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大会战(一)前期
对于《山海蚩尤之战》这部电影,池影影的初步构想是,作为系列IP电影的第一部,整个故事不能太复杂,简单一点、狗血一点,力求把娱乐性质拉满,还有就是特技效果绝对到位,为每一位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奉上一场“视觉盛宴”。
整体框架结构做到宏大、有序,留下足够的创造空间给后面的人,尤其是片尾一定要有彩蛋,为下一部留个故事开头。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部华国神话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男女主角最后都是以悲剧收场。
黄帝阵营是正面的,但是也并非完美,而蚩尤阵营虽然是反派,但是他们的领袖非常有魅力,发动战争的原因也很符合逻辑,就是双方生存空间的争夺。
整个故事的核心冲突在于,当自然法则“水与旱”的相克,遇上人类情感“恋人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悲剧?
雨师为蚩尤作战,既是出于兄弟情谊,也是在为九黎族争取生存空间;而旱魃,帮助黄帝,则是因为她坚信“秩序才能保护苍生”,男女主角都背负着比爱情更沉重的责任。
所以电影中,主角的名字就用神话本名——“女魃”和“赤松”。
“赤松”是雨师的别名,这个姓氏带有火焰的意象,偏偏与他本身“水神”的身份形成有趣的反差。
蚩尤的个人魅力,体现在于虽然他是整场战争的发动者,但是也是为了被压迫的九黎族获得耕地与盐源,他甚至承诺战后与黄帝部落共治。
故事的最高潮,当然是那场改变战局的“雨旱对决”。
最虐心的设计则是,当赤松看到女魃因神力反噬,整具身体开始逐渐枯竭的时候,本能地想停雨救她,但却被蚩尤按住了手腕。
蚩尤说道:“此刻撤手罢斗,等于杀死所有的九黎战士……”
赤松这种两难的抉择困境,才能体现战争的残酷。
而结局部分池影打算用三条情感线收尾:
女魃在战争结束后,化为旱魃,因为成为灾难的化身,人间所有的地方都要驱逐她。黄帝应无数黎民百姓的要求,亲手将昔日功臣干将放逐于赤水北岸。
偏偏又因为受到了人间浊气的侵染,同时使用神力过度,天女魃也无法再回到天上,只能在人间极恶之地孤独游荡……
而赤松则是散尽神力,化为雨
季前的闷热湿气,永远萦绕在旱魃身边,两个相爱的人,既不能相见,也不能相拥,女魃甚至从始至终都不知道心爱的人就在身边。
而蚩尤在战败前,将他的佩刀交给幸存的九黎族少年,对他说:“藏好它,等待下一个不需要战争的时代,带领九黎部落重新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乐土。”
而整个故事也需要几处伏笔。
比如说黄帝战前对女魃郑重说道,“此战之后让你与爱人归隐”,就暗示黄帝其实早就知道女魃与赤松之间的关系,他其实给了女魃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承诺。
而蚩尤青铜面具下,隐藏着被炎帝部落烧毁的半张脸,揭示了战争的导火索,以及在蚩尤之战之前,炎帝这个重要人物的存在。
整个战争场面既要宏大,也要突出神话感,比如应龙展翅时遮天蔽日;风伯飞廉掠过战场时卷起的血雾,而女魃驱散乌云时,干裂的土地裂缝会绽放出金色的火花,那是女魃正在燃烧的生命力……
这些剧本大纲,既完整地保留了“旱神女魃”在《山海经》中的基本原始人设,也给了蚩尤足够的动机深度,所有的超自然现象都符合“水克火”、“火克水”的原始逻辑。而女魃神力的视觉化,也就是被神火炙烧的天空和大地。
整个故事情节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融化历史神话中的内核与原创情感冲突,同时保留神话阵营的复杂性。
其实说到底,核心的冲突就是“天命职责”与“个人情感”,“秩序守护”与“自由抗争”。
电影的主题就是:战争中没有纯粹的胜者,唯有被碾碎的真情和永恒的代价。
“黄帝”作为整套IP系列中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他的身份是“华夏联盟”的首领,以“建立礼法秩序”为终极理想,但是他也有阴暗的一面。最残酷的就是为了追求胜利,默许女魃牺牲,一统天下后手段逐渐冷酷。
女魃是为了整个黄帝部落的胜利才出战的,甚至与挚爱之人反目成仇,兵刃相向,但最后她却被放逐赤水,从一个女性神祗变成了一个灾祸的象征,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来自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原始记载,整场战争的全部记载不过几十个字。
在电影的结尾,女魃神力失控成旱魃以后,黄帝为防灾祸将她锁于赤水之北,而赤松被削去神格,化为潮气,他们一个永受焦渴之苦,一个沉溺窒息之渊。而黄帝晚年虽然悔恨,却也不得不铸“轩辕剑”镇压二人封印之地,以防魔神利用其怨气,为祸人间。
蚩尤残魂依附于青铜兵刃,等待了复活血祭;女魃被镇压的赤水深处,藏有混沌之水,可调和旱雨神力。也就是说,整场战争结束以后,没有一个人胜利,尤其是以女魃付出的代价最为惨重。
在池影完成这部电影的剧本大纲之后,她灵光一现,突然想起了钱师妹之前跟她说过的,想要拍一个《小妇人》故事内核的电影。
本来钱师妹是想拍一个现代都市背景的爱情故事,主要就是讲华国第一个大学女生宿舍里,四姐妹的成长。
但是池影觉得,这个故事内核完全可以放在《山海》这个背景体系里,于是她把钱师妹赶紧叫了过来。
钱朵朵是京影厂的人,也不算是外人,这次IP电影的拍摄,京影厂的上级单位华影集团更是占了投资的大头。
池影就干净利落地把自己想法告诉了钱师妹。这样同样是讲女性成长的故事,在保留原有内核的前提下,将背景设定改成“山海世界”中青丘,转为讲涂山氏姐妹成长的故事。
钱师妹听到池影的建议后,都惊呆了!
