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娘下意识摸了摸怀中的银钱。


    她以后手头定要紧一些!


    那最后一百文,确实也没留住。


    顾璋买了街边的肉包子、薄香的芝麻锅盔,还买了些不同口味的糖果。


    各种各样的小零嘴。


    别看钱是花得最少的,品种和花样却是最多的。


    到最后,顾大根的背篓里,被装得满满当当。


    长期干农活的汉子皮肤黝黑,身材高大壮实,此前一百多斤的粮食都毫不吃力,这会儿却觉得背篓沉甸甸的。


    “爹,你弯腰。”


    顾大根嘴里猝不及防被塞了一颗糖,只觉得就和小时候吃到的蜜一样,甜得人脑子都迷糊了。


    顾璋将另一颗糖塞进顾大根手里:“爹,你喂给娘吃。”


    秋娘见顾大根真的要喂,瞪他一眼,从他手里抢过糖来,自己剥开放到嘴里。


    顾大根顿时笑得咧开嘴。


    看看媳妇、又低头看看儿子,再想想背篓里那深青色的布料,觉得这辈子值了!


    顾大根道:“等地里的小麦收了,爹再带小石头来买糖吃,买新衣服穿。”


    他嘴里只说着顾璋一人,眼睛却是看着娘俩的,浑身都透着一股幸福的傻气。


    秋娘走到他身边,灵活有力的手指往他腰间软肉上一拧:“嗯?”


    顾璋没想到,全家一个受他侵蚀的,竟然是老实肯干的爹。


    不过这股苗头,显然要被秋娘无情掐掉了。


    顾璋啃了一口手里香喷喷的肉包子,十分有眼色地避开两口子的“恩爱”,目光看向远方。


    前方巷子口,人来人往的石道上,出现了一辆马车。


    马车上不知坐了何人,只隐隐透过马车帘,看到鬓角微白的身影,而马车前,竟然是身着官服,带着衙人的县太爷。


    “这人是什么来头?咱县太爷都亲自来迎?”


    “好像是京城退下来的大官,修过河道那种,可不得了。”


    百姓不敢上前,于是堵在了巷子口,人群渐渐遮挡了顾璋的视线。


    他便收回视线,低头又咬了一口暄软的肉包。


    这肉包子据说开了几十年,父传子,手艺相当不错。


    包子的外表,远没有顾璋在食谱,或者宣传图上看到的包子好看,外皮微微发黄,但是未经精加工的小麦粉,反而有股独特霸道的面香。


    内里的肉馅裹满了肉汁,甚至还略微浸润了面皮。


    顾璋小手捧着这肉包,只觉得味道真是让人着迷。


    太香了!


    他还没吃完,顾大根就已经丢盔卸甲,低头朝媳妇连连保证道:“我肯定不学!都是乱说的,肯定不大手大脚花钱。”


    秋娘这才勉强安心,松开了手。


    低头看见捧着肉包子,正吃得正美的儿子,秋娘轻轻叹了口气。


    这可要怎么办才好?


    她怎么也想不通,她和大根都不是大手大脚的人,怎么小石头花钱这般豪爽?


    若是手里不攒点银钱,念书、娶媳妇、生娃、盖房、灾荒年……这些哪样不要钱?


    秋娘细细给儿子讲这些。


    顾大根趁机偷偷揉了揉腰侧的肉,可真疼!


    秋娘蹲下来问:“小石头听明白了吗?”


    顾璋点头:“明白,可咱们不是还有五贯钱吗?没花完的,娘放心。”


    秋娘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尤其是看顾璋一副“没什么”的表情,心中暗暗决定,以后若是要给小石头说亲事,一定要选个能攥得住钱的!


    要不然日子还不知道会过成啥样呢!


    不过经过顾璋这一提醒,顾大根和秋娘想起来还有足足五贯钱,这下子,好像也没那么心疼了。


    “走,回村!”顾大根欢喜地将儿子抱起来,大步流星地朝着永河村的方向走去,只要想到那五贯钱,便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


    顾璋看着背篓里的吃食,也笑了一路,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太好了。


    秋娘看着他爷俩,脸上也不自觉带上笑容。


    村长说得对,她家小石头福气在后头。


    走到半路,他们就遇到了别村路过的驴车,一人交了2文钱,上了驴车。


    6文钱的大开销,若是往日,肯定舍不得,但今日显然不同,甚至可以悠哉地坐车回村。


    顾老爷子和王氏,早早就等着。


    看到他们回来,连忙着急地凑上来,顾老爷子率先问道:“怎么样?医馆收吗?”


