,我直接拉一大车,你门还能冲一下今年的销量,怎么样?”
二掌柜觉得不怎么样,只说:“谈姑娘说笑了,我们年前不调价,而且也不是过了年就调价。”
谈晓兰:“冬款布料无论年前还是年后,调价还是不调价,欧不会有人大批量的进货了。
你现在给我尾货价,我能要六百匹,其中两百匹的款式你们说了算。”
二掌柜考虑了一下,还是摇头拒绝。
谈晓兰觉得,他能考虑一番,其实就是心动了,继续道:“二掌柜先别急着拒绝,好歹和其他掌柜的商量商量,明年可就没有人让你们指定销售了。”
谈晓兰这样一说,二掌柜还真不好再直接拒绝,让谈晓兰在带客厅里稍等一会,转身出门去和其他人商量去了。
等了大概半个小时,二掌柜就回来了,不等谈晓兰问,二掌柜就直接道:“谈姑娘想现在就用尾货价进货,其中必须有三百匹的指定款。”
谈晓兰思考了一会,道:“三百匹也不是不行,但是你们必须让我挑选六百匹的其他布料。”
二掌柜:“最多四百匹,六百匹太多了。”
谈晓兰摇头,叹了口气,道:“看来这次的买卖是谈不成了,没有足够量的热销布料,根本带不出去三百匹无人问津的布料。”
二掌柜又给加了一百匹。
谈晓兰还是摇头:“一比二的比例,风险已经很大了,今天定的布料年前如果销售不过半,等明年冬款布料价位降下来,我就算赔钱处理也销不出去,与其大过年的白忙活,还不如等你们调价了,我再来选择好卖的尾货布料。”
谈晓兰说我,作势就要告辞。
二掌柜赶紧拦着她,说要再去商量商量。
谈晓兰就继续再带客厅里等着。
这次倒是没等半个小时,最多十五分钟的样子,二掌柜就回来了,然后用满是不情愿的语气,答应了谈晓兰自挑六百匹布的条件。
于是双方都外表为难,内心欢快的去仓库挑布料去了。
二掌柜挑选出来的三百匹布料,高昌茂看了都皱眉,他悄悄的对谈晓兰说:“姑娘,这种颜色的料子,咱们真的能卖出去么!”
谈晓兰看着那些五颜六色,却个个让人一言难尽的布料,道:“年前加大优惠力度,若是年后剩的多,白送总是能送出去的。”
这下换高昌茂一言难尽了,“那,咱们图什么呀?”
谈晓兰淡淡道:“图名声”
谈晓兰说图名声,高昌茂就觉得她这是又有要来分店的想法了。
谈晓兰进货高昌茂都跟着,对绣庄的利润还是清楚的,九百匹布,哪怕染坊指定的三百匹一匹都卖不出去,其实也不会赔钱。
若真是为了名声,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谈晓兰说为名声也只是说一说,如果不能有足够的利润,她才大过年的懒得折腾呢,这些布料到底怎么销,在准备进货之前,她就已经想好了。
……
下午街上的人少了,谈晓兰进的一大车货也来了。
王氏被这一大车货惊的不轻,过了年就上春款布料了,店里还有一些存货,这一大车冬款布料,年前能卖出去三成就了不得了,剩下的明年可怎么卖呀!
她正愁着,谈晓兰过去,悄声说道:“都是尾货价进的,咱们的两个店,还有上洋镇花婶的店,三个店分一分,挑出来一两款做促销,年前还能火爆几天,剩下了不耽搁明年做特价,陪不了。”
既然是尾货价进的,王氏就不害怕了,赶紧催谈晓兰:“姑娘赶紧给花婶去信,让她来看布料。”
谈晓兰却说:“不用来看,明天直接让四哥送过去,要多少随花婶自己决定,剩下的看情况,加个一两文给县里的绣庄送去。”
送到县里也才腊月二十五,还有三四天的热销期,在存货已经销的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会把布料留下的。
王氏掌柜做的时间长了,从专业掌柜的角度来看,也觉得谈晓兰这个决定还是很靠谱的。
她再看这一大车货,心里就稳的住了。
高昌茂盯着卸货,谈晓兰就交代王氏哪些布料做特价。
王氏笑道:“姑娘就算不说,我也知道哪些是用来做特价的。”
谈晓兰看着那些一言难尽的颜色,也忍不住笑了。
王氏卖的奇葩布料多了,很是淡定的说:“姑娘放心,这些料子其实就算堆在一起显得难看的很,其实把它们分开放,再加上价位便宜,也不算难卖。”
谈晓兰:你觉得不难卖就好。
说了做特价的料子,谈晓兰又道:“其它布料这几天还是维持原价,到关门那一天,所有布料都按着年后的价格来销售。”
王氏有点担心:“年前就降价,那些原价买的人,心里要不高兴了。”
谈晓兰:“二十八号才买的布料,年前少有能做出来的,影响不了什么,哪怕有几个能做出来,早买的人也只会佩服人家手快,不会觉得咱们店里做的不对,相比其他很多店铺元宵节才降价,知道咱们年前就降价的人,明年店铺开门,他们就会来挑选之前觉得贵的布料屯着。”
王氏听完谈晓兰说的,连连惊叹道:“只这十来天的功夫,咱们就能比别家多卖出最低五六百匹布!”
谈晓兰肯定道:“对,绝对能多销那么多!”
王氏想想就激动的不行,攥着拳头,说:“这样一来,咱们宜家绣庄,绝对能成为培州最知名的绣庄!”
谈晓兰看着事业心爆棚的王氏,继续肯定道:“对,一定能!”
第132章 第 132 章
谈晓兰只负责把货铺到位, 然后制定销售计划,至于具体的销售,她就不管了。
年前店里的货其实备的还是很足的, 只是她这几天心里空空的,哪怕每天都去店里,看起来挺忙的,其实和平日也没太大区别。
谈晓兰又去染坊进了那么多货, 是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和宴泽川的关系,哪怕她已经有了决断, 心里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这才决定年前再进一批货。
只要愿意搞, 就算过了腊月二十又如何。
前世的时候, 资讯发达, 就算谈晓兰这种从来不会为金钱发愁的人, 也知道还有一大部分人, 平时日子过的节省的不行, 每到过年时就买个不停。
在人人都说年味不足的现代社会, 还有那么多人每到过年, 就像不懂节制一般不停的买买买。
谈晓兰相信,在这个人人重视过年的封建社会,稍微降个价做个活动, 很多原本不准备再购买衣料的人,还是会忍不住再买上一两身的。
王氏听谈晓兰说完销售计划,就拉着几个绣娘, 围着新进的布料进行配色。
普通难看的颜色倒是不愁销, 只要价位压下去,还是有不少人买回去做家常衣服穿。
让她们费心配色的, 是那些染坊调色没调好,自家店里根本就从来没进过的颜色。
专业的绣娘,可不只是针线活做的好,给衣服配色也是她们专业的一部分。
谈晓兰就看王氏先挑了一匹难看的布料,然后几个绣娘围在一块又是摸又是看,商量了一会,就去拿其它的布料过来了。
当两种或三种颜色放在一块的时候,还别说,刚才还让人怎么都看不顺眼的颜色,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没一会,好几款染坊指定布料就找到了合适的配色。
之前谈晓兰进的做活动的布料,有不好销售的,也是这样配着卖出去的。
不过这次一言难尽的颜色太多了,谈晓兰就对绣娘们说:“几位姐姐辛苦一下,选一套自家或家人合适的款式,带着学徒们赶制出来,做好的衣服在店里展示几天,放假的时候衣服就是你们自己的了。”
绣娘们一听,白得一套衣服,哪有不乐意的道理,她们进入腊月二十就不再接活了,加做一套不绣花的衣服,耽搁不了多长时间。
绣娘们纷纷表示现在就去做,不耽搁明天展示。
店里的布料卸的差不多了,高顺财也租来了马车,直接从大车上往租来的马车上倒布料。
距离天黑还不到两个时辰,高顺财避开人,对谈晓兰说:“姑娘,我现在就出发,不到天黑就能到下面一个镇子上,在镇上住一晚,明天一早回上洋镇,这些货花婶若是要不了,当天下午就能送到县里。”
谈晓兰考虑了一下,交代道:“去镖局雇两个镖师护送,路上万一有什么意外,只要把你自己顾好就行,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用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就挣回来了。”
高顺财觉得谈晓兰太小心了:“常来常往的路,哪里用特意雇了镖师护送,我和车夫两个人,足以震慑路上的宵小。”
在安全上面谈晓兰坚定的很:“如果不雇佣镖师,那就明天再回上洋镇也不迟。”
高顺财:“……好,就按姑娘说的办。”
说完还是忍不住小声嘟囔的一句:“雇了车马和镖师,这一趟下来哪里还有什么利润!”
谈晓兰就笑:“只要带出去的货能回本,这次咱们就赚了。”
送下去的货不挣钱,但是自家店里销售的却是挣钱的,若是没有足够的量,染坊也不可能年前就给调价,进来货一天就能回三百匹布料的本钱,资金回笼不被套牢,已经算挣钱了。
高顺财也明白这个道理,跟谈晓兰保证绝对能把这批货出手了,就去帮着倒货了。
倒完货,高顺财高声对谈晓兰说:“姑娘,我去把这些货卸送到分店去了。”
谈晓兰心说,还怪小心的,随即应了声:“好”,其他的就没再多说。
宜家绣庄在另一个区又开了一家分店,周围的人也都是知道的,有人还奇怪的问高昌茂:“这边卸完了直接去那边卸不就行了,怎么还再倒一辆车?”
高昌茂就跟人家说:“那边的路没这边宽敞,平时还好,大过年的,堵了路要挨骂的!”
问话的人想到自己昨天被堵在路上半天的情况,忍不住对高昌茂伸出大拇指:“你们这生意做的,是这个!”
高昌茂赶紧抱拳回礼:“您太客气了,我们宜家绣庄能开起来,全靠高邻们帮扶,我们不能只途自己方便却忽略了邻居们的出行。”
高昌茂的应对,迎来了更多人的赞誉。
大车上的货全部都卸到仓库里,谈晓兰也就没在这边多留,因为高顺财去上洋镇送货去了,身边没有武力担当,谈晓兰也没去远洋阁,出来大半天,她也累了,干脆直接回家。
第二天何氏张罗着全家大扫除,谈晓兰在家热热闹闹的混了一天。
腊月二十五,不到中午,高顺财就回来了。
见到谈晓兰,就开始交代:“送过去的布料花婶留了一半,另一半送到县里布庄了,一尺加了五文钱!”
谈晓兰听完就笑:“四哥厉害了!”