她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于是池影又把相关的一些IP概念和电影局的后续的拍摄计划都跟她透露了一些。
这时候钱师妹才转过弯来。
紧接着钱师妹就问道:“师姐,真要要纳入这个IP体系,倒也没有关系。就像您说的那样,故事内核逻辑不变,人物承前启后,讲一个神话世界的女性成长故事,也挺好的……
但是,我个人对拍这种特效多的神话故事完全没底,我投资一多,心里就慌。”
池影安慰她道:“没关系的,你可以先改编完善剧本,具体的拍摄往后放一放。我拍《蚩尤之战》也需要信得过的人当帮手,你跟着我先把第一部走一遍。这样既可以增长经验,又可以不断依据拍摄过程中的实践来做你自己那部电影的加减法。
比如说,你的男主角可以是我这部电影中的黄帝阵营中的应龙。
按照《山海经》中记载,应龙也是黄帝阵营中一员大将。在第一部电影中,关于应龙的情节不多,主要就是他蓄水攻九黎大寨,赤松联合风伯掀滔天洪浪,反噬黄帝军,应龙重伤。
后续是女魃加入战局,克制了风雨,反败为胜。但是战后应龙也跟天女魃一样,因为在凡间参与战争后,沾染了人间浊气,无法回到天上去。
所以战争结束后,应龙不得不带着满身创伤在青丘附近隐居,后续又与跟涂山氏姐妹中的老二成为了好友。
应龙在故事的一开始是阴郁的,颓废的,愤怒的。他觉得自己被辜负了,甚至是遭到了背叛。是他和女魃帮助黄帝打赢了这场仗,最终却遭受到了这样不公的待遇,失去了天神的身份,孤独地留滞在人间。
但是后续却在与涂山氏姐妹的相处中,逐逐渐开朗,最后应龙少年解开心结。即便无法回到天上,成为天上的神祗,那他可以游历人间,于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应龙逐渐化解了心中的怨恨,成为守护人间的神祗。
至于故事的最后,有没有跟涂山氏最小的姐妹结为夫妇,会不会与涂山氏的老二成为‘意难平’,这都可以再设定了,但是内核是不变的。”
池影这样说完了以后,钱师妹都佩服死了——还可以这样搞?
但是她具体再想想,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池影又跟她讲了一些相关的拍摄事项,包括后续会用数码技术来拍摄,特技拍摄时大量CG技术的运用,以及剧本中心和国内电影系统目前的一些大变革……
就是这样,钱师妹遭受了一次灵魂冲击,而华影集团又有一部“山海世界”的IP电影诞生了。
池影把这个设想跟雷大佬和韩主任讲了一下,两个人都觉得非常不错。
第一部在筹备中,第二部后续的故事框架又出来了,紧随着《蚩尤之战》后面的另一个故事已经有下文了,这速度刚刚的!
整个IP系列的电影,就在这样紧锣密鼓的筹备中,迅速往前推进着。
系统内的各兄弟单位也积极参与进来。因为按照最近一次会议商定,各家单位都有出资,所以都很起劲儿。
甚至有一些国内电影系统内的同事们,就戏称此次IP电影《山海蚩尤之战》的拍摄为“华国电影大会战”。前线指挥部就是剧本中心,各大电影制片厂就是各分部作战主力。
钱师妹本来已经向京影厂提交了上一个版本的拍摄计划。
所以这次回去,不得不又找到了厂领导,说了一下最新的改编设想。
京影厂的领导们这边眼睛都亮了,“这样好,这样好!前面第一部池导拍完了,后面我们就可以紧随其后,拍摄属于我们自己的IP电影。而且这部电影要是不拍什么战争场面,特效镜头不多,投资不大的话,我们自己厂干脆全部承担下来了,所有的版权都是我们自己的,后面要卖那个IP啥的,我们一家就把钱赚了……”
于是京影厂把这部暂定为《山海青丘》的电影拍摄计划列为下一个年度的重点工作计划。
这次池影计划采用的数码拍摄,相关的摄影机具“索尼HDW-F900”摄像机已经从米国这边运过来了。
这些设备都是由华影集团出面,与供货商签订了国际租赁协议,然后调进国内使用的。
之所以是租赁而不是购买,实在是这一类新型摄影机造价实在太高,要
直接买下来的话又是一笔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而且池影知道,这种高科技设备价格下跌是非常惊人的,他们先借,用完了再还回去,这样就可以摊薄成本,说不定到下一部的时候,现在租的价格就能买下一部新机器了。
而第一次全体内部会议结束后,关于华国电影改制与发展战略的内部文件已经开始下发,包括IP电影拍摄的计划,也列入了电影局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计划,各家都加快工作节奏,力求不掉队。
这时候,池影写的那份报告也逐渐流出来了,最起初是在业内相关人士手里下流传,只能说看过的人都叹为观止。
郑志宏算是行业内最先看到的那一拨非官方人员。
最初,在探讨《西行》的IP产品发售时,郑志宏就敏感的意识到,这些系统内单位应该还有下一步计划。但是当时是国内第一次做IP周边发售,事情千头万绪,大家都忙得团团转,所以他也就没有细问了。
等韩主任和雷大佬决定引入民营资本参与《蚩尤之战》的拍摄时,才又把郑志宏叫过来了,征求他的意见,是否要参与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IP电影拍摄。
郑志宏听到这个拍摄计划,当时就要求参与,但是对于为什么需要整整一个亿的投入,他也提出了自己疑问——为什么一部电影会这么贵?
