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成帝王的心腹大患 > 2、第二章
    ——开玩笑,这是可以细说的事吗?


    江玉珣于心底,疯狂尖叫。


    ……但闭嘴,却是不可能闭嘴的。


    “陛下登基以来,大周臣民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时至今日,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此乃其一。”


    少年的话,清清楚楚地传到了兰池殿上每一个人的耳畔。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满朝文武无不噤若寒蝉,努力缩小存在感。


    他身边的少年,更是绝望地闭上了眼睛,甚至默默地离他远了一点。


    埋了吧,没救了。


    “朝野上下大事小情,全由陛下一人定夺,文武百官难以插手。长此以往,朝中无人可用。此乃其二。”江玉珣的身体,已因紧张而轻颤,但他却依旧端坐,不曾俯跪。


    堪称铁骨铮铮。


    在后世看来,应长川过分独.裁,导致国家极度依赖于他个人、百官无能,是大周在他驾崩后三日而亡的重要原因。


    江玉珣原本平放在膝上的手,不知何时紧握成拳。


    死到临头,他反倒一点点冷静了下来。


    这一次,江玉珣非常确定,刚刚那些虽然都是他心中所想。


    但绝不是自愿要说的。


    别人穿越都带金手指,自己倒好,居然带了个“忠言逆耳”的debuff!


    只要应长川问,就会将心里话脱口而出。


    江玉珣的声音,一遍遍在空旷的大殿上回荡。


    黼文屏风前,应长川不知何时放下金盏,以手轻抵着下巴,微微颔首:“爱卿所言极是。”


    所言极是?


    江玉珣不由一愣,接着便听到……


    “如此看来,孤的确是暴君。”


    应长川的语气,略为苦恼,语速也因此而慢了下来:“但爱卿少说一样。”


    江玉珣的手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已被修剪平齐的指甲戳青。


    睫毛更如蝶翼般轻颤。


    就在他呼吸将要因紧张而停滞的那一刻,最上席者终于轻笑道:“残害忠良。”


    ……残害忠良?


    江玉珣有点蒙,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的应长川,似乎没做过这件事。


    难道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就在江玉珣疑惑之时,周围人看他的目光,越来越古怪。


    只等下一刻,忽有一只手,重重搭在了他肩上。


    忠良·江玉珣愣了愣,便被不知从何处冒出的禁军,按着肩押入了大牢之中。


    ……我就说这人小心眼吧!


    诏狱,阴风阵阵。


    换上刑徒专属赭衣的江玉珣,抱着膝盖坐在牢房角落。


    他拢了拢衣襟,向狱栏外看去。


    应长川这人,怪不得毁誉参半,被后世部分人骂了数千年。


    怎么说他是暴君,他还真欣然接受啊!


    苍天无眼。


    凭什么让我穿,而不是那个向往大周的游客?


    一想到应长川和他手中那只金盏,江玉珣便恨得牙痒痒。


    下一刻,又有一阵阴风不知从何处,吹入了牢房之中。


    风里还带着股浓浓的血腥气。


    不知不觉,已是子夜。


    一片死寂的诏狱里,隐有呻.吟、痛呼自角落,传至江玉珣的耳畔。


    嘴上说着不怕死,死了好回家。


    但是真到了这里,看到挂满墙壁的刑具,走近死亡后,在生物本能的催促下,江玉珣却只用了一秒,就将摆烂等死的想法抛到了九霄云外。


    ……必须再挣扎一下!


    可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做呢?


    他忍不住抱紧了膝盖,埋头回忆起了周史。


    “江玉珣!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这样同陛下讲话,”就在这时,粗豪雄厚的声音,突然穿透诏狱的厚墙,传到了江玉珣的耳边,“急着去下面见你爹娘了吗!”


    一个身材魁伟,脸有刀疤的中年男人,快步走到了牢房前。


    他来得匆忙,还没有来得及换下礼服,腰间仍坠着象征身份的银印青绶,不远处还跟着几名兵士。


    见状,江玉珣立刻起身,走到了狱栏边。


    他犹豫了一下,轻声试探:“……庄大人?”


    假如史书记载没错,身为大周“九卿”之一的治粟内史庄岳,脸上就有这样一道伤疤。


    “怎么,没脸再叫我世伯了?”说完,庄岳恨铁不成钢地长叹一口气,“若不是你爹与我结拜,且于我有过救命之恩,今日你就算被凌迟,我也不会来这见你!”


    ……庄岳的结拜兄弟?


    原来如此啊。


    原主居然征南将军江政轩的儿子!


    想到这里,江玉珣心中顿时生出了点希望。


    应长川此人,虽然有一大堆缺点,但他武将出身的他,对军士一向优厚。


    尤其是牺牲在战场上的。


    征讨西南十二国并非易事,大周伤亡同样惨重。


    身为征南将军江政轩,便战死于此。


    大周实行“任子制”,官.员子弟,成年后均可入朝为官。


    阵亡军士的后代,更是被优待的对象。


    自己没被斩立决,八成就是沾了原主父亲的光。


    果然,就像江玉珣猜得那样,庄岳恨铁不成钢道:“哎……今日庆功宴上,陛下本是要封你为官的,没想官没封成,竟成了阶下囚。你同我说说,方才究竟是怎么想的,竟然敢当着陛下的面胡言乱语?”