高顺财笑道:“我先进店里看了看,见他们柜台上都快卖空了,就按着正常批发价要的价,那老板一开始只想挑个一二十匹,我说都要完能给他便宜,来回谈了有大半个时辰,最后定的一尺加五文钱,他那里年后收尾货差不多也是那个价,因着年前还能卖几天,这才都收了。”
高顺财说完就开始交帐,给花婶把布料送回去,染坊指定款没加钱,谈晓兰选的畅销款每尺也只加了一文,算是加了个运营费。
之前谈好的车马费由花婶来付,她见还请了镖师护送,又把镖师的钱也拿出来了。
这一趟,除下开支,利润竟然也有二十五两银子。
谈晓兰接了账,心想,这一趟,四哥把准备给他封的年节礼金都给挣回来了。
交完账,谈晓兰说这两天在路上辛苦了,给了高顺财半天假。
却没想到人家说不用,反而问谈晓兰昨天是不是没出门。
谈晓兰点头。
高顺财:“姑娘这几天都没去远洋阁了,今天下午我陪着你去一趟。”
谈晓兰:“明天再去也一样。”
高顺财可没她那么心大:“年底远洋阁生意好,姑娘要是几天不去,我担心有人会心大。”
高顺财对肖掌柜和王东红自身是没什么意见的。
只是想到他们曾经的主子,手底下的资产都不是一点半点,而他们又是一直替主子们打理产业的,自家姑娘若是长期撒手不管店,时间长了,他们就要试着自己当家了。
高四哥处处为自己着想,谈晓兰也不会佛了对方的好意。
直接道:“那四哥就先去歇会,下午咱们再去远洋阁。”
高顺财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谈晓兰看向桌子上的账目和银票,心里在想,之前定的年节钱,是不是再加一些。
之前谈晓兰准备给高家父子和王氏封的年节礼金,是每人二十两银子。
谈晓兰思索再三,最后决定今年先不加了,虽然自己现在已经小有资产,但是毕竟三个店都是新开的,第一年就先这样吧。
下午有高顺财陪着,谈晓兰去远洋阁转了一圈。
远洋阁的货腊月之前就进了一大批,把店里的仓库都堆满了,哪怕年底生意火爆,也不会和生活必需品的布料一样,有卖断货的可能。
两个掌柜的都是能力出众的人,谈晓兰后来又配了专业的账房先生,虽然远洋阁的资金流量大,但是还真不怎么用谈晓兰操心。
远洋阁没什么事,谈晓兰又去了二舅那里转了一圈。
二舅的杂货店自从开业,因为东西全,生意起的很快,二舅就让二表哥辞了商行的事,回自己家的杂货帮忙。
现在一家三口在店里,将将算是能忙的过来。
谈晓兰过来的时候,二舅刚有了点时间喝口茶,挥手让谈晓兰过去,就让二舅娘去拿一些糕点过来。
谈晓兰直接拉住二舅娘,说:“舅娘,我不饿,您赶紧坐着吧。”
二舅娘也是真累了,也就没起身,就道:“这次送来的糕点味道还行,让晨星为你包一些回去。”
谈晓兰就应了声好,问过店里的情况,二舅说一切都好。
谈晓兰这才问他:“二舅,你们准备哪天回去?走的时候,能留出来一个位置,把我表妹招弟捎回去么?”
谈晓兰说完,不等二舅说话,二舅娘就道:“这哪有什么不能的,你二舅和你大哥商量好了,店铺开门到二十八号,腊月二十九我们一起回家,马车都定好了,你让招弟在家等着就是,我们过去接她。
二舅也说:“兰儿放心吧,我亲自把李家外甥女送回家。”
谈晓兰听完就笑:“跟着舅舅回去,我还能有什么不放心的。”
舅甥俩又说了会话,宋晨星才有空过来,还没说两句话,又有人进来了。
二舅娘去招呼顾客,宋晨星就拉着谈晓兰,去今天新送来的糕点区挑吃的。
说起哪个口味最好吃,宋晨星因为忙碌而有些萎靡的精神,转瞬就好了很多。
在表哥热情的推荐中,谈晓兰尝了几样糕点。
当她品尝到第三款的时候,宋晨星话锋一转,问道:“兰儿,你那边没事吧?”
谈晓兰拿着糕点的手顿了一下,垂眸道:“我那边挺好的,就是年底事多,有点累,现在就盼着过年放假。”
第133章 第 133 章
宋晨星听妹妹说是累着了, 就道:“你以前不是最喜欢歇着躺着么,现在怎么变得心胜起来了!”
谈晓兰不想细说自己为什么不在家里躺着了,只能说:“想攒够了钱, 以后每天都躺着。”
宋晨星叹气:“我也想躺着,可惜你二舅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就算以后攒够了钱,他也不会让我躺着!”
谈晓兰听完就忍不住笑。
宋晨星见她笑的轻松, 才信了她状态不对应该就是累着了。
确定兰儿应该没出什么大事,宋晨星就按着她的口味开始装糕点。
看他装了两样还准备再装的时候, 谈晓兰赶紧拦下他, “就这些吧, 家里现在每天都弄好吃的, 多了这两天吃不了, 过两天就不好吃了。”
兄妹俩没什么好客气的, 谈晓兰说停, 宋晨星就不再装了。
这一会的功夫, 就又有客人进来, 谈晓兰让表哥去忙, 自己领着两包糕点,和二舅舅娘告辞,上车回家了。
眨眼就到大年二十八, 谈晓兰名下的铺子在这一天关门后,就算是放假了。
放假之前,当然得把薪俸和年礼给发了。
谈晓兰给每人制定的薪俸都不同, 她手下所有的人, 薪俸最高的不是远洋阁的掌柜,而是一开始就跟着她做事的王氏和高顺财。
高昌茂因为自己不管大事, 在宜家绣庄开了分店,王氏的薪俸提高,谈晓兰也给他们父子一起提高薪俸的时候,强烈表示自己不提薪,如果谈晓兰非要给自己提薪,他就收拾东西回老家。
王氏的薪俸,和其他店铺的大掌柜薪俸一样,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高顺财也觉得自己只跟在谈晓兰身边负责安全,拿和大掌柜一样的薪俸,也有些高了,当时他也提出自己不提薪。
谈晓兰同意了高昌茂的不提薪,却没有同意高顺财,只说让他攒着,明年会有别的事情安排他做。
高昌茂的薪俸不同,年礼却相同,都是一套衣服的布料,二十两银子的红封。
分店另找的掌柜的,还有两个店里的账房,薪俸年礼和其他人家的店铺并无不同。
就连招弟也一样,也是按着这个时代的标准定的薪俸和年礼。
绣娘是吃手艺饭的,没有薪俸,年礼是一两银子外加一套衣服的布料。
学徒也没有薪俸,年底发一套衣料,每人再发了二百钱的年礼,在同行里都算高的。
远洋阁和绣庄又有所不同,绣庄用的都是雇佣的人,而远洋阁的两个掌柜的都是自己买的,所以薪俸又是另外一套标准。
其他人员的薪俸也不一样,张华虽是伙计,因为能力出众,谈晓兰给他定的薪俸堪比普通店铺的二掌柜。
然后就是账房先生,和张华拿的同一标准的薪俸。
比起他们俩,高顺广和麦冬的薪俸就少的多了,不过因为远洋阁是高档店铺,就算挣的不多,也和高顺广在渡口做力工时挣的差不多。
远洋阁的人员,谈晓兰都是根据这个时代标准,给他们定的薪俸,年礼也一样。
发完年礼和薪俸,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放假了。
今天学堂和商行也都放假了,谈晓兰回家的时候,家里显得热闹的很,招弟的堂哥正和兴强他们贴对联呢。
大家都放假了,唯有谈思立,因为万川商行的账目实在太多,别人都放假了,他不但不能放假,还需要加班。
父亲回来的时候都快到入寝时间了,回来后直接去了老太太屋里。
因为放假了,平时已经准备就寝的时间,家里的孩子们还没有休息,知道父亲回来了,也都去了祖母屋里。
老太太见孩子们都来了,笑道:“正说着你们呢,就都过来了。”
兴强就问:“是有什么事要吩咐么?”
谈思立:“没有,你们祖母说你们贴对联的事呢。”
谈思立说没事吩咐,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就淡了。
这明显的就是有事呀!
谈兴强看向谈晓兰。
谈晓兰也不知道什么事呀,轻轻对他摇了摇头。
兴强就对老太太道:“奶奶有事只管吩咐,孙儿去给您办。”
老太太却说:“你爹说不用。”
谈思立见儿女们都向自己看过来,道:“老家的事务,前几天送节礼的时候就已经交给族里的兄弟帮忙打理,你们祖母今天想着,还是让兴强回乡贴一下对联更好。”
老太太却激动了:“让赵铁和高顺财跟着,路上也不用担心出什么事,怎么就不行呢!”
见老娘急了,谈思立就笑着赔不是:“看您,还急上了,我也没说不能去,只是人家顺财刚来回跑了一趟,兰儿的远洋阁也放假了,让负责店里安全的那个伙计和赵铁一起跟着兴强回去,您还非得不同意!”
老太太:“我对买来的人不放心。”
何氏劝她:“人家老娘还在咱们家呢,又有赵铁跟着,您有什么不放心的。”
老太太:“不放心就是不放心,哪有什么为什么。”
谈晓兰听因为这个原因,赶紧接话道:“奶奶放心吧,我这就让人去跟高四哥说,让他明天陪着兴强回家一趟。”
老太太听谈晓兰直接应下了,终于高兴了,然后就吩咐何氏给兴强收拾东西,又把兴强叫到跟前,交代他除了贴对联,还有其他什么事。
兴壮也凑过去,说:“奶奶,让我也跟着大哥一起回去吧。”
老太太听完笑的见牙不见眼:“好,你们兄弟俩一起回去。”
谈晓兰看着两个要回乡的弟弟,心里忍不住开始想三里村,还有村里的那个人。
思绪只是飘了一瞬,谈晓兰就不再继续深想,出门吩咐林妮,让她通知肖小子,带个人去和高顺财说,自己请他明天陪着兴强回乡一趟。
……
第二天一早,高顺财早早的就过来了,有他陪着,就不用赵铁跟着了,昨日没有定车,好在这次回去除了招弟有一个大包袱,其他人没几个行李,自家的骡车坐几个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高顺财和远洋阁的伙计轮换着赶车,兴强、兴建,还有招弟和她堂兄李亮,六个人,虽然不是特别宽敞,却也不是特别拥挤。
谈晓兰靠着小菊昏昏欲睡,如果不是和二舅说好他来接招弟,兴强他们回乡谈晓兰是不会早起送他们的。
老太太拉着外孙女,说:“兰儿让她二舅给你留了位置,若是他家车上的位置宽敞,待会你去那个车上坐。”
招弟乖巧的应了。
老太太又开始交代其他的事。
其实她交代的,之前都不知道交代了多少遍了,但是招弟还是静静的听着,老太太交代完一样,她就答应一次。
何氏拉着招弟另一只手,说:“你舅舅给李家族长写了信,明年让你两个妹妹跟着一起过来,回去后和你娘好好说说,让她别拦着你妹妹们的前程,你攒的钱,也不能都给她,要不然你娘又得都贴补到大家里了!”