于是在韩主任的办公室,雷大佬和韩主任的共同授意下,池影郑重地把那份报告交给了郑志宏。
看完这份报告之后,郑志宏心中唯一的感叹就是:这阵东风,好歹我郑某人算是乘上了!
因为按照这部报告的规划,郑志宏参与了这部IP电影的拍摄以后,他应该就是目前业内,唯一直接系列IP拍摄的民营企业了。
这一下子就算是进入国内电影发展的第一梯队了。像天成影业和其它的一些民营资本,压根就赶不上这班列车了,他也算是跟华影集团以及各大电影制片厂在一张桌子上玩牌了。
不过他马上又提出了一个疑问,“雷总,韩主任,这部片子我肯定是要全力参与的,你们说要拿多少,我就掏多少,砸锅卖铁倾家荡产我也要投!但是《山海经》这种古代神话著作,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如果其他单位也要拍的话,如何确保我们做出的IP系列,相关利益不受侵害?比如说我们拍什么他们也拍什么,我们做IP产品他也做IP产品,反正都是按照《山海经》来的,你也不能说他们就是抄袭盗版,这不会影响我们的收益吗?”
雷大佬则是老神在在:“志宏呀,你不用担心,首先,一个IP能做起来,肯定是要有基础的。重中之重就是电影要拍好,观众要买账,各种人物形象要出圈,要立的住,要受欢迎!你看我们小池就是这个IP系列最大的一块金字招牌。
我们每一部IP电影中,除了制片人以外,都要打出”总策划迟影“这样的字眼,用以确保普通观众对这个系列的信任感以及期待感。”
郑志宏这才点点头,“那行,有池导做总策划,我就没有一丁点顾虑了!”
雷大佬在这笑了,“志宏呀,你先别急,有些话也不能说太早。具体投多少,怎么投,我们这还要跟电影局商量,毕竟投资太大了……”
于是就有了后续各家制作单位协商共同出资的内部会议。
从这个角度上看,池影已经跟普通的知名导演不一样了。
这之后郑志宏这边更是加强了与池影的联系,他经常有事没事就跑到池影这边来跟她聊一聊,了解一下电影筹备进度什么的。
而池影也觉得郑志宏是可信的人,她私下里还跟郑志宏细谈过未来民营制片厂的发展之路。因为池影知道,很快国家就开放对民企的限制,他们独自拍片也是迟早的事儿。
郑志宏虽然之前也有这种猜测,但目前依然看不到一点希望,心里有点忐忑不安。
于是他就问池影:“师妹,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我哪听到什么风声,我听到的风声,你肯定都听到过了。我就是猜测,这也只是我们私下里瞎聊天儿……”
其实池影心中记得清清楚楚,03年这类暂行办法就出来了,所有的民企都是能独自拍片,不再必须拉着国营单位了。
郑志宏知道池影是一个谨慎的人,他赶紧补道:“你放心,师兄的嘴最紧了。我主要就是觉得你的眼光非常长远,所以就想跟你多聊聊,不是套你的话。咱俩也用不着这样,你看你对未来的一些预测都是精准实现了。
俗话说的好,一步先,步步先!现在你看我,发展就比天成快得多,早就甩他一截子了,他现在就是拍马也赶不上我。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差距,不就是因为师兄遇上你这个明白人了吗?所以,师兄信你!你才是我真正的贵人!
就像你之前建议我,不要搞艺人经纪约,我也就是没搞了。我就专注于做电影,现在我们又加入这个IP系列,把这块儿做好了,那不比签他几个艺人来钱多来得快,是不是?艺人也可能红个几年,带来一些分成,我这IP卖个一年半载,十年十五年,都是没问题的,只要电影好,总有人买单。”
“确实是这样!师兄,你看好莱坞好多大厂都这样。变形金刚都出来多少年了,还在卖;还有迪斯尼,他们都已经做了多少主题公园?有这些IP版权在,即使你哪一年不拍电影,依然有收入来源,对不对?师兄,你积极发展,争取过几年能IPO上市,这样你的发展资金就不愁了。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你也可以选择去国外,比如说去纳斯达克之类的……”
“师妹,这么说的话,我反而更想得开了。我现在家底已经够厚了,压根不需要到市场上去圈钱发展自己,我这样稳扎稳打,一步步往前走,整个企业都是我自个说了算,效率更高!你说是不是?”
池影仔细一想,确实是这样。她想起来了,有些民企虽然不上市,它依然是行业内的龙头,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
“行,师兄,还是你有成算!把步子迈稳一点,迈快一点,尽量规避风险,建立自己的一套发展思路,你肯定以后都是行业内的老大了!”