    江玉珣皱了皱眉,下意识反驳:“我没有胡言乱语。”


    哪怕被下了大狱,他也不觉得自己说得有错。


    甚至江玉珣坚信,就算应长川本人,也绝不会否认那番话。


    身为开国之君的他,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大周。


    但应长川向来极端自信,他明白所有道理与利弊,却仍确信自己能将一切掌握在手中。


    ……毕竟,他若不是这样的人,也干不出架空全朝堂的事来。


    可是,假如自己告诉应长川一些,就连他也不知道的事呢?


    江玉珣的心脏,忽然重重地跳了起来。


    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庄岳满面愁容:“照大周律法所写,你今日所犯种种,足够砍头的了!有你爹的军功在,死罪可以免,活罪难逃……恐怕是要流放戍边。”


    流放九死一生,


    与死刑,没多大区别。


    “若是服软认罪,或许还能去个近处。”庄岳说完,又重重叹了口气。


    江玉珣缓缓握紧了狱栏。


    应长川软硬不吃,求情在他这里,绝对行不通。


    最重要的是,在debuff的加持下,自己大概率求情不成,反罪加一等。


    想到这里,江玉珣心一横,无比认真地朝庄岳看了过去:“世伯,我不懂自己究竟何罪之有?”


    少年的声音,刹那间穿透了整座诏狱。


    拐角处的狱卒对视一眼,握紧了手中的长刀。


    就连受了刑罚,只剩一口气吊着的死囚,也瞪圆了眼睛,去听究竟是谁那么不要命。


    “你……”


    月光照在少年的眼底,将那双曜石般黑的眼瞳,映得格外亮:“身为臣子,就应直言敢谏,而非只知明哲保身,在朝堂上做摆件、充人头。食民之禄,那便为民分忧,如果连这都做不到,还入朝为官做什么?”


    说着说着,他的声音竟不由自主地颤抖了起来。


    眼圈也随之泛了红。


    江玉珣阅读史书时,曾无数次想:假如朝堂上有人能站出来,是否便不再会有后世四十年乱世,与家园沦丧、死伤无数?


    但青史无声。


    只余一片叹息。


    话音落下,江玉珣突然向后退去,跪下朝庄岳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纵陛下杀我,我亦无悔。”


    庄岳沉默着垂眸,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多年未见的后辈。


    沉默半晌,江玉珣再次抬眸,朝庄岳看去:“侄儿有一不情之请……如果可以,世伯不必为我求情,而是替我将一句兰池殿上还未来得及说的话,带给陛下。”


    “今日昭都恐有一场大雨,届时羽阳宫将被水所淹,还请陛下早做准备。”


    庄岳一脸惊诧:“这你又是从何而知?!”


    时值初夏,本就是爱下雨的时节。


    更别说近几年的雨水,似乎比从前更加丰沛。


    今晚下不下雨都不稀奇,稀奇的是水淹羽阳宫。


    这件事却是绝无仅有的。


    江玉珣笑了一下,慢慢站了起来:“世伯只管将此事告诉陛下,届时我自会同陛下解释。若是没有暴雨淹城,要杀要剐,都随陛下的意思。”


    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坚定。


    史书记载,这场庆功宴后,昭都暴雨,建于前朝的羽阳宫,也被水所淹。


    应长川的后世黑粉,常常借此暗示他是个不受上天待见的暴君。


    江玉珣在赌。


    赌这场暴雨会如期而至。


    赌史书记载没有出错。


    庄岳最终也没有将这件事正面应下,丢了一本《周律》让江玉珣仔细研读,最好把内容都刻在骨子里,便匆匆离开了诏狱。


    不过江玉珣并不担心今日的话,传不到应长川耳边。


    开玩笑?这里可是诏狱。


    到处都是他的眼线。


    -


    “哦?水淹羽阳宫。”


    清懒、微沉的声音,自屏风的那一边传了出来。


    “回陛下,江玉珣原话的确如此。”一身绣衣,腰佩玄印的男人立刻以军礼跪地,无比紧张地答道。


    镂空的彩漆坐屏后,应长川如听到什么有趣的事般轻笑了起来。


    接着竟放下朱笔,颇有兴致地向殿外看去。


    卯时,金乌东升,万里无云。


    哪有一点要落雨的意思?


    “还剩九个时辰。”


    屏风外的人压低了声音问:“请问陛下,是否现在……”


    “不急。”


    “是,陛下。”


    殿上人行礼退去,不过转眼,这里又只剩下了应长川一个。


    烟灰色的凤眸微微眯起。


    应长川再次提起朱笔,悬腕落墨。


    这一次,帛书上只有一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