何氏说的,招弟也都应着。
招弟在家里住了一年多,何氏对招弟可以说比对自己的亲女儿都好,现在招弟回家过年,她还怪舍不的。
小菊正默默的看着,谈晓兰拉了她一下,问起了她的笑容少年,今天会不会过来。
提起心上人,小菊的心思就从母亲那边转移了,小脸红扑扑的回道:“他今天也是一早就往这边来。”
谈晓兰:“说不定路上还能和兴强他们走个对面。”
小菊嘴角开始上翘:“很有可能。”
正说着话,就有一辆大马车过来了,谈晓兰看过去,就见大表哥坐在车夫旁边,正冲着这边挥手。
二舅定的车大,他们行李也多,不过整体上还是比谈家的骡车宽敞一些。
招弟就把行李留在了骡车上,去大车上,挨着宋欣怡坐了。
……
街上不时的有鞭炮声响起,兴强他们赶在年夜饭之前回到了家,比爹爹回家还早了将近半个时辰。
外面鞭炮声不断,谈思立举起酒杯,全家人不管杯子里是白酒还是果子酒,也都跟着举杯。
谈思立看着母亲妻儿,向来内敛的他也能明显的看出心情很好,“今年终于能全家团聚了,祝愿明年也能盛世太平全家平安。”
谈晓兰和弟弟妹妹们也都跟着说:“盛世太平全家平安”
大家举起杯子一饮而尽。
欢欢喜喜的吃了年夜饭,就是守岁了。
守岁,过了子时才能睡。
一开始小孩子们还精神的很,到了平时就寝的时候,谈晓兰就忍不住开始犯困。
不止她自己困了,家里的孩子都困了,毕竟平时生活太过规律,哪怕自己不准备睡,生物钟也让会提醒身体困倦。
老太太看着开始犯困的孩子们,说了句:“发压岁钱了。”
这句话超级见效,瞌睡虫蹭蹭的都跑了。
别管自己能挣多少钱,压岁钱还是不一样的。
谈晓兰是老大,第一个磕头领了祖母的压岁钱。
挨个收了祖母的压岁钱,然后再给父母磕头,又得了两份压岁钱。
大家被压岁钱刺激的精神了一段时间,又开始犯困的时候,谈晓兰就带着弟弟妹妹们,去大门外放了一会鞭炮。
玩累了,也饿了,回来吃了点东西,然后就更困了。
谈晓兰回忆,去年守岁也没觉得那么难熬啊,今年这个岁,怎么那么难守呢!
老太太看着困的东倒西歪的孙辈,笑着说:“看你们困的,去吧,去睡吧。”
何氏:“也就半个时辰了,再让他们守一会吧,过了子时再去睡。”
谈思立就说:“让兴强守到子时,兰儿他们几个去睡吧。”
谈晓兰看向爹爹,突然就明白自己今年为什么那么困了,爹爹在,自己的心是稳的。
不过这个守岁么,还是继续守吧,她起身对小菊他们几个说:“走,咱们再去门口玩一会。”
小菊第一个应了,小弟也紧跟其后……
第134章 第 134 章
现在这个时代比前世生活节奏慢的多, 过年,必须要过了正月十五才算差不过完。
为什么说差不多过完,因为祖母说, 出了正月,过了二月二才算过完年。
谈晓兰去年过年差点无聊死,全靠着元宵节看花灯支撑着过来的。
今年才算真正感受到了过年的快乐。
住在州府,大年初一没有宗族可走动, 初二也不用回外婆家,一家人真难得的在家里过了两天悠闲日子。
到了初三, 就开始去亲近的人家里赴宴。
熟悉的圈子, 熟悉的人, 去了先给长辈拜年, 然后就和小伙伴们去后面玩去了。
这两天气温开始走高, 室外也可以玩了, 谈晓兰在投壶场上狠狠的过了两天瘾。
到了初五就没有人家设宴了, 每家一大早先‘送穷’, 然后就是各种‘破五’习俗, 接下来最重要的一环, 就是迎财神。
过了‘破五’,过年的很多忌讳就不用再讲究了。
听到身旁小菊大出了一口气,谈晓兰就想到了年三十包饺子的时候, 小菊说了句:“饺子面没了,终于包完了!”
她说完这句话,就被祖母和何氏训轮番的训呀, 祖母说:“什么没了, 那叫满盆了!”
何氏:“不想包就别干,不会说话就闭嘴!”
这个规矩小菊其实是也懂, 只是今年应该和姐姐一样,父亲在家,心里就有底,心思一放松,一个不谨慎,就出错了。
今天终于过了破五,说话时需要注意的词语,不用再注意了,被红线缠起来的剪刀,也可以松开做活了。
所以,绣庄和远洋阁也该开门了。
谈晓兰去年进入腊月之前,在染坊就定了几百匹春款布料,初六刚开门,染坊就把布料送过来了。
远洋阁年前生意虽然也火爆,但是存货还没到卖空的地步,所以不着急补货,当然,着急也没用,河面还没完全化冻,没开河,船过不来,想补货也没人送。
初六就开门的店铺其实并不多,开门的大多是从事衣食住行的店铺,其他关于做工生产的店铺,大多会选择过了元宵节再开门。
因为天气回暖,绣庄开门就有生意,虽不火爆,却也不算冷清,不过比起年前的火爆,差的就不是一丝半点了。
年后悠闲,绣娘们这个时候大多会做出来一两个精细的绣品,好放在店里销售。
今年刚开门,谈晓兰就给绣娘们许诺,让她们只管往精细里做,只要做出来,她就直接给收了。
相比于卖出去才能拿到相应的钱,做出来就能卖给东家,能直接拿到现银,绣娘们就没有不同意的。
而且谈晓兰还不给她们定风格,做什么样的绣品,全凭她们自己的喜好来,只要成品没有瑕疵,无论什么样的风格都收。
这个条件一宣布,绣娘们可就真激动了。
为了做出来的绣品好出手,绣娘们大多都会选择做容易出手的绣品,但是能坚持到出师的绣娘,谁还没一点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
一个个的灵感嘭的一下都爆出来了,心里早就打好的腹稿直接抛到九霄云外,各自拿起炭笔就开始画构图。
绣庄都开门了,身为分店二掌柜的招弟还在老家呢。
万川商行也开门了,不过年前的账目都清算完了,父亲这个月清闲的很,商行开门,也不耽搁他回乡一趟。
谈思立回乡,接外甥女是其中一个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年前没有回去,自家宗族的长辈,两个岳父家里,年后就必须要拜访一遍。
兴强明年才上科考班,年假一直放到正月十六,父亲回乡,兴强和兴壮这两个半大小子,也坐上了高顺财和肖小子轮班赶着的骡车,都跟着回乡去了。
而谈晓兰和小菊还有小弟,继续跟着何氏出门去赴年宴,祖母只赴了禹家的年宴,其他人家她就不愿意去了。
相熟的人家,设宴的日子年前就定好了,谈家去年才来州府,所以设宴的日子定在了年初九。
年宴的席面年前就在酒楼定好了,这几天出门赴宴,谈家人不管是主子还是伺候的,都是处处留意别人家是怎么安排的,吸取人家的经验,争取自家设宴那天不会出现安排不好的情况。
在开宴的前一天,父亲带着兴强兴壮,还有招弟的堂兄李亮,谈家族里和谈晓兰同辈的一个小子谈兴俊,还有招弟姐妹仨,一块回来了。
不止这些人,还带回来两匹马,如果不是多了这两匹马,自家的骡车根本拉不了十几个人。
兴强兴壮正是学骑射的年龄,父亲去年就委托了族中的兄弟,帮忙寻两匹刚成年的脾性温顺健康的马。
不是州府不好买马,而是老家的关系必须经常走动,特别是自家没有近宗,在族里有一两个要好的兄弟,还是很有必要的。
带回来的族里的这个小子,就是帮着自家寻摸马匹的族叔的儿子,父亲把他带出来,让他先在商行里做伙计,后面再根据他的表现安排。
回来的这一路,兴强和兴壮还有谈兴俊和李亮,在父亲和高顺财的守护下,已经完全掌握了骑马这项技术。
这几十个人一进来,家里马上就热闹了起来,男孩子们给老太太问过安,就被父亲带到外院去了,留下招弟姐妹仨在后院。
老太太把盼弟和来弟揽在怀里,问她们娘在家里的日子好不好过,问她们在家里都做些什么。
盼弟:“外婆放心,我娘在家挺好的。”
那些年,姑姑谈芳韵回家从来都说自己过的好,老太太现在是再也不信这句话了。
来弟见外婆不信,就道:“族长爷爷隔不了三五天就去我们家一趟,现在我爷爷奶奶一点也不敢慢待我娘了。”
来弟这么说,老太太才算放下心。
何氏问招弟:“你们姐妹仨都来州府,家里没拦着吧?”
招弟就笑:“他们倒是想拦着,被族长爷爷一顿训,就没人敢说什么了。”
谈晓兰听完,心里就想,爹爹现在一定很后悔,当年姑姑一心要嫁给姑父的时候,他不应该一心想着劝解姑姑,应该从李家那边着手,那么怂的一家,找个有身份的人去给他们家捎个话,姑姑就算一心想嫁,李家也不敢娶!
谈晓兰觉得父亲现在后悔了,其实谈思立去年处理妹妹陪嫁土地的时候,就后悔的不行,如果不是为了下下面的孩子,他恨不得让他们和离了。
这次去接三个外甥女,谈思立又许诺了李家族长,最迟明年,接谈芳韵夫妻来州府,到时候也给族长的老二一家租好房子,让李亮他爹带着招弟她爹一起做事。
李家族长听完毫不犹豫就应下了,在州府能有不花钱的落脚的地方,还有找好的事做,傻子才不去呢!
李家族长答应完,还表示往后一定会多教导谈芳韵的儿子李楚贵,避免他被养歪了。
谈思立敢那么大方的许诺李家族长,是因为他现在的收益,已经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谈晓兰现在一年的收益,是农村富裕人家一辈子也挣不来的钱,
而禹伯良给谈思立的年底分成,则是普通小商户一辈子挣不来的钱。
对于掰不过来的妹妹,谈思立早就没了心力去教育,心思掰不过来,行为上让李家族长去管控,其中的花费,对现在的谈思立来说,真不算什么。
在接盼弟和来弟之前,谈思立就和兰儿商议好了,她们俩过来了也和招弟一样,白天绣庄做学徒,晚上回来自己教导。
带回来的男孩,安排在外院的客房,盼弟和来弟住在内院之前宋欣怡住过的房间。
何氏想着,小姑子的三个闺女都来家里了,自己提出来把侄女也接过来,应该不算过分。
于是在招弟姐妹仨回屋去休息后,谈晓兰就听何氏说,想接娘家侄女过来的事。
老太太刚把外孙女接到身边,不好拒绝何氏的要求,谈晓兰赶在老太太开口之前发话了。
“母亲接芦花过来是让她小住?还是给她找事做?还是准备在州府给她说个亲事?这些事母亲都考虑好了么?
接过来小住几天,这个当然没问题,但是在咱们家住过一段时间后,她回家还能习惯么?如果给她找事做,薪俸低了舅娘心里不高兴,薪俸高的您去哪里给她找?
至于说亲,关乎她一辈子的事,您做好芦花婚后日子有半点不好,就需要你去调停,然后还要面对舅舅一家的指责么?
如果这些准备您都做好了,接过来就接过来呗,对于咱们家来说,真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但是您身上多出的责任,您可得想好了。”
面对着谈晓兰一连串的询问,何氏懵了,“招,招弟她们姐妹怎么样,芦花就怎么样呗,怎么说的好像芦花一个人,比招弟她们仨都费劲?”
谈晓兰对着何氏淡淡的笑道:“还真不一样,招弟她们不讲究工钱,在我店里做学徒,也就是管吃咱们家管住,招弟能做掌柜的,不是因为我开了分店,而是因为她有做掌柜的能力,如果她没有那个能力,今年还是要继续做学徒的。
至于说她们的亲事,姑姑的嫁妆这两年是爹爹在打理,最迟明年姑姑一家就能靠着她的嫁妆搬到州府来,招弟她们姐妹的亲事,每一个都得姑姑亲自操办,以后好与不好,都怨不得咱家的。
母亲现在,还觉得芦花和招弟她们一样么?”