郑志宏在那哈哈大笑,“你看,就像你之前说的那样——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池影深以为然,在那不住点头。
这个年池影又没办法回去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月份之前准备好,最好农历年结束以后,就可以开拍了。
各制片厂已经陆续开始选派专业人士来参与拍摄。
总策划当然是池影,第一部片子的导演也是池影,而相关的一些副导演,还有一些关键性的摄影技术人员,以及美工和服化道都陆续进京。
做IP产品,美工的工作就至关重要。包括人物外形设定、服装设计以及各种造型特色优化,这都是电影美工人员他们要做的。
各单位的精英人士都聚集在一起,筹拍阶段
进度推进非常快。
在人物造型确定以后,下一步就开始要确定演员了。
这次,即使池影不想大规模的选角试镜,但是风声已经逐渐露出来,无数人就要往这个系列里挤。
第122章 大会战(二)公开选角
由于“山海世界”这个IP系列,中间涉及的人物角色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会在第一部电影《蚩尤之战》中担任主角的演员以外,很多会在电影中出现的次要角色或者是周边一闪而过的人物,后续都有可能成为别的相关IP电影的主角,所以这次的电影选角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工程。
池影作为整个系列IP电影的总策划,现在要关注的点实在是太多了。各项筹备工作,包括一些技术类的跟进,她都没法假他人之手,实在是分身乏术,没有办法来亲自参与选角,所以按照惯例,她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孙妍妍来负责。
对于这种涉及到具体IP中的一系列人物设定,池影把她目前想到的一些人物小传,尤其是那些已经成型的手稿,都全部都交给了孙妍妍。
她郑重地告诉孙妍妍,这次选角与以往不同,牵扯的范围非常广,而且人物在第一部电影中出现后,后续最好不要换人,保持系列的一致性。比如哪些是这部电影要出现的主要角色,哪些在这次只是一闪而过,可能后续有可能还会再出现……
至少目前已经在筹拍阶段的《蚩尤之战》,和钱师妹正在完善剧本的《青丘》,这两部电影的人物就要绝对保持连贯性。
说起来,其实IP电影真正蕴含的思想内涵并没有那么深,没有那么仇大苦深,需要触及灵魂的主题。整个系列的电影,更多的是着力娱乐性质,走的是赏心悦目路线。
观众走进电影院,看的是俊男美女,神话奇观,特技展示……愉悦舒畅地度过九十分钟,顶多在这中间了解一下传统的神话故事,其余真的不能奢求太多了。
所以池影一再向孙妍妍强调,这些演员在保证演技的情况下,外形一定要好,一定要靓丽,无论是主角和配角都是这样。
不仅如此,每位演员还要有特点,能让观众记得住。
比如说第一部电影里出演“应龙”这个角色的演员,就一定要俊美醒目。因为这个角色,他可能在《蚩尤之战》中出现的情节不多,但是很快,“应龙”马上就要会是下一部电影的男主角了,要是一点都没有辨识度,让观众毫无印象,那谁还去看那部电影呀!
所以池影就跟孙妍妍把个中的利害以及后续会牵扯到的很多方面,都反反复复讲了明白。
孙妍妍也理解了,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很多演员有可能会出现在两部、三部,甚至四五部电影中……
她不敢怠慢,接过池影给她的资料以后,自己也深入地了解了一下,甚至还跑到中心编剧室这边,请教已经深入拆解山海经的专业编辑人员,主动研究探讨相关知识。
孙妍妍的想法也很简单明确。就是她先自己细细的把相关的要求都过一遍,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再着手开始向一些她认为合适的演员,发出试镜通知,再做进一步筛选,最后再由池影做决断。
但是由于国内各大制片单位都有参与拍摄,更有投资在里面,所以这部电影要选角的风声很快就露出去了……
很多人都想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这部电影来。一时间,京城所有的适龄演员全部都动了起来。
像中心的相关人员,以及他们的一些亲朋好友都被牵扯到了。
池影最开始拍戏的时候,就曾问过中心这边几位姐姐,有没有什么相关的人想要推荐,其实就是问问她们有没有什么熟识的演员需要推荐。
毕竟那时候池影还是个新人,生瓜蛋子一枚,所以这种熟人推荐的话,也能很好地开展合作,不用再满世界捞人攒剧组。
但是这几位,无论是人事的张大姐,还是财务的小苏姐姐,都没有这方面的熟人,也压根没有牵扯到具体电影拍摄中去。
池影原本以为,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没想到这次居然大家都不能幸免。
首先居然是小苏姐姐被波及到了。
她的爱人不知道是被谁找了,居然回家找她,想让她向池影推荐一名男演员。
苏娟都惊呆了,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跟她爱人说:“我一直都是只在剧本中心做财务这一块的。我什么时候参与过演员选角?你在哪儿揽的这些破事儿?”
“我也是被人家找了几次又几次……”她爱人无可奈何地说道,“就是有一位领导的亲戚是演员,好像在他们圈子里还发展不错的。所以他就想进池导的剧组,参与这部电影的拍摄。”
“他演过什么片子吗?”
苏娟爱人想了一下,“好像演过什么什么……”
苏娟一听更傻眼了,“那是电视剧!你有没有脑子?电视剧演员和电影演员是不同圈子的,电影演员档次比电视演员高多了,你这开什么国际玩笑!我这种不懂行的人都有这个概念。你别瞎扯了,赶紧滚一边儿去!下次别揽这种破事儿来做。”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小苏姐姐还气呼呼地把这件事跟人事的张大姐说了,她一个劲儿在那儿抱怨,结果张大姐还笑了。
“你这才遇到一回,我都不知道遇到多少回了!”
因为张大姐的爱人也在文化系统内,所以她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好多次这种事。只不过她为人比较沉稳,从来不露半点风儿,也压根儿不愿意搭理这些事儿。“你把心放宽,别理他们就是了,你都不知道,我爱人被找过多少回了。这种事最重要的就是,你不能开这个头,一旦开了头,后面就没完了。我爱人比较认怂,对外就说做不了我的主。所以我现在反而清闲了,因为他们都知道找我爱人没用,我不会替他干这个事儿的。
我跟我爱人也说得很清楚,我是中心管人事的,我不会来干这种不靠谱的事。我就问你,你干嘛推荐那个人,你知道他演技怎么样,人品怎么样,他把戏演砸了怎么办?我们中心就算有大项目,你让我这么年纪一大把的老大姐去求人家,给一个莫名其妙的人谋角色,我犯得着吗?你说我要是自家孩子,我还能卖一卖老脸,你这是七八竿子搭不上的人,我才不干呢!”