    王氏则细心些,看到空了一个背篓,问道:“怎么还有一个鼓鼓的,没全卖出去?”


    顾璋道:“都卖出去了。”


    顾老爷子和王氏闻言,脸上顿时挂满高兴的笑容。


    顾璋牵着爷奶的手,带他们往屋里走,坐在长桌前。


    顾大根把背篓往桌上一放。


    顾璋便积极地往外搬东西,先是最上面的肉包、芝麻锅盔、糖这些零嘴。


    王氏看到这些,便笑得合不拢嘴,连声道:“好、好,好。”


    她平日里就爱给孙儿买零嘴,这会儿看到这些吃食,就欢喜不已,觉得这么些好东西,肯定能把孙子喂得白白胖胖的。


    当初儿子不就是这么被喂出来的吗?


    老两口对此都深信不疑。


    顾璋拿这些小东西的时候,顾大根将布、粮食也都搬出来。


    看到满满一桌东西,老两口既高兴又急切:“那些柴胡卖了多少银钱?”


    两双眼睛期盼地看向秋娘,平日里浑浊的眼珠此刻看起来像是在发光。


    秋娘将怀里的五两银子拿出来,放到长桌上。


    “这么多!”


    “那些草根竟然能卖五贯钱?!”


    老两口呼吸都急促起来,看那架势,如果不是确实没了,他们恨不得去把山都薅秃。


    顾璋坐在长条的板凳上,小腿在空中晃了晃。


    这哪里够?


    三十斤细粮,最多吃一个月就没了。


    这些布料,他的只够做一套衣服,夏天穿肯定舒服,但连换洗的都没有,更别说其它的还是棉麻布了。


    秋娘将钱收了起来,大家的目光便集中在布上。


    王氏省了一辈子,看着这么多布,心疼问道:“这些布花了不少钱吧?”


    顾璋道:“爷奶和爹娘的不贵,我的确实花了不少钱。”


    王氏笑道:“你小胳膊小腿的,做一身衣服能用多少布?净胡扯。”


    顾璋踮起脚,把他的那块布拿出来:“奶你看,这是绢,摸着可舒服了。我本来想都买这种的,不过娘不让。”


    准确地说,如果都买绢的话,他手里的钱就不够了,还要找娘拿,秋娘哪里肯?


    顾璋选的这种颜色好、质量也好的棉麻布,一匹才180文,一套衣服用不了一匹布,况且家里只有顾大根身量大,用得稍微多些。


    顾老爷子、两个女人都身量小,总共两匹多几尺就足够了。


    而绢就贵了,顾璋小小一人的价钱,就抵得过三个人的棉麻布了。


    王氏难得没顺着孙子说话:“你娘做得对,那么多活要干,棉麻布最好了。”


    顾大根和顾老爷子,也都齐齐点头,表示赞同。


    秋娘道:“柴胡就这一阵能收,不是一年四季都能采的长久营生,钱还是要省着点花。”


    王氏双手在胸前合十:“能得这营生,咱家就知足了。”


    这话深得一家人的赞同。


    顾璋小小叹了一口气,没想到花钱也能成难事。


    他得想想营生了,柴胡春秋采收,再想靠这个赚钱,要到秋天才行。


    这有些太远了,他还想吃鱼吃肉呢。


    在找到新的合适的理由前,也不能再随随便便找一种草药回来炮制了。


    一次能是巧合,两次、三次、总不能都是巧合吧?旁人又不是傻子。


    这次,要是能挣个大的就好了。


    顾璋托腮,皱着小眉头认真思考,很快就想到顾大根白日里的话。


    等小麦收了,顾大根愿意在这个时候出血、花钱,那肯定有不少!