何氏想想,好像真的是不一样!
第135章 第 135 章
谈晓兰的一系列问题不止问住了何氏, 还让老太太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也有理由反对了:“之前宋家闺女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为了欣怡以后的婚事, 兰儿她二舅把家里的店铺都转让了,全家搬到州府来,亲自给闺女相看人家。
我也不是容不下孩子来家里住,住多长时间都没事, 你是做姑姑的,给侄女置办点什么也是应该, 只是亲事上面, 你们家也得按着宋家那样, 让你兄嫂操办你侄女的婚事, 你不能揽过来。”
何氏不说话了, 因为她知道, 如果把芦花接过来, 兄嫂绝对会把芦花的亲事也交给自己。
老太太见儿媳妇不话说了, 接着道:“我知道, 你想把侄女接过来, 是想着能帮扶一下你兄弟,自己日子过的好了,想着帮扶兄弟是人之常情, 只是你的方法错了。”
被婆婆直接点出来自己想帮扶娘家,何氏心里就有些忐忑,好在听婆婆的话音并无怪罪的意思。
何氏小心的问了一句:“那应该怎么办?”
老太太:“你帮扶兄弟, 为的是兄弟的日子好过了, 父母的日子能好过一些。
其实想父母的日子好过,你可以直接把准备帮扶兄弟的东西和银钱, 交给父母就是,你爹娘手里有银钱,你兄弟对他们自然就好,别管吃穿如何,亲家心里过的舒畅,过的就算好日子。”
何氏听完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还是娘想的明白。”
何氏没了要接侄女过来的想法,最轻松的就数小菊了。
谈晓兰出言反对何氏接芦花过来,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何氏最后绝对会搭了东西还不落好,何家的那个舅娘又不是个好相处的,以后家里绝对脱不了麻烦。
一眼能看到的麻烦,谈晓兰当然要反对。
而小菊心里想到的还不是以后,而是芦花来了,自家娘少不得会因为她多骂自己几次。
如果因为姑姑家的表姐妹,自己被娘骂了,奶奶会出面说她,如果因为芦花自己被骂了,奶奶也不好多说。
所以屋里的人,最不想何氏接芦花过来的,就是小菊,现在何氏不准备接了,她可不就大松一口气么!
老太太看着明显放松下来的孙女,对她招手道:“小菊,明日的年宴准备的怎么样了,和奶奶说说。”
小菊站起来,说:“待客的茶点已经准备好了,小孩子喜欢玩的东西也都准备了不少,家里的人也都跟着出过门,看别人家怎么样,他们也都记下了,今天又让内管家去酒楼核对了一下,也都没问题,只等着明天客气过来开宴。”
老太太就夸她:“小菊现在办事我是越来越放心了。”
何氏听了本能的就想反对,但是想到丈夫的一再告诫,她又硬生生的忍住了。
小菊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这些大多都是奶奶教的,让内管家去酒楼再确定一下,也是姐姐提醒我的。”
谈晓兰也一点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小菊不用自谦,奶奶教的好,你也学的好,自从搬到州府,你做事就很认真,就算我不说,你也会想着让人再去确定一遍的,不说奶奶对你放心,爹爹也不止一次说过你管家管的好。”
被奶奶和姐姐都夸了,小菊也忍不住欢喜了起来,至于其他人,她已经学会慢慢忽略了。
……
第二天,谈家开年宴,和谈思立相熟的人家,还有和谈晓兰姐妹兄弟相熟的小伙伴们,都相继过来了。
自家开宴要比去别人家累的多,好在请的都是相熟的人家,并没有太多人,而且自己家人多,何氏身为当家主母虽然稍显不足,好在有禹伯良的妻子帮着招待,也就没人计较了。
自家的年宴开完,就没有再开宴的人家了,各家都窝在家里好好歇息两天,准备迎接元宵节。
州府的元宵节,不管是花灯的精美度和多样性,还是街道上的人流量,都不是上洋镇可比的。
谈晓兰和家人一起去街上看花灯,在满是璀璨耀眼的花灯大街上,却突然有一种淡淡的孤寂感。
一盏花灯被人举到自己面前,谈晓兰看向举着花灯的人。
兴强眼中装着满街的璀璨,笑着说:“姐姐,送你一个花灯。”
谈晓兰看着弟弟,唇角慢慢翘起,却不接面前的花灯,只说:“我想每晚都像今晚这样明亮,一个花灯可不够。”
兴强听完直接拉着姐姐到了路旁的花灯摊子,说:“姐姐觉得多少灯能把夜空照亮,我就给你买多少灯。”
谈晓兰刚才只是逗一逗他,却没想到他真就领自己过来买,几个花灯虽然花用不了几个钱,但是兴强他们几个和自己跟小菊不一样,他们的花费可比自己姐妹多,家里给的零花钱一个月剩不了什么,现在却大方的随自己挑。
谈晓兰只思考了一下,就对弟弟说:“那我可要挑了。”
兴强笑的一脸阳光:“姐姐随便挑,想挑几个都可以。”
摊子里各种花灯造型都有,谈晓兰就看着顺眼的开始指:“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她一口气点了五六个,把卖花灯的乐的不行,赶紧把她指出来的花灯拿出来。
兴强就问这些多少钱,卖花灯的说了价钱,谈晓兰就见自家傻弟弟准备直接付账。
兴强的钱袋还没打开,就被姐姐给拿了过去,他抬头看姐姐,就见她拿着自己的钱袋,对跟在后面的肖小子招了招手。
兴强就看着肖小子越过自己的父母弟弟们,来到跟前,姐姐一句话也没说,只把自己的钱包给了他,然后肖小子拿着自己的钱包,又问了一遍卖灯的花灯多少钱。
买灯的就又报了一遍价格。
谈晓兰这才对肖小子说:“合适就买下来,不合适其他摊上也有的是。”
说完也不在摊位上等着,直接拉着弟弟走了。
兴强被姐姐拉出摊位,心里也有些明白了,这些摊位上卖东西的,和自己书院附近卖东西的不一样,书院附近卖的都是长期用到的,价格大多也都是固定价格,这种一年才卖一次的东西,在价格上水分就会比较大。
谈兴强正思索着以后买东西要记得砍价,就听身旁的姐姐说:“我觉得那几个灯还是不够亮。”
谈晓兰说完,何氏终于忍不住说道:“兰儿,你晚上也不出门……”
话刚说一句,就被谈思立打断了:“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孩子喜欢买了就是。”
何氏觉得太浪费了:“家里院子里的灯过年刚换的,更不用说咱们家原本灯就不少,再加上刚才那几个,晚上都点亮,和这街上也差不多一样亮了。”
若是以前,谈晓兰绝对会说个理由继续买,但是今天,她一点也不想和人理论,怪没意思的。
谈兴强感觉到姐姐松开了拉着自己手腕的手,淡淡的说了声:“好”
这一刻,谈兴强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酸涩的厉害,他准备拉着姐姐继续去买灯,却听到爹爹说:“家里的院子够用了,那就再买个院子就是。”
何氏心里咯噔一下,还没想到说什么,就听长子说道:“爹娘,你们慢慢逛,我和姐姐去那边看看。”
谈兴强拉着谈晓兰往前走,曾经父亲失去音信时的记忆在脑子盘旋。
有姑姑被婆家堂妯娌欺负时,姐姐做主一家人去给姑姑出气的画面;还有姐姐从外婆家回来,为了撑起来家去渡口做咨客的画面,还有决定供小弟读书的画面。
现在爹爹回来了,家里的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可是谈兴强却觉得,姐姐最近好像并不快乐。
他想送给姐姐一个花灯,姐姐想要更多,多买几个花灯就能让姐姐快乐,是谈兴强再愿意不过的事。
但是……
谈兴强心里的酸涩化作热流,直往眼眶中窜。
谈兴强拉着谈晓兰直奔前面一个格外耀眼的花灯摊子,说:“姐姐,这里的灯更好看,你随便挑,不管喜欢多少我都给你买。”
少年的眼中满是真诚,稚嫩的双肩已经准备好了担起他想担起的责任。
看着一脸认真的弟弟,刚才还有些消沉的情绪,好像被初春的风给带走了,心里只觉得暖暖的。
谈晓兰笑了,她依着弟弟的话,看向眼前摊位上的花灯。
刚才的花灯大多都是能提着走的小花灯,这里的花灯就比较全,有小也有大,有适合今天提着玩的灯,也有能摆在屋里的灯。
其中有一个悬挂着的八角大宫灯,把整个铺子都拉高了一个档次。
谈晓兰指着那个大宫灯问弟弟:“好看么?”
谈兴强:“好看,姐姐喜欢咱们就买了。”
谈晓兰却摇头,道:“这个放家里不好摆放。”
然后指向八角宫灯下面的一个四角桌灯,问弟弟:“这个好看么?”
谈兴强:“好看,放屋里正合适。”
谈晓兰又问他:“这个宫灯四面画的是四君子图,喜欢吧?”
谈兴强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太对,但是还是老实的回答:“喜欢”
谈兴强说了喜欢,谈晓兰就问老板:“四角宫灯怎么卖?”
老板刚给人拿了提着走的小花灯,过来对谈晓兰说:“姑娘好眼光,这个灯不管是材质、做工、还是作图,都做到了宫灯的极致,您要想买,这个灯得二两银子。”
谈晓兰看向弟弟。
谈兴强一个月只有一两银子的零花钱,这一个灯就需要他两个月的零花钱。
但是谈兴强却非常大方的说:“姐姐喜欢咱们就买了。”
过年的时候家里可是给了三两银子的压岁钱,他还都没花呢,刚才那几个花灯也用不了几个钱,剩下的钱给姐姐买这个灯绰绰有余。
第136章 第 136 章
谈兴强说买, 谈晓兰就对摊主说:“一两银子,老板卖不卖?”
摊主:“姑娘说笑了,一两银子连成本都不够。”
卖家的话不能当真, 这一点从宴泽川的鱼档,到自己的远洋阁,再到舅舅的杂货店,很多东西都完美诠释了, 货物如果只有两倍价格,卖家就说赔钱的理论。
她直接从钱袋里拿出一两的碎银子, 说:“行不行一句话的事, 不行我们再去别的摊位上转转。”
老板叹气, “真的不挣钱!”
话虽这样说, 行动上却是一点不慢的拿了坐灯放在谈晓兰面前, 又说:“看在姑娘姐弟真心喜欢的份上, 赔钱给你们了。”
谈晓兰就笑:“一两银子若是够本, 我就买了, 若是赔钱, 那不能让您白忙活, 我们还是去别的摊位上看看吧。”
老板笑着“嗐”了一声,道:“挣是挣不多,好在也不赔。”
老板说完, 谈兴强就见姐姐要付账,赶紧道:“说好我给你买的!”