苏娟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止她一个人遇到这个事儿,周边的人都遇到过。
孙妍妍更是早就见怪不怪了。
在京的华国各大演员经纪公司,都从各种途径打听到了相关消息,所有人都蠢蠢欲动。
不过这其中最稳的居然是金学英。
因为她知道,凭借她跟池影的交情,只要是有合适的角色,池影肯定会跟选角的人讲,挑她的演员去试镜的。
而且金学英手下,有不少演员都已经跟池影合作过,所以她压根就不急这事儿,整个人非常淡定。
本来可能宋琳也会参与这一次电影的选角,但是目前她已经不在国内了,主要这一次宋琳有冲奥的工作。
年前12月份的时候,好莱坞那边《珍珠》已经开始小规模点映了,为的就是参与年后的奥斯卡评审。
她作为主要女配,也要过去参加一些推广活动的,包括后续冲奥的一些公关,付远琛也跟她一块儿去的,所以这时候两个人都在米国。
金学英自己稳坐钓鱼台,但是她手下的演员全都坐不住了,都到公司来找她,希望金姐帮忙活动活动。
因为人人都知道金学英跟池导的关系好,本来演员们都不需要坐班的,有事才会来公司露面。但是这段时间,金学英办公室那边简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所有她手下的演员,都有
事没事跑回来了,想找机会跟金学英谈谈……
金学英烦得要死,这边还没把一位演员送走,那边又有一位在门口等着,要进来跟她谈心了。
所以金学英干脆把所有的手下所有的演员都招过来,开了个会。
她讲得很透彻:“你们也知道,我跟池导的关系不错,她要是有合适的角色,绝对会跟我讲,我也绝对不会瞒下来偏心某些人的。
我每次对一个角色,都要选两到三名演员去试镜,能不能胜出,就看你们自己了。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没有收到任何要参与试镜的通知,我相信池导不会把我忘了的。
要么,就是这件事还没开始,咱们急吼吼地自己乱了阵脚,不是什么好事,会让别人占了便宜;要么就是这件事开始了,池导觉得我手下没有什么合适的,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你们在座的所有人,已经是华国同类型中最好的演员了。这次池导这部电影的一些内部信息我也听说了,电影里涉及的人物很多,而且后续的发展也长久,确实是个绝佳的发展机会。
所以你们都稍安勿躁,只要池导那边向我发出了邀请,我绝对会把你们当中合适的都推荐过去。但是,现在,我不去找你们,你们就不要来找我,好吧?大家保持通讯畅通就行了。”
金学英这才把手下这些演员安抚到位。
但是,她没想到的是,手下的演员这头按住了,居然吴天成那边又向她施加压力。
金学英虽然是吴天成手下的头号大经纪人,但是天成影业也不是没有其他的经纪人。公司其他的经纪人都带着手下的演员去找吴天成,希望金学英能照顾到大家,帮忙参与到池影的这个项目。
而吴天成之前拍的《楚汉传奇》又扑了,眼下这么一个大馅儿饼摆在前面了,吴天成削尖了脑袋都想参与进去,分一杯羹。不管通过哪种方式,只要能撬开一点缝隙,他都要试试。
吴天成知道金学英私底下跟池影的关系好,之前因为这事儿,他平时有什么项目都还防着金学英。像天成影业自己开的片,金学英手下的演员基本上都捞不到什么好资源,除了某些名气特别大,粉丝特别多,能给影片增加宣传亮点,别的都贴不上。
他反而还跟金学英说,“学英,你的路子广,资源多,所以你可以另外想想办法,我手下的别的这些经纪人没有你能力强,肯定要更关注一点,你就不要跟他们抢饭吃了……”
结果到这个时候,他又想起利用金学英的关系,来参与池影的项目了。
而且他不仅仅是推荐,吴天成算盘打得很精,他还想了解一下池影那边到底要搞什么大的工程,而且只要演了池影的电影的演员,基本上都能火。池影也喜欢用熟人,所以他希望借助池影的电影,捧捧自家艺人,尤其是他看中的那些艺人。
后面的话,还可以用这些艺人去助力自家的电影,这就是借别人的东风和平台做自己的生意了。
但是金学英明显不看好吴天成向她推荐的那些演员。这中间有很多演员,用金学英的话说,实在是上不了台面。就一张皮,啥啥都不行,做花瓶都不合格,但是架不住有些人其他方面比较会来事儿。
对于吴天成的请求,金学英直接就拒绝了。
“吴总,我没有接到通知。而且你也知道我手下的演员多,能分到的资源有限,所以我肯定要优先倾向于我手下的演员。我这边自己的下属还没顾得上,您让我推荐别的经纪人手下的演员,我实在没这么大公无私!”
吴天成非常生气,他觉得金学英这样不听话,完全不把他这个老板放在眼里。这次着实把金学英逼急了,她还跟吴天成大吵了一架,分家的想法再次强烈萌生。
这两年天成影业的形势很不好,所以各种矛盾就提前激化了。
包括吴天成那种急于求成的想法,想通过演员来走一些歪门邪道,都被金学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是不允许自己家手下的艺人走这些邪路子的,但是架不住别的演员确实捞到了实际的好处,靠着这种方法试到了不少戏,拿到了不少资源,而且似乎也越来越红。
但是金学英就跟自己手下的艺人,强调做人要正派,“你们是演员,肯定还是要靠演技吃这行饭的。我能捞到的资源,我已经尽力给你们了。靠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是走不长久的,你们记住这句话好吧!”