    边关还有战事,粮食肯定价格也高,他若是再去使把劲儿的话……


    顾璋眼睛慢慢亮起来。


    “想什么呢,娘给你量量身量,看有没有长个子。”秋娘双手拿着细线扯开,打算给儿子量尺寸。


    顾璋跳下长凳躲开:“先给爹做,爹的衣服早该换了,我的不急,最后做就好。”


    秋娘应下来:“娘先练练手,最后给你做套最好的。”


    她也有些心疼,顾大根身上的衣裳,随便看看就有十多个补丁。


    家里男人天天下地干活,汗都摔成八瓣,衣服都成这样了也一直没换,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地来,都要用钱。


    好不容易有点活钱,她怕家里人亏了身体,都补在嘴上了,衣服一直没顾得上。


    “娘这些天就不接活了,把衣服做出来,全家都换上。”秋娘道。


    王氏:“我也帮忙。”


    家里开始做起了衣裳。


    顾璋也有了新的玩乐——去看地里的情况。


    小顾璋知道家里有地,地在哪里,具体的情况就比较模糊。


    顾璋去了好几次之后,算是摸清楚了情况。


    顾家一共有六亩地。


    两亩是老爷子分家时得的,一亩是老两口省了一辈子,从牙缝里省下的。两亩是顾大根身板壮实后,开荒得来的,最后一亩,则是顾璋开始费钱之前,全家攒钱买下的。


    平时地里有三个人干活,王氏操持家里,偶尔秋娘回家搭把手,一家人齐心过日子。


    顾璋坐在田埂上,看到田里的情况,心中万分庆幸,当初出生的时候,用最后一丝异能保住了秋娘。


    若是没了她,这个家恐怕不会有现在的模样。


    顾家就像是,像是扎根在贫瘠土地中顽强生长的野草。


    每一株都曾经困苦弱小,现在相互扶持着,努力扎根向上生长。


    “顾老嬢,你孙子又来送水了!”旁边地里一位顾姓大爷喊道。


    顾老嬢喊的是顾老爷子,他生来瘦弱矮小,从小就被村里男娃娃混说成“像个娘们”,大了干不动农活,叫的人就更多了。


    等老了,这个绰号就像是融入了骨血,竟然没任何人觉得不妥。


    顾璋皱眉。


    田里顾老爷子抬头,满头都是汗,黑脸被晒红,在太阳下笑得灿烂:“小石头。”


    顾璋带着装水的葫芦跑过去,递给顾老爷子:“爷爷你先喝。”


    然后又把水递给顾大根和秋娘:“喝点水歇歇。”


    旁边地里干活的村人,都借着这个由头直了直腰,有的喝起了自己带的水,有的水已经喝完,有些干渴。


    有的羡慕吃味,嘀咕道:“我家那臭小子不知道去哪里野去了。”


    也有的隔空喊话开玩笑:“小石头,给伯伯家当儿子怎么样?”


    顾璋蹲在麦地里,头也不抬地喊道:“那要问我爹娘爷奶同不同意。”


    “好你个大柱!”顾大根跳起来。


    大人争起来,顾璋小身子蹲在田里,一会儿摸摸麦穗,一会儿数麦穗上的穗粒数。


    又用手指捏起一点点泥土,观察土地情况。


    他在末世就种过小麦。


    小麦和水稻,作为国内两大主粮,不管哪个基地,都有保存良好的未变异种子。


    他曾经种了几十年,还有植物系异能可以感受到它们的渴求和想法,可谓对它们的脾气了如指掌。


    观察了好几次,他已经基本确定永河村地里小麦的情况了。


    系统看着,心里痒痒。


    它多想开口,跟顾璋这个大骗子好好介绍一下兑换界面的厉害!


    可一想到自己“再也不要理他了”的誓言,犹犹豫豫半天,都没能开口。


    这时,系统后台收到一条消息:[尊敬的099系统,您的贷款账号**3**将于明日扣款,请及时存……]


    小系统惊恐脸.jpg


    它贷款的30积分,要到期了啊!明日最低也要还8积分!


    怎么办,怎么办?


    宿主明明有40积分,怎么什么也不买啊?


    顾璋已经想好了办法,他在心中估算产量。


    按照他爹的说法,一等田亩产约在1石2斗-1石5斗,开荒出的劣等田不足一石。


    在五月底收割之前,能不太费劲,又不太耸人听闻的增产。


    顾璋自语道:“产量增幅在20%左右应该不吓人。”


    毕竟即使增长20%,最多也就2石左右,每亩地多个三五斗,但是六亩田加在一起,他家的收成增幅就很可观了。