谈晓兰毫不停顿的把银子付了,回头对弟弟说:“刚才你给我买的花灯我就很喜欢, 这个你喜欢的是我给你买的, 等以后姐有其他喜欢的东西,你再给我买。”
谈兴强重重的点了点头, 以后不管姐姐喜欢什么,只要自己有能力,都给姐姐买回来。
刚才姐弟俩只比家人急走了一会,买灯的这一会功夫,父亲已经带着全家过来了,肖小子也提着几个花灯跟在一旁。
谈晓兰就让父亲看新买的桌灯,问他:“爹爹,这个灯好看吧。”
谈思立看着四面画着君子图的桌灯,满是欣赏的说了句:“不错”
何氏看着这个华丽的宫灯,心里后悔的不行,这样一个材质上乘做工精细的宫灯,不知道能买多少个提着的小花灯。
早知道晓兰会买一个这样的灯,刚才就不说话了。
心里虽然后悔的不行,何氏却不敢再多言了。
谈晓兰看着脸上差点都要带出愁苦情绪的何氏,曾经的耐心又回来了,毕竟如果没有她,自己哪来的那么贴心的弟弟妹妹。
谈晓兰就说:“我弟弟虽然尚未成年,却已有君子之风,这个四君子图宫灯就很适合他。”
何氏惊讶的看过去,谈晓兰就对她笑了笑,何氏心里不好意思,脸上就有些泛红。
肖小子把手里提着的六个花灯暂时交给兴壮,自己拿出兴强的钱袋,过来说:“大爷,六个花灯,一共花了一百一十个铜钱。”
何氏就见长子接过钱袋,并没有给这个摊位的老板付账,而是直接收了起来。
谈晓兰从兴壮手里接过花灯,对弟弟妹妹们说:“来,你们大哥买的花灯,咱们一人一个人人有份。”
说完就给弟弟妹妹表妹们一人发了一个花灯。
谈兴强买的第一个花灯,刚才被他交给小菊保管,谈晓兰和招弟三姐妹,还有兴壮兴建分了手里的六个花灯。
他们几个提着花灯,摊位老板也把坐灯捧起来递给兴强:“公子,拿好您的灯。”
肖小子知机的很,赶紧接过做灯,说了句:“多谢老板,我拿着就好。”
肖小子捧着坐灯是不能再跟着逛了,谈思立就让他先回去。
直到肖小子抱着坐灯走了,自家一家子要离开卖灯的摊位,摊位老板也没喊人付钱,何氏不得不确定,那个华丽的坐灯,是晓兰出钱买的。
她心里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反正就是有些讪讪的。
正不好意思着,被跟在身后的内管家轻轻拉了一下。
何氏回头。
内管家发现,自从过年,太太对大姑娘就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内管家是被买来的,以后如无意外,谈家就是她往后余生待着的地方了,她自然不希望家里矛盾重重。
她靠近何氏轻声提醒:“太太给大姑娘再买几个花灯回家照院子。”
何氏轻轻点头,快走了几步,赶上小辈们的脚步,喊谈晓兰:“兰儿,你看还有喜欢的灯么,有喜欢的母亲给你买。”
谈晓兰心里那股劲已经过去了,这会也不想再要花灯了,买回去也就稀罕这两天,过几天放都没地方放。
不过何氏都说了,她也不驳她面子,嘴上应了声:“好啊”
然后就把手里提着的花灯交给兴强,招呼着弟弟妹妹们跟着一起去旁边摊位上,帮自己再挑一个花灯。
他们一大帮姑娘小子,围着人家的摊子叽叽喳喳的开始挑花灯。
看到一个好看的,发现和兴建手里的撞款了;然后再挑,细看又和招弟手里的有点像;又看到一个亮眼的,和小菊手里兴强第一个买的一模一样。
挑了好几个,笑了不知道几场,最后谈晓兰干脆拿了个没什么造型的圆灯,普通到就像家里平时用的灯笼一样。
谈晓兰提在手里,在各种造型的花灯面前,这个普通灯笼,倒成了与众不同的。
谈晓兰喊何氏:“母亲,付账了。”
何氏应着,过来问老板价格。
摊位老板报了个比平日贵了两文钱的价格,何氏难得大方的没有砍价,直接付了账。
谈晓兰就提着自己的灯笼,带着提着各种款式花灯的弟弟妹妹们逛街看灯,遇到卖小吃还有小玩意的,问谁喜欢,就喊何氏来付账。
一路吃吃玩玩,欢欢喜喜的逛完了灯市。
……
何氏以为自己说话不当的事就这样过去了,却没想到过了几天,全家人都在老太太屋里说话时,丈夫突然宣布给兰儿买了个院子。
何氏惊讶的忍不住站了起来,她看向丈夫,她以为那天丈夫只是说说就算了。
对上丈夫平静到近乎无情的眼神,何氏突然就想到了曾经他一再提醒过自己的话。
何氏垂下了头,彻底不敢说话了。
谈思立收回了看向妻子的眼神,没搬到州府之前,何氏确实做到了她自己曾经承诺过的,不过从搬到州府,特别是年后给了家里五百两的家用后,何氏心里就多了些想法。
谈思立对妻子虽无爱情,却有责任,日常对她也不苛刻,她若没有生出一些小心思,谈思立今天买的院子,就不止有兰儿自己一个人的,还会有小菊的。
兴强和兴壮看到母亲的反应,都羞的满面通红,小菊和兴建看到他们那样也不敢说话了。
屋里落针可闻。
老太太看几个孩子,两个孙子明显就是知道了他们娘的想法啊!
老太太恨不得现在就指着何氏大骂一场,可是看看三个孙子,最终还是忍下了。
谈思立看几个儿子如此,心里倒是欣慰了一些。
谈晓兰心里叹气,主动打破沉默,说:“爹爹不是说给我和小菊一起置办么,小菊的呢?”
谈思立:“只有这一处合适的,就先给你买了,再遇到合适的就给小菊买。”
谈思立说完,又温声问次女:“爹爹先给姐姐买了,小菊再等一段时间好不好?”
谈晓菊赶紧道:“本就应该先给姐姐买,我没关系的。”
谈思立满意的点了点头,声音依然温和的对几个儿子说:“你们都是好孩子,懂得长幼有序的道理,爹爹就放心了。”
兴强和兴壮赶紧站起来,躬身应道:“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谈思立说了声:“好”
然后对谈晓兰说:“带着弟弟妹妹们出去吧。”
看着孩子们都走远了,谈思立才对老太太说:“我看兴强的性子也稳了,辛苦您多出去几趟,看谁家的姑娘合适,咱们也好早点聘来做长媳。”
从刚才就尽量降低自己存在感的何氏,在听到丈夫说要给儿子相看的时候,也顾不得躲了,直接道:“我看林家的宝音就挺好的,要不,咱们把宝音聘来做媳妇吧!”
老太太却觉得:“宝音是好,不过性子太跳脱了,做长媳是不是不太合适。”
何氏听老太太反对,心里就急了,林家门第高,为长子去求亲人家都不一定能看上自家,若是下面的兴壮,人家更不可能答应。
何氏不知道该怎么说服婆婆,只能哀求的看向丈夫。
谈思立敲打妻子归敲打,却也不会让她余生不顺,人家的姑娘嫁到自家,还是和婆婆相处的时候多,若是不先去林家求亲,以后不管谁家姑娘嫁过来,都要受气的。
妻子对小菊不好,自己可以关起门来教育她,她对兰儿有了其他小心思,自己可以守着全家下她的面子,唯独她对儿媳妇不好,只要做的不过分,自己就不能多加干涉。
不管是为了妻子,还是为了儿子,甚至于为了嫁到自家来的姑娘,谈思立都得答应她先考虑林宝音。
谈思立先用眼神示意妻子放心,然后对老太太说:“林家姑娘的性子再跳脱,自小受的教育和小门户家的姑娘就不同,做事上面绝对差不了。
咱们觉得人家姑娘性子跳脱,人家还不一定能看得上咱家。
林家是培州大族,如果兴强能娶到林家的姑娘,以后无论是否能入仕,往后的人生都不会过得艰难。”
老太太反对何氏想要林宝音做儿媳妇,首先想到的是姑娘的性子,听儿子说到林家的家势,就迅速的明白了过来。
自家也不是什么大家族,长孙媳妇性子跳脱点有什么要紧的,若是能娶到培州望族的姑娘,孙子以后的人生就算稳了!
老太太想明白了,就道:“你们都觉得好,我也就不说什么了,横竖都是为了孩子好,儿媳妇喜欢林家姑娘,思立就看着让谁给林家捎个话,不是咱们相中了就行,还要看人家愿不愿意。”
第137章 第 137 章
元宵节之前, 盼弟和来弟一直在熟悉州府的生活,过了元宵节,谈晓兰安排她们俩去王氏盯着的店里做学徒。
谈晓兰准备让她们先做半年时间的学徒, 看她俩表现,再根据她们俩各自的情况培养。
如果适合管理店铺,就让王氏带一带,州府那么大, 谈晓兰还想着今年在另一个区再开一家分店,就像用招弟一样, 再另聘一个大掌柜, 二掌柜是自己的表妹, 大掌柜基本上就不会生什么歪心思。
如果在理账上面有天赋, 谈晓兰会自己带着学理账, 时不时的再让爹爹提点一下, 自己几个店铺的账目, 就可以让她来管。
麦冬在远洋阁学的也差不多了, 谈晓兰也教过她理账, 以后让麦冬跟着表妹一起, 两方制衡,也可以放心了。
所以不管往哪方面陪着,都不会把她们往绣娘上面陪着, 毕竟绣娘好找,自己能信任或者说能有制衡别人身份的人,却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的。
谈晓兰把人放在店里, 暂时就不用管了。
她早就把店铺理顺, 掌柜的的都能独当一面,所以谈晓兰的日子开始悠闲起来。
闲着没事, 出城去玩还太冷,正好爹爹给买了个院子,谈晓兰就带着高顺财去看院子。
爹爹给买的是个小两进的院子,距离家里只有一刻钟的路程,在一个叫柳树胡同里,前院是一排倒座房,院子不大,从垂花门进入后院,就是宽敞舒适的二进院。
院子干干净净,也不破旧,只是里面没有家具,不过对谈晓兰来说,没有家具比有家具还要好,她准备把这个院子,按着自己的喜好来装饰。
回到家就又是写又是画,忙活了两天,拿着自己画好的图纸,带上高家父子一起,去了柳树胡同的院子里。
谈晓兰装修自己院子的时候,谈思立在商行里待了大半天,虽然还不到下职的时间,看情况也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交代了两个副手一声,就去找禹伯良了。
禹伯良笑着把谈思立迎进客厅,说道:“你终于舍得从家里分出点时间,来我这里了,今天不管有没有事,不能走,年后这家请了那家有事了,弄的咱俩还没好好在一处聚过呢。”
谈思立也笑:“我在州府无亲无旧的,下职后不回家做什么,今日想着节也过的差不多了,东家应该也有闲暇在家里歇两天,我这不就来了。”
禹伯良就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吩咐管家:“备了上好的席面,今天我与先生好好说说话。”
对于禹伯良来说,与别人吃饭喝酒是应酬,和谈思立吃饭喝酒就是放松。
管家出去张罗席面去了,客厅里也没留其他人,谈思立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道:“我想请东家给林家五爷透个信,聘他家宝音为长媳。”
禹伯良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我大舅子想聘你闺女做儿媳妇你不愿意,转头要聘我小舅子的闺女做儿媳妇!”