而而金学英手下留下来的演员还是比较信服她的,知道金学英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跟大老板吵了一架后,大家都觉得这个大老板靠不住了,他们也明确表示要跟着金姐,无论到哪儿都行……
孙妍妍这一下子又成了香饽饽,好在她又不是第一次操持这些事了,所以还是有一定威信和把握的。
她把自己关于主要演员的一些想法都已经捋清楚了以后,就准备向周边合适的人选发试镜通知。
主要就是包括之前一些合作的艺人,还有人艺、国家大剧院,甚至是各大艺术院校的人,她都打算亲自去筛一筛。
但是没想到,居然为了这个事儿,她跟陆伟又吵架了。
起因是陆伟要向她推荐一个女演员。
这个女演员孙妍妍压根儿不认识,好像是陆伟在拍《大江东去》的时候,跟陆伟关系不错,比较会来事儿,所以这就有了交情。
现在听说池导要开新戏,就找上了陆伟,他就直接向孙妍妍推荐了。
孙妍妍特别反感,“你跟她才合作多长时间,就这么冒冒失失推荐了,太不负责了吧。而且你给我看的照片,我觉得她的外形不是很出众,不符合我们的试镜要求。”
“她想要有个试镜机会,你就手指缝漏一下,给她一个机会,也没说一定要试得上。”
“我觉得不合适,这就是在浪费时间。池影现在把这项工作交给我了,我一定要严格把控,绝不能在我这边出了纰漏,你要是真觉得她好,你自己开片的时候用她呗。反正她在我这里过不了关,至少这部电影我不会用她。”
“我的片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她不行?你就给她一个试镜机会,又怎么了?”
陆伟觉得孙妍妍一点都不体贴,现在自己都张口了,孙妍妍居然都不愿意给个试镜机会,也不是说让孙妍妍现在就用她,或者签合同。
孙妍妍也非常气愤,她则觉得陆伟有点莫名其妙。
陆伟现在又在开始筹拍自己的片子了,但似乎遥遥无期。
因为现在京影厂和郑志宏那边,都在全力支持池影这部电影的拍摄,一时半会儿还顾不上他。
即便是这部电影拍完了,后面很快又会筹拍钱朵朵的那部片子。他已经听到风声了,现在看起来厂里明显对钱师妹的项目更看重一些,他心中非常失落。
之前《大江东去》最后上映的时候,他发现池影名字完全没在片头出现,但是导演那一行的名字却排上了他,还是在第一位,他觉得自己挺冤的。
因为他拍的部分非常少,居然还是作为第一导演,他完全有一种被坑了的感觉,可又没有办法发泄出来。
因为之前就池影和孙妍妍都劝他让他不要去拍,结果他非要固执己见。
之所以当时那么倔头巴脑的,主要就是因为之前他就感觉到,周围的人觉得他离了池影就施展不开。
因此他特别想去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但是只经过这一次扑了以后,周围的人对他的期望值就明显下降了。
而且更让他气愤的是,当初找上他劝说他去帮建军厂拍片的本厂某些领导,现在反而缩起来,没有人出
面认这件事儿。
整个京影厂反而都还隐隐有一种觉得他事儿有点多,不老老实实跟着池影拍片,反而去接这个烂摊子,让京影厂都受到了一些波及。
偏偏他又不能去拽着那些领导说,是当初是你劝我去拍片子的。这些吃的的暗亏又不能说出口,尤其是孙妍妍对这件事特别了解,他要是把这些抱怨的话再说出来,孙妍妍肯定就会说,“不是早跟你说过了”之类的话。
他其实不是想听孙妍妍说这些马后炮,他只是想有人来宽慰一下自己,鼓励一下自己,但是这种矫情的话,作为大男人他又不好自己说,毕竟这是他当初自己做的选择……
孙妍妍一开始是向一些熟悉的演员来发试镜通知。
比如说像《西行》演孙行者的那位演员,他当时在《西行》剧组里就有一种非常不错的表现,经常能非常敏锐地get到池影的一些突发奇想,而且他自己的武术功底也很不错,所以肯定是先要他来试试镜的。
而女主角孙妍妍本来属于的也是宋琳,因为宋琳属于这种大青衣的演员类型,演这种大女主还比较合适。
但是宋琳目前也没有空,参与不了这种试镜。于是孙妍妍只能退而求其次,向其余几名常合作的演员发出了邀约。
姚一一倒是跃跃欲试,但是谈逸却明显对这次选角采取了一种刻意回避的态度。
他跟孙妍妍也说的很明白,目前他还想集中精力在大剧院这边演话剧,好好的磨练一下演技。主要是谈逸发现,这段时间的锻炼,他的演技提升很快。
所以这次他顶多去客串一下电影里的某些次要角色,但是不可能长时间待在剧组了。
池影听了孙妍妍跟她说的,也就随谈逸了。
而姚一一则不同。姚一一明显跟自己的一些前辈老师也探讨过,像女演员的艺术生命,明显比男演员要短得多。
谈逸可以演戏演到30岁、40岁,依然可以做男一号,而她要到了30岁,40岁,基本上轮不到什么女主角了。即使轮上了,也是属于那种中年女性角色,所以她肯定要抓紧时间了。
姚一一觉得前段时间,自己在大剧院这边扛活儿,演了不少话剧,确实对她的演技提升非常快。她现在完全可以出来实践了。
对于她要求外出拍戏,大剧院这边也比较支持。姚一一的外形非常好,所以她也参与女主角“天女魃”的角色试镜。
而一开始“应龙”这个角色,孙妍妍就想让演过“玄奘”的沈昀过来试戏,他的形象非常好,演一条神龙,跟第二部里头的九尾狐谈恋爱,应该还是比较养眼的。
所以目前大概只能有两个男性角色比较明确下来,但是这也不一定就是最后的演员班底。因为有的时候不到最后一刻,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变故。
结果本次选角的风声愈演愈烈,搞到最后连池影都避无可避,也让她不胜其烦。
于是池影想了一下,干脆跟孙妍妍说,让她向所有有一定名气的大经纪公司都发出邀约,“这次咱们把声势做大,也算是提前为电影造势宣传了!”
孙妍妍最开始没反应过来,因为她们这拨人之前对于选角,一直都是低调进行的,尽量不惊动外面,因为牵涉面太广,容易出乱子。
但是池影这次却说要大规模选角,让孙妍妍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这事牵扯的人越多,不是越乱吗?”
“这次我们要打造IP电影的话,肯定后面要大规模宣传的。早也是宣传,晚也是宣传,不如现在就通过选角,来把热度炒起来。就像之前《楚汉传奇》那样,还没开拍,大家都知道有这部电影。我们索性也这么干,让大家都知道池影要拍一部《山海传说》,为我们下一步宣传打好基础。”
孙妍妍这才反应过来,“反正外面都传遍了,干脆整个大的!也许这样大规模邀约,很多演员过来只不过是陪跑,但是对他们有利,别人也愿意奉陪,不用抱怨他们不近人情,一点机会都不给……
“那就这么干!”
第123章 大会战(三)开机正文完……
【国家电视台晚间新闻播报】
打造华国神话新史诗青年女导演池影领衔《山海蚩尤之战》重磅启幕
男主持人:各位观众晚上好。
女主持人:晚上好。
男主持人:今天,备受瞩目的神话史诗电影《山海蚩尤之战》在京城隆重宣布项目启动会。
这部由华国电影集团公司、上影(集团)有限公司、宏图影业等多家国内顶尖制片单位,联合投资一亿元人民币打造的重磅项目,标志着华国电影工业在构建本土神话宇宙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
男主持人解说:《山海蚩尤之战》根植于华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的深厚文化沃土,以恢弘的远古神话战争“涿鹿之战”为背景。
本次影片拍摄,将充分调动国内最顶尖的电影制作资源,集结编剧、视效、美术、动作等领域的精兵强将,致力于运用前沿电影科技,在大银幕上全景式呈现充满东方奇幻色彩的山海世界和气势磅礴的蚩尤之战。
女主持人解说: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山海系列IP电影”将由青年女导演池影担纲系列电影总策划,并同时担任本片总导演。
近年来,作为华国电影新生代的优秀代表,池影导演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的叙事能力崭露头角,并先后荣获“米国奥斯卡金奖”、“米国金球奖”以及“法国金棕榈奖”等多项国际顶尖电影节奖项,在海内外极负盛誉,同时开创多项华语片世界记录。
此次她勇挑重担,率领团队挑战高难度的特效神话大片类型,展现了新一代华国电影工作者的艺术追求与开拓精神。
男主持人解说:该片作为“山海”系列IP的开篇之作,其核心目标是打造真正属于华国人自己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神话电影世界。
投资方代表表示,整合华影、上影等“国家队”力量与宏图影业等业内翘楚,就是要集中优势,攻坚克难,在电影工业化制作和东方美学表达上实现新的突破,为国内外观众奉献一部代表华国电影最新技术水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精品力作。
女主持人:《山海蚩尤之战》的项目启动,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诞生,更是华国电影人深耕本土文化宝藏、用现代视听语言传承创新华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实践。我们期待这部作品能成功开启华国神话电影的新篇章。
男主持人:好的,我们共同期待。
说起来,这已经不是池影第一次上新闻联播了。
但是之前那几次,要么是获得了“金球奖”,要么是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亦或是获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些顶级的荣誉。
一部电影筹备伊始的项目启动会,就能登上新闻联播这种国家宣传平台,在国内也算是旷古了!
所以一下子,圈内所有人都知道池影在干什么了,一时间整个行业都掀起了惊天波澜。
很多业内人普遍都是不看好的——目前在这种文化产业不景气的环境下,居然投资一个亿,拉上了这么多人,去拍一部神话电影,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尤其又是池影这种年轻人,说到底还是胆子够大,对自己也够自信,再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太嚣张了!
一些老派的电影人,多数是持一种表面郑重的态度,来暗暗唱衰的。
因为他们也知道,目前电影市场上,渐渐都是以票房来衡量电影了。
像他们当中有些人要开拍片子,即使是身处系统内,都搞不到投资,更没有什么人支持。
向国营单位伸手,问起来得到的答复都是“没钱”;向那些暴发户拉投资,人家第一句话就是
“这部片子卖得动吗?能带来多少票房?”
但是池影一说要拍片子,居然几家都能硬生生凑出这么多钱来,那之前的所谓的“没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就是因为,池影之前持续创造华国电影的票房神话吗?
纵观这几年,华语片所有的国内国外票房纪录都是她创造的,同时也是她不断刷新的……
池影开片,无数人捧臭脚……两厢一比较,真是要咬碎钢牙,泪湿青衫了。
所以这些攻击的方向,更曲线更隐晦更文邹邹了。比如说“过于宣扬娱乐性”,“没有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缺乏教育意义”等等等等……
包括国家台都下场帮忙宣传这件事,都是饱受诟病——“实在是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价值取向不符”云云。
总而言之,都是一些酸溜溜的话。
但是就算是这样,现在也没有人敢跳出来质疑池影的能力和影响力了,只能从这方面来唱唱反调。
而普通民众的态度就非常明确,很多青年观众就纷纷摆明了支持的态度:
“只要是池妖出品,我都愿意去买张票的。”
“对,一听特带劲儿,咱们池妖什么时候让大家失望过”
……
这都是一些在民间流传的言论,尤其是年轻人,凭着池影前几部大片积攒的口碑和声望,他们都认为绝对不会令人失望,只要放心买票,盼着早一天上映就行了。
很多互联网上流出的帖子标题都是“池妖出品,必属精品”……
而一些民营制片厂则是开始着急了。
他们已经逐渐开始接受到“IP”这个概念了。
从之前《西行》的周边衍生品疯狂售卖,挣钱挣得丧心病狂,现在又明晃晃的旗号——打造IP系列电影,这其中的目的性与盈利点早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很多人都想跟上这股潮流,奈何他们实在没有这个实力。
说到IP打造,肯定是要有影响力的导演来承接这个项目,扛票房的。你要冒冒然的跟一些外来的资金大户说,“我要去拍个IP电影,后面可以买周边……”
谁搭理你呀!