禹伯良牙疼似的‘嘶’了一声:“我觉得应下来的可能性不大。”
谈思立就说:“东家,林家想聘我闺女的时候,我是因为我家兰儿与别的孩子不同,她自己主意正的很,我虽没有应下林家的亲是,却也没拦着孩子们相处呀!
我们家门第虽不高,却也算书香门第了,兴强你也是知道的,这两年也算稳重,往上不敢说,秀才总是能考下来的。
宝音那孩子,内子第一次见她就喜欢的不行,后来也常来常往的,和家里的孩子们都能处的来。
行不行的,东家帮忙给捎个话,我这里就感激不尽了。”
禹伯良细想一下,抛开林家曾向谈家提过亲的事,宝音如果嫁到谈家,还真比嫁到别人家强。
谈家除了底蕴不足,比起其他提亲的人家,真就不差什么。
宝音因为被娇惯的很,去提亲的人家就没有给长子提的,虽然门第都不差,但是长子和次子以后继承的东西,差的可不是一丝半点。
很多人家,其实也就门第好看,分家后,手里的产业,可比不上自己商行的总账房以后置办的产业。
更何况谈思立人品高洁,教育出来的孩子绝不会差到哪里。
禹伯良想了一遍,觉得谈家还真不错,更何况成不成的自己也做不了主,先生都说了,自己必是要把话带到的。
禹伯良应下了带话的事,管家已经把席面安排好,两人也没多饮,只喝到彼此舒服的量,谈思立就告辞了。
禹伯良回到后院,先和夫人说了谈思立托自己带话的事。
林氏的反应和禹伯良刚听到的时候一样:“我娘家绝对不会同意的!”
禹伯良:“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然后他就把谈家的优势,对夫人说了一遍。
林氏听完,心思也活络了起来,何氏对宝音的喜欢,她是一清二楚,女孩子嫁人,和婆家人相处最多的,其实就是婆婆。
很多人家还总说宝音养的太娇了,林氏却知道,谈家的姑娘娇惯的,不比自家宝音少。
林氏又好好想了想谈兴强,虽人不是顶顶出彩的儿郎,但是比起来别家的公子,也不差什么。
如果抛开自家侄子求娶晓兰不得的事,林氏越想越觉得这门亲事不错。
更何况自家侄子想娶谈家姑娘的事外人并不知道,宝音和谈家议亲也就不算什么稀罕事。
她觉得这门亲事还不错,就对丈夫说:“这件事你不用操心了,明日我回娘家一趟。”
禹伯良一口答应下来,妻子回娘家说这件事,比自己去提还要好。
……
谈晓兰把自己的院子想装的样子,细致的告诉了高昌茂,就不再去那边了。
然后就过起了在家里玩三天,出门去店里转一圈,来了新料子自己先做一套衣服。
有时候约上卢锦嫣或者其她小伙伴,逛逛街喝喝茶。
悠闲日子过了一段时间,心里也不再出现过年时候的那种别扭情绪。
正月转瞬即过,刚进入二月,晚上在爹爹书房里听完课,出来被兴强叫住了。
谈晓兰让妹妹们先回去,姐弟俩去兴强书房里说话。
谈晓兰坐下等着他说。
兴强没开口,脸却有点红了。
谈晓兰见他这幅不好意思的样子,心里一动,问:“爹爹是不是和你说相看亲事的事了?”
兴强点头。
谈晓兰一下子来了兴致,“有看好的人家了?”
少年眼神发亮,嘴唇上翘着说:“是”
不用问,任谁都看得出来,对于相看的人,他应该是及满意的。
谈晓兰满是好奇的问他:“哪一家的姑娘,我认识么?”
被连着问了几个问题,兴强也不觉得难为情了,“是姐姐的好朋友,林宝音。”
谈晓兰先是一喜,然后就想到了林家向自家求亲的事,赶紧问弟弟:“咱们家相中宝音了,林家那边怎么说?”
谈兴强:“等下次休沐的时候,就可以去提亲了。”
就说林家那边也是愿意的。
谈晓兰一下子就欢喜了起来,对弟弟说:“宝音性情大方,看似性子跳脱,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这么好的女孩,你若是能和她定亲,一定要好好珍惜!”
谈兴强见姐姐也看好,终于放下心来。
宝音是母亲看好的儿媳妇,虽然姐姐和宝音是好朋友,但是谈兴强也不敢保证,姐姐也觉得合适。
幸好,母亲喜欢,姐姐也没有因为是母亲喜欢的,就觉得不合适。
……
谈兴强和林宝音的亲是,在双方家长和他们个人都不反对的情况下,顺利的定下了。
因为和兴强定了亲,之前经常来家里的宝音,也不好意思总往谈家跑了。
谈晓兰虽然不知道自己和宴泽川最后会怎么样,但是对林润清,依然是能不遇到就尽量不遇到。
林家谈晓兰尽量不去,谈家林宝音不好意总去,所以小伙伴们再聚,多是去卢锦娴那里。
几个小伙伴里,孔心舒早就定下了亲事,今年初夏就成亲,卢锦嫣去年年底定的亲,小菊早有定亲对象,现在林宝音也定下了,只有谈晓兰和卢锦娴还没有定亲。
如果是以前,林宝音绝对是第一个问谈晓兰定亲的事,但是现在她的身份可不适合问。
卢锦嫣是知道谈晓兰喜欢的人家里不同意,所以也不问谈晓兰定亲的事。
孔心舒自来就很有边界感,在几个人中大多数都定下亲事的情况下,她不会主动去问没有定亲的人。
小菊在奶奶的教育下,早就学会了少言少祸,在家都不会随便问,出门更不会问。
唯有卢锦娴,她自己都没定亲,但是对谈晓兰为什么还不定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谈晓兰只说:“定亲不是说定就定的,缘分还没到,缘分到了,自然就定了。”
她是云淡风轻一点不着急,但是另外一个人,早就急了。
如果不是今春要考试,去年在谈思立明确表示他的问题不解决,就不会答应亲事的时候,他就去京城找燕王去了。
宴泽川从娄剑明转述燕王对自己的话,还有他对自己的态度,宴泽川决定去京城找燕王,让他想办法解决自己身份的隐患。
这个想法他并没有向父母透露,如果告诉了父母,他们绝对会拦着自己,而且认为自己是去找燕耍无赖。
其实哪里是去耍无赖,他只是去试探一下,如果燕王真像他说的那样重视自己,身份上的隐患他绝对会帮自己解决的。
如果不是,也能亲自看一下燕王在京城的情况,并且想办法接近他,得到他的重用。
只有自己对他有用了,才能得到他的权势的庇护。
第138章 第 138 章
今日是县试放榜的日子, 一大早榜下就等满了人,宴泽川也在不远处的茶楼上,等待结果。
茶楼上坐满了等待放榜的考生, 若是往日,大家必定会高谈阔论,只是今日谈论的声音小了很多,都担心现在招摇太过, 待会放榜后打脸。
和宴泽川坐在一块等榜的,是同书院的两个考生。
一个考生等的焦躁难耐, 忍不住说:“怎么还不放榜, 急死人了!”
另一个人就说:“章兄着急, 还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 你看宴兄多能稳得住。”
被带入话题的宴泽川:“我紧张的这两天几乎都吃不下饭了, 李兄还在这里笑话我!”
被称为章兄的人:“你的紧张和我们不一样, 你紧张的是能不能考上魁首, 我们紧张的是能不能榜上有名。”
宴泽川叹气:“别人不知我的情况, 章兄难道还不知道么, 休学两年, 重回学堂,能考上就是万幸了,还想什么一举夺魁。”
另外两人对视一眼, 心里都道了句可惜,如果之前宴泽川没有休学,今年县试绝对有争夺魁首的实力, 可惜了, 可惜。
两人都不是专戳人痛处的,就转换了话题, 说起了今年考生中,夺魁呼声最高的人。
正说着话,就听到一直留意着下面动静的人一声大呼:“放榜了,放榜了!”
茶楼里先是一静,然后就有人往外跑。
宴泽川带着刘三来的,所以他和其他带着人的一起还在茶楼上等着。
茶楼里重新安静下来。
听着榜前时不时发出或惊喜,或痛哭的声音,茶楼的很多考生,紧张的大气不敢喘。
终于,有考生的家人跑进了茶楼,大声的喊着:“公子,中了,中了……”
一个考生一下就站了起来,其他人都向他看了过去。
那考生脸上满是惊喜的表情,然后又想到了什么,赶紧跑到楼梯口,当看到上楼梯的确实自家书童时,这才终于确定,自己考中了。
他回头看向相熟的朋友,说:“我考中了,我考中了,我考中了!”
他的声音从低喃慢慢变大,相熟的朋友们暂且放下心里的忐忑,起身恭贺。
从这一刻,好像打开了某个开关一样,陆续有人从榜前挣出人围,跑进茶楼宣告喜讯。
茶楼上开始热闹起来,宴泽川三人正向隔壁考中的道喜,章兄的家丁冲过人群跑了上来,喊着:“公子,中了,中了!”
宴泽川和李兄又对章兄恭喜,章兄的客套话还没说完,李兄的家人也跑过来报喜。
一会的时间,楼上差不多有实力的人都得到了考中的消息,章兄还在那里咧着大牙笑的时候,李兄悄悄的碰了一下他的胳膊。
章兄看向他,发现考中的同窗竟然收了欢喜,他正不明所以,刘三这个时候终于从楼下跑上来。
刘三说着和其他人一样的台词:“公子,中了,你考中了!”
宴泽川微不可查的呼出一口气,虽然对自己有信心,但是在别的有实力的人都接到喜讯,唯独自己没有确切消息的情况下,他心里还是忐忑了一下。
李兄比宴泽川呼气的声音还大,他问刘三:“怎么这么晚才上来?”
刘三自从给宴泽川帮工,然后慢慢成了管事的,到现在只管大事,麻利劲早就比不上以前,没放榜之前还好,大家都不太着急,他提前挤到了前面。
但是放榜后却挤不出来了,两只鞋还差点被踩掉,从人群中挤出来,就比别人慢了,他又提上鞋,早不锻炼的腿脚还没别人跑的快,跑到茶楼的时候就比别人慢慢了一会。
听了刘三的遭遇,李兄笑道:“慢是慢了点,好在带回来的消息是好的。”
刘三上来以后,就再没人上来报喜了,然后大家这才关心起名次。
榜单上的前三名,都是刚才大家提到的,就连第四名也不是无名之辈,再往下,议论的人就少了。
宴泽川正好在开始议论少的那一名。
两个同窗直道可惜。
可惜么,并不,这个名次反而是宴泽川最想要的,他因为这个名次,还好好的费了一番心思。
前三名太打眼,就连第四名也多有人关注,而第五名,既不会太过张扬,也绝对不会有人觉得文采不行,这样,就挺好。
考中了,在县里又耽搁了几天,赴完各种或公或私的宴,回到家,又是开宴请亲戚乡邻。
热闹了两天,又和考中的同窗一起请了先生,这才终于把考中后的交际应付下来。
当同窗们计划着继续读书的时候,宴泽川把长辈和弟长们聚在一起,说了自己以后的打算。
他先说:“我已经投了燕王门下,以后准备为燕王做事,就不再继续参加科举了。”
他投在燕王门下的事,早就告诉了家里人,不说他以后适不适合再继续往上考,就算继续考,也不敢好好考,所以对于宴泽川的决定,家人并不反对。
只有二哥觉得应该继续考,但是看到长辈们都支持老三的决定,他也不好说什么。
这件事没人反对,宴泽川就说起了自己手里的生意。
“以后为燕王做事,家里的生意也忙不过来,所以收货的生意,就交给大哥和二哥来做,我就不再参与了。”
自从开始重回学堂,宴泽川就让刘三带着两个兄长做收货的事,兄长们现在接手一点问题都没有。
老大宴全柱听完,就道:“摊子是你支起来的,以后我和老二一起干,利润咱们三兄弟一起分。”
老二宴二栓也表示:“不能你种了树,我们俩摘果子,再是亲兄弟,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老大看了一眼二弟,在兄弟不明所以的眼神中,又对宴泽川说了句:“你二哥说的对。”
祖母和宴父听了老大老二的表示,都欣慰的笑了。
宴泽川看家人的反应,就道:“那就分三份,我以后会常年不在家,我那一份给父母,全当是我孝敬长辈的。”
宴全柱和宴二栓对视一眼,然后都说:“好”
兄弟们同意,长辈也没有别的意见,生意的事就算交代好了。
宴泽川继续道:“我想把咱们家的三个宅子都盖了,钱我出,操心的事就由两个兄长来做。”
宴家原本就有两个相邻的宅基地,后来带回来宴泽川,宴父又把挨着自家的一个宅基地给买了。
宴父原本就打算在宴泽川考完后就盖房子,现在儿子说要出钱,他就反对说:“给你们娶媳妇起房子,原本就是我这个当爹的事,我和你娘早就计划着今年盖房子,钱不用你出,还是我来盖。”
宴泽川想说什么,祖母发话了:“川哥不用说了,就按着你爹说的办,你也不用担心盖的不好,咱们这次就按着镇上大户人家的标准来盖,以后你和你侄子们就算娶了当官的闺女,在咱们这个地方,人家也没啥可挑的了。”
既然父亲和祖母都这样说,宴泽川也不和他们犟着。
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他也知道了家里其实并不像外人看到的那样普通,祖母当初靠着刘家存下了不少的银钱。
这些年因为自己的原因,家里一直保持着低调,祖母手里的银子都存着呢。
既然长辈们觉得给子孙盖房子是他们的责任,宴泽川也就不和他们抢,他觉得其实这也是一种孝顺。
再看两个兄长,宴全柱和宴二栓当然也更愿意住父亲出钱盖的房子,三兄弟对视一眼,都同意父亲给盖房子。
说完这些,其他的打算宴泽川就不能和家里说了,只说明日就离家去州府。
自从和燕王有了联系,家里知道宴泽川身世的人都狠狠的松了一口气,现在他说去州府,家里人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第二天,宴泽川告别了家人,带着刘三去渡口坐船。
距离上次去州府,已经过了两个月。
上次从州府回来的时候,刘三就觉得宴泽川好像哪里不太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好像又没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当初刘三以为是他舍不得人家才情绪低落的,但是现在马上就要见到人了,宴泽川还是一脸平静,和之前去州府时的表情一点也不一样。
刘三心里好奇的很,但是他又有点不太敢问,自从去了一趟临关,刘三感觉宴泽川越发内敛,看似和以前一样,但是刘三知道,只有去见谈晓兰的时候,他还和以前一样,其他的时候,谁知道他在想什么。
现在刘三不知道是他们两个人之间出了什么问题,还是宴泽川更难琢磨了,所以对于宴泽川这次去州府和以前的不同,刘三是一点也不敢问。
先坐船再换车,一路颠簸,终于进了城。
直到宴泽川交代车夫要去的地址,是一个刘三从未去过的地方。
刘三来不及想他为什么要去那里,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家宴公子和谈姑娘之间,果真是出了什么问题。
马车停在一处宅子前,付了车资,刘三上前敲门,出来一个少了个胳膊的汉子,看到宴泽川,严肃的脸上虽然没有挂上笑容,却也让人感觉到了放松。
汉子先对宴泽川说了句:“公子回来了。”然后打开大门。
当初宴泽川卖了从临关带回来的货,刘三跟着他置办的产业中,并没有这处院子。
虽然不知道这处院子是什么时候置办的,却也不耽搁他紧跟着宴泽川的脚步进去。
宴泽川的这处院子,是托娄剑明买的。
这处院子就是宴泽川常住的地方了,不止院子是托娄剑明买的,就连里面的人,也是让他给安排的。
宴泽川之所以这么做,是一种态度,那就是,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摊给你看的态度。
第139章 第 139 章
宴泽川请娄剑明帮着置办的这个宅子, 也是个小两进的宅子,外院院子不大,一排的房子, 内院宽敞,房屋多,院子大,住着也舒服。
宴泽川把刘三安排在外院, 先给他介绍宅子里的人。
少了个手臂的汉子叫宋成,将近四十岁的年龄, 浑身的气势让刘三觉得三五个自己这样的, 好像也不够人家打的。
宋成管着门房和前院, 后院是个不到五十岁的婆子, 姓陈, 负责做饭和打扫卫生。
两进院子, 就这两个人, 和刘三见了礼, 宴泽川就让他们下去了。
刘三跟着宴泽川, 从别人口中的一个痞子, 到现在有家有院有积蓄,对宴泽川,刘三心里是一万个感激和服从。
宋成和陈婆子出去后, 不等宴泽川说,刘三就先表示:“公子,让我做什么你只管吩咐, 我刘三能过上现在这样的日子, 全是托你的福,无论你让我做什么, 上刀山下火海,我绝不退缩。”
宴泽川就笑:“什么上刀山下火海,咱们兄弟在一块就是挣钱。
我已经投在了燕王门下,以后会为燕王做事,为燕王做事,并不代表就不能有自己产业。
以后我的产业,还要请三哥帮着打理。”
住在娄剑明帮着置办的宅子里,生活上也是他安排的人,所以自己的产业,宴泽川自己找人也不怕他多想。
这就是宴泽川把刘三带过来的原因。
刘三听完,迅速表示:“做什么,公子只管吩咐,我刘三动脑子不太行,做安排好的事,还是能胜任的。”
宴泽川:“我相信三哥的能力,更信三哥的人品。”
刘三不管是一开始跟着做帮工,还是跟着去临关,后来又把收货的事交给他打理,无论是做事,还是账目上,都没有出过什么错,所以宴泽川信他。
至于自己要做的事。
燕王的产业,宴泽川已经大致熟悉,这段时间,避开燕王的产业,宴泽川确定了自己个人能做的事,然后又从中挑选,最后确定了自己要发展的私产——制扇
“我想开一家专门制作销售扇子的店铺,店铺就用手里的那个铺子,里面的院子做工匠做工的地方,外面的铺子销售。”
刘三听了马上就精神了:“公子选的这个行当好,制扇产业,即是日常所用之物,又能摆放收藏,价格自然也就有高有底。
受众人群广,下可平民,上不封顶,好,这个好!”
见刘三对自己选的行业也充满了信心,宴泽川就说起了具体实务:“店铺是自己的,省了房租,前期需要进别人家的货来铺店面,再招个掌柜的和伙计,店铺就能开业。
你主要的心思,还是要放在制作上面,这一块盯好了,就是个长期事业,前期不说挣钱,只要能顾得住人工,就能继续干,咱们不急于一时,什么时候打出名声,这件事就算稳住了。”
有宴泽川制定的计划,刘三觉得这事做起来并不难,更何况还没有利润要求,这就更没有压力了。
他直接郑重回道:“绝不辜负公子的信任。”
……
宴泽川把开店的事交给刘三去办,自己第二天就去了燕王的别院。
他虽然回了学堂继续读书,和别院里的人却一直正常联系着。
来到别院,暂代总管事的丁勇就迎了出来,恭敬道:“公子回来了。”
宴泽川笑容亲近的拉住丁勇:“依着咱们俩的情分,丁大哥就不要客气了!”
丁勇顺势起身,也笑着说:“和公子的情分自然是不会变的。”
两人携手进了别院。
进了客厅,丁勇就说交接的事。
宴泽川:“交接不急,我得王爷重用,想先去京城拜见王爷,还要劳烦丁大哥请示一下。”
丁勇就道:“公子考中后我就给京城去了信,娄大人现在估计也快到了,拜见王爷的事,娄大人会有安排。”
丁勇这样说,宴泽川心里又稳了两分,然后就笑着说:“既然娄大人已经在路上了,我就先跟着丁大哥熟悉一下,以后的具体事宜,等娄大人来了听他安排。”
宴泽川这样说丁勇也就不再说交接的事,只和他讲自己现在所负责的事。
熟悉事物,先要熟悉别院里的人。
除了门房和厨房的人手,丁勇把其他十几个人全部召集过来,对宴泽川说:“做事的一共三十人,今日留在家里的只有这十几个,其余的等他们回来,再拜见公子。”
宴泽川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了。
院子里的十六个人,恭敬的向宴泽川行礼:“见过公子”
这十六个人里,六个身高体壮的应该是护卫,大多都是模样普通,
其他十人不管是从相貌还是身高体重,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从这些人身上,宴泽川已经知道,自己以后要为燕王做的事,不止是打理他的产业那么简单。
丁勇把院子里的人向宴泽川介绍了一遍,然后说:“公子以后身边离不了传话办事的人,这里都是娄大人亲自带出来的,公子选几个随身听差。”
挑人跟在身边,没什么好推辞的,宴泽川直接点了上次和娄剑明一起坐马车时,在马车外护卫着的健硕青年,然后又从那十个普通样貌的人群中,点了一个比较白净的。
挑了人,宴泽川就对丁勇道:“以后跟在我身边,少不得会被外人记住,他们跟着我也算合适。”
宴泽川说完,丁勇眉心就是一跳,宴泽川挑出来的这两人,健硕青年和其他五人比起来,在样貌上要出色一些,而另外一个人,唯一能让人容易记住的,就是他比别人白了两分的肤色。
这两人在个人能力上一点不差,只是很多事却少有安排他们去做,现在宴泽川让他们俩跟在身边,真就是再合适不过了。
最重要的是,宴泽川能挑出他们,那么有些事,现在就可以让他知道了。
丁勇心中有激动,也有欣慰,盛二爷的公子,像他的地方,不止是样貌!
宴泽川挑出来的两人,健硕青年叫侯云,和自己年龄相仿,另外一个白净男子叫邓飞,二十多岁的年龄。
两人被挑选出来,面上都忍不住露出喜色,出列向前,重新向宴泽川行礼。
丁勇让其他人都散了,又对宴泽川说:“知道公子有自己的宅子,只是这边有时候可能晚上会有事,所以这边也给您安排了院子。”
既然安排了,自然是要去看一看的。
看了安排给自己的院子,又熟悉了整个别院,下午才开始和丁勇熟悉归这边别院管理的产业。
第一天只是熟悉阶段,而且丁勇还有其他的事要做,所以两人心照不宣的早早的结束了今日的熟悉阶段,宴泽川就带着侯云和邓飞出了别院。
因为身边新跟的这两个人,宴泽川也就没去自己的店铺那里看刘三的进度,只带着侯云和邓飞先回自己的宅子。
从别院到宴泽川的宅子步行也只需一刻钟的时间,现在时辰还早,三人又都是年轻力壮的,所以这一段路走着回去就行。
路上邓飞就说:“今天给公子安排的马车,是您县试结束后专门给您置办的,您真不用过于推辞。”
宴泽川解释道:“不是故意推辞,主要是我那个宅子还没有马厩,这两天收拾个马厩出来,咱们再把马车驾过来。”
邓飞赶紧道:“是属下武断了。”
宴泽川就笑:“哪有什么武断不武断的,以后咱们就是荣辱与共的一家人,彼此提醒就是最重要的,不怕多说一句,就怕彼此信息不对,误了大事!”
邓飞和侯云彼此对视一眼,如果说宴泽川挑了他们两个在身边是个意外,那么现在这些话,就让两人确定,宴泽川并不是随意挑选的。
两人都是娄剑明亲自教出来的,对于宴泽川的身世也清楚,两人因为自身的长相比其他人多了一些特点,一直不得重用,今日被宴泽川挑选出来时,还想着跟着王爷认回来的表公子,好歹明面上的前程是有了。
现在宴泽川这些话,又让两人冷却的心脏热了起来,毕竟是从当初那么多人里面脱颖而出的人,谁还没点事业抱负。
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名为事业的火苗重新燃烧,然后一致恭敬回应宴泽川:“公子说的是,我们记住了。”
之前两人对宴泽川也恭敬,只是比起来现在,少了一丝郑重。
宴泽川自然听出了这一丝的不同,后面三人再说什么,就显得亲近多了。
三人说话间,就快到了宴泽川的宅子胡同口。
宴泽川带着两人路径一个胡同的时候,突然停下了脚步。
谈晓兰在柳树胡同的宅子已经装修好,一应家具和日常用品也都置办的差不多了。
开河后远洋阁又进了一批货,谈晓兰今天去远洋阁转了一圈,在店里拿了不少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放在这边宅子里做点缀。
把各种小物件放在合适的地方,又在各个房间里转了一圈,看还差些什么,准备下次过来的时候带过来。
直到高顺财催着时辰差不多了,谈晓兰才出了院子。
上车前,谈晓兰先看胡同口堵不堵,却没想到宴泽川正站在那里。
第140章 第 140 章
在没来州府之前, 宴泽川觉得自己应该能坚持到解决了身世隐患再去见她。
来到州府,又改成接手燕王在培州的事物,就去见她。
刚才从别院出来, 宴泽川又改成今晚就去谈家拜访先生。
但是当看到她,他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想她。
正准备抬脚过去,谈晓兰正好看过来。
两人视线相撞, 谈晓兰看到站在胡同口的是宴泽川的时候,她的思维先是被惊喜所占据, 只是笑容还没有从眼底蔓延出来, 重新回归的理智不止暂停了她内心的惊喜, 还止住了上车的脚步。
宴泽川一身出门办事的衣服, 两人之间虽然有一个院子的距离, 谈晓兰还是能看出, 他身上的衣服并不是刚换上的, 却又不是一路颠簸后的样子, 可以断定他并非刚到州府。
他之前不管哪次过来, 都是先去自己家, 这次,却不再过去了,难道是因为爹爹现在不同意自己和他的亲事么。
可是, 哪怕爹爹不同意,他尊了那么长时间的先生,来州府还像以前那样直接来家里, 又有什么关系呢!
谈晓兰不想往下想, 可是挡不住内心自动推理。
宴泽川来州府却不去家里,能因为什么, 只能是他不想再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了。
这些想法只在一呼之间,却让心里的欢喜迅速冷却,然后变凉,接着迅速蔓延至全身。
宴泽川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孩,看到自己后,从满眼欢喜,到一脸冷漠,然后再到脸色煞白。
他知道她误会了,赶紧迈开脚步向她走过去。
谈晓兰已经不想理他了,她想赶紧离开这里,可是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说,等一等,等确定了他真的是那样想的再做决定吧。
宴泽川向着这边疾步走来,快到跟前的时候,高顺财适时的挡在了两人中间。
高顺财虽然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是从两人之间的氛围中,他还是能感觉到和往日的不同。
他把宴泽川挡在了亲友交际范围之外,却对着宴泽川尊了声:“宴公子”
宴泽川停下脚步,先回了声:“四哥”
他没有继续向前,而是隔着高顺财直接对谈晓兰说:“晓兰,我是昨日来的州府,家里的事已经安排好了,这次过来就是接手别院里的事,另外还带了刘三哥过来。
之前来州府都是先去家里,这次我想着先把事理顺了再去拜访先生,要不然事不顺,先生也跟着焦心。”
他一股脑把话都说了,后面说的虽隐晦,谈晓兰却明白是什么意思。
高顺财虽然不知内里深意,但是在自家姑娘一直在听他讲的情况下,高顺财还是让开了位置。
高顺财让开了位置,谈晓兰看向宴泽川,轻声的问了一句:“如果理不顺呢?”
宴泽川也轻声的回答:“就算理不顺,也要去家里拜访啊。”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柔,就像他的人一样,在自己身边时,从来的都是温柔又和善的。
但是谈晓兰知道,宴泽川其实并不是一个温柔的人。
现在再想和他的开始,她竟然不敢肯定,他的这份温柔是否一直就能是自己的专属。
谈晓兰讨厌这样患得患失的自己,她想直接上车走人,但是又心有不甘。
凭什么自己都患得患失了,他还能在那里稳稳当当的,我不顺畅,他也不能过的太滋润。
这个想法一出,心里的不顺畅果然就松快了一点。
谈晓兰也不上车了,让林妮打开大门,重新回宅子里去。
谈晓兰转身进了宅院,高顺财和林妮紧跟着也进去了,宴泽川在没人招呼的情况下也跟了上去。
门口只留下肖小子和跟着宴泽川过来的侯云和邓飞,三人站在院门口大眼瞪小眼。
对于这两个之前从未见过的人,肖小子自然是不放他们进去的。
他清理了一下嗓子,招呼着两人在车缘上坐。
侯云和邓飞一个负责宴泽川的安全,一个负责他的生活琐事,在宴泽川向这边迈步过来的时候,他们俩就跟了上来。
跟上来了,也听见了自家公子对人家姑娘说的话,不提话里的内容,只那说话的语气,就知道这位姑娘就是别院里早就传着的,公子喜欢的姑娘。
对于王爷认回来的表公子,因为娄剑明足够重视,所以别院里的人对宴泽川的事一点都不敢马虎。
宴泽川在上洋镇的时候,娄剑明安排了别院里几个模样普通的人,隐在他身边观察保护。
虽然他们有规定不能随意向其他人泄露自己任务的消息,但是宴泽川和其他任务目标不同,随着他的能力被娄剑明肯定,别院里的人早就默认他是自己人了。
隐在他身边的人,虽不会把娄剑明规定的重要的事说出来,但是表公子早就有了喜欢的人,还是在别院里传开了。
邓飞因为比别人多了个长的白的特点,没有被安排过去,所以没见过传言中表公子喜欢的姑娘,更不知道那是谁家的姑娘。
侯云是在宴泽川去临关的时候隐在他身边的,也同样没有见过传言中表公子喜欢的姑娘。
别院里的人,对于表公子喜欢的姑娘,虽然嘴上不好过多的议论,但是内心里,还是觉得小小的上洋镇,实在难以找到能配得上宴泽川的姑娘。
侯云和邓飞以前也有同样的想法,直到现在见到谈晓兰,两人在心里同时赞了一声,怪不得都传自家公子心心念念的都是人家,先不提姑娘的长相,只那一身气质,别说普通小户人家的姑娘了,就算是和京中要员家的千金相比,也不差什么!
现在自家公子明显的就是惹人家生气了,人家转身回去都没招呼自家公子一声,他就颠颠的跟着人家进去了,现在还有人招呼自己,哪有不赶紧应着的道理。
所以在肖小子招呼了一声后,侯云和邓飞就过去和肖小子套近乎去了。
宴泽川不知道自己刚收的两个人,已经开始有了和以后主母身边的人搞好关系的想法了。
他紧跟着高顺财的脚步进了院子,就怕一个跟不上,再被关到门外边。
好在高顺财和他爹不一样,他只按着谈晓兰的心思来,如果不是遇到宴泽川,自家姑娘已经坐上马车回去了,绝对不会再开门回来。
所以高顺财也没有管跟着进来的宴泽川。
进到院子里,林妮先一步打来了待客厅的门锁。
谈晓兰进到客厅,林妮和高顺财就没再跟。
在宴泽川依然脸皮厚的继续跟了进去后,林妮去厨房烧水去了,而高顺财,则离了客厅门口,去了门口对过等着。
客厅的门并没有关,隔着院子倒也听不清里面的人说的话。
谈晓兰在进来的这一段路,就想好了怎么也让宴泽川不顺畅。
她进到客厅里先坐下,见宴泽川紧跟着进来了,心里算是气顺了一点。
如果宴泽川还在大门外等着自己招呼他进来,哪怕他是出于尊重的原因,在谈晓兰看来,他对自己的心,也已经变了。
经历过后世的不到十八年的人生,谈晓兰虽然在这个时代也能过的很好,但是骨子里,对现在这个时代的规矩教条,并没有她表现出来的那么看中。
她能对宴泽川心动,不只是因为他的模样长在了自己的审美点上面,真正打动她的,还是他内里那颗炙热的心。
如果他的心不再炙热,她会选择放弃。
知道他跟进来了,谈晓兰也不去看他,只是招呼了一声:“坐吧”
她的声音越是平静,语气越是正常,宴泽川越能感觉这事没算完,先在一个距离她不远不近的座位上坐下了。
然后准备把自己所有的计划告诉她。
可惜谈晓兰没给他这个机会,先他一步说道:“年前,少东家向我爹爹提亲了,是夫人的侄子。”
这次轮到宴泽川如坠冰窖了,他急道:“晓兰,这两天我就去京城见燕王,请他为我解决身世的麻烦,你等一等我,让先生先不要答应好不好?”
谈晓兰还是不看他,只问:“你既然有了解决身世麻烦的办法,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
她的声音淡淡的,听不出喜怒,曾经看向自己亮晶晶的眼睛,也不再看过来。
宴泽川的心一下子就空了,有过她的眼中全是自己,他接受不了她不愿意再看自己的事实。
他想靠近她,又担心她觉得禹夫人的侄子更合适。
宴泽川曾经想过,如果谈晓兰嫁给了别人,自己就算去做引诱良家妇女的浪荡子,也要让她跟自己在一起。
但是真到了她有可能要嫁给别人的时候,他又不敢靠近了,他自己不怕没了名声,可是他怕她不能对家人交代,也怕她不能被世俗所包容。
所以他现在不敢靠近她,他也不能去靠近她,只能说自己不告诉她的原因:“京城情况复杂,我不敢保证去了燕王就能帮我,我需要让他看到我的价值,这是需要时间的,我怕说了害你跟着劳神,想等事情真的有了转机再告诉你。”
他的声音里已经没了刚才的激动与急切,但是平静中却带着一丝颤抖。
谈晓兰忍不住看向他。
她毫无征兆的看过去,就看到了宴泽川眼中来不及掩藏的悔痛。
目的达到了,他也不畅快了,只是结果有些过了。
看到这样的宴泽川,谈晓兰心里的气一下子就散了,就问他:“以后再有事,你还自己放在心里不和我说么?”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宴泽川觉得昏暗的世界重新明亮了起来,赶紧保证:“以后任何事我都不会再瞒着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