所以很多民营的影视企业,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暗地里向电影局抱怨,不是说要支持我们民营单位发展的吗?现在这种大项目,事先连风声都不给我们漏,这是完全防着我们呀!
而电影局这边回答的也很官方,“我们一直希望能搞活市场,支持民营制片的。你们看宏图影业也全程参与了的!我们都是一视同仁的,主要看大家的实力和参与的热情……
可是民营单位都叫苦不迭——我们也很有热情!
奈何池导不带我们玩……
于是郑志宏就又成了众矢之的。
大家都恨毒了这厮,尤其是像吴天成这种。天成影业本来是领先宏图影业的行内先驱,现在却被远远的甩在后面。
郑志宏就非常坦然,不遭人妒是庸才!他能搭上这班车,说明他有眼光,哪像你们这些人,花花肠子太多,压根不是一心干事业的……
外界的这些纷纷扰扰,丝毫不能影响到池影。
从2001年底开始,池影就全身心投入到《山海蚩尤之战》这部电影的筹备工作中去。
在剧本大纲完成以后,电影拍摄的相关工作,都是齐头并进,同步进行的。
像前期流程手续这一类的工作,由张大姐牵头去跟进了;而摄影、美术、勘景,包括服化道、灯光这些各种剧组专业人士都已经提前确定人选,逐步到位了。
这部片子除了池影是总导演以外,还有联合导演、副导演,甚至还有现场,摄影组的人数竟更是空前的。
而像美术组、服化道组,也都是集结了各个制片的优势人群。
整个剧组幕后团队一直忙到农历年年前,是池影给大家做了动员工作,让他们先回家过年,歇一歇,养精蓄锐。后续还有长达八九个月的密集拍摄期,需要大家全身心投入。
所有人员,将在2002年正月初五再次集结!
池影自己则没有回去,她想自己一个人静一静,喘口气,想一想,为接下来的战役做最后的部署!
/:.
而这次谈逸也没有回去,留在京城,陪在了她身边。
谈逸觉得,这时候的池影才是最需要支持的,后面真要进入拍摄以后,反而不用担心了,因为那时候的池影才是最强大,最所向披靡的!
除夕一过,接近初四的时候,散播在全国各地数千《山海蚩尤之战》的剧组成员,纷纷往京城这边赶。
京城郊区这边,新成立了华影集团的拍摄基地。这里有最新式的超大型摄影棚,都是集团这一两年斥巨资搭建的。
现在池影他们也不用再跑到东阳去借那边的摄影棚了,整部电影所有的室内场景或者是特效镜头都可以在这里拍摄完成。
主要这次《山海蚩尤之战》会运用大量的绿幕技术,一些外景部分后续再外出拍摄都来得及。
于是几千人的拍摄队伍都进驻到了这里,这个剧组已经是池影带过的最庞大的拍摄团队了。
这些人中间,有她熟悉的小伙伴们,比如钱师妹,曾师弟,还有郝运袁力;还也有其他各个制片厂、兄弟单位派来的精英人士。在这里,整个剧组几乎聚集了华国内最顶尖的一批电影制作人。
而像开物光魔这种计算机团队,更是从去年年底就开始逐渐将各种设备和专业人员转移进驻到这边的拍摄基地中,他们希望可以跟剧组拍摄同步来做各种特效。
这也是开物光魔自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特效拍摄工项目。
而《山海蚩尤之战》这部电影,也将是国内第一次使用数码技术拍摄的电影。
所以当摄制组第一次走进这边摄影棚的时候,看到那几台从国外租借过来的“索尼HDW-F900”整齐的摆在那里,他们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已经站在世界电影拍摄技术的最前列了。
这些摄影师之前压根都没有见过这这些设备,有的连听都没听过。除了叹为观止,感叹科技的日新月异外,有的人更是眼眶都红了。
这些人都明白,这场电影拍下来,他们的拍摄技术必将是国内最先进的,甚至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
“数码拍摄技术必将取代胶片拍摄技术”,也是这段时间以来池影不断向他们灌输的思想。
虽然这个具体过程,前前后后会经历几年或者是十几年,但是胶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了。
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技术革新必然要让一些东西成为历史,即使再留恋再不舍,都是如此,历史的洪流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华国电影的工业正在逐步成型,他们要抛弃原有的那种小作坊思想,开创华国新型电影产业。在入世以后,不仅要保住国内的电影市场,更要走出去,走到世界的舞台上,尽情展现华国电影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2002年2月16日,农历初五,迎财神。
这一天一大早,包括部里,局里相关领导都到了拍摄基地现场,各投资制片单位的首脑也都全体到位。
领导们发表了简短讲话以后,池影郑重地走到主摄影机前面,在所有人目光注视下,双手掀开了盖在上面的红绸缎。
就像98年,她刚毕业那年的夏天,在剧本中心边上的小院里那样,她高声喊出:“现在,我宣布,《山海蚩尤之战》,